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茶乾隆,甄嬛传里有什么美食吗

2023-05-06 127阅读 0评论

御茶乾隆,甄嬛传里有什么美食吗?

《甄嬛传》开播11年了,热度不降反升。除了隔三差五地上热搜,还在民间掀起一股“甄嬛学”,要不是“甄嬛传十级学者”,还差点在社交圈混不开了。

御茶乾隆,甄嬛传里有什么美食吗

宫斗自有宫斗的妙处,但老艺术家很快发现了《甄嬛传》别的妙处:吃。

△就这桌,谁能看了不动心啊友友们 / 剧照

没错,年少不知“皇家饭”香,如今再重温《甄嬛传》,我是直接奔着紫禁城·大猪蹄子·美食纪录片去的。

思路一打开,那千百样的宫廷美食便滔滔不绝地从屏幕里涌出来,曹贵人的足智多谋还不如一碟豌豆黄对我的吸引力大。自从看了《甄嬛传》,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疫情厨房翻不出花样了。

各宫娘娘们吃的,就是矫情

众所周知,喊出“贱人就是矫情”的那一位,才是吃得最矫情的。左一碗东阿阿胶桂圆羹,右一盘蟹粉酥,西瓜还得吃超冰镇的,没错,说的就是你,华妃。

华妃出身高贵,又有哥哥家人们的宠溺,在吃的方面她绝不会亏待自己。

△吃不上蟹粉酥的华妃委屈巴巴 / 剧照

在宫里,华妃可是少数拥有自己小厨房的那几位,看看台词怎么描述她的厨房:“连御膳房都比不上的”“在宫中是拔尖的”,再看看她厨房的出品,一整个把我震撼住了:鲍鱼烩珍珠、鱼肚煨火腿、鲨鱼皮鸡汁羹、鲜蘑菜心、珍珠海米煨鹌鹑、紫参鸡汤……

我要是黄桑,我也爱往她宫里跑啊。这些菜不仅奢华,也极其考究火候,光是一道鲍鱼烩珍珠,就得泡发2天,焖足十几个时辰,难怪皇上也怜惜道:“这些菜都是最费工夫的,你一定是后半夜就起来盯着他们做的吧。”

△对不起,我口水已经流一地了 / 剧照

华妃起没起是不知道,但她吃的东西都又贵又耗时却是板上钉钉,从食物里就可以看出华妃娇憨又高傲的性格,怪不得皇后在第一集就拿出牡丹卷来暗戳戳地敲打华妃。

皇后不喜奢华,向来立的是“贤惠节俭”人设,于是她的餐桌就比华妃的清淡许多,不过好不容易皇上要喝鸭子汤,称赞“炖得入味”,皇后连忙劝阻“食不过三”,气得大猪蹄子拂袖而去。

△皇上最爱的鸭子汤 / 剧照

△皇上走后演技超群的茄子 / 剧照

嬛嬛和眉庄这对姐妹花,自然是有代表食物的,一个爱吃藕粉桂花糖糕,一个爱吃枣泥山药糕,这对cp糕点的出镜率之高,导致我看完《甄嬛传》很久脑子里还回放着嬛嬛那句:“快去拿眉姐姐最爱的枣泥山药糕来,茶要碧螺春的。”

眉庄人淡如菊,在吃食上也十分清新,除了家乡的山楂糕和酸梅汤,藕粉桂花糖糕就是她最拿手的糕点,而枣泥山药糕则是自己的最爱。

△枣泥山药糕和藕粉桂花糖糕的双向奔赴 / 剧照

△莲叶羹+藕粉桂花糖糕 / 剧照

这两样糕点据考究都出自《红楼梦》,秦可卿在病中就吃枣泥山药糕:“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倒像克化得动似的。”枣泥加上山药,清新却不甜腻,还养胃健脾。

