大理四绝,一灯大师如果放在天龙时代是什么水平
大理四绝,一灯大师如果放在天龙时代是什么水平?
一灯大师是射雕,神雕时期的华山五绝之一,按照辈分来讲要算作是段誉的后人,两人都是大理段氏的武学奇才,如果把一灯大师放在天龙时代,未必就会比段誉弱。
段誉的最大成就是学全了六脉神剑,是除开创立六脉神剑的段家先祖之外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但段誉的六脉神剑有一个很大的弱点,他并没有很好的融会贯通,做到收放自如的地步。
同样是大理段家的绝学,一灯大师对于一阳指的造诣可谓是炉火纯青了,更是凭借这一绝学在华山论剑中连续三次都占据着一席之位。
都是出自大理段氏,一阳指和六脉神剑都是家传绝学,所以把一灯大师放在天龙时代,最起码也是段誉的水平。
那么段誉在天龙时代能够排到第几?
段家先祖,慕容家先祖和逍遥派的创始人,这三人并没有出场,除开这三人能够和段誉相提并论的也只有扫地僧,虚竹和乔峰三人了。
扫地僧是近乎无敌的存在,是天龙的第一人,不管是乔峰也好,虚竹也好还是段誉,都不是对手。
段誉靠着从无量山洞中学到的北冥神功,前前后后吸取了数十人的内力化为己用,体内已经积累了不下两百年的内功,这一点乔峰是远远不及的,乔峰在看到段誉出手的时候也在心里承认了这一点:
三弟的内力雄厚无比,即便是我也不如。但段誉和乔峰真的要打起来,输的可能性要大点,乔峰是典型的实战型选手,属于遇强更强的那种,而且战斗经验非常丰富,在实战中近乎无敌的存在。
单轮武功段誉要强过乔峰,论实战乔峰强过段誉。可惜在天龙后期,乔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取宋辽两国十年和平,人生到此戛然而止,段誉返回了大理,有足够的时间来磨砺武学,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可以弥补实战的不足。
开挂的不止段誉,还有他二哥虚竹,虚竹相比段誉还是有优势的,段誉吸取的内力杂七杂八,虚竹得到的是逍遥三老的内力,同出逍遥派,内功走的是一个路子,在“纯净度”上要比段誉好很多。
虚竹还有一点是段誉不能相比的,乔峰在临死前曾找到虚竹帮他代为传授丐帮的降龙十八掌,要知道乔峰打遍天下最主要的仰仗就是这门掌法,学会了降龙十八掌的虚竹相比段誉就要强出不少了。
总结下来,一灯大师即便是放在天龙时代,也是响当当的高手级人物,是能排进前三的存在,是能比肩乔峰的水平。
云南什么地方适合定居?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其实在云南适合定居的地方有很多,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所以我把云南适合定居的几个好地方罗列出来,你自己看看就知道自己适合哪里!
详细情况如下:
1,“秀山轻雨青山秀,春光甲天下;香柏古枫古柏香,花香撒九州.”踏入云南的第一步出了飞机场就是七彩云南欢迎你,果然和印象中的一样多彩
喜欢这边的气温 在南昌感受不到的春秋,在云南全部体会到了
丽江火车站玉龙卧雪秋寒早,为访幽境踏栈行。古木原林猿声急,沱雨冷风游兴浓。--《丽江玉龙雪山探幽》
下了雪山就是另一种国度了,本来在车上睡着了,车上一个导游说看右边!哇,蓝色的湖泊!
蓝月谷从雪山融化的水流下来
蓝月谷很多游客在祈祷
蓝月谷蓝月谷雪山之行结束啦~下山又要约滴滴车等了很久才到山下的,所以来玉龙雪山玩的朋友最好是抱团哦 不用操心这些交通问题!真的好远
回到住的地方就去了丽江古城,当时就很后悔没在古城客栈里面住
翠色山峦下,商居掩古城。花溪迎曲巷,岁月久悠增。--《寻丽江古城》
在一条小巷子买了一条披肩 好看吧
丽江古城男票一直给我拍照,站着拍,蹲着拍,各种拍 不得不说他拍照技术好多了
很多酒吧清吧,驻唱歌手的丽江古城。有种就在这边找工作安家的念头
丽江古城丽江结束啦~~~~
2,云南大理,我准备去定居的地方.
非常喜欢大理,苍山洱海,那种感觉真的无以言表,坐在洱海边,面对苍山,感觉时间在此刻已经静止了,和老公商量了,准备在退休后一定去大理住一段时间,好好感受一下.
