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江湖论坛,二百到三百有什么好白酒

2023-05-03 119阅读 0评论

紫砂江湖论坛,二百到三百有什么好白酒?

感谢邀请。

我国市场上的白酒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一不小心就花高价买到差酒(酒精酒),那好喝的价格又在200-300元的白酒有哪些呢?具体介绍以下:

紫砂江湖论坛,二百到三百有什么好白酒

茅台珍品王子酒

茅台王子酒是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53度的酱香型白酒。顾名思义,“茅台王子酒”,即国酒名门之“嫡传”。具备酱香酒的特色,使用普茅基酒边角料制作,保存5-10年,口感可赶超新飞天酒;

53度老郎酒1898

53度老郎酒1898的香味协调,口味方面更加接近于贵州酱香的风格;

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

习酒 银质 53度 单瓶装白酒500ml 口感酱香型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习酒公司”),始建于1952年,1998年加入茅台集团,属茅台集团控股子公司,是中国名优白酒企业,位于习水县习酒镇境内,地处黔北高原赤水河中游、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二郎滩渡口,距茅台酒厂50公里。公司厂区依山傍水,绵延十里,有“十里酒城”之称。

去年习酒上半年销售同期动销增长30%以上,习酒在销售渠道上逐渐摆脱了传统的酒厂、总经销、二批商、酒店再到消费者的销售模式,而是对销售终端进行强力把控,真真正正的做到直面消费者。

贵州国台酒 53度银国台 酱香型白酒礼盒装 500ml

贵州国台酒业有限公司,是我国现代中药领军企业——天士力控股集团在贵州省茅台镇精心打造的现代化大型优质酱香型白酒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国台酒业已成长为行业认可、政府授牌、社会公认的“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国台品牌先后荣获“布鲁塞尔国际金奖”、“贵州省名牌产品”、“贵州省著名商标”、“贵州十大名酒”等荣誉称号。

五粮春

五粮春酒质上说,五粮液和五粮春都是5种粮食酿造,原料,工序,香味都差不多,出产的原酒中,质量最好的用来做五粮液,其次的用来做五粮春,相对其他酒而言,性价比较高;

泸州老窖特曲52度

泸州老窖特曲初入口较柔和,下味厚实,回味具有复杂的层次感,窖香和糟香明显;

汾酒青花瓷酒

汾酒曾作为宫廷御酒,被誉为最早国酒,大体上可分为清冽强劲、绵柔温和两种风格,酒液清澈入杯如泉,甜香明显入喉轻快;

西凤酒六年陈酿 45度500ml

无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集清香、浓香之优点融于一体,酸而不涩,苦而不黏,香不刺鼻,辣不呛喉,饮后回甘、味久而弥芳之妙;

53度老郎酒1898

香味协调,口味方面更加接近于贵州酱香的风格;

古井贡酒年份原浆5年50度500ml

古井贡酒年份原浆5年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运用了科学配方和技术革新,酿造出的酒色、香、味俱佳,自成一家的佳酿。清澈透明如水晶,香味纯正似幽兰,喝入口中甘美醇和,回味悠长。

白云边15年陈酿42度

白云边酒以其“芳香优雅,酱浓协调,绵厚甜爽,圆润怡长”的独特风格被轻被轻工部确定为全国浓酱兼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不同意见。

获取更多、更专业、更有趣的高端烈酒相关资讯,请点@老酒之家 关注老酒之家头条号。

一把真正大红袍泥料紫砂壶多少钱?

