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茶会,让爱茶人士共同探讨一下?
汉语中的单词的意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意蕴十分丰富, 仅就“道”字的常用意义而言, 在《辞海》中就列了15 种义项。它既指道路或水流通行的途径, 又指方向、方法、法则、规律、道理、道德, 还代表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 也可以说“道”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传统文化体系中还是一种非常玄妙的人生观, 并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自已的一种宗教---道教。

“茶道”一词也一样, 它既可以指茶的采造煮饮的方法和技艺, 又可以指通过茶事活动所反映的有关的思想、理念及宗教性观念, 这里的“道”即茶事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所以,“茶道”,茶中之道, 既是法规,又是理念。“茶道”一词在我们所见的古文献中最早见于唐代的记载。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 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 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 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 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相关的记载还见于唐·刘贞亮概括的茶之“十德” : “以茶散郁气, 以茶驱睡气, 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病气, 以茶利礼仁, 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 以茶养身体, 以茶可行道, 以茶可雅志。”在释皎然的《饮茶歌消崔石使君》诗中也有此说: “一饮涤昏寐, 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 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 何需苦心破烦恼。…… 孰知茶道全尔真, 唯有丹丘得如此。”正如《封氏闻见记》所言, 唐代中国茶道的形成与被后世称为“茶圣” 、“茶神” 的陆羽(鸿渐)有密切关系。陆羽出生于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 , 幼时即被龙盖寺(后改称西塔寺) 的智积禅师收养, 在寺中长大。《全唐文·陆文学自传》: “始三岁, 载露, 育乎大师积公之禅院”。他自幼好学, 为积公煮茗, 但他不愿阪依佛门, 十一岁即逃出寺院, 去学演戏, 受到当时被贬到竟陵当太守的李齐物的赏识, 李齐物介绍陆羽去天门西北火门山的邹夫子处求学。此后, 陆羽四处游历, 曾到过鄂、赣、皖、苏、浙的茶区, 最后在盛产名茶的湖州若溪结庐隐居。其间结交了皎然、李治、孟郊、张志和、刘长卿等名僧高士,于765年根据32 州、郡的实地考察资料和多年研究所得写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初稿。根据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陆羽《茶经》的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可以说, 由于陆羽的功绩, 在唐代,中国茶道已经基本形成。中国茶道形成于唐代, 这决不是偶然的。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 唐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 饮茶的方式在唐代逐渐由药饮和粗放式煮饮发展成为细煎慢吸的品饮, 发展演进为艺术化、哲理化的茶艺、茶道。从传说时代“神农尝百草”时以茶解毒至秦汉和魏晋时期基本上是茶的药用和粗放煮饮时期, 但那时人们已经开始逐渐认识了茶的本性。《神农本草》: “茶味苦, 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食经》: “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梁代·陶弘景《杂志》: “苦茶轻身换骨” 。诸如此类的记载还很多, 多涉及身体与精神两方面, 这些对茶性的认识为茶后来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宗教中的用途奠定了基础。