3.想定居的地方-昆明
4,驻足腾冲银杏村
我突然想就这样,定居在这个极边的小村里,一间小木屋、一亩田、一杯清茶…… ,过着温馨、恬静的小日子……
叶子间透着静谧的光
青瓦、劈材让我有了留下来定居的念头
酒窝果果腾冲银杏村之旅
酒窝果果腾冲银杏村之旅
猜下这是什么果?红豆杉的果子哦,友善的树主人亲自为我摘了一颗品尝,微甜哦
客栈老板滴爸爸是一个非常慈祥的老人,怎么都是生活一辈子,而我们活的太累了……
这样的林荫小路应该是爱情路,一定要拉着爱人的手一起走过
逛累了就这样坐在客栈的小院子里喝茶、吃松子、晒太阳、美哉美哉啊!
夕阳下的老水牛,在和我打招呼呢,哞~~~
说不定哪天我还真的隐居了哦
杏村的客栈、农家乐非常多,但是一点都不乱,非常之和谐
远看银杏王,因为树下太多的人在拍照,突然想起了,老师问学生:“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啊?”学生齐声回答:“喜马拉雅”,老师接着问:“那么世界上第二座高峰是什么啊?”无一人知晓……
这就是古村里的银杏王
古村里的鸡都是这样散养的,而我们吃的鸡肉都是各种药物迅速催出来滴,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是自己家一天一天养大的鸡怎么会舍得杀掉啊!
树下满是撒欢儿游览的游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最喜欢村子里这些可爱的孩子了,帽子和鞋子都出自妈妈的一双巧手,好幸福哦
当地人晒衣服都是直接晒到墙头上的
我要再这定居,生上三五个娃
老大搞养殖、老二干旅游、老三做玉器生意哈哈
5,在和顺有了自己的小院子
在雨中漫步的清晨,那陌生的小狗陪伴。无法忘记初到时,那震撼心灵的美丽。我期望再次前往,却又害怕将心中的天堂毁灭……
丙中洛,桃花村,重丁、秋那桶……终因些突发原因,没有去成。匆匆折回福贡。赶至六库,对于六库的印象,仅存于车站对面,怒江边上的怒江大峡谷,还有火辣辣的太阳
6,和顺人就一代代走马帮、办商号,自然就分散到各国去了。
这里天很蓝,水很清澈,当地的居民在这里洗衣服,这个也传承了当地男人对女人的爱,当年男人们要到外国去打工(当地人称作“走夷方”),时刻挂念家中的亲人,心疼在家里守望的女人们,为了家乡妇女洗衣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于是沿河修建了一批批形态各异的洗衣亭,成了和顺当地独特的公益建筑之一。
有山有水有蓝天,很惬意
美美的古银杏村在固东镇,东面与界头镇、曲石镇接壤,南面与马站乡相连,西面与猴桥镇毗邻,北面与滇滩镇、明光镇相接。镇人民政府距市区37公里,所在地为固东镇河头村,人口集中,交通便利,是腾北经济、文化、商贸中心,素有“腾北重镇”之美誉。
这个季节就适合到银杏村去看看,拍几张美美的照片回来,晒晒朋友圈什么的
腾冲随处拍都美景
7,选择在洱海边生活
累了就在环海边的咖啡厅小坐
喂近处徘徊的海鸥
在小学门口装一把嫩
就算只身一人也不觉寂寞
风花雪月,来了就不想走
慢慢的可以体会到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在大理定居选择在洱海边生活
8,建水-----元阳
从街头走到街尾,走到临安饭店。
这是一家国营饭店,拿了早餐票。
好大一碗米线,汤好鲜看到十二道锋味的剧照。
吃完早餐,驾车前往团山村。
团山村是一个典型的滇南汉族移民村,始祖张福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许义寨贸易入滇,先居于建水城西门外之外蓝头坡,后三迁择里,定居团山,人丁兴旺,衍为巨族。
建筑精美,工艺精湛,不愧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
中午在团山村门口吃的烤豆腐,好独特的计算方式,一个豆腐五毛钱,丢一颗🌽
开车路过团山🚉有木有穿越的感觉
从团山村驾车半个小时这样来到双龙桥。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横跨泸江与塌中河交汇之水面上,因两河蜿蜒如龙故而得名……
三点多天色暗了起来,🌇估计等不到了!