我第一次听到大红袍这个名字,大约是01年,那时我还在宜兴紫砂工艺厂销售部。

那个时候武夷山茶叶研究所的人到访,拿出了福建大红袍的茶叶,让大家品评。据说最贵的是六颗大红袍古树上的茶叶,20克要20多万。

一晃眼,二十年过去了,现在大红袍已经成了紫砂泥的名字,而且炙手可热。

我网上搜了一下,一些紫砂门户网站关于大红袍紫砂泥是这么定义的:产地赵庄是濒临灭绝的极品朱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49年起到90年代末,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压根就没有朱泥这个说法。那个时候黄龙山少量的朱泥矿都是和红泥矿混在一起炼制成红泥的,而那个时候赵庄的朱泥也称之为嫩泥,所以在后来相关的紫砂书籍中,也通常都把朱泥归类为红泥一类。

后来地质出版社出了一本《宜兴紫砂矿料》的书,在书中明确的将朱泥和红泥分为两类。因为朱泥和红泥在矿料阶段,外观和泥性就有着有明显的区别。

从成分上来说,朱泥的氧化铁含量远远高于红泥,而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含量要远远小于红泥。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红泥的砂性比朱泥要来的高,透气性比朱泥要来的好,但敲击的时候声音没有朱泥来的清脆悦耳,用红泥制作紫砂壶,成品壶表不容易起皱,而且吃温要比朱泥略高一点。

宜兴紫砂矿料一书中明确了原产于黄龙山的大红泥就是大红袍。断面有油脂般的光泽,有白色云母的碎片,制作时带有一定的泥沙性,制作难度较高。成壶以后壶体表面颗粒感大致与紫泥相同。

为此我跑到宜兴紫砂博物馆寻找证据,在馆内也有这么一块大红泥矿料,从这块矿料的外观看和书中的照片相差无几,断面也有油脂般的光泽。

在坊间传闻中,大红泥这个名字古已有之。相传民国大家余国良的传炉就是大红泥所作。而在顾老的《宜兴紫砂真赏》一书中也得到了印证。从这把民国六年的这把传炉看,色泽醇厚,砂感丰富,水润雅然,是标准的顶级大红泥。

还有江湖传闻,说蒋蓉的牡丹壶上面的花蕾也是用大红泥制作的。找来照片一看,也是砂感丰富,色泽红润,丽而不艳整件器型极具美感。

可以确定的是大红袍这个名字应用到紫砂泥上,大约是09年以前的事情。可能开始有些商家将优质的朱泥矿优中选优,再将这些优质朱泥制作成紫砂壶,以大红袍的名字对外售卖,可以说是打出了大红袍的名气。

随着大红袍泥料这个名字,在市场上接受度越来越高,接下来就渐渐泛滥了。现在,某东宝上百元左右的朱泥机车壶,绝大多数都号称是朱泥大红袍。

后来有幸到线下机车壶作坊一看,店家的泥料仓库中囤积的泥料,塑料袋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写着大红袍三个大字。而这些泥料,很多甚至都不是朱泥,只是把陶土磨细,加入铁红粉制作而成,生胚就通红。

无论从那种资料看,大红袍或者说大红泥这个泥料已经是极其稀有,几近于无了。所以还请壶友,不要迷恋大红袍这个名字,那只是一个传说罢了。

你的记忆总有几部难忘的电视剧?

现在时代变幻飞速,电视剧也是日益更新,各种古装剧、玄幻剧、战争据、偶像剧等等层出不穷。

但有些电视剧让人感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仍然让人难以忘怀,每一部都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让我记忆尤深的一部,便是《康熙微服私访记》!!!

《康熙微服私访记》是广东巨星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装电视剧,由张子恩指导,张国立、邓婕、赵亮、刘淼、侯堃领衔主演。

该剧以康熙微服私访为线索,既有康熙在平民社会的生活写照,也有他惩治贪官威武的一面。

本剧由《犁头记》、《八宝粥记》、《铜鼎记》、《紫砂记》四个故事组成。

《犁头记》(01-07):五莲县县令罗世长私分库中税粮一事引起了康熙的重视,而这起事件背后则是灾民不断,忠臣隐瞒不报的事实,于是康熙决定亲自出马。

《铜鼎记》:一次意外,康熙撞上了偷铜鼎瓶的小太监,小太监居然咬舌自杀,这背后的蹊跷牵扯出一个庞大的关系链,让康熙大感吃惊。

《八宝粥记》:康熙微服出巡来到苏州,发现一家粥店的老板把牌匾换了,“粥”字中间少了“米”这个字。康熙知道苏州并不太平,为了调查此事,康熙买下了粥店,亲自当起了老板。

《紫砂记》:大臣南怀仁不小心把一个紫砂壶打破了,意外看到了紫砂壶碎片上刻有几行文字,而这几行文字内含有冤情……

康熙皇帝微服民间,惩奸除恶,每一件案情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最爽的时候便是他亮明身份之时,各贪官污吏都吓得不敢动弹!