至于最初三人行中的安小鸟,剧中对她的食物并没有过多的着墨,只记得那盘洒落一地的苦杏仁,早已标好了命运。

△早已预示命运的苦杏仁 / 剧照

宫里的吃食来了又去,或多或少都存了各种手段或心思,唯有一人是真正在享受美食,半句离不得吃——淳儿。

虽然她活不过全剧的三分之一,却撑起了宫廷美食界的半边天,嬛嬛对她的评价言犹在耳:“早膳是两碗米粥、三个糖包,午膳是肥鸡肥鸭,不到晚膳就用了点心,晚上要不是我拦着,恐怕整碗火腿炖肘子就全到你的肚子里去了,要是这样还嚷嚷着饿,又吃了宵夜。”

△皇宫初代吃播 · 淳儿 / 剧照

在安小鸟要用息肌丸减肥的后宫,淳儿的嘴巴永远是鼓着的,她不管受不受宠,“东西好吃我便高兴”。秉守着这样的人生信条,从入宫的第一顿糟鹅开始,她便开启了自己的吃货之路。

从牛乳茶吃到牛乳菱粉香糕、豆沙卷、翠玉豆糕、糖包、糖饼、炸馓子、酥儿印、芙蓉饼,连趴在甄嬛肚子上,淳儿都是出口成吃,报出一连串的点心名:“宝贝宝贝,你要快快长大啊,等你长大,姨娘就把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让给你吃,什么桃花姬、糯米糕、豆沙卷,还有荔枝好郎君,绝对不和你抢。”

△狂塞牛乳菱粉香糕的淳儿 / 剧照

看着淳儿吃得香,便是碎玉轩的晴天。

大猪蹄子吃的啥

虽然在《甄嬛传》里,大猪蹄子悲惨兮兮地沦为宫斗背景板,但毕竟贵为皇上,在吃食上绝不糊弄。

除了往各宫娘娘们的小厨房里跑,黄桑本身的御膳就极为丰富。

在宴请年羹尧那一顿,四郎就大手笔地拿出鲜嫩炙羊肉、燕窝鸭子、什锦锅子来,还说:“这道炙羊肉,鲜嫩可口,朕素日里甚爱,你尝尝。”说完还给了个特写镜头,老艺术家的口水都快要憋不住了(请夹到我碗里来)。

△啊快夹到我碗里来 / 剧照

清廷贵族们爱吃炙羊肉可是有考究的,据《满族食俗清宫御膳》里提到,独具风味的满菜,尤以烧烤见长。

在清宫御膳房,可是专门设置了挂炉局从事烧烤工作,每逢宫中宴席,就上挂炉猪和挂炉鸭“双烤”,食用时配以小菜、葱酱、荷叶饼等,这不就是“北京烤鸭”的雏形?

△挂炉烤鸭

还有华妃宫里的鲍鱼烩珍珠、鱼肚煨火腿、鲨鱼皮鸡汁羹,其实这三道菜均出自清代满汉全席中的御膳,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卷四有载:“上买卖街前后寺观皆为大厨房,以备六司百官食次。第一分头号五簋碗十件,燕窝鸡丝汤、海参烩猪筋、鲜蛏萝卜丝羹、海带猪肚丝羹、鲍鱼烩珍珠菜、虾子汤、鱼翅螃蟹羹、蘑菇煨鸡、辘轳锤、鱼肚煨火腿、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一品级汤饭碗。”

满汉全席是清朝国力鼎盛的产物,集满汉名菜之大成,全席有冷荤热肴196道,点心茶食124种,共有320道菜肴,是真真的琳琅满目,吃三天三夜都吃不完。

△满汉全席

从东北地区入关的满族,向来都是吃肉大户。从《御膳茶房》的档案中,我们就可以得知清廷皇帝每天的肉食份例是:每日盘肉二十二斤,汤肉五斤,猪油一斤,羊二,鸡二,鸭三,当年鸡三。

