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烟草,烟草院士何时休
将军烟草,烟草院士何时休?
其实,茅台、烟草院士何须休?行行出状元,如果酿酒行业烟草行业,果真出了行业内顶尖的科研成果顶尖质量的产品,即使放在国际业界也豪不逊色,那么评个院士也完全值得国人欣喜。而现在的情况也许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就引起了一片反对、质疑的声音,不能不让有关主政机关谨慎行事。最后评选结果如何,吃瓜群瓜会继续关注。
云南哪个城市的人最有钱?
煤老板、矿老板、药老板、茶老板,只要云南某个城市拥有着占其中一类或者多类,那么这个城市某些人真的会很有钱。
昆明:大学的时候,我一个天津的同学来昆明旅游,回去之后和我们整个宿舍的人夸昆明街道上的好车比天津的多。
这个说法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去验证过,但是相对于云南的其他城市来说,昆明生活的有钱人绝对不少!哪怕他们的生意主要在地州上,但是他们依然会一部分时间生活在昆明,这不单是省会城市的便利,更有教育、医疗等优势。
曲靖:曲靖的有钱人真的不少,因为那里有煤款资源,比如:富源、东山等地方,这些煤款资源造富了很多人。
曲靖的煤老板可是在整个云南都出名的,出去玩遇到别人介绍某某某是煤老板,就跟暴发户似的,在大家的眼里他们就是有钱人,钱多的花不完那种。
十多年前,那个时候还没有移动电子支付,基本上都是现金支付,好一点的刷卡,一个同学那个时候在金格上班,她就经常说曲靖的煤老板真的有钱,身上、手上戴满了首饰,包里面带着一沓一沓现金去买东西,豪爽极了!
大理:大理的旅游业在全世界都出名,但你不能否认大理还有一个产业——银矿。
大理鹤庆新花村产银,鹤庆银饰是很出名的,有产业肯定能造就一波波的富人,矿老板这个称呼也跟着来了。
文山:云南是一个动物王国,更是一个植物王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中草药更是闻名于世。比如文山,它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培养了一些比较名贵、有用的药材,比如:三七、石斛等,很多药材商专门到文山包地种植,有的则是和老百姓协议种植。
药材其实也是一个造富的项目,毕竟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
三七的价格真的和楼市有的一拼,2010年的时候云南连续三年大旱,跟着三七就猛的涨价了,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听说炒三七,那几年因为三七发财的人真的不少。
普洱:茶马古道举世无闻,喝茶也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普洱茶更是云南的特色产业,普洱有茶叶街,那个地方基本上都是买卖茶叶的,种茶、卖茶在那里也形成特色城市文化,茶老板也孕育而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很多人说云南是蛮夷之地,边陲地区,但是也不能否认这里其实也有富人,抓住机会富起来成为这个地方吃螃蟹的那群人可不少!
除了以上这些特色产业,应该还有其他一些,老铁们,你还知道哪些呢?欢迎补充!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美食的梗?