他还为美流连,里面的美女可只是数不胜数啊!让人不禁惊叹好福气!

即使已隔多年,但还是总会翻出来重新看一遍,因为实在太好看了!

广东人为什么爱喝凉茶?

关于我对凉茶的记忆

每当我上火的时候,妈妈总是会熬一碗凉茶给我喝。凉茶与其名不符,并非是凉的茶,相反是温热的茶水,带着些许苦涩。我也问过妈妈,为何我们这边的人爱喝凉茶,妈妈给的答案一般都是凉茶的好处,有利于身体健康,喝了不生病等等的说法。

从小在广东长大,不得不承认,广东人爱喝凉茶。它的来源以及功效

广东的凉茶是汉族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物之一,凉茶是广东人根据本地的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最终共同研制了一类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品。

广东的凉茶一般是将药性寒凉以及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熬制而成的,装在瓶子当做日常饮品享用。它是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之一,不仅能够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还能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为什么广东人爱喝凉茶

1、地理位置

广东地处中国国土的南方,按照中医学来说,南方炎热,与“火”温热、炎上的特性相类似,故南方属火。《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曰:“南方生热,热生火”。清代《医碥》又曰:“火在天为热气,暑气,在地为五行之火,在人身为君、相之火”。因此,广东人发病以火热、暑热为多见,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发病率是相当高的。为了能够预防疾病入侵以及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凉茶其降火和解火的优点使得许多广东人爱上喝凉茶。

2、气候条件

广东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理位置处于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发病以湿温、湿热为多见。而凉茶中有许多道草药具有祛湿清热的功效,能够一定程度抵御疾病的入侵,使得越来越多的广东人爱上喝凉茶。

3、饮食习惯

广东人喜食辛辣肥甘厚味,海鲜山珍野味。烹调方法多用煎、炒、炆、炸、炖、烧、烤等。烹调配料多用姜、蒜、葱、椒盐、豆豉、花椒、八角等辛温燥热之品,因而广东人多以燥热、湿热发病。因此,广东人独特的饮食习惯在某些时候容易使人肠胃失调,再加上有的人嗜食辛辣、味重食物,难免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上火、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食欲不佳等症状。这时,凉茶能够缓解这些症状,人们又可以继续享有美食,自然会深得广东人喜爱。

4、历史的继承

凉茶本是广东人的最爱,自古以来,广东人喝凉茶便是闻名天下。“广东凉茶”更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品牌,象征着广东凉茶连绵不断的文化。如今,随便在哪个搜索引擎都可以搜索到广东凉茶的做法、来源、成分等等,可见广东凉茶不仅得到广东人的认可,也越来越深得其它地区的居民的喜爱,这都证明广东凉茶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典型的例子,“不二碗”便是广东凉茶历史文化的代表产物之一,它的存在不仅体现了广东人对凉茶文化的继承,更是诠释着广东人爱喝凉茶最真实的本质。

5、医疗费用的提高,广东百姓注重养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现在的社会医疗费用是越来越贵。虽然广东百姓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得到提高,但谁都希望自己身体棒棒的,不要去看医生,吃西药会降抵抗。想让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就要未雨绸缪,防患然于未然,自然离不开凉茶的辅佐。现在的广东人除了所居住环境本身湿热以外,历史遗留下来的饮食习惯自然根深蒂固,影响着广东人在饮食上会毫不顾忌,然而凉茶只能起到缓解预防的作用,并不是能够药到病除的神药,但这些小作用足以让爱养生的广东人喜欢上“喝凉茶”这件事。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感谢你的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魏晋名士真的有那么风雅吗?