如此想来,选中肉肉胖胖的陈建斌来演皇帝,倒也在情理之中。

△吃得圆滚滚的大猪蹄子 / 剧照

肉食虽好,吃多了也是会腻。于是,皇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副食(娘娘们送的补品)、点心和粥类。

皇后娘娘给皇上的是湘莲燕窝,华妃就直白许多,什么参汤、龟鹤延年汤都往皇上的嘴里送,心思自然不言而喻。

△剧中让人目接不暇的补品 / 剧照

除了补品,四郎也爱各类的汤汤水水,比如出镜率颇高的绿豆百合粥、糙米薏仁汤等等……太后就给皇上送过熬夜清火两件套——绿豆百合粥+扬州酱菜。

绿豆百合粥寡淡,但佐以扬州酱菜就不同。剧中还特意提到,这扬州酱菜“比三必居的爽口”,其实在北京还真有个做了数百年酱菜的六必居。

△皇上吃得嘎嘎香的“清火两件套” / 剧照

满人爱吃点心粥类是出了名的,在真实历史中,清廷御膳房还有个点心局,能做400多样糕点,包括酥皮饽饽、酥盒子、萨其玛、什锦火烧、饭卷子、烧麦、炸三角等等,他们还喜欢用粥来配这些点心,在《皇帝节次照常膳底档》中就提到,皇帝每顿膳食里必有几样粥,比如梗米粥、小米粥、薏仁米粥、藕粥等等。

看来大猪蹄子的膳食真的丰富多姿。

喝杯茶,解解腻吧

若是天天这样吃,很难不保证四郎和各宫娘娘得三高,这时,“逆风如解意”的嬛嬛便出手了。

嬛嬛心思灵巧细腻,知道各种山珍佳肴皇上都吃腻了,还不如泡杯茶来得实际。一出手,便是难度极高的“岁寒三友”。

△大猪蹄子品茶 / 剧照

要泡这杯茶,得花多少心思?且听嬛嬛道来:“取松针、竹叶、梅花一起烹煮”,这倒还不至于稀奇,奇就奇在那烹茶的水,“那水是夏日日出前荷叶上的露珠,才能有如此清新。臣妾去岁收了两瓮舍不得喝,特意带了一瓮进宫,就埋在堂后的梨树下,前两日才启出来的。”

看看这茶,“岁寒三友”指的就是松针、竹叶和梅花,还要用夏日荷花上露珠烹煮,怎的不沁人心脾?这等附庸风雅的才情,难怪大猪蹄子不得不叹一句:朕的莞贵人果然与众不同。

△异常用心的“岁寒三友” / 剧照

在剧中出现的珍贵茶饮还有雪顶含翠,它在《甄嬛传》里一共出现了三次,每一次出现都被烘托得无上高贵。

“听说雪顶含翠,生长于极北苦寒之地的险峻山峰,极难采摘,世间所有不过十余株。因常年得雪水滋养,茶味清新冷冽,极是难得。”就连嬛嬛的母亲进宫,看到这雪顶含翠也连连摇头:“这样名贵的茶,我不敢喝。”

△嬛嬛对“雪顶含翠”的描述 / 剧照

然而雪顶含翠并不存于现实之中,我们能尝到的宫廷茶饮,唯有西湖龙井、普洱、六安茶、香片、碧螺春等等。

西湖龙井在真实历史中可是被乾隆赞过的,还被封为“御茶”。龙井分八个等级,分别是:莲心、雀舌、极品、明前、雨前、头春、二春、长大。采摘要求极高,有的只许采一个嫩芽,而乾隆帝认为用济南趵突泉泡的西湖龙井,便是人间极品。

△茶香诱人的龙井

剧里出现的还有淳贵人最爱的牛乳茶。其实奶茶在清代可是国俗,是被载入《大清会典》的。入关前,生活在东北的满族喜爱肉吃,通常以茶解腻,便放牛乳一起烹煮,哪怕入关后,也把这个习惯一并带入宫中。