9,石屏异龙湖
冬天,是异龙湖最美的季节,可以看天空倒影,羡慕鸥鹭蹁跹,记录下最美的时光。
异龙湖风景名胜区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异龙湖里是一片平坝,因久旱无雨,百姓种的庄稼颗粒无收,日子十分艰难。一天,一流浪乞丐经过松村,一夜之间,这片坝子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湖。
异龙湖风景名胜区异龙湖风景名胜区开始拍照啦
异龙湖风景名胜区小朋友也来凑热闹,热心地为我们拍照
异龙湖风景名胜区异龙湖风景名胜区10,泸西城子古村,我梦语呢喃的世外桃源!
如果你痴迷于桃花源的传说,那么你到武陵源去吧;如果你是后现代主义,那么城子古村就是你梦语呢喃的世外桃源。
去过之后,我一路上跟很多人介绍过城子古村,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也是在城子古村遇到的一个昆明人告诉我们,他一路上开车来也是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开到泸西县城,才有人知道,告诉去城子古村怎么走。
我写这篇游记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告诉你们,中国还有这样一块世外桃源。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整理,望多多交流讨论……
天龙八部中少林七十二绝技?
在整个金庸武侠体系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兼通七十二绝技,就算是达摩祖师也不能,其实七十二绝技的武功秘籍,一直都存放在少林寺藏经阁中,并且从来不禁止寺中僧人翻阅,也就是说只要是功力能够达到要求,就是可以进入藏经阁修炼武功的,但是大多数高僧都只精通一门绝学,天赋优异的可以兼通两三门绝学,若是一人兼通七十二门绝技,早已体会刚柔并济,阴阳互通之理,实力要远超扫地僧和张三丰。
少林七十二门绝技有的专练下盘,有的专练轻功,有的以拳掌见长,有的以暗器取胜,或刀或棒,每一门各有各的特长,使剑者不能使禅杖,擅大力神拳者不擅收发暗器,精于腿上功夫的,拳掌之道不免稍逊。虽有人同精三四门绝技,那也是以互相并不抵触为限。少林诸高僧固所深知,神山、道清等也皆洞晓。要说一身兼擅七十二绝技,自是欺人之谈。新修版《天龙八部·第三十九回》
少林七十二绝技包含众多武学,并非只是手上和腿上的功夫,手上功夫有拳法、指法、掌法、抓法、擒拿手,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少林罗汉拳、大力金刚指、千手如来掌和龙爪手,腿上功夫就比较少了,主要有如影随形腿。此外七十二绝技还包括,剑法、刀法、棍法、杖法等依靠兵器的武学,其中出名的要属玄悲大师的大韦陀杵,玄苦的燃木刀法,还有达摩剑法“一苇渡江”。还有一些内功心法,比如空见神僧的金刚不坏体神功,还有降龙伏象功和达摩闭气功。此外七十二绝技中还包括一些阵法,像少林三渡的金刚伏魔圈、一百零八罗汉阵、十八铜人阵,以团队为根基,发挥出超越个人的能力。
虚竹听鸠摩智自称精通本派七十二门绝技,然而施展之时,明明不过是以一门小无相功,使动般若掌、摩诃指、大金刚拳等招数,只因小无相功威力强劲,一使出便镇慑当场,在不会这门内功之人眼中,便以为他真的精通少林派各门绝技。实则七十二门绝技中,般若掌有般若掌的内功,摩诃指有摩诃指的内功,大金刚拳有大金刚拳的内功,泾渭分明,截不相混。新修版《天龙八部·第三十九回》