武哥说文,说说魏晋名士的真风雅!

魏晋名士是真的有那么风雅,甚至,只会比我们想象的更风雅。我且举“竹林七贤”中的几例共享:

阮籍:这个男人很爱哭

阮籍是魏晋时期的大名人,在“百晓生”刘义庆“竹林七贤”的排名中,阮籍稳居首位。

(阮籍好酒)

阮籍好酒。他屋旁边就是一家小酒坊,应该是可买酒也可炒几个江湖菜那种的,阮籍和朋友常去吃酒,喝醉了就倒在人家漂亮小媳妇的脚边睡觉,阮籍觉得这很正常,关键是酒坊老板也很放心。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晋书·阮籍传》

没有朋友来访的时候,阮籍就去游山玩水,他的游山玩水与现在不一样,有出游攻略,有明确的路线图,他是一个人驾一马车,马车上载着隔壁酒坊的酒,然后,信马由缰,一路颠簸,一路慢饮。

所谓老马识途,是指回家的路,像这样的漫无目的,拉车的马也只能是凭感觉,所以,走着走着就时常找不到路了。

马车停了,阮籍就下来看看,前方是悬崖,真的没有路了,阮籍就嚎啕大哭,在这荒山野岭的,阮籍的哭,只能感动天感动地,然后感动自己。

就这样风一程,雨一程,走一程,哭一程。为道路的穷途而哭,更为自己的穷途而哭!

(山水间的阮籍)

阮籍最放肆的一次哭,却是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据《晋书·阮籍传》记述: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一位兵家的漂亮姑娘,很有才华,可惜还没有出嫁就死了,虽然阮籍不认识这家的任何一个人,但是他听说了这个事后,很唐突的就去了,在灵堂里大哭一阵,把心里的悲哀哭完了,径直就回家了。

阮籍的这一哭,感动了千年之后的曹雪芹,就投映到了贾宝玉身上,有了宝玉的活宝脾性。

嵇康:这个大艺术家最爱打铁

嵇康是魏晋时期最坚定的隐士,在竹林七贤”的排名中,嵇康屈居第二,但是,他应该中国历史上最帅的铁匠了。

(嵇康打铁图)

这个帅哥爱打铁。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是当时一个很有才华的美男子。可是,这个可以靠颜值飞黄腾达的帅哥才子,司马昭请他做官不去,他居然爱上了打铁。

即使是打铁,嵇康的打铁就不同凡响,他具有天生的艺术才华。普通铁匠打铁是技术,嵇康打铁是艺术,因为他是在弹奏。

据说,一个大户女子郊游,在山谷里听到一阵美妙的弹奏声音,循声而去,竟然找到了铁匠铺,正准备失望时,却惊呆了,她看见一个帅得冒泡的美男子正在打铁,挥汗如雨,肌肉健美,而美妙的声音居然就是他打铁的声音。

嵇康打铁太投入,这个美女也听得太投入,直到天黑,才依依不舍,说:“今日所见,此生足矣”。

原来,这个怀春少女不只是在听 ,更是在看,帅哥很养眼。

不知道打铁有利于撩妹的事,怎么就传出去了,“竹林七贤”中的另外一个高人——向秀来了。可是向秀打铁不行,就只有拉风箱。

于是,在这山林之间,两个大文人,一个挥锤打铁,一个埋头拉风箱,倒也风景独好。

临刑前,请让我把此曲弹完。

(嵇康弹奏《广陵散》配人物简介)

在那个时代,打铁也不安全。

嵇康被诬陷处死,不过他恐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临刑前最“文艺”的文人了。

苏东坡那么豁达的人,在猜测自己要被处死时,也要痛苦的留遗言,远远没有嵇康的淡定。

《晋书·嵇康传》记载:

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那一天,阳光明艳,仿佛要记录好接下来要发生的每一个细节。

嵇康带着枷锁,坐等行刑,他没有想过为自己辩解,他知道那是枉然。

他抬头看看天色,尚未到午时三刻,他想啊想,想到了一件往事。在洛阳华阳亭时,曾经有一个神秘的古人,教了他一首《广陵散》,还让他不要传给别人,之前,袁孝尼曾经多次想学,为保密,嵇康就没有传授给他,今天,如果不弹奏,怕是要成为绝响了!