每逢举行宫廷宴会,第一道便是奶茶,用青盐、黄茶、奶油,加上玉泉山的水一起熬煮,茶香四溢,甜而不腻。

△牛乳茶,唾液疯狂分泌

除了茶饮,宫里的酒也是极好的。

甜蜜系数最高或许是四郎和嬛嬛同酿的桂花酒,用的正是碎玉轩那棵金桂的花蕊酿造。以桂花入酒,泉水酿造,色呈琥珀,饮之甘怡。皇上用与嬛嬛同酿的桂花酒宴请皇亲,可谓在大家面前秀了一大把狗粮。

桂花酒虽不名贵,却风雅至极,连吃货苏轼也曾盛赞过它“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

△真的好甜啊 / 剧照

△桂花佳酿 / 图虫

类似的还有华妃赐给安小鸟的玫瑰甜酒,虽说华妃藏了坏心,故意让安陵容喝下刺激嗓子的玫瑰甜酒,可在平日里,玫瑰甜酒可以说是“妇女之友”了。

取干净容器,将溶解的糖液、酒精、玫瑰花瓣、柠檬酸和甘油放入,充分搅拌,存放2-3个月,过滤取酒渣,便得到这色泽红润、清甜可口的玫瑰酒。

△玫瑰甜酒 / 剧照

有了这“甄嬛菜谱”,哭哭啼啼的宫斗只觉得聒噪,不说了,今晚就去做一个藕粉桂花糖糕。

参考资料:

《甄嬛传》电视剧

《甄嬛传》,一部被宫斗耽误的美食大片 每日豆瓣

《甄嬛传》里的“雪顶含翠”,原来是蒜蓉西兰花 凤凰网美食

她用44年记录“舌尖上的故宫”,还原了真正的宫廷生活 一条

《荟萃清代满族珍馐 展现清宫御膳原貌》 戴逸,吕英凡

你看了第几遍《甄嬛传》?

黄加宝

世界十大名茶排名前十名?

1、大吉岭红茶

大吉岭红茶,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当地年均温15℃左右,白天日照充足,但日夜温差大,谷地里常年弥漫云雾,是孕育此茶独特芳香的一大因素。以5-6月的二号茶品质最优,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红茶拥有高昂的身价。三、四月的一号茶多为青绿色,二号茶为金黄。其汤色橙黄,气味芬芳高雅,上品尤其带有葡萄香,口感细致柔和。大吉岭红茶最适合清饮,但因为茶叶较大,需稍久焖(约5分钟)使茶叶尽舒,才能得其味。下午茶及进食口味生的盛餐后,最宜饮此茶。

2、锡兰高地红茶

锡兰红茶出产于斯里兰卡,是一种统称。又被称为“西冷红茶”“惜兰红茶”,该名称源于锡兰的英文Ceylon的发音,直接音译而来。产于山岳地带西机时的汀布拉茶和努沃勒埃利耶茶,则因为受到夏季(5-8月)西南季风送雨的影响,以1-3月收获的最佳。锡兰,斯里兰卡共和国的旧称。锡兰高地红茶与安徽祁门红茶,大吉岭红茶并称世界的三大红茶。其主要品种有乌沃茶或乌巴茶、汀布拉茶和努沃勒埃利耶茶几种。

3、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茶叶原料选用当地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又名祁门种)制作,是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由安徽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4、阿萨姆红茶

阿萨姆红茶是产于印度东北部的茶叶,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滋味浓,属烈茶,是冬季饮茶的最佳选择。阿萨姆位于东喜马拉雅山南麓,与不丹相邻。在历史上,阿萨姆是继中国以后第二个商业茶叶生产地区。

5、武夷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艺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武夷茶王”。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为千年古树,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

6、安溪铁观音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铁观音,福建安溪当地茶农发明于1725-1735年间。发源于安溪县西坪镇尧阳山麓(王说)。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纯种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特征之一。