七十二绝技包含武功众多,有阴柔一路的,也有阳刚一路的,若阴柔的武功和阳刚的武功同时练习,则两功就会发生冲突,刚柔不能并济,阴阳不能互通。所以历代少林高僧,都只学其中的两三门武功,若强行贪恋这些武学,则会走火入魔,生不如死,当年玄澄大师被誉为少林寺二百年武功第一,就因为贪恋更多的绝技,而不修行佛法,导致体内戾气积累过重,一夜之间功力尽失,成为废人。少林寺中还有一位十三绝神僧,被誉为少林寺百年奇才,也只练习了十三门少林绝技,要想同时兼通七十二门无异于痴人说梦。
萧峰的师父玄苦大师,练习了降魔掌和燃木刀法,玄悲大师练习的是大韦陀杵,玄寂大师练习的是拈花指法,天龙八部中玄字辈的高僧,大多数都是从罗汉拳练起,学到降魔掌或般若掌而止,只有玄慈方丈在四十岁时,见猎心喜练起了大金刚拳,本来般若掌内力是阴柔一路,大金刚拳是偏阳刚一路的,玄慈大金刚拳越练越强,但是体内般若掌的功力却越来越弱,因为两功相互冲突,一功越强则另一功必然会减弱。大金刚拳法纯走刚猛路子,秘籍中有明言相劝,凡已练佛门阴柔武功的僧侣,绝不可再练习大金刚拳,否则内息极易走岔,轻则呕血不止,重则伤及命脉,玄慈大师打不过庄聚贤,想来是练功相冲,才导致功力减弱,不然以少林方丈的实力,又岂会对付不了庄聚贤。
少林七十二门绝技之中,更有十三四门异常难练,纵是天资极高之人,毕生苦修一门,也未必一定能够练成。此时少林全寺僧众千余人,以千余僧众所会者合并,七十二绝技也数不周全。眼看鸠摩智不过五十来岁年纪,就说每年能练成一项绝技,一出娘胎算起,那也得七十二年功夫,这七十二项绝技每一项都艰深繁复之极,难道他竟能在一年之中练成数项?新修版《天龙八部·第三十九回》
鸠摩智号称兼通七十二绝技,也不过是练过二三十门绝技的招式而已,于内力方面却走了捷径,鸠摩智上天龙寺抢夺六脉神剑时,他只练会了其中三门武功,就是拈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这三门武功都属于霸道阳刚一类的,且都有相似之处,再加上鸠摩智的火焰刀本身就属于阳刚一类的武功,而且他天赋极高,所以练习起来进展神速。鸠摩智也知道,要想练完所有的少林武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另辟蹊径,把多门绝技整合,颠倒次序,在配合小无相功的催动,就只需要练习招式,就可以达到少林绝技的威力。
上文中我们说到,每一门少林绝技,都有与之对应的内功心法,鸠摩智偷学道家小无相功后,武功进入另一番天地,他以小无相功为根基,充当各种少林绝技的万能钥匙,所有的少林绝技只掌握了招式,然后配合小无相功催动出来,由于小无相功的霸道不输于少林内功,所以鸠摩智改良版的少林绝技威力比原版还要强。即便是鸠摩智弯道超车,也只练会了三十多项少林绝技,并没有达到兼通七十二绝技的地步。并且他以小无相功催动绝技,就不会存在两门武功的内功相互冲突的情况,虽说是好事,但修炼次序颠倒,也为他走火入魔起了开端。
少林中人重在研习佛法,学习武功不过是为了强身健体,历代高僧创立武功时,都是建立在高深的佛法之上,所以后世子孙修炼这门武功时,心中都需要有慈悲之心,若佛法修为不够,慈悲之心不足,是无法修行少林绝技的。若是强行修炼,则会在体内产生戾气,若戾气不及时排出体外,就有走火入魔的风险。既然要七十二绝技全部练成,佛法和慈悲之心都应是最强的,一旦佛法越高的高僧大德,又不屑于去学习这些世俗的武功,所以数百年来少林寺中无一人兼通七十二门绝技。若有人练完全部的七十二绝技,那么武学障他必然就突破了,这番成就已经不弱于扫地僧和张三丰了。
前文我们说过了,七十二绝技武功众多,并且武功的本质是不同的,有阴柔路数的,也有阳刚猛烈一路的,各种武功不能强行融合在一起。若是有人能够兼通七十二绝技,必然已经突破了阴阳互通的道理,武学也达到了刚柔并济的境界,并且佛学精湛,能够派出沉寂在身体内的戾气,这等武功其实早已在扫地僧和张三丰之上了。
本文由君临天下明月夜原创,欢迎交流武侠心得
为什么慕容家的武功很厉害慕容博还要偷学少林武功?
