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图,古时江西吉安的吉州窑瓷器有什么特点
斗茶图,古时江西吉安的吉州窑瓷器有什么特点?
【文藏来答】以诗入画是江西吉州窑一个显著的特点。
宋代江西文学空前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充满文人逸趣的清玩鉴赏之风在江西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并且渗透到了各类工艺和实用器的制造中,对吉州窑瓷器纹饰影响最为显著的就是以诗入画,颇能体现宋代文人的诗情画意。
宋 吉州窑白釉褐彩鸳鸯戏水纹长颈瓶
芦塘鸳鸯在吉州窑瓷器纹饰中更为常见。如江西省博物馆藏的釉下彩绘莲池鸳鸯戏水纹长颈瓶,口径2.9、底径5.8、高17.1厘米。这个瓶子纹饰亦动亦静,越看越有相看两不厌,人在画中游之感。
自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愤然解绶还乡,并咏唱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新之调始,“卓为霜下杰”的菊花便因清雅倔强,敢于傲雪凌霜,为历代文人视为高洁隐逸的化身。
宋 吉州窑白釉褐彩萱草纹枕
南宋萱草成为园林和居家庭院中不可缺少的景致,也成为士大夫普遍吟颂的对象,如南宋陆游就写过:“柳条萱草添愁思,不似寻常见春早”。萱草又叫忘忧草,绘有萱草的瓷枕被称为“忘忧枕”,对妊妇又成为“宜男枕”。江西省博物馆就藏有这样一件吉州窑釉下褐彩萱草纹枕,长21.8、宽8、高8.9厘米。呈长方形,美观大方,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
宋代城市商业经济的高度发展,催生了丰富多元的市井文化。吉州窑瓷器装饰当然也不例外,其最突出的表现是对长寿、官运、财富、爱情、幸福、享乐的普遍追求和吉祥寓意的普遍流行。
宋 吉州窑白釉褐彩跃鹿纹盖罐
吉州窑瓷器中常见的“瑞鹿衔花”装饰。如釉下彩绘跃鹿纹盖罐,口径10.4 、底径7.8、高19厘米。盖面、盖沿分别饰折枝牡丹纹和卷草纹,颈部饰蔓草纹。这是吉州窑南宋时期的代表作,体现了当时釉下彩绘釉的最高水平。鹿在古代被视为“仁兽”,且因“鹿”与“禄”谐音,故又作为官禄的象征,并受到各阶层的尊崇。
自唐人贾耽《百花谱》,将海棠誉为“花中神仙”始,海棠的地位与声望日渐突出。至宋代达至顶峰,并出现研究著录海棠的专著《海棠记》和《海棠谱》。两宋文人留下了不少吟诵海棠的诗词,在这些诗句中,海棠和莺可谓形影不离,如“海棠枝上晓莺啼,栀子花边蝴蝶飞”,“风旋落红香匝地,海棠枝上莺飞起”。江西省吉安市博物馆就藏有一只海棠啼莺纹长颈瓶,此纹饰和故宫藏宋画《百花图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可见吉州窑工匠受当时的文人影响之深。
宋 吉州窑白釉褐彩鱼纹盆
鱼和余是谐音,象征着富余,连年有余的吉祥寓意。釉下褐彩双鱼纹盆,口径25.3、底径14.6、高6.7厘米。极富民间生活气息。构图繁而不乱,形象逼真,带有明显的水墨画风格。盆内盛水后,确有“如鱼得水”的艺术效果,代表了吉州窑彩绘瓷的较高艺术水准。
狮子的形象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进入中土。大约在唐代,狮子被视为权势的象征。但到了宋代,就出现了狮戏毬的表现形式。南越王博物馆以菊花为地的狮戏毬纹枕,其装饰应是受南宋流行菊花枕囊的影响,也包含了狮子戏毬图案的喜庆和镇宅寓意。
吉州窑还流行漏花吉语盏。如江西省博物馆藏宋黑釉剪纸贴花吉语纹盏,口径12.4、底径3.3、高6.1厘米。碗外壁为黑釉洒黄斑纹,碗内里饰菱花形剪纸贴花三组,菱花内分别写“长命富贵”、“福寿康宁”、“金玉满堂”。剪纸精细,词语吉祥,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富有生活气息。
宋 吉州窑黑釉玳瑁纹盏
南宋吉州窑的装饰,除受禅宗、士人精英文化、市井世俗文化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丝织品纹样的借鉴和对漆器、金银器等工艺和玳瑁等珍稀材料肌理的模仿。如黑釉玳瑁纹盏,口径11.9、底径3.8、高5.2厘米。玳瑁纹是指在富有韵味的黑釉中呈现出浓淡相间、黑黄等颜色交织的斑纹,是吉州窑独有的窑变釉。这玳瑁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汉唐时,人们就以玳瑁作头饰,因玳瑁珍贵难得,遂成为生产成本低廉的瓷器的追模对象。