我来分享一部bbc纪录片好了。
香料之路 the spice trail
b站地址:【纪录片】【英语中字】香料之路_BBC纪录片_科技_bilibili_哔哩哔哩
这部纪录片有三集,每一集讲两种香料的故事。
第一集是黑胡椒和肉桂,第二集是肉豆蔻和丁香,第三集是藏红花和香草。
这六种香料的故事,基本套路都是:
15-17世纪的欧洲,某某香料非常稀缺,1小把/1小袋就是地位财富的象征,非常尊贵,非常受上流人士欢迎。
那么这种香料是从哪生产的呢?于是主持人就带我们去到原产地,亲身体验这种香料的生产过程,
(比如黑胡椒是用脚踩出来的)
(削肉桂就像削大号胡萝卜)
(成熟的肉豆蔻看起来污污的……)
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
(比如托托纳特人用来祈祷香草荚有好收成的宗教仪式,人们会倒挂在高空中的绳子上旋转)
和相关的产业。
(比如丁香梗会被用来做成卷烟)
(西班牙有专门的考试来测试专家们鉴别藏红花产地的能力)
(也有研究藏红花的科学实验室)
最后再讲讲这种香料对现在原产地居民的影响,也展望一下这种香料的未来。
(或是谴责一下罪孽深重的资本主义)
当然,题主问的战争, 这个纪录片里也是必须说的。
主持人在带我们体验完香料的生产之后,基本上就会给我们科普一下,那些15-17世纪的葡萄牙人/荷兰人/西班牙/英国人是如何野蛮地“抢夺”这些香料的,
以及侵略者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像这样为了香料大打出手的故事,纪录片里并不止这些,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不过我想大家可能也会跟我一样,本来冲着看战争故事去的,结果被香料的文化吸引,不知不觉就看完了三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您有什么不懂得欢迎留言提问,我看到后会第一时间为您解答。
喜欢美食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哦~主页有更多美食等着你!
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的伙食怎么样?
大家一定都清楚,二战时期,美国士兵的伙食那是相当不错的,哪怕吃个午餐牛肉都有可能被士兵们抱怨上级苛刻。无独有偶,美国伙食好,德国伙食也不错。为了让士兵的战斗状态保持最佳,德国一直将管理弹药与粮食的事务分开来处理。
德军在战争初期伙食很不错,被分为四个等级,等级不同,伙食的配给也不一样不过,有一个前提我们还是要正视的,德军最好的伙食条件是限定在战斗力最强,横扫欧洲的时期。后来攻打苏联,并且陷入胶着状态的时候,德军也因为物资供应不及时而饿到两眼发花。
在这一时期,德军的配给后勤部门任务极重,同时又最负责任。特别是炊事兵,他们必须要保证每一个士兵吃饱喝足。所以,有时候在战况并不理想的情况下,他们就是冒着死亡的危险,也必须将食物交到前线的士兵手中。
而对于德军伙食标准来说,也不都是一样的,他们因为等级不同,所得到的食物也是不一样的。当时,德军规定前线士兵等级最高,自然伙食标准也最高,这属于一级伙食。
其次,二级则被划分为占领区,这一级别的伙食标准要高于三、四级。而三级指的是本土驻守部队,第四级就是那些不参加战斗的文职人员。
一级伙食标准都吃些什么呢?其实还是非常丰盛的。面包(黑麦面包)750克,黄油(有时会是食用脂肪,有时也会是植物奶油)45克,生罐装食物(香肠、熏鱼类)120克,蜂蜜(人造蜂蜜或者是果酱)200克,蔬菜(煮土豆)750克,肉类120克。
除了以上主要食物之外,还会配发调味料、咖啡、巧克力、烟草,甚至是卷烟的纸等。其中巧克力有时会被其他糖果代替,而咖啡也可能被茶来替代,反正就是增加热量与提神的东西。
另外,德军对于士兵的食物关注度还是很高的,比如给装甲师发放伙食,从来不给烟草,也从来没有酒精类的饮料。但是,为了弥补不足,会额外多发他们一份糖果以及牛奶制品。
至于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的军人伙食,那就要比战场上的一级伙食差一点了。通常情况下,这三个等级也是一日三餐的,而在这三餐中,面包是主角,都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则会有粥、火腿、奶油、面条、土豆、鲜奶、鸡蛋、黄油、水果、蔬菜沙拉等。这些量上也都足够一个人吃饱。但是,像当时年代比较短缺、贵重的巧克力、烟草类,则是要少很多。
事实上,哪怕是到今天,这样的伙食也已经很不错了。只不过后来德军在苏联土地上受了不少苦,实在是因为消耗太多,而造成了物资供应不及时所致。