原因有两个,慕容家的家传武功不行和慕容博天赋不好,的确,慕容家没有拿得出手的武学,只有一门颇为骄傲的“斗转星移”,也是形同鸡肋,那只是起辅助作用,面对同等级高手,几乎无用。
一“斗转星移”和“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号提起姑苏慕容家,必然会想起“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会想起“斗转星移”这一门绝世武功。
“斗转星移”这一门武功是慕容家的先祖一代天骄慕容龙城所创造出来的,从此流传下来,成为慕容家的最高绝学。其实,这一门武功的精髓在于“借力打力”和“反弹”两个词身上,借对手的力,反弹在对手身上。
所以,江湖上很多人被“斗转星移”所伤,让很多人都误会了慕容家,以为慕容家可以真正的精通天下武学,但其实,怎么可能会有人能够精通天下所有武学,无非是一个“反弹”伤害罢了,将对手的兵器、拳脚和力道反弹回去。
而且,慕容家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与人单打独斗之时,才会施展“斗转星移”之武功,如此,别人就无法知晓慕容一家武功的底细,便将姑苏慕容一家的武功传得神乎其神。
但是,有一句话说的好,要想四两拨千斤,必须自己得有千斤之力,才能施展四两拨千斤,否则,受到伤害的就只会有自己。
将对手的兵刃拳脚转换方向,令对手自作自受,其中道理,全在“反弹”两字。便如有人一拳打在石墙之上,出手越重,拳头上所受的力道越大,轻重强弱,不差分毫。只不过转换有形的兵刃拳脚尚易,转换无形无质的内力气功,那就极难。慕容复在这门功夫上虽然修练多年,究竟限于年岁,未能达到登峰造极之境,遇到丁春秋这等第一流的高手,他自知无法以“斗转星移”之术反拨回去伤害对方,是以连使三次“斗转星移”,受到打击的倒霉家伙,却都是星宿派弟子。
慕容复就属于学艺不精,内力不深,在面对丁春秋时,就不能用“斗转星移”,因为他没有办法将丁春秋的力量给反弹回去。
要强调,这里是根本没有办法“反弹”回去,如果仅仅是因为反弹回去,伤害不了丁春秋,慕容复肯定就直接给反弹回去了,毕竟是借力打力,慕容复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这就是“斗转星移”的弊端,就是面对高手之时,甚至和自己相差不大的对手时,“斗转星移”基本上是好无用处了,与“降龙十八掌”这种硬碰硬的刚猛功夫,还能增加自己掌力的武功就颇有不同了。
与后来武当派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也是相差甚远,毕竟“太极拳”也不只是四两拨千斤,更有“化”字诀和“黏”字诀等等,因此“斗转星移”看似很强大,其实则不然。
二、慕容博感到了自家武学的无力,于是去少林派偷学武功。雁门关那件事情发生之时,萧远山以同样的年纪,一人独战他们一二十位高手,如果不是萧远山手下留情,他们所有人,基本上全部都要交代在雁门关一战里。
慕容博亲眼目睹了萧远山的强大,差点被吓破胆子,回到家中之后,一直躲藏起来,不敢见人,害怕极了。
这一段经历,也让萧远山开始深深怀疑自己家传武学到底是行,还是不行的问题了。他一直引以为傲的家传武学,在萧远山面前,似乎是不堪一击。
关键在于,慕容复家传的武学,似乎就只有“斗转星移”这一门,而且,慕容家在江湖上的名头,全部都是由“斗转星移”这一门武功在江湖上博出来的。
后来,慕容复败给段誉之后,有点想不开,慕容博现身安慰慕容复时,向慕容复展示了“参合指”,言说是慕容家的武学,其实应该不是,只不过是用来安慰慕容复的。毕竟,如果慕容家真的有那么强大的武功,慕容复不该没有听过,江湖上更不该没有一点消息传出。
参合指比起“斗转星移”,可是一点都不弱的,甚至更强。
慕容博应该是觉得一门“斗转星移”,在他这一代,已经无法让慕容家保持威名不坠,便想着去少林派偷学武功了。
少林派一直都是天下武林人士向往的地方,那里拥有太多的武林秘籍。
再加上,一直以来,也有很多江湖人士最后加入了少林派,也会将自己的武学留在少林派,从此成为少林派的武功。
就这样,少林派的武功越来越多,而且都十分精妙,所以,慕容博就是动了这样的心思,才会去少林派偷学武功。
不仅仅是如此,他还有其他想法,还想习得其他武功,所以,他才会用少林派的“七十二绝技”,从鸠摩智那里换得了“火焰刀”这一门神奇的武学。
三、慕容博武功的进步应该感谢萧远山慕容博在少林派偷学了许多武功,他武功的进步,也全部都是在少林派偷学武功的这一个时间内。而且,他武功的进步,还是因为萧远山,萧远山曾经三次考教过他的武功。
萧远山在少林派偷学武功时,相遇了慕容博,发现慕容博也在偷学少林派的武功,顿时觉得是自己人,是一路人。于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曾经三次出手考教慕容博的武功。
这三次考教,慕容博的武功是一直在进步的,我想,他武功进步的原因,其中之一,便应该是得益于萧远山的考教,正是这三次考教,对于慕容博来说,是一种指点,是一种启发。
因此,慕容博的确应该感谢萧远山。
无论是慕容博,还是慕容复,我觉得,慕容家应该是缺一门高深的内功心法:
慕容博和慕容复一样,在年轻时,或者说三十岁左右的年纪,他们的内功都并非是登峰造极的,只能算作是江湖一流的高手而已。阿朱前往少林派就是想偷走“易筋经”,假如慕容家有一门高深的内功心法,他们也不会惦记“易筋经”了。也就是说,慕容家除了“斗转星移”外,没有其他拿出手的武功。而没有高深内功心法的支撑,“斗转星移”的威力发挥不出来。写在最后慕容博之所以去偷学少林派武功,是因为慕容家只有一门“斗转星移”,但是却需要高深内功作为支撑,否则完全发挥不出来作用。
这一点,就显得比较鸡肋了,所以,慕容博没有办法,只能去少林派偷学武功。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慕容博想用少林派的武功,来笼络江湖人士,让更多人为了自己效力。
也想将“七十二绝技”传下去,作为江湖人,谁也不会嫌弃自己家武功种类多啊!