7、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8、玉露茶

玉露茶是日本茶中的最高级茶品。形似松针,墨绿油润,汤色绿而澄清,滋味极鲜无苦涩感回味甘甜。玉露的茶树在收获前需要全体覆盖遮光布,避免阳光直射,有机肥料充分施肥,是非常花费工序的一种高级茶叶。饮用时,为了充分释放出玉露的味道和香气,要使用60度的温水冲泡。玉露的甜味非常有特色,如果使用高温的热水会带出苦味。古人茶叶放在玉罐子,深埋于地下,这样也能保持好茶的风味经年不变。冰块泡的玉露,滋味里只有鲜,有类似于青豆磨碎的感觉。

9、玄米茶

玄米茶是一种日韩风味绿茶饮品,是极具特色的一种茶叶,与其他任何茶类都无任何相似之处。它以糙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熟、滚炒等工艺制成的玄米与日式煎茶拼配而成。外观匀整,黄绿相间,汤色黄绿明亮,既保持有茶叶的自然香气,又增添了炒米的芳香,滋味鲜醇、适口,使茶叶中的苦涩大大降低,而且茶汤更香浓,不伤肠胃。

10、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西湖龙井茶与西湖一样,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龙井茶如何成为公认的中国名茶之首?

刚刚昨天在直播中一个熟悉的茶友也是问我这个问题,西湖龙井为什么会成为名茶之首?(不接受吹嘘普洱的傻逼反驳)西湖龙井能联续在十大名茶评选中名列前茅,是有工艺口味文化以及杭州西湖等一些原因的。历史上的名茶第一,从唐代开始最有名的茶叶是由蒙顶和顾渚的贡茶苑,然后到宋代福建建安北苑了,到明代江南经济文化的繁荣对茶叶的使用评论多起来了,那时评论最多的是虎丘茶天池茶为第一,虎丘茶没落以后,松萝茶成了天下第一。而且松萝茶第一个用工艺特点来加工口味香味的工艺,就像今天的用工艺在异地可以做出香味口味香味相似的茶叶,这才历史上是第一次,所以松萝茶也影响了各个产区的加工技术,松萝茶也因此被称为绿茶之始,用松萝茶技术的工艺叫松萝法,名茶的取名也由松萝开始用地名加工艺的办法,如武夷松萝,武夷松萝等。龙井茶工艺是清雍正年间翁隆盛茶号的翁耀庭在借鉴了大方茶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的工艺,(创建松萝法工艺的大方僧在晚年创制了大方茶工艺,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南巡,大方茶和碧螺春同时为贡茶),西湖龙井一问世就以色香味形的产品特点被世人称道,到乾隆六下江南四上龙井以后,西湖龙井就奠定了第一名茶的地位,(乾隆第一次上龙井就赐了两块匾,天下第一茶号和翁隆盛茶号,此后每次上龙井都是在春季制茶时间,正月从北京出发 四五月份就返回)。1915年和1959年的十大名茶再次奠定了西湖龙井榜首的位置(补充一下1959年十大名茶串改百度的事情,南京雨花茶是58年定项目为国庆十周年献礼,59创制,刚好59年评选在南京举办就送样品请与会专家品鉴,结果被一个不要脸维护雨花茶好事之徒直接串改成雨花茶十大名茶之首)。至于等普洱炒作开始以后得十大名茶评选已经是意义不大了,有普洱黑茶入选的所有名茶评选就已经是中国茶叶之耻了,过去工艺落后口味极差的边销茶都在港台茶叶骗子和慕洋跪舔港台的砖家公知叫兽下成名茶了。

什么是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是我国的第一名茶,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号,现在统称为西湖龙井茶。同时西湖龙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下面就关于西湖龙井茶文化做一介绍。

西湖龙井茶介绍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早在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有爱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龙井》饮茶诗,诗中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见当时僧人居士看中龙井一带风光幽静,又有好泉好茶,故结伴前来饮茶赏景。

到了明代,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此时的龙井茶已被列为中国之名茶。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龙井茶。