于是,他向他哥哥稽喜要来一把琴,对着三千太学生和围观的民众,潇洒而忘情的弹奏了这曲《广陵散》。

琴声美妙绝伦,四野悄然无声。一曲终,嵇康坦然赴死。

刘伶:这个醉鬼最文艺

(刘伶醉)

在“竹林七贤”中,刘伶应该最丑,这没有办法回避,因为《晋书·刘伶传》中就是这样记载的,说他“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刘伶嗜酒如命,被世人称为"醉侯",不过这个醉鬼,却是最文雅的醉鬼。

一日,刘伶酒瘾发作,像妻子讨要,他妻子看他都喝得皮包骨头,只剩一口气了,哭劝让他不要喝酒了,刘伶看这样子要,估计喝不到酒了,于是就说,好吧,但是我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只有向神发誓,让神来监督我戒酒。他妻子就信以为真,把酒肉供在神前,让刘伶去发誓。

刘伶跪下就祷告: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病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接着就喝酒吃肉,等他妻子反映过来,刘伶已经醉了。真是叔叔可忍,老婆不可忍了。

史书记载的还有一个刘伶发酒疯的故事。

刘伶常常喝酒,配合他放浪形骸的性格,倒也把酒疯推向到一个新高度。

有一次,刘伶又醉了,就脱掉衣服,赤身裸体在屋中练习倒挂金钩,被一个邻居看到了,就讥笑他,刘伶说:

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为何入我裈中?

意思就是,我把天地当房屋,把房屋当衣服裤子,你这个家伙怎么跑到我裤子里来了?

真是醉鬼不可怕,就怕醉鬼有文化。

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 和《北芒客舍诗》 ,不过其作品典型的反映了魏晋名士的心态。

(刘伶《酒德颂》八大山人作品)

魏晋名士为什么能够如此风雅

其实,魏晋名士,在他们放荡不羁、荒诞怪异的风雅背后,却是无边无际的苦闷和悲伤。

那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短短360余年,先后有30多个政权在兴亡交替。长期的战乱,城头的大王旗隔三差五的变幻,政治上的风云让文人无法适应,他们不愿儒家名教依附在奸雄枭雄身上,他们也看不上当时的政权。于是,他们选择归隐山林,消极抵抗时政。所以,带头大哥阮籍在广武城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竹林七贤图)

那是一个文人名士不值钱的时代。魏晋很乱,而在混乱的政治斗争背后,真正受到伤害的是文人名士,他们的生命,在政治家眼里如同“鸡狗”,可以随时夺取。玄学创始人何晏、诗人张华、山水诗人谢灵运、《后汉书》作者范晔等等,一大批在当时赫赫有名的名士都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竹林七贤”等名士早就看透了那个时的本质,情愿孤老山林。

那还是一个思想较为开明的时代。恰恰是因为政权的更迭频繁,那个时期的思想反倒活跃了。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此时渐盛,而最盛的是老庄玄学,各种思想一综合,就形成了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极大的魏晋玄学,其核心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在行动上就表现为不拘礼节。他们常有惊世骇俗、离经叛道之举,比如,阮籍的母亲死了,他照旧在尸体旁边喝酒吃肉,嵇康甚至还劝母改嫁,等等。

总结:魏晋名士风雅的实质

(魏晋名士的生活图)

魏晋时期,是名士层出不穷的时代,他们真痛苦也是真风雅,在痛苦现实的刺激下,他们的思想实现了集体性的升华,具有了强烈的生命意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固然重要,但是在动荡政治背景的前提下,他们退而求其次,在积极寻求自身生命的存在价值,追求生命的长度和质量,演绎了许许多多随心、随性的风流雅事,成为了后世文人雅士的精神养分。

“武哥说文”为您解答,期待点、批、评,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请删。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