主要原因,慕容博天赋不如慕容复,但凡他有慕容复的天赋,他也不会想别的办法了。他天赋不行,武功不前,将责任推在了武功上。
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发生的时候?
李莫愁和郭靖、杨康年纪相当,所以《射雕英雄传》故事发生的时候,她也在几乎相同的时间里,经历出生、成长、拜师和情伤等一系列变故,直至变成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女魔头。
身世李莫愁是大理人,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茶商,家财丰厚。1204年秋,李莫愁的外祖父、祖母接连去世,十八岁的母亲王氏无钱安葬,又四处求告无门,只好当街卖身葬亲。这时,李莫愁的父亲恰好经过,见李母姿色娇美,楚楚可怜,便帮她葬了父母,带回家做了妾室。
三个月后,李母和李父的正室先后有孕。李父请名医把脉,相师看命,被告知两位夫人腹中,各有一位千金。于是,李父早早为两个女儿想好了名字,一个叫李如意,一个叫李莫愁。
后来,等李莫愁渐渐懂事之后,问母亲为何自己叫了李莫愁而不是李如意。母亲愧疚地笑了笑,说这要怪母亲无能,只是一个妾室。如果我是正牌夫人,你自然就是事事如意的李如意,而不是希望天天莫愁的李莫愁了。
好在李父为人宽厚,虽然对李如意这个嫡女稍微偏爱了些,但对李莫愁也很不错,吃穿用度,两人差不了多少。李莫愁和姐姐李如意性子不同,李如意从小便温柔娴静,喜欢读书弹琴,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李莫愁则从小喜欢到处疯跑,爬墙上树,舞刀弄棒。
姐妹俩长到五岁,父亲为她们请了一个私塾先生,教授读书习字。此外,因为大理段氏以武立国,皇室就是一个武林世家,民间习武之风大兴。李父还为两个千金,请了一个当地有名的女武师,传授武艺。
李如意对习武兴致缺缺,但李莫愁却非常感兴趣,每次读书课一结束,就飞奔到练武场,学习武功。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莫愁只跟这名武师学了一年,对方就表示自己的本事被她学了个干净。在李莫愁的恳求下,父亲又为她请了一个武功更高明的师父,但这位师父,也只在李家教了一年半,便惭愧地告辞。而李父也表示,暂时请不到更加好的老师,来教李莫愁。
尽管没了老师,李莫愁仍然日日勤练不辍。为此,李莫愁还特意打造了一把短剑。虽然她并没学到多么高深的武学,但在勤练之下,竟让她练出了一些名堂。到了她十岁的时候,在都有兵器的情况下,家里的护院武师,已经不是她的对手了。
而此时,江南七侠已在蒙古大漠找到了郭靖,并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了他两年武功,还经常因为郭靖的愚笨、不开窍而大发光火。
就这样,李莫愁快乐地度过了她人生中的前十年,根本没有半分愁绪可言。然而,李莫愁并不知道,她的快乐,是建立在母亲王氏对正室夫人的逆来顺受的基础上。同时,李父在家中威严甚重,正室也不敢过分刁难王氏。
变故然而,就在李莫愁刚过完十一岁生辰不久,李父在一次经商途中遇到了马贼,他们一行人虽然拼命杀退马贼,得保货物不失,但李父却中了马贼一刀,受了重伤。回到家中不久,便撒手人寰。
李父一死,祖父、祖母年迈,李家便由正室夫人当起了家。此时已没有人为李莫愁和她母亲撑腰,正室夫人便开始对付这一对母女。她先是故意克扣她们的月例银子,接着慢慢升级为陷害。对此,王氏仍是处处逆来顺受,并劝李莫愁不要和夫人争执,以求平安。