茶文化在唐代的大发展, 陆羽的贡献功不可没。陆羽(733---804年) 生活的中唐时期(唐玄宗开元21年至唐德宗贞元20年),正是饮茶之风由南至北大为盛行的时期。陆羽的《茶经》系统地论述了茶事的各个方面, 包括茶的采造煮饮方法和技艺, 其中着重阐述了煮茶和饮茶的要求和方法、用具等等。《茶经》既是对唐以前茶事的总结, 又包含了陆羽对茶煮饮方法的革新与完善,可以说是陆羽在对以前茶事的总结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融汇贯通的基础上, 综合创造了中国的茶道。说到茶道, 包括茶道思想、茶道程式、茶道规则、茶道用具等几个方面。中国茶道形成于唐代,这是因为这几方面的因素在唐代已经基本定型。下面仅以陆羽的《茶经》为例概略地加以叙述。首先探讨陆羽《茶经》中所反映的中国茶道的思想。《茶经·一之源》: “茶之为用, 味至寒, 为饮, 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陆羽强调饮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旨在正雅精俭, 把茶当作养廉和励志、雅志的手段。“精行俭德” 即为陆羽的茶道思想。《茶经·五之煮》中又说“茶性俭, 不宜广, 广则其味黯淡”。唐朝另一著名茶人卢仝流芳百世的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七碗茶诗)中也有赞茶“至精至好且不奢” 的诗句, “不奢” 即“俭” 。刘贞亮的“茶十德” 中也强调“行道” 、“雅志” , 这些也正是中国茶道的基本思想。历代茶人也大多崇尚俭朴, 以茶来养廉, 陆羽在《茶经· 七之事》中追述了自神农至唐代的一系列嗜好饮茶的名人轶事,其中不乏以茶养廉、以茶示俭的事例。如齐国的布衣宰相晏婴“食脱粟之饭, 炙三戈五卵, 茗茶而已”。又如陆羽称之为远祖的吴兴太守陆纳, 陆纳用来招待卫将军谢安的只有茶和果品, 陆纳的侄子陆椒私下准备了丰盛的酒食, 谢安走后, “陆纳杖责陆椒四十板” , 因为陆纳认为陆椒玷污了自己俭朴的清名。还有引自《晋书》的记载: “桓温为扬州牧,性俭, 每宴饮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 。用茶来显廉示俭的例子还有: 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我灵座上, 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生活俭朴一直是中国人盛誉的美德之一, 这正和茶的本性相契合, 所以茶从一种普通的植物成为中国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凝聚物, 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重大的主题都在茶文化中有所反映。陆羽在《茶经》中记述的这些名人轶事也正是他自己的茶道思想产生的土壤和基础。“俭” 是陆羽茶道的基本思想。他创制的茶道用具也大倡俭朴, 如制“鍑”(锅)“用银为之至洁, 但涉于侈丽” , 所以“卒归于铁也” 。陆羽《茶经》对中国茶道的程式, 规则和用具作了统一规范。《茶经》专列一节论述茶之器。道器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易·系辞上》: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 是无形的, 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器”是有形的, 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茶经·四之器》对24 种煮饮茶器具的设计制造, 炙茶、煮茶火候的掌握,对水源的选择, 特别是煮茶过程中对水沸的处理以及对沸水面上茶的沫、饽、花的培育和酌茶分配、饮茶要领等等技艺,都有非常细致而具体的描述。唐·皮日休评论说: “茶事, 竟陵子季疵言之详矣。…… 季疵以前, 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 与夫渝蔬而吸者无异也。…… 季疵始为《经》三卷, 由是分其源, 制其具, 教其造, 设其器, 命其煮。”《茶经·六之饮》总结了从采茶到饮茶整个过程中九个较难掌握的关键及各个关节须禁忌的事。即陆羽所谓的“茶有‘九难’ : 一曰造, 二曰别, 三曰器, 四曰火, 五曰水, 六曰炙, 七曰末, 八曰煮, 九曰饮。”陆羽认为, 在有云的天气采摘茶叶, 入夜后才焙炙, 这是不正确的制茶法。嚼尝茶叶的味道, 嗅其香味, 此非鉴定茶叶好坏的好方法。有腥味的鼎甑, 不是好的茶器。树脂多的柴薪或厨房用的木炭, 不是好的燃料。急流或静止之水, 水质欠佳。茶外层已炙好而内部仍是生的, 不算会炙茶。末茶呈绿色或青白色的,不是上品。手法生硬搅动急速, 这不是煮茶的方法。夏天饮茶, 冬天不喝, 无法知道茶味。