德军伙食不错是真的,但对于被俘的俘虏他们可没这么好,甚至吃得相当惨相信看到这里,人们肯定会想到另外一个人群:战俘。德军的伙食这么好,如果战俘也享受这样的待遇,会不会拉低德国伙食标准呢?毕竟刚进入苏联的初期,战俘都有几百万之众,这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
嗯,只能说你想多了,作为一个败军之士,人家凭什么会给你这么好的伙食待遇呢?对于希特勒来说,没在当时就地正法已经不错了,你还想要求高标准的饮食。
不过,这个说法要一分为二,当时不知道希特勒是太恨苏联人还是对英美盟军有所忌惮,反正他们同样是俘虏,但伙食标准却不是一样的。
先看一下被俘的苏军伙食:代面包250克,巴兰达汤两公升。这只是初期的时候,到后来,干脆想起来才会给你点食物,至于是什么,那就全看德国党卫军的心情了,心情好时,可能会给你一些代面包类食物,心情不好,对不起,食堂剩下的菜汤、面包屑,打扫一下收集起来,连同桌面上的垃圾一起,都分给苏军战俘食用。
那什么是代面包呢?说起来还真是完全随机,因为根本就没有特定的主食材料,当时德军手下有什么可以食用,但自己又不肯吃的东西,便会扔给战俘。这就已经很不错了,相比一些人饿到吃草、树皮,甚至是昆虫的,那就理想得多了。
汤看上去是很多,但它的用料也比代面包好不到哪里去,什么树根、草叶之类,全扔进锅里给你煮成汤。这样的两公升汤喝下去,保证肚肠气胀。
因此,在那个时期,苏军战俘因为饥饿而大量死亡,他们有的全身浮肿,有的腹泻不止,有的则是坏血病、结核病。这一切的原因都来自没有保证,更没有卫生可言的伙食。
盟军战俘的伙食,相比苏军战俘就好多了,至少他们有面包吃,不管是不是卫生的,是不是新鲜的,反正每餐两百克左右的面包都有。这对于苏军战俘而言,那绝对是不敢奢望的现实。
除了面包,同样有一个汤,只不过汤里的土豆永远是烂掉的,而且绿色的肯定是草,或者是树叶子,至于德军吃剩的残渣,那也会加进汤中,用来调味。
这对于优越惯了的盟军来说,绝对在心理上无法接受,因此,很多盟军会在战俘营闹事。以及对来查看战俘情况的红十字会代表团,各种吐槽。但是没任何作用,德国也会当着红十字会代表的面做一套方案,没有代表团又换一种方案对待战俘们。生活在人家的屋檐下,你再不满都是无济于事的。
当然,就算千般不好,万般不好,但相比苏军,相比犹太人,那盟军伙食也是好太多了。至少他们还有说话、抱怨的机会。那些犹太人远没有如此幸运,等待他们的除了被饿死,再就是被打死、毒死。总之,发生在德国战俘营里的故事,那是一言难尽。
孝感有哪些历史名人?
崇敬军人,宣传将军。孝感籍的将军,我先后介绍了开国大将徐海东(大悟)、刘华清上将(大悟)、吴社洲上将(汉川)、杨志琦中将(汉川)、刘卓明海军中将(大悟)、邓汉桥少将(汉川)等等,欢迎大家阅读、关注。今天再介绍几位湖北孝感籍的将军,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杨德清,湖北应城人,解放军上将。1942年9月生,1963年12月入伍,196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委员。2004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当选为中纪委委员。
△喻林祥,湖北应城人,武警上将。曾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委员等职。2006年6月24日被授予上将军衔。2007年9月改授武警上将警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叶爱群,湖北大悟县宣化店人,中将军衔。生于1945年10月,1964年8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历任第四十一集团军参谋长、副军长,第四十二集团军军长、广州军区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2003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
△张孝忠,应城市义和镇人,解放军中将。1946年4月生。1984年2月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曾任第二炮兵53基地政治委员、第二炮兵56基地政治委员、第二炮兵政治部主任、第二炮兵党委常委、第二炮兵副政委。曾当选为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2003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