如果说在明代龙井茶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到了清代,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了。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近人徐珂称:各省所产之绿茶,鲜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龙井,色深碧。茶之他处皆蜷曲而圆,唯杭之龙井扁且直。民国期间,著名的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龙井茶的发展,龙井茶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茶区人民在政府的关怀下,改旧式柴锅为电锅,选育新的龙井茶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栽培采制技术,建立龙井茶分级质量标准,使龙井茶生产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从龙井茶的历史演变看,龙井茶之所以能成名并发扬光大,一则是龙井茶品质好,二则离不开龙井茶本身的历史文化渊源。所以龙井茶不仅仅是茶的价值,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价值,里面蕴藏着较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以上就是关于西湖龙井茶文化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西湖龙井的文化有所帮助。

为什么有人说参加乾隆千叟宴的很多老人都被皇帝折磨死了?

千叟宴远远不能概括其规模,更严谨点说是万叟宴,宴席之上琳琅满目玉盘珍馐,一辈子没见过、没吃过,你顶不顶得住。

来了皆有封赏,每人可以拿一块御赐银牌,接着再不停赏赐如意、寿杖、朝珠、缯绮、貂皮、文玩、等等,你顶不顶得住。

不管童生还是秀才,直接赏赐举人资格,甚至直接给你六品顶戴,就问你顶不顶得住。

君王调羹汤,皇子亲捧殇,皇上皇子亲自劝酒,你顶不顶得住。

这些老头吃得开心,喝得尽兴,赏得舒心,封得激动,一辈子从来没有这么恣意畅快过,年纪这么大,搂不住,当场喝高喝吐喝挂了不计其数。

那为什么最后成为夺命宴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千叟宴就是招待老人的宴会,表现国家敬老、爱老的态度,老人除了退休的官员以及少部分亲王外,很多都是全国各地选拔年老之人。康熙办了两次,乾隆办了两次。乾隆最后举办的一次也是清朝历史上举办的最后一次。

第一次:康熙五十二年

公元1713年,农历3月25到3月28日。四天四间举办宴会三次。因为康熙60大寿,普田同庆,这次宴请全国65岁以上老人,不论身份贵贱、不论地位高低、不论才学多寡都可以参加。

此次参加宴会老人超过7000人,这还仅仅是参加宴会的老人。果品菜肴不计其数,琳琅满目。

康熙也希望借这次宴会,宣传孝、爱思想。而德治一直是封建统治的根基。

第二次:康熙六十一年

公元1722年,农历正月,此次为了庆祝康熙执政60年,同时也是自己70岁寿辰。为了宣传文治武功,同时在全国宣传敬老、爱老思想,又第二次举办轰轰烈烈的千叟宴。

这一次重要意义在于参加的其中一个人是12岁的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此次宴会给他带来强烈的震撼,在他登记后效仿祖父搞了两次更加烈火烹油的千叟宴。

此次宴会人员规模不大,只有一千多人,在正月初二、正月初五两次安排宴席。

这次设宴的由头是为天下太平,民生富庶。正月初二、初五,两顿饭,地点是在乾清宫前面。两次合计请了老寿星1020位。

但因为人数不多,所以宴会做得非常精致。康熙发表感恩肺腑的演讲。

酒席之上,从来不是单纯的吃饭喝酒,而是文化、情感。

康熙

先敬孝庄,感谢幼年匡助呵护,永铭大恩。

二敬臣子和百姓,天下昌盛万世太平,正是举国奋发万众一心的结果。

三敬对手,尤其是三番以及鳌拜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逆境之中对手的磨练,才让他成就了今天,磨难成就功业。

不得不说,酒宴之中,既有上对太后感恩孝道,又有下对臣子百姓爱护怜爱。还有中间对于敌人对手的尊重。充分展现了襟怀担当与责任。

第三次:乾隆五十年

公元1785年,乾隆为了庆贺自己登基50年,当时天下太平,国富民强。他激动开心之下,举办了自己登基以来第一次千叟宴。

康熙时期,千叟宴宏大的场面,给年幼的弘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继位后,效法其祖父,也举办了千叟宴。