这“茶之九难” 应该算是陆羽总结归纳了前人的经验而制定的茶道规则。陆羽在此还指出了待客饮茶的分配办法。在《茶经·九之略》中陆羽阐述了在深山、野寺、泉涧边、岩洞里等特殊环境下, 茶的煮饮过程中可以省略的一些程序和器具, 但同时指出: “但城邑之中, 王公之门, 二十四器阔一, 则茶废矣! ”茶道自有其程式及用具的规则,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唐代社会已具备了中国茶道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思想积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唐帝国时期已进入一个鼎盛时期, 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唐朝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社会经济文化蓬勃发展, 国势强盛, 经济繁荣, 各种哲学、宗教观点、学术思想异彩纷呈, 交相辉映, 形成一种多元的开放格局, 多种来源多种流派的文化在此进入文化上的综合创造时期。文化的融汇激发理论上的重新思考、融合、深化和提高。唐朝前期的社会大发展是全方位的, 其经济繁荣也是全面的,包括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各个方面。经济的繁荣特别是交通的发展对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唐代的茶业( 包括制茶业和茶叶商业) 也十分发达。唐时的产茶区特别是名茶产地增多, 《茶经·八之出》记载了当时的主要产茶区共42 州, 分为山南、淮南、浙西、浙东、剑南、岭南、黔中、江南等几大茶区。可以说是产量颇大, 且名茶不胜枚举。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茶自江淮而来, 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唐·李肇《国史补》: “风俗贵茶, 茶之名品益出。” 这时饮茶也逐渐普及而形成风气, 《茶经·六之饮》中也说“茶之为饮, ……傍时浸俗,盛于国朝, 两都并荆、渝间, 以为比屋之饮。”这些都为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和中国茶道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营造了适宜的氛围。唐代中国茶道的形成还有着丰厚的思想渊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思想的精华而形成的。陆羽创立中国茶道的总格局, 实际上是儒、释、道诸家思想的合流和对其的综合创造。随着隋唐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建立, 文化上表现为各种文化兼容并包、交融发展, 即不仅尊崇儒学, 而且佛、道并重。因此, 在陆羽的茶道思想中所反映的正是这种时代特点。陆羽创立的中国茶道中包含了儒、道、佛的思想精神, 这一点在《茶经》中有诸多反映。在茶道的形式和用具上, 陆羽借鉴了儒家经典《周易》的思想。他所制的器具, “风炉以铜铁铸之, 如古鼎形。厚三分, 缘阔九分, 令六分虚中, 致其坛漫。” 此即利用易学象数原理严格定其尺寸、外形。风炉一足上铸有“ 坎上巽下离于中” 的铭文, 坎、巽、离都是《周易》中八卦的卦名, 坎(三) 为水, 巽(二) 为风, 离(三) 为火。陆羽还将这三卦及代表这三卦的鱼(水虫)、彪(风兽)、翟(火禽)绘于炉上。因其“‘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 风能兴火, 火能熟水, 故备其三卦焉。”五行和谐是中国人辩证的自然观和社会理想, 陆羽把它引入茶道之中, 认为水、火、风相结合才能煮出好茶。风炉另一足上铸的“体均五行祛百疾” 也是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 观念的反映。五行相生相克, 阴阳调和, 从而可以达到“祛百疾” 的养生目的。阴阳五行观也是中国道家的基本观念范畴。第三足的铭文“圣唐灭胡明年铸” 本来是起纪年作用的, 但从陆羽对所处的唐代誉之为“圣唐” 、对平定安史之乱的盛赞也可以看出其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和表达对安定、和谐的社会生活的向往之情。陆羽创造的“鍑”(锅) 也特意“方其耳以令正也; 广其缘以务远也; 长其脐以守中也” 。这“令正” 、“务远” 、“守中” 的思想也正是儒家的治国之理。在中国茶文化中, 比较明显地反映出中国儒、道两家思想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实际状况。