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的传奇人生,李叔同一生经历了哪五个阶段

2023-04-14 116阅读 0评论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李叔同一生经历了哪五个阶段?

李叔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天津时期、上海时期、留学日本、音乐教育时期、出家时期。其一生的音乐贡献,主要是首创《音乐小杂志》、学堂乐歌创作、佛教歌曲创作和启蒙音乐教育。...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极富传奇色彩而又颇有争议的人物。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才华横溢、学贯中西,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凭借其生前超常的智慧给世人以无限的思索和追仰。 李叔同,本名李文涛,叔同为其字,弘一是其出家后的法号。《送别歌》《祖国颂》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李叔同一生经历了哪五个阶段

民国花和尚苏曼殊是个什么样的人?

民国年间,彼时上海的烟花柳巷,基本等同于以前的各种“会所”,谈生意、干革命、讲斤头(黑社会讲和),主角们大多都是边吃花酒边听曲,谈笑间把事情办了。

有没有谁既能吃的开,又有几分面子的呢?当然有,花和尚苏曼殊。

您只要说是花和尚的朋友,估计姐儿们的眼睛都会笑没了。为啥?因为和尚够四海(出手阔绰),隔三岔五就会在某高档酒楼办群芳宴,请各路嘉宾。有文人记载:

苏曼殊腰缠甚富,任意挥霍。到上海后,常常出入“江南春”“海国春”“一家春”等名餐馆、妓院,叫局吃花酒……曼殊在上海,宴必致多客,一人所识无多,必托友人辗转相邀。问其故,则曰:“客少,不欢也。”客至则开宴,宴毕即散,不通姓名,亦不言谢,人皆讶之。

苏曼殊

苏曼殊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怪人,他的朋友圈子很大,多数是近现代史上的名人,如孙中山、陈其美、黄兴、宋教仁、章太炎、廖仲恺、陈独秀、蒋介石、章士钊、于右任、鲁迅等。

另外,他是半个日本人。中日混血,为父亲之日本小妾所出,自幼便离开父母,在祖屋长大。因饱受欺凌不堪忍受而出家,又偷吃鸽肉,被逐出师门,此后便以和尚自称。稍长,游学日本认母,数年,精诗词音律、擅梵文佛理,热衷宣传革命,俨然一代怪才。

民国初建,不少人兴高采烈跑官求官,苏曼殊很气愤,认为“这种人有什么用?仅仅只能担狗粪,洗厕所罢了”。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请他出来担任秘书,他坚辞,说自己只想与朋友“痛饮十日,有吃就行”,孙中山大笑“曼殊率真”。

因为跟沪军都督陈其美交情匪浅,苏和尚经常得到陈氏大笔馈赠。有了钱,这和尚自然就不守清规戒律,住在上海高等旅店沧州别墅,此处邻近静安寺,绿槐夹道,环境清幽。这还不算,还经常叫来一些美女相陪。

民国初年,陈其美常去看望苏和尚,通常见高朋满座,美女如云,和尚与校书们诗词唱和,便艳羡不已。苏和尚不交权贵,对陈也不怎亲昵,陈却笑而对他说:“和尚在风尘中生活,不可令床头金尽。”遂赠金若干。

陈其美

苏曼殊很迷恋吃花酒,只要有点钱,就呼三喝四,邀请朋友到某处吃酒,并“叫局”邀佳人作陪。旧上海的高等校书(有文学素质的妓女之雅称)日常生活很丰富,若是每天在堂子里打麻将,没人叫局,会很没面子。

那么,如何才能叫局,和尚又是怎么叫局的呢?

召唤校书到堂子以外的场合,称为“叫局”。比如说您颇有盛名,在某酒店请客,想叫几个校书作陪,只需差遣酒店小厮,拿几张红色的“局票”来,写上某堂子佳丽的名字,以及您的落款,让小厮快点送去便可。

任何消遣场所都备不同堂子的“局票”,也有专门送“局票”的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半大的毛孩子,擅长跑腿。

校书应召前往,称“出局”或“出堂差”,名气大的校书,通常还有小丫头或者老妈子跟着。对旧上海的高等校书来说,主要任务就是应召出局,陪伴男人们吃喝打牌。每日从中午开始安排一天的流程,有时候应付完堂差,起码要到半夜了。

一张“局票”的背后,往往是一系列的生意。首先,送“局票”的小厮要收几个铜板的跑腿费,这玩意不入账,您随手打赏便可。

另外,开出“局票”的饭店或者赌场,会将当天何人何时叫谁出局记清楚,到了月底,会派人到堂子里收取一定的“车马费”,大约一局70个铜板,相当于代买车票的手续费。堂子里也会有明细账,届时一一核对,以免将别的堂子的人算到了自家身上。

民国年间,有位八卦文人仔细考究了一番,认为“出局”或“出堂差”,原指宋朝官员出公差,不想被烟花柳巷拿来套用了。有趣的是,民国年间高等校书乘轿子出堂差,经常有丫鬟提灯笼相随,灯上赫然写着“公务”,有人在报纸上发文批评:

……粘着四个红字,大书特书曰“公务正堂”,按清代官制,起码七品知县,才可称一声正堂。典史和县丞,只称左右两堂。……妓女竟敢僭称正堂,不但咄咄怪事,而且胆大妄为。

苏曼殊喜欢大宴宾客,陈独秀、包天笑等人都被他请过。他花钱如流水,海滩高等堂子都知道有个和尚出手阔绰,他对美女们彬彬有礼,姐儿们都喜欢出他的局。

“做花头”的规矩

苏曼殊喜欢吃花酒,也喜欢替人家“叫局”,据包天笑记载,苏曼殊曾给鸳鸯蝴蝶派的高手毕倚虹叫过一局。某日,一群文人相会,到场的人都有熟悉的局可叫,只有毕倚虹没。

苏便道:“我昨天在惜春老四家,见一女娃儿,颇娇憨活泼,可取材也。”有人接话:“和尚正法眼藏,必无错误,何妨叫来一看。”花笺飞去,不到半小时,人就来了。

为什么苏和尚能在徜徉烟花之地呢?就是因为他懂得校书们的心思,同为天涯沦落人,他对众校书从无亵玩之意,为她们赋诗,为她们作画,为她们排遣身世沉沦的伤感——最重要的是,他还肯砸钱为校书们争面子。

有人统计苏曼殊的残账,发现用于“青楼楚馆”的开支多达1877元,而当时女仆月工资仅1元。曾有朋友在青楼大声批评苏曼殊:“你是和尚,和尚本应戒欲,你怎么能够这样动凡心呢?”苏曼殊笑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动了凡心?”

叫局的花销其实并不大,苏曼殊不仅仅喜欢叫局,更喜欢“做花头”,那就相当烧钱了。“花头”是一种记账单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相当于大洋12元,折合现在的物价,扩大三百倍,大约三千七百元。

“做花头”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称为“摆花酒”:找个由头,为某校书庆祝生日,或者故意给某校书长脸,在堂子里办宴席,每桌正式8人,一桌子花酒称为一个“花头”。

“做花头”要支付固定的酒菜钱,外加给琴师、佣人的犒赏,合计下来也得十三四个大洋,如果酒水喝多了,账单数字过大,做东的也会让客人出一点。

第二种是在堂子里请客“碰和”,也就是打麻将,通常是先上酒席再打麻将,每人都有美女相陪,高档水果茶叶奉上,打一圈麻将也算一个“花头”。

如果您办了五桌花酒,一次就能花掉六七十大洋,折合多少钱呢?大约相当于如今两万。不过购买力这玩意儿也不好折算,按照当时黄包车夫的收入水平,每月只有三五个大洋,您请一次客,够他们忙活一年了。故时人感叹“在妓家吃一席酒,可救穷人半年粮”。

民国时没有手机,请人赴宴往往要前几天就通知,可苏曼殊不一样,他兴致一高,直接拿堂子里的铜牌给黄包车夫去接人。铜牌上都刻有不同的花纹,如桃、杏、荷花等,称为“轿饭票”,在市面上能兑钱,堂子也会回收。

某文人记载受邀后的遭遇:

客人到后,侍应摆好台面,然后高叫“筛酒”,这是叫各房校书入席陪客。等客人入席举杯之际,侍者又叫“起炒”,声音略逊于前面那声“筛酒”。先上小吃,继上大菜,最后是米饭或稀饭。上主菜的时候,校书一个个地唱曲,乐师在一旁吹奏、操弦、击鼓伴奏。接着是校书抱着琵琶自弹自唱。席间,侍者都在叫“添酒”,客人喝糊涂了,若是生客,堂倌就上兑了水的酒……

奇怪的是,花和尚苏曼殊喜欢逛青楼,阅人无数,却一直守身如玉,不破佛门戒规。朋友们说:“曼殊出入酒肆花楼,其意不在花,也不在酒,不过凑凑热闹而已。”他最喜爱而又颇多往来的青楼女子有素贞、桐花馆、花雪南等数人。

据说花雪南曾对曼殊动心,想赎身做其妾室,在民国年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苏曼殊却认为,与其结为百事可哀的夫妻,倒不如相忘于江湖,留回忆无限。

民国肇始,北洋当道,政治依旧腐败,孙中山极力奔走要“打倒军阀”,苏曼殊对前途极为悲观,终日逛妓院、喝花酒,收到稿费便呼朋唤友,千金用若泥沙。只是他饮食无度,肠胃又不好,是医院常客。

1918年5月,时年35岁的苏曼殊在病榻上完成了他传世的最后一部爱情作品《非梦记》,留一句:“但念东岛老母,一切有情,都无挂碍”,随即去世。

和尚走后,除了几只粗陋的箱子和一些胭脂香囊,竟一无所有。设灵堂的时候,许多校书头戴百花前来吊唁,个个颜色悲戚。

苏曼殊去世6年后,1924年6月,孙中山先生出资千金,将其遗骨迁葬于杭州西湖孤山,与名妓苏小小朝夕相伴,民国一代妙僧,便以如此的姿势走入了历史。

求濮存昕主演的所有电视剧和电影?

