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11岁参加工作,背后有怎样的文化背景
官员11岁参加工作,背后有怎样的文化背景?
我们上班之后,每份职业都有自己的调性,像我们这种和互联网打交道的,所谓的“996”其实根本不夸张,更多的时候都是“007”,基本全天午休,手机还得24小时待机,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可以说压力强度都很大。
反观我的亲戚,政府部门工作,人家才是真正的早8晚5,周六周日还有双休日。我也时常感叹,人家这才是生活和工作都不耽误。没事还能放个假,这人生的归属权还是被自己牢牢地抓住。
我朋友就说,时代是进步了,现在当官还能放个假,休息休息,看古装历史剧的时候,古代官员就没有放过假的,好像是天天都得上朝。
开始我也这么觉得,便去查了一下史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古代的官吏日子也很滋润啊,他们也不是全年无休,反而是休整有度,每周都有个一两天调整状态,沐个浴,踏个青,只要没有战乱,人家日子也很悠闲呢。
古代官员放假其实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的先秦,那时就已经有了休假制度,一直传承至今,放假制度也在朝代的更替下更加完善,有时候想想古人的日子也蛮不错的,一起看看古人是怎么放假的吧。
古代官员放假制度,起源秦汉,最初叫做“告归”古代官员的放假制度,最早起源是先秦时期,秦始皇刚刚平定六国,统一政权,对国家的法制还是有所疏漏的。
因此,在先秦的时候,古代官员虽然有放假,但是他们的放假制度很模糊,连放假的日子、什么时候可以放假、放假多久都没有固定数值,大抵就是可以随便请假,什么时候回来你自己估计就好了。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记载:
刘邦任秦朝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当时,刘邦还是泗水亭长,手下十来个人,说起来也算个小官,他想请假,没有具体的申报路径,理由也只是想要回家耕田、务农,以“告归”请求放假,上面便同意了,连他什么时候回来都不过问。
从放假这里来看,秦朝的制度是有所松懈的。关于秦朝官员的放假,其实都是零零散散的,没有具体的制度。话又说回来,秦朝当个官吏多不容易,一般人也不会随便请假。
这种状态到了汉朝,就大有改善,刘邦称帝后,关于官员放假,有了成体系的要求,这一时期的官吏,其实才是真正的休整有度,劳逸结合,日子过得蛮舒服。
《汉律》中记载:
“吏员五日一休沐。”在汉朝时期,官员的放假叫做“休沐”或者“五日休”,其实都是从这里而来。唐代《初学记》曾经提过:
休假亦曰休沐。汉朝的官吏,每五天就休整一天,那么休息这一天用来干什么呢?
其实就是洗个澡、休整休整状态,因为古人的头发又厚又长,洗起来是十分麻烦的,所以即便是官员,他们平常也是不洗头的,是的你没有听错。不洗头气味就很难闻,所以这个放假,其实就是给官员时间,去清洁一下身体,否则朝堂环境臭气熏天,皇帝也受不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官员放假有轻重缓急三国时期和汉朝接连,基本没得到休养生息的时候,连年的战火纷飞,对于官吏放假制度,在这一时期,是完全继承汉朝的制度。
三国孟康在《汉书注》中有记载:
“古者名吏休假曰告.”“三国时期的官员,和汉朝一样,只要递个告归的申请即可,但是放假多久,其实是没有具体限制的,总之忙完就赶紧回来上朝。
后来发展到了晋朝,官员的放假就有轻重缓急之说。晋朝文献有说:
“急假者一月五急,一年之中以六十日为限,千里内者疾病中延二十日。”晋朝对官员放假有了严格的数量要求,却也出于人情,如果生病的话,可以延长假期20天,一年之中可以有60天时间放这种“急假”。相比秦汉时期,无疑这一时期的古代官吏,更有自自由感。
魏晋南北朝之后,关于官员放假,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做“轮休”。其实大体和之前没什么区别,不过是朝廷颁布法令,每个多少天一休,要固定频率,不得随意更改。
从某种程度来说,轮休的严格执行,在国家法制上起到了促进作用,“轮休”政策,也在后来的唐朝等朝代,继续沿用下去。
唐宋时期,官员放假措施加以改进,增加了“荀休”等政策《唐会要》中记载:
“永徽三年二月十一日,上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与百僚 休沐,唐高宗李治根据天下太平的大好形势,每个月上旬、中旬、下旬各放一天假, 叫作上浣、中浣、下浣,称为“旬休”。唐高宗年间,为了方便某些偏远的将军等官吏,五天一轮休不方便,便出台了十天一轮休的政策。
虽然对某些官职的人手上,可以妥善安排,但是无疑给大多数官吏增加了工作负担。所谓荀休,其实就是上中下旬各休息一天。
皇帝还美其名曰发布法旨,每到荀休,官员都不得工作,只能休息。看起来是皇帝关心臣子,但是人家十天就放一天假,还用你说吗,谁都知道休息吧......