中国的士大夫和文人阶层, 大多推崇“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既主张积极入世, 又不反对退隐、避世。在中国茶道思想中, 十分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和顺乎自然的精神,这也是道家思想在茶道中的反映。在道家看来, 茶是契合自然之物, 又是养生的媒介, 还是可借助用于修道成仙的灵物。陆羽创立中国茶道的基本技艺也十分推崇自然之美, “六之饮” 中陆羽慨叹“天育万物,皆有至妙, 人之所工,但猎浅易。” “五之煮” 中详细描绘了煮茶时沫饽的变化之美“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 又如回潭曲诸, 青萍之始生; 又如晴天爽朗, 有浮云鳞然。其沫者, 以滓煮之, 及沸, 则重华累沫, 蟠蟠然若积雪耳。” 茶之情趣与自然之美的神韵相合, 也一直为中国的茶人们所看重, 于是才有松下煮茶和煎雪品茗的雅趣, 在文人墨客的诗中也才有山寺野泉物我合一的意境。这样的诗句在唐代茶诗中不胜枚举。唐·陆龟蒙的“闲来松间坐, 看煮松上雪。”唐·钱起的“竹下忘言对紫笋, 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 一树蝉声片影斜。”唐代僧人灵一的“野泉烟火白云间, 坐饮香茶爱此山。”唐·皇甫曾的“幽期山寺远, 野饮石泉清。”中国茶道在唐代形成的一个关键成因与佛教中的禅宗在唐代的发展密切相关。唐代初期至中叶, 佛教发生了一个重大改革并形成了一个新的宗派, 这就是“禅宗” 。“禅” 是从印度的 “禅那” 一词转化而来, 指的是佛教中一种修行的方法。禅宗认为, 自己接受了释迦牟尼的直接的秘密的传授, 是“教外别传” 、“以心传心, 不立文字” 的心传, 它的根据就是人自己的“本心” 。照禅宗的说法, 释迦牟尼的这种秘密传授, 称为“密意” 或“心法” , 在印度经过27 代的传授, 到梁武帝时经达摩传到中国, 又经过5代传给慧能(638一713年)。禅宗一派经慧能的发扬光大进而逐渐取代了其它宗派, “禅” 在中国成为了佛教的别名。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禅宗是汉化了的佛教或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它既不象小乘佛教那样宣传出世迷信, 也没有大乘佛教那样多纯粹的哲学思辨, 而是多了一些调和性、融摄性和简易性, 偏重在现实人生之日常生活中认取, 所谓“参禅悟道” , 重视“顿悟” , 主张佛在“心内” 、内心清静空无便是佛。从上可知, 由于禅宗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协调, 与儒家的中庸思想和道家的清静无为等思想都有相通之处, 并且免去了许多清规戒律, 比较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所以禅宗在唐代发展很快, 僧人行遍天下。而茶的平和、益思、去魔祛邪、淡泊去欲、令人清醒不眠等品性又正与禅宗相通, 所以茶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佛教盛行的唐宋期间,寺院饮茶之风也大盛, 南方名刹大多建于名山之上, 江南名山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大都适宜种茶, 我国的许多名茶最早就是寺庙茶或由此发展而来的。在古刹禅寺中, 还常备有“寺院茶” , 并且以最好的茶叶用来供佛。据《蛮匝志》记载, 觉林寺的僧侣“待客以惊雷(中等茶), 自奉以营带草(下等茶), 供佛以紫茸香(上等茶)。盖最上以供佛, 最下以自奉也。” 寺院还多按佛祖规制, 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奉茶汤。总之, “茶禅一味” 是有所体现的。正如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 所说: “开元中, 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 大兴禅教。务于不寐, 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 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 遂成风俗。以上论述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对唐代中国茶道形成的影响,可以说, 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构成了中国茶道的思想基础。陆羽一生勤读古籍, 精研佛、道经典, 学识广博, 喜交良友, 其中不乏名儒、高僧和道士。这些也是陆羽确立中国茶道的指导思想和创立茶道基本格局的有利条件。可以说,茶道在唐代由陆羽始创, 这绝不是偶然的。
无我茶会详细流程?