漆器在宋代属富贵之家的奢侈品,制作工复杂,产量非常低,与当时的瓷器工艺相比,价格不菲,颇受上流社会青睐。如江西省博物馆藏宋吉州窑酱釉黄彩如意云纹盏,口径11.4、底径3.8、高5厘米。碗内里用黄彩绘如意云纹,其装饰意趣明显是对南宋剔犀漆器的模仿,这类仿漆器工艺的装饰同样也出现在同时期金银器等产品上,证明南宋时期各类工艺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情况非常普遍。
宋 吉州窑酱釉黄彩如意云纹盏
吉州窑是宋代江西著名的民窑,吉州窑工匠们用普通的原料和简单的设备创造出了朴素动人的艺术品和日用品,满足社会各阶层审美和实用的需求,以多变的釉色、丰富的装饰、优美的造型、独特的工艺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独树一帜,成为民窑的奇葩。它那醇厚质朴、含蓄秀丽的艺术风格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原文作者:高英爽
原文来源:《收藏家》2017年12月刊《雅俗共赏吉州窑》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收藏家》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江户时代的饮食文化如何?
日本历史上,从1603年(庆长8年)到1867年(庆应3年),被称为江户时代,又称德川时代,是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年代,由1603年创立到1867年的大政奉还,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统治的最后一个时代。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获得胜利并被委任为征夷大将军,于大坂之战中灭了丰臣氏,在江户设置了江户幕府。
江户幕府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近世社会开始建立。政治上采取以幕府为中心联合各藩的幕藩体制,经济上采取以米为计量单位的“石高制”体系。所有的耕地和房屋,都能换算成稻米的产量,租税也强制性地用稻米支付。
稻米种植自从传入日本起,就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日本人的主食也一直是稻米,没有哪一种其他农作物能够代替稻米在日本的地位。反之,社会上广泛相信,吃肉会造成嘴巴变歪。古代以来,将稻米视为圣物,将肉视作肮脏之物的概念,在近世时对肉食的忌避达到高潮。
现今日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在江户时期已经出现,甚至达到了鼎盛时期。譬如寿司、鳗鱼饭、荞麦面、天妇罗等,这些流传至今的和食料理,在当时是提供给地方武士和外地移民的速食。
除了这些简单的食物,高级菜肴在江户时期也发展起来。其中,高级料理有两个代表,一是作为宴客的本膳料理,一是随茶汤一块享用的怀石料理。
本膳料理即武士料理,出现在镰仓时代,吃的饭菜很简单。镰仓幕府第五代掌门人北条时赖去拜访手下的重臣足利义氏,主人足利家只拿出了鲍鱼干、虾和豆沙团子三道菜,配上清酒,就是一顿简单的宴席。后来,随着武士阶层获得越来越大的权力和越来越多的财富,他们清贫简朴的菜单也开始向贵族靠拢。日本古籍《宗五大草纸》中,记录了本膳料理的成熟形态,一共有15或17道菜,食材主要是鸡鸭鱼肉。即便在今天的日本,本膳料理也是非常高级和正式的菜肴,一般只在婚丧嫁娶等重要的场合才会出现。
怀石料理的出现,与日本茶道有着紧密的联系。茶从中国传入日本,当时喝茶具有竞赛的性质。规则是喝下某一品种并猜出来,就能获得奖品,称为“斗茶”。茶会上开始出现葛粉条河面线,以及各种山珍海味,被视为怀石料理的雏形。
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一期一会”,主人必须以一颗赤诚的心对待宾客,招待客人享用茶和料理。为此,他们往往会发挥精巧的构思,把菜品融入季节感、善用当季的食材,透过色彩、比例和立体感来装饰和摆盘。
江户时期,西餐也开始渗透和融入日本社会,至于繁荣和发展,是明治时期的事情了。
各地的茶叶茶青价格是多少?