2008年 春晚 朗诵《温暖2008》

2008《三国之见龙卸甲》

2008《闯关东2》饰 魏德民

2006《男人底线》

2005《一轮明月》

2005《鲁迅》

2004《公安局长》(TV)

2003年电视剧《天下第一楼》饰演:修鼎新;合作演员:巍子,王姬,马精武,韩善续,修宗迪,周莉,张嘉译,马恩然,张炬,张永强

2003《失乐园》(TV)

2002《曹操与蔡文姬》(TV) 饰曹操

2001《堆积情感》(TV)

2000《洗澡》 合作演员:姜武

1999《说好不分手》

1999 电视剧《镜花缘传奇》饰演:唐太宗李世民;合作演员:汪明荃、姜大卫、于荣光、杨凡、商天娥、何中华、曾志伟、刘以达、王艳娜、刘淼

1999《尊严》 (TV)

1998《来来往往》(TV)

1997《爱情麻辣烫》 合作演员:吕丽萍 高圆圆 徐帆 郭涛

1997《红发卡》

1996《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TV)

1996《英雄无悔》(TV)

1996《梁山伯与祝英台》饰梁山伯

1996《伴你到黎明》

1995《邮差》

1994《与往事干杯》

1994《长天烽火》(大空战)

1993《蓝风筝》 合作演员:吕丽萍

1992《清凉寺的钟声》

1991年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友情客串诗人田乔;主创人员:马未都,冯小刚,王朔;合作演员:葛优,吕丽萍,童正维,吕齐,侯耀华

1994《三国演义》 饰演:孙策

1989《最后的贵族》

1989《云南故事》

1989《杨贵妃》

1986《大漠紫禁令》

牧马人宋小姐扮演者?

陈肖依,则是诸位美女明星中的一位——端庄大方,气质优雅,人淡如竹。

她既在《神女峰的迷雾》中饰演靓猫,也在《智截玉香笼》里饰演菲菲;既在《牧马人》中饰演宋蕉英,也在《神奇的绿宝石》里饰演雪宝公主;既在《蓝色的花》中饰演女记者,也在《代号213》里饰演夏雪兰;既在《舞狮人传奇》中饰演贵妇人,也在《弘一大师》里饰演弘一大师妻子;既在《天下财富》中饰演李响,也在《中国命运的决战》里饰演宋美龄……

李叔同的书?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1.《李叔同的自我修养》

作品简介:这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他的经历、思想和文字在将近百年后的当下具有安定心灵的持久力量。曾经的李叔同无所不能,家境优越,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声色犬马样样称绝,却毅然决然出家为僧,从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皈依自心,超然尘外,成为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这一生充满了传奇和神秘。本书条缕脉络,第一次系统全面展示李叔同(弘一大师)修行的心路历程:李叔同为什么会出家?他眼中的佛教是什么?他是怎么承担责任的?他的处世观是什么?……“李叔同的自我修养”,是他一生的精神写照,集合李叔同出家前后的讲演、日记、作文、书信、格言等等,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李叔同的思想面貌,为后人景仰和学习提供一个模范。

书友点评:迄今用时最长读完的一本 16年中秋。

2.《李叔同诗文遗墨精选》

作品简介:李叔同,一个绘画、音乐、诗歌、书法全方位的杰出人才。本书收集了他的诗歌、散曲、遗墨、歌曲等多方面的作品。如:《遇风愁不成寐》、《书愤》、《大中华》、《悲秋》、《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珍藏作品。

书友点评:个人喜欢弘一是因为他的《送别》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韵律美哉,于是便去借了弘一的诗词集,一样简单、干净、唯美、安静。我喜欢的出家老头,曾经的风流才子啊也无法逃脱和会和命运的苦逼压迫。但是小女子十分喜欢弘一这样直率干净的男子。

3.《南闽梦影》

作品简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指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李叔同作词的这首《送别》犹在耳畔回荡,而他本人早在1942年就“送别”了这个世界。但李叔同的惊世一生不得不让所有人为之惊叹:他“二十文章惊海内”,融音乐、雕塑、绘画、文学、篆刻、书法于一身,却于1918年,舍家弃业,皈依佛门。《南闽梦影》立足李叔同出家前后所做的文章,收录他在音乐、雕塑等方面的艺术心得、与友往来书信以及出家后奔波于各寺间所做的演讲、讲辞,几乎涵盖了他一生的思想变化历程。书中大师“直把杜陵呼小友”的挥洒自如与出家后“誓度众生成佛果”的普济胸怀,让他的文章各有千秋,数分秋色。

书友点评:时光荏荏苒苒,悠悠扬扬,不复迟疑,不复蹉跎。澄心修慧,发大惭愧,深重菩提,了知达观。谨记不妄言,不两舌。须知无论何种修持,皆要勇猛精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