1.自带茶具、茶叶。
茶具可据茶类而定,尽量小巧简便。
茶具:壶一把、杯子四只,奉茶盘、茶巾、热水瓶(茶会现场通常是不准备热水的,所以出门前请将热水备好)、坐垫各一。
2.茶具摆放形式
每人依号码找到位置后,将自带坐垫前铺放一块泡茶巾(常用包壶巾代替),上置冲泡器,泡茶巾前芳是奉茶盘,内置四只茶杯,热水瓶放在泡茶巾左侧,提袋放在坐垫左侧,提袋放在座垫右侧,脱下大鞋子放在坐垫左后芳。
3.奉茶方法
按约定时间开始泡茶,泡好后分茶于四只杯中,将留给自己饮用的一杯放在自己泡茶巾上的最右边,然后奉茶盘奉茶给左侧三位茶侣,第一位奉茶人将杯子放在受茶人的最左边,第二位奉茶人将杯子放在受茶人的左边第二位,第三位奉茶人将杯子放在受茶人左边第三位。如果您要奉茶的人也去奉茶了,只要将茶放在他(她)座位的泡茶帽上就好;如您在座位上,有人来奉茶,应行礼接受。待四杯茶奉齐,就可以自行品饮,喝完后,即开始冲第二道,第二道奉茶时拿奉茶盘托了冲泡器具或茶盅依次给左侧三位茶侣斟茶。进行完约定的冲泡数后,就要安坐原位,专心聆听,结束后方可端奉茶盘云收回自己的杯子,将茶具收拾停当,清理好自己座位的场地。
金丝楠茶盘上什么漆?
金丝楠茶盘上清漆,同时也叫透明漆。
1、历史
端茶盘时一定要将盘上的壶、杯、公道拿下,不然一个失手,全盘覆没,代价未免惨烈,笔者有茶友曾遭此劫难,每每谈起,扼腕痛惜!时下有流行茶盘和茶桌合为一体的树根茶台,体积庞大,不必搬来搬去,掀动一角都需匹夫之力,所以永远不会失手倾翻茶盘。惜乎此类二合一的根雕茶台斧砍锯分,诸多人力痕迹,造型粗陋,鲜有妙趣自然,雅则雅矣,却不“高雅”,所谓“上品”者可遇而不可求。树根茶台因其重、大,风格显著,所以对茶室面积、风格也有所要求,笔者亲见一间十多平米的现代装修茶室内塞进一个根雕茶台,犹如一位相扑运动员局促在禁闭室,不伦不类。
2、材质
金属茶盘最以实用见长,若非外力恶意破坏,永远不会开裂,兼价格便宜,所以用者甚广。不锈钢茶盘长久不清洗而蒙茶垢,略经擦拭即可光亮如新,只是这西洋光很是有些舶来品的感觉,不如其它材制更见中国味道,但在闽地安溪,经营铁观音的茶商多喜此物,家家必备,亮晶晶的一字排开,颇为壮观。
3、文化
茶盘是茶具里最有涵养和度量的好好先生,终生甘当配角,但这个配角不可或缺,有了茶盘,壶、杯、公道等才好粉墨登场,演绎出一场关于茶文化的好戏,即便是在郊外或公园的无我茶会,也至少需要一面茶巾来替代一下茶盘的角色,似乎那茶盘一摆,就能在繁杂与琐碎中平出一片清凉而广阔的天地。十把壶摆在一起也没有一面茶盘摆在那里更有饮茶的氛围,前者只会感觉杂乱,后者才有一统局面的整肃。确实遇到因陋就简的局面,譬如羁旅异地,莽原丛林中,幕天席地而坐,只有壶和杯子,那壶与杯的摆放也必然是遵循其原来在茶盘上的位置,心境到了,似乎什么都有了。
七佛红茶好不好?