到了宋朝,官吏的日子就舒服多了。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重文轻武,国家一直处于休养生息的状态,在外敌没入侵之前,宋朝人民的日子过得十分的惬意。
除了唐朝设定的“荀休”政策外,在这个基础上,朝廷又增加了别的放假策略。
在《文昌杂录》中记载;
元日(即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这种节日的假期,在之前的朝代可没有,算是朝廷对官员的一点福利,过节就不要上班了,阖家团圆,增加官员的幸福感还是比较重要。
根据统计,宋朝时期的节日,大概有50多种,总共放假加起来能有100多天,占了全年的三分之一,官员有三分之一时间都在休息,这种日子简直就是神仙日子啊,怪不得宋朝文人拼了命也要求个功名,这诱惑太大了。
元明清时期,官员放假比较严苛,日子不太好过从元朝开始,官吏自由的幸福生活就被打破了。传统放假的节日从100多个骤减到16个,算起来,轮休的时间其实也就几个月时间。
明清时期,基本延续了元朝的放假制度,先前的“轮休”和“荀休”政策,渐渐减少,甚至都直接取缔了。
在明朝中后期,只有两种人可以享受“轮休”,一种是国子监的监生,另一种就是翰林院的学士,都是为了给文人足够的休息时间,更好地工作吧。
翰林院庶吉士,五日一休沐,必使内臣随行,且给校尉驺从。节日的假期也大不如从前,从100多个节日,渐渐变成了春节、中秋节等等大的节日,即便是这种大的节日,也就只能放个三天。
但是有一个特殊,官员可以放三年假期,就是遭逢父母丧事,朝廷就允许官员放下手下的事情,去奔丧,这就是有名的“丁忧政策”,不得不说,这点还是很人性化的。
从古看今,其实还是现代人的日子好过一点,但是不管多少,古代官员其实人家也有假期,所以说古代官吏全年无休,是不可能的,古人也是人啊,也需要休息。
区县委组织部上班有前途吗?
当然有前途,绝对的权力部门。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区县委组织部的主要职责,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负责人事管理。负责组织实施区(县)委管理干部的调整工作,包括干部动议、考察、任免、公示、调配、备案、宣布及全程纪实;负责制定全区(县)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办理区(县)委管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和科级干部工资审批、退休审批及关系接转等工作。
二是负责党建工作。负责指导各街道社区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实施好加强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社区“第一书记”选派、管理、考核工作,落实各项经费保障;负责指导区(县)直机关各党委、党工委结合实际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开展工作,指导教育、卫计等开展行业系统党建工作;负责指导区(县)属国有企业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党的建设工作;做好全区(县)党费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工作并定期公开,指导基层党组织按时足额交纳党费,合理规范使用党费。
三是负责单位考核。负责研究制定全区(县)科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组织协调承担监控任务的部门做好对相关地区、部门领导班子考核指标的监控工作;对全区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查考核;对全区(县)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实绩考核方案的制定并组织实施,对考核结果进行汇总、评价、反馈、分析,为考核结果运用提供依据。
四是负责人才引进。牵头负责全区(县)人才政策、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等的研究制定、宣传落实等工作;负责协调、督促、检查、指导各成员单位做好本行业、领域人才工作,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就单看这职责,就知道组织部是绝对的权力部门,俗话说“人”和“钱”是最大的两个方面,而组织部就是管人的部门,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组织部工作提拔晋升肯定要比其它单位快一些的。所以说,在组织部还上班还是很有前途的。我要是您,我就去了,你觉得呢?
在中国十大军师中谁又排第一?
中国上下五千年,封建社会也有两千年了,非要评出十大军师的话,我觉得可选的实在太多了,在我看来,军师区别于文人骚客,区别于文官,军师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是精通兵法,能有谋略能出谋划策能治军能治国型的人才,是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更侧重于军事的文人,那么我觉得有谋略的将领当不在此列如李靖,庞涓等等。从这个角度选的话,我选出我觉得排名靠前的十大军师
第一位:姜子牙
定鼎周朝八百年天下,辅佐文王治国武王伐纣,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姜子牙此人可谓家喻户晓,姜太公钓鱼,可是愿者上钩啊,立于朝堂能辅佐文王治国安邦,立于战场能为武王出谋划策,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百家祖师,一代奇才!