此次宴会不但召集很多老人从全国各地参加。宴会菜品更是尽心炮制。很多人终其一生没听过没看过的满汉全席。众多老人在宴会之上自然是火力全开拼命造。还有专供皇家玉泉贡酒。老人平常喝得都是粗粝不堪的酸涩薄酒,哪里尝过这样的凤肝龙髓,沁人的迷人酒香。

人生仅有这一次机会,吃饱了上路都能含笑九泉,所有人都在拼命地造。

乾隆更是高兴,宴席之上轮番赏赐诗刻、如意、寿杖、朝珠、缯绮、貂皮、文玩、银牌等等。

其中银牌见者有份,但年纪越大拿的牌面越重,70岁的10两,75岁15两,80岁20两,85岁25两,90岁及以上30两,这可不仅仅是一年一两银子的问题,这是活得尊严荣耀的问题。

这一次宴会举办极为成功,老人纷纷跪下山呼万岁。更是被誉为恩隆礼洽,万古未有之况举。

第四次:嘉庆元年

公元1795年,乾隆此年85岁,为了表达对祖父康熙的尊重,不愿自己在位时间过长,超过祖父在位的61年,从而掩盖祖父的锋芒,他决定禅位,给自己放放假,享受退休生活。

退休了自然得轰轰烈烈热闹下,于是,他又想到了请老人吃饭。我们很能理解乾隆的心理。请来数千人的老人,便不再觉得孤单,不觉得年老的惶恐,尤其是宴会之上90岁以上老人不少,甚至还有106岁的熊国沛老人和100岁的邱成龙老人。平民尚且如此高寿,那自己也可以做到。

拉来众多老头,来抵御自己害怕年老的怯懦。前面参加宴会年龄下限是60岁,此时乾隆已经85岁了,在叫一帮年轻的小老弟不像话,于是把宴会年龄下限提升到70岁。

宴会之上当然不能简单的通过吃喝表达国家对老人的尊重,于是赏赐的东西更是豪奢,当然,这主要还是给臣民百姓看的,表达国家对百姓重视的态度,以及以孝和仁爱治国的决心。

于是,90岁以上赏赐7品顶戴,要知道,这是许多读书人一辈子都难以仰望的殊荣,100岁以上更是直接赏赐六品顶戴。

真的是,只要活得久,想要啥都有。

宴会的主场,自然是吃饭,那皇家的宴会,吃的都是什么呢?

宴会分为一等和二等

能在一等桌子上就坐人很少,二品以上大臣以及皇亲贵胄,菜品主要是银、锡火锅每样一个。

火锅涮菜主要有鹿尾烧鹿肉一盘,煺羊肉乌叉一盘,此外就是琳琅满目的各种精致菜肴。

其他所有人都是二等。并不简单的都是平民,三品以及以下的官员都就坐二等坐。

菜品自然不一样,二等火锅也是两个,用的是铜火锅,考虑到平民百姓食量很大,万一吃不饱那岂不是有损皇家的颜面。除了一等火锅应有的鹿肉已经煺羊肉外,另外加上了猪肉及羊肉片个一盘。

其他还是丰富精致各种菜肴。

根据解封的清宫内务府档案,“御茶膳房簿册”上面关于千叟宴用料详细记载。我们发现一次宴会用料是惊人的。

白面750斤12两,白糖36斤2两,香油10斤2两,鸡蛋100斤,甜酱10斤,山药25斤,核桃仁6斤12两,晒干枣10斤2两,香蕈5两,猪肉1700斤,菜鸭850只,菜鸡850只,肘子1700个等等,