好
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著名饮品,遍销海内外,饮茶不但是传统饮食文化,同时,由于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喝茶也有助防老、养生保健功能,每天喝三两杯茶可起到防老的作用,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其中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因此红茶又受到广泛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较大的消费市场。
在现代市场需求、消费者追新逐异的今天,消费者对于茶的品质和口感要求也越来越高,红茶作为一种世界销量第一的茶类,有必要具有自己独特性、品质高、口感佳的红茶加工工艺,以便于争取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福建漳浦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漳浦龙美湾旅游区
龙美湾旅游区·抽象画廊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地处漳浦县六鳌半岛东海岸的崂岈山,背山而临海,身前是以世界奇观抽象画廊为中心独有的南亚热带海岸风光,正前方是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脚下是细腻柔美、风情曼妙的黄金沙滩。 这里的岩石经千万年的海蚀风化、风沙洗礼,特殊的矿物质形成棕红色的纹理,在四通八达的沟壑间呈现绚丽多姿的图形,宛如毕加索抽象画的艺术杰作,是国内罕见的奇特景观,被中科院地质专家命名“抽象画廊”。景区以自然艺术景观、娱乐休闲体验和商务休闲旅游为三大主题,将观光、休闲、娱乐、体验、度假等功能有机融合,打造海蚀地貌观赏区、滨海游乐区、山体度假休闲区、观光休闲区、森林探险区、综合游乐体验区、风情体验区、生态农业区、观光渔业区等。
2、火山岛自然生态风景区是中国唯一的滨海火山地质地貌,是我国最东部的一个火山岩带,也是中国最新、规模最大、年龄最轻、保存最完整、最具有特色的一个火山带。
火山岛坐落于“一山二岛三海湾”(香山、林进屿、南碇岛、崎沙湾、江口湾和后蔡湾)的香山半岛,拥有特色的火山地质地貌,如海岸边形成的黑色的礁石、天然形成的心形岛屿等,颇为壮观有趣。
火山岛极受年轻人的喜欢,拥有丰富的网红特色景点。现实版纪念碑谷,拥有梦幻的粉色外观和错综复杂的空间,成为每一个到火山岛来的年轻人必打卡的特色景点。
彩虹山、爱的城堡拥有美国救赎山的同款美景。印度水井概念来源于印度的传统阶梯式水井,加以设计改造,融入火山岛明亮鲜艳的特色孕育而成。
3、漳浦天福茶博物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博物馆。博物院内有四大主馆,八大景观,主展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两层中式仿古。展出了茶叶科技、茶叶发展史、世界茶情、世界茶文化、现代茶艺、各式各样的名贵茶壶、茶与诗、茶与画、茶与人类健康及茶叶多元化利用等有关的茶知识,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天福的发展史,不仅可以了解茶文化史,而且还能欣赏到天福独有的陆羽“无我茶会”、台湾“四序茶会”、“唐宋煮茶听诗”、“清朝宫廷茶礼”、“云南少数民族茶礼”及“日本茶道”等茶艺表演。
4、漳浦翡翠湾景区
六鳌翡翠湾地处闽东南沿海突出部,三面环海,属半岛乡镇,东临台湾海峡。六鳌翡翠湾以海浪温柔,海水清澈、海沙细腻,犹如一块翡翠而得名。六鳌翡翠湾素有中国的佛罗里达海岸之称,这里是户外度假,休闲旅游的天堂,拥有灿烂的阳光、可爱的小动物、迷人的沙雕。
5、漳浦天福石雕园景区
天福石雕园以“唐山过台湾”为主题,以天福集团创办人李瑞河先生的家史为蓝本,利用山上丰富的自然石资源,以石雕语言为载体,采用圆雕、浮雕、刻线雕、仿真雕等多种手法,讲述多数祖辈艰苦奋斗,创造辉煌,然后再回来投资兴业,回馈桑梓的故事,体现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一脉相承的史实。天福石雕园主题共分为四个区和一座闽台民俗馆,以“唐山过台湾,筚路辟新天。百年传薪火,数代系茶缘。花甲再创业,芳草报故园。豪情惊陆圣,茗谱大同篇。”为主线,是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Hooray欢乐岛旅游度假区
Hooray欢乐岛旅游度假区是纯美式风格旅游度假目的地。此项目位于下蔡林场,总投资80亿元,占地4800多亩。主要由产权酒店、高尔夫球场、高尔夫会所、五星级度假酒店群、4大主题乐园与5大休闲配套组成。 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自驾车房车露营地、儿童游乐区、时光花园、体育公园、景观大道、停车场等项目的建设,是漳浦乃至周边地区游客又一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后续,欢乐岛将投入巨资打造的2400平米泳池和12米高旋转塔、遨游太空等游乐设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