第二位:诸葛亮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诸葛孔明,辅佐刘备于危难之中,三分天下,辅佐刘备开创蜀国,他的事迹数不胜数,三顾茅庐,七擒孟获,七出岐山,空城计等等,于国,富国强兵,于军,运筹帷幄,就是因为他在而使曹操不敢杀司马懿,发明诸葛连弩,木牛流马等等,为公认三国第一军师.一封出师表,拳拳赤胆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第三位:范蠡
之所以把范蠡排到第三位,是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谋臣,还能识人,能知君王,急流勇退,不恋权贵,明哲保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恰恰就是其挚友文种,文种功成之后不信勾践会卸磨杀驴,结果死于非命。相传范蠡挂印而且,与西施隐居,擅理财,几年便成巨富,世人恭称“陶朱公”
第四位:张良
汉高祖刘邦口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的就是张良,汉初三杰,韩信以兵事,萧何擅内政,为后勤,真正为刘邦出谋划策,打下两汉四百年江山的,就是张良。张良者,功封留侯,能功成身退,有大智大勇,刺秦王,为人仁孝,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实为《素书》。
第五位:刘伯温
刘基刘伯温,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第六位:赵普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主人,虽读书少,但擅谋略,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主要策划人,一生辅佐宋太祖,宋太宗,几度官拜宰相,从征二李,谋划“杯酒释兵权”,解决藩镇割据,武将掌兵的顽疾,然而其人有私,受贿贪赃,故排第六位。
第七位:郭嘉
字奉孝,曹操谋主,才智过人,放荡不羁,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郭嘉擅谋略,有大局,为曹操第一谋主,可惜英年早逝,赤壁之败后曹操曾言“若奉孝在,安能使我哟有此败”本文把郭奉孝排第七,皆是因为其壮年而逝,不能一展才华。
第八位:司马懿
司马懿,曹魏政权四朝元老,两晋奠基人,曹魏时官至太傅,权倾朝野,善谋奇策,被诸葛亮视为生平最大敌手,正是他挡住了诸葛亮数次北伐,“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魏文帝魏明帝托孤重臣,擅隐忍,有权谋,曹魏四代君主皆视其为肱骨重臣,然其诛曹爽,掌大权,效法曹操,权倾朝野,故排第八位。
第九位:姚广孝
黑衣宰相姚广孝,明初一代奇人,少时为僧,结识燕王,为燕王朱棣主要谋士,策划靖难之役,辅佐明成祖朱棣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为史上奇迹,拜太子少师,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其人有才,少有大志,然说动燕王举兵反叛,奉天靖难,成也靖难,败也靖难,故排第九位。
第十位:王猛
王猛王景略,出身贫寒,隐居山中,贩畚箕为业。博学好读兵书,善于谋略和用兵。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到王猛死前,秦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十分天下,秦居其七,功勋卓著,然苻坚不听王猛之言,执意攻晋,因而有淝水之败。
个人见解,排名不分先后,感谢支持!
公务员下班时间跑滴滴送外卖?
关于公务员兼职是否违纪的话题多次引起舆论热议。
我的观点是:不是所有公务员都是富人,有很多公务员也是普通人,更有少部分公务员是穷人,他们的家庭条件可能极其不好,生活可能极其困难。在公务员工资不高的情况下,这些条件不好的公务员,在不影响公职工作、不影响公职形象、遵守相关从业规定的情况下,笔者完全赞同利用休息时间兼职,赚取额外收入,改善生活
一、 先回顾一下, 当时非常“有热度”的两个事件。但是官方并没用表明:公务员业余时间兼职是违规违纪的。至今为止,也没有相关规定或即将出台,禁止公务员利用休息时间兼职【事件一:公务员下班送外卖是否违纪?】
2019年1月,一名自称属于扬州市宝应县的网友“乐乐”在扬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寄语市长”频道留言:
你好,由于生活压力较大,咨询下公务员利用周末时间送外卖是否违纪?