然而,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夫人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仇恨,要想方设法,赶走王氏和李莫愁。这一日,夫人竟然找了一个泼皮无赖,诬陷王氏不守妇道,和这人有染。王氏百口莫辩,要撞柱以证清白,夫人怕事情闹到官府中去,急忙令人拦下。她拿出李母的卖身契,表示要把她卖给他人。
这时,李莫愁恰好赶到,看到母亲瘫软在地,泪流满面,便跪地向夫人求情。但夫人赶走王氏和李莫愁的心意已决,任李莫愁如何哀求,都不答应。李莫愁年纪虽小,却是很有主意,见自己和母亲无论如何都已在李家待不下去,竟然趁着夫人不注意,快步上前,从她手中抢走那张卖身契,并撕得粉碎,放入了口中。
李莫愁把卖身契咽下了肚,才冷冷告诉夫人,当年父亲仁慈,虽拿了母亲的卖身契,却并未在官府备案。因此这张卖身契,就是唯一的一张。如今被她毁去,夫人就再也不能拿它来要挟母亲。
李莫愁冷冷扫了堂上一众人等,告诉他们自己和母亲会离开李家,从此不再踏入李府半步。但如果有人对她们再起什么坏心思,她宁可拼得血溅五步,也必定和他们不死不休。说完,李莫愁拉起母亲,简单收拾细软后,头也不回的出了李家,而夫人没有想到小小的李莫愁,竟然如此果敢,又听到她们母女即将离开,也算达到了目的,竟没有派人阻挠。
此后,王氏和李莫愁便租了一间民居住下,以为人缝补衣服,做针线活儿为生。只是,王氏思想保守,对自己被赶出李家,始终耿耿于怀,时日一久,竟成心疾,以致于缠绵病榻,药石无效,于一年后撒手西去。
遭此变故,李莫愁如坠梦中,连泪也流不出一滴。好在隔壁邻居心善,帮她处理了母亲的后事。安葬完母亲,李莫愁才如梦初醒,她孤身一人跪在母亲墓前,痛哭流涕,直到哭昏过去。
师父等李莫愁悠悠醒转,已是躺在家中的床上。床边站着一位道姑打扮的中年妇人,一位老妇正在熬制汤药。道姑告诉李莫愁,她是古墓派的掌门林若溪,问她愿不愿意跟着自己修习武功。
原来,林若溪本是古墓派创始人林朝英的侍女,得其传授上乘武功。后来,林朝英因和王重阳难成眷属,郁郁而终。林若溪便接过林朝英的衣钵,成为古墓派第二代掌门。数月前,林若溪应大理天龙寺相邀,参加了无嗔大师发起的法会,归来途中恰好遇到李莫愁昏倒在母亲墓前。
林若溪本人信佛,最重缘法,见李莫愁昏倒墓前,与自己的古墓派都占了一个“墓”字,认为她和自己大有缘分。因此不但将李莫愁送回家中,还向邻居打听了她的消息,知道李莫愁在世上已无一个亲人,这才动了收徒之念。
李莫愁举目无亲,对大理再无一丝留恋,兼之又爱习武,便爽快地跟林若溪回了古墓,成为古墓派的第三代大弟子。
六年中,李莫愁先后得传“天罗地网势”、“美女拳法”以及冰魄银针等武学,进境飞快。林若溪告诉李莫愁,她的武功已经登堂入室,很快便能学习“玉女心经”等上乘武学。李莫愁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便求了师父允许,前去大理拜祭亡母。
李莫愁出发的那日,林若溪从重阳宫门外抱回一个女婴,因为当时恰值辰日辰时,因此林若溪为她起名为小龙女,并告诉即将出发的李莫愁,这个女婴将是他的师妹。
同一年,郭靖武功初成,自大漠反宋,要找段天德报杀父之仇,并因此和黄蓉相逢,开始了他们的一段传奇。同时,穆念慈摆下擂台,比武招亲,并遇到了杨康。
情人对于李莫愁来说,这一次回乡祭母,也成为了她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她遇到了陆展元。当时,李莫愁拜祭完母亲,重游大理,只觉物是人非,不胜伤感。恍惚之间,竟不觉有一匹惊马向她奔来。待发觉时,以躲闪不及。就在千钧一发知己,一人飞快地抱住了她,滚到街边。
救了李莫愁的,正是陆展元。两人匆匆相见,都惊讶于对方的美貌,心中荡漾,然而陆展元因有要事,留下姓名之后,便匆匆离去,使李莫愁心中生出几分怅惘。