其中仅仅是净猪肉1700斤,鸭子以及鸡共1700只,还有肘子1700个,很多人瞬间就想到了农村宴会桌子八宝鸭,小鸡炖蘑菇,还有卤肘子,其实不是这样的,皇家宴会讲究精致、肉食作为配菜辅菜,一只鸡可以烹制七八样菜肴。要的就是这样的精致、豪奢。

其中用柴火3848斤,这是用来做菜的,煤300斤,这是用来作火锅燃料的,争议性最大的地方就在这里。

因为宴会是在正月初六,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尤其是北京的冬天,那呵气成冰。冰冷沁骨。很多人说吃火锅热乎地对老人身体没有啥影响。

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千叟宴变成夺命宴主要是因为天气寒冷,食物油腻生冷,老人年纪大身体受不住

宴会桌子一共800桌,每桌放了两个火锅,那就是1600个火锅,而炭提供的只有300斤,那每桌火锅可用的炭火只有0.18斤。

所以,这样分量的炭火应该只有几块,且是一次性的,很明显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乾隆几句话讲完了,火也差不多熄灭了,你看看剩下的猪肉片、羊肉片冻得邦邦硬。就问这帮在寒冬腊月在外面吃火锅没有火的老头,胃受得了吗?

哪怕现代人,也有冬天吃饭的体会,菜上来几分钟冷的冰冷彻骨,皇上大臣王孙公子端着酒杯过来劝酒,你喝还是不喝。

大臣把酒杯放下,满脸含笑看着你吃菜,你菜还是不吃。

为了表达敬老爱老的态度,大臣把菜夹到你碗里,你敢剩下吗?

九十岁以上的几个老人就更幸福了,皇上亲自安排到御桌旁边,边劝酒边赐菜,你吃还是不吃。

其次,老人身体虚弱千里来回奔波,路上辛苦劳碌

被宴请的都是全国各地的老人,受限于交通条件的落后,且参加的老人都是年老体衰之人,来回数月奔波操劳太过,身体劳累异常,有的老人离京城太远,需提前三四个月从家里出发,等到参加宴会回来又得三四个月的时间,这么长时间奔波在路上,对于风烛残年、病体支离的老人很明显是一种折磨。

尽管吃住餐旅全包,但老年人的身体毕竟经受不住长时间的舟车劳顿。

第三、心情波动过于起伏,很容易因为心脏及血压等问题,给身体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老人能来参加千叟宴,已经是莫大的荣幸,有能一睹天颜,更是成为一生的荣耀,在宴席之上赏赐银牌万古美名的殊荣。心情更是激动不已。

后来发现还有如意,寿杖、朝珠、文玩、貂皮、缯绮等等,老人心情更是一路激荡兴奋不已。

等到听说还有直接赏赐7品顶戴的殊荣,范进中了举人就激动疯了,老人今天可是激动惊喜赏赐不断,且年纪比范进大了太多。且范进开始仅仅只是中举,这宴席之上大多都是平民百姓,一辈子没有受过如此厚待。

更想到凭借自己年老以后能护佑家庭温暖幸福,孙子的婚事解决了,

家里的住房解决了,

孙女的嫁妆解决了,

平常窘迫的生活解决了,

这些老人越想越兴奋,越兴奋越容易因为年纪过大造成心脏血压方面的问题。

所以,千叟宴结束后,很多老人回家半路或是回家后不久,噩耗纷纷从全国各地传来,甚至有刚参加宴会的老人,在京城回到旅馆就一睡不起。

乾隆自然震惊,命令必须严查,可查到最后发现,问题无非是上面几点,如果承认了上面的原因造成老人突然离世,那自己就成了间接造成老人死去的元凶,自然不好公开。

千叟宴本义出发点是好的。

封建君主也希望借这样的宴会广泛宣传国家尊老、爱老的决心,但千里奔波亲自来参加宴会,对于这些老人来说,身体实在是吃不消。里面不排除也夹带了些私活,比如乾隆好大喜功,万人规模更方便他宣传自己的文治武功旷古未有,有这么多老人也能让他85岁的高龄有坚强快乐长命百岁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