相关截图热传,引起网友对公务员待遇的讨论。
1月16日,宝应县纪委在扬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寄语市长”频道的回复称——公务员如因生活困难,利用周末时间送外卖,原则上不构成违反党的纪律,但作为公务人员应当向组织上报告有关情况,并不得影响本职工作的开展。同时,对于确实困难的公务人员家庭,相关党组织和所属单位应给予关心慰问。
【事件二:开专车的副镇长被纪委查了,网友却感动了?】
2016年5月中旬,安徽歙县王村镇一名副镇长因病导致生活遇困,在滴滴注册成为车主。这位副镇长,准备到县委党校参加9点半的会议,顺路拉了趟“专车”,结果被人发现举报了。这并不是副镇长第一次开专车,到被举报时,他已经一共拉了359单了,毛收入两三千元。举报人不仅报告了警察,还通知了纪委。纪委接到并受理了这一举报,表示调查结束后,将根据相关规定对其予以处理。
根据媒体的报道,副镇长开专车事出有因。前一段时间他因腿部风湿疾病等,到合肥治疗了较长时间,前后花费了15000余元,钱大多是借的。门诊不能走医保的。养孩子、还房贷,还要还借款,手头确实比较紧。他表示,接受处罚,不会再做。这则新闻很快引起舆论热议。
现实中,陷入生活困难的基层公务员并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类似的新闻,也提示我们多关心一下基层公务员群体的生存状态——他们的待遇是否合理?是否有特殊困难?2018年,中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就提出,要给基层干部,特别是工作在困难艰苦地区和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更多理解和支持,主动排忧解难,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 公务员也是人,公务员也有穷人,也有相当的实际困难,只要遵守相关从业规定,是可以利用休息时间从事业余工作的笔者认为,在不影响公职工作情况下,在不影响公务员职业形象情况下,在不遵守相关从业规定的情况下,公务员是可以利用休息时间,从事业余工作,赚取相应收入。在这个市场经济占据社会主导的今天,公务员工资说不低,但也绝对说不上高,面对高房价、高支出、高物价,也是入不敷出。家里条件并不富裕的农村大学毕业生,辛辛苦苦过五关斩六将才考上公务员,又得像挤牙膏一样攒钱买房子,舍不得吃舍不不得穿,攒钱的速度还赶不上房价增长速度。
讲一个真实的事例。笔者地级市单位有个来自农村的公务员,家中除了他这个公务员,可以说是穷困潦倒、家徒四壁,还欠了20几万的债务。上班后,小伙在离单位3公里以外的地方,租了不到10平米、每月150元的农民房,为了节约4块钱的公交费,每天步行6公里上下班。小伙很少添置新衣服,夏天也就三套非常便宜的Polo衫轮流换着穿,衣服穿得已经很薄了,小伙还舍不得扔掉。看到他如此节俭,我们很少在办公室提议私人聚会,主要是为了照顾他的情绪、面子和自尊,若叫上他一起,怕他下次非要破费请回我们。有一个周末,我带老婆小孩去市郊的一个饭店吃饭,我们喝着茶、聊着天等着上菜。然而上菜的那一幕让我惊呆了:居然是我单位的这个小伙端菜上桌。当时的心情真的是无法形容、极其糟糕,堂堂一个公务员居然来端盘子,服务的对象居然还是单位同事。我当时马上低着头,装不认识他,主要是为了不在老婆面前说出我们认识,当然小伙肯定认出我,也没有跟我打招呼。周末过后,我专门找小伙聊了一下,主动向小伙道歉说没有和他打招呼,而小伙却说谢谢我当时没有和他打招呼,给他留足面子。往后的日子,我与小伙成为了关系极好的好朋友、好同事。
笔者要表达的是:不是所有公务员都是富人,还有很多公务员也是普通人,更有少部分公务员是穷人,他们的家庭条件可能极其不好,生活可能极其困难,在公务员工资不高的情况下,这些条件不好的公务员,在不影响公职工作情况下,在不影响公务员职业形象情况下,在遵守相关从业规定的情况下,笔者完全赞同利用休息时间兼职,赚取额外收入,改善生活。
对待公务员利用休息时间兼职一事,只要不违法乱纪,虽然具有边界性和争议性,但别人确实是辛勤付出了劳动和智慧,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宽容看待,看到别人的难处、看到别人生活的不易。
斧头帮帮主王亚樵的事迹哪些真哪些假?
有些网民是被那个吹王亚樵的书给洗脑了。。。。因为那本搞笑的书(封面还把王P成了拿枪的杀手打扮),近些年来有关王帮主的三无段子满网飞,比如说上海三大亨打不过王亚樵,可事实上,斧头帮只是安徽劳工的组织,大概几百人,而杜月笙徒众数以万计,杜月笙怕斧头帮?。。。。
又说他刺杀了日本大将。。。。。
这王帮主活着的时候都不敢冒领人家金九(策划人)、尹奉吉(执行人)刺杀日军总司令的壮举!(朝鲜义士除了在上海炸死侵华派遣军总司令白川义则,还曾在哈尔滨成功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甚至曾组织刺杀天皇裕仁,战绩辉煌至极!)。
【关于锄奸团】
1937后出现的铁血锄奸团,是各种民国名流二代组织的抗日团体!关当时正在被军统追杀四处跑路的王亚桥什么事??
【详细盘点】
王亚桥所有的刺杀行动都是针对中国人,第一次,是受军阀之子卢小嘉雇佣,刺杀上海警察厅长徐国梁。
然后是干掉了曾刺杀满清宗社党领袖良弼的赵铁桥(1929年,王亚樵联络石友三等三路大军讨蒋,被赵密告老蒋,双方因此结仇)。
打响招牌的王亚樵后来还受孙文之子孙科的重金雇佣刺杀宋子文未遂。
再有就是多次刺杀老蒋未遂,之后就是跑路香港等地,最终被军统击毙于广西境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