回古墓途中,李莫愁多次想到这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谁曾想,她刚来到终南山下,便又见到了陆展元。此时,他正被数名敌人追杀,受了重伤。李莫愁毫不犹豫地冲上前,以冰魄银针射伤数人,将他们一一吓走。
陆展元看到李莫愁,只来得及微微一笑,便晕了过去。李莫愁急忙为他包扎伤口,并为其运功疗伤。两人都是血气方刚的年纪,疗伤时又难免肌肤相接。因此当陆展元伤势略好,两人很快熟识起来,又很快坠入爱河。
不久后,陆展元表示要回家求父母前来提亲,李莫愁也知此事必须经得师父同意。临别之际,李莫愁送给陆展元一方锦帕,上绣绿叶红花。红花自然是指她自己,而“绿”音与“陆”相近,指的便是陆展元。无限情意,尽在其中。
却说李莫愁回到古墓,想求得林若溪同意自己与陆展元交往,谁知林若溪大怒,表示陆展元与李莫愁相识之日如此之短,便私定终身,必是轻薄无良的男子无疑。林若溪告诫李莫愁,说古墓派的规矩,若那男子能够为你而死,你便可破墓而出,否则免谈。
李莫愁此时正在热恋之中,她觉得自己能为陆展元而死,也坚信陆展元会为自己而死。数月后,陆展元前来提亲之时,请林若溪尽管试探。林若溪教了李莫愁六年武功,想不到她会为了一个刚认识数月的男子,顶撞自己,既痛且怒,下令李莫愁不可出古墓半步。
入魔此后李莫愁信心满满,整日除了练功,便是想着陆展元何时前来提亲。结果数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一年半过去了,始终不见陆展元前来。李莫愁心中着实有些慌了,便想偷偷出古墓打探,结果很快被林若溪发现,并冷笑着告诉她,陆展元和何沅君即将在一个多月后成亲消息,消息已传遍江湖。
李莫愁闻言,如被人当头打了一棒,跌坐在地,口中喃喃自语,不可能不可能,心中却知道师父所言,多半是真。她发了疯似的冲出古墓,马不停蹄,日夜兼程,才在婚礼当日,赶到了嘉兴陆家庄。
李莫愁虽然深恨陆展元,但仍不想自己以狼狈的模样,出现在他面前。于是她稍作整理,才出现在婚礼上。李莫愁怒问陆展元,可还记得昔日盟约,如果记得,就中止婚礼,跟自己一起走。陆展元心表示自己对不起她李莫愁,但他更怕辜负何沅君,因此只好辜负李莫愁的好意。
李莫愁大怒之下,拔剑相向,宾客之中还有一人,也同时出手,目标却是何沅君。原来,武三通对何沅君这位义女,也产生了想法,不想她嫁给陆展元。李莫愁和武三通同时出手,所向披靡,无人能当。这时人群中响了一声法号,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僧越众而出,正是天龙寺高僧无嗔大师。
无嗔以浑厚的“一阳指”功力,数招之间便击飞了李莫愁的长剑,逼退了武三通。李莫愁见和尚厉害,知道今日也无法阻止这门亲事,便放出狠话,说天龙寺高僧也不能守护两人一生一世。无嗔说,他并无意介入三人的感情纠纷,只是为还陆家人情而来。如果李莫愁同意十年内不再找陆展元的麻烦,便可放她离去。如若不然,他会制住李莫愁,交给陆家处置。李莫愁闻言,只好答应。
经陆展元变心一事,李莫愁性情大变,后来为了报仇,更是将冰魄银针涂上剧毒,修炼赤练神掌等邪门毒功。心情不好之时,遇到姓陆姓何之人,一言不合,便随手杀人,渐渐成了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女魔头。对李莫愁的变化,林若溪非常痛心,决心不再传她上乘武学,还将她逐出师门。
李莫愁无奈之下,竟然打起了欧阳锋“五毒真经的主意。当时,欧阳锋被黄蓉诓骗,逆炼“九阴真经”,已变成了一个疯癫之人,但仍不是李莫愁能够应付。为了解决欧阳锋这个大麻烦,李莫愁还将其引入古墓,导致师父林若溪受了重伤。
不过,那就是射雕之后的故事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