你好,我是茶灰,为什么是茶灰呢?因为我跑在前沿属于炮灰一类的角色。
其它茶叶我没有接触并不知道,但是福鼎白茶的价格我还是比较清楚的。
福鼎白茶各个产区中,不同的位置它的价位差别是很大的,我所在产区是潘溪产区,所以我只知道潘溪的大致价格。
以潘溪南广村和牛程村为例子吧,16号那天牛程是130元一斤普通青叶,17号是150,18号回落,大致在130到150之间。
南广村,与牛程村不同,南广属于行政村,茶叶种植面积大,而且靠近品品香基地,所以南广内一共有3户茶厂(其中一户新增),外加一个帮助品品香公司收茶青的人。所以南广村价格普遍高于牛程村,普通青叶,大致150到140左右。
荒野青料,属于比普通青叶更加高端的青料,价格也高于普通青料。
下面是荒野青料的图片
想不想修真仙衣做几件好?
一件就好,就做玄武。
仙衣!无条件玄武,不考虑长生,诚然十倍血量的过图收益大于防御,但也仅此而已。一来长生的材料更难刷,二来长生暂无二品仙衣的后续,三来中后期的防御也远比血量重要。
仙衣大罗天有掉,但概率迷得很,三天掉一件和一天掉三件都有可能发生,急需仙衣的非酋可以去刷天16极风天。
玄武仙衣的前三张图纸都在大罗天功德司随机刷新,分别价值1500 2000 2500功德,说实话我不好衡量停战斗茶和仙衣之间的优劣,但无路可选只能练。
大多数道友也只能通过停战斗茶来凑这1500功德。材料爆仓的道友可以用八品器炉强炼,练好了正好,炸炉了。也正好!道童给的材料大概两天可供你再从玄武婆婆练到一品仙衣,除了麻烦点也不算多大的损失,实在不想强炼的就只能等俩月出九品器炉了,留一行空冥石就行。
工夫茶初学者一般买哪种茶具比较合适?
谢谢悟空问答!
下面我来谈谈工夫茶具的选择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中国茶文化世界肯定。茶具是中国茶文化流传的载体。
中国茶人在茶事过程中,是注重仪式化和程序化的,茶具的发展变化和适用性质是为茶文化服务的。工夫茶具实际上是茶人泡茶,赏茶,品茶过程的导具和载体。
一:陶土类茶具(陶)
陶制茶具比较丰富,基本分为粗陶,细陶,硬陶。有表面无釉陶,有单面釉陶和双面釉陶。在茶事过程中,根据茶叶性质可以选择不同的陶茶具。如粗陶,它古朴厚重宜泡较粗老的茶叶或大叶,中叶类茶。细陶,可以选择细嫩的茶类,如金骏眉等嫩细红茶,普通绿茶也较适用。硬陶,由于高温烧制,陶质坚重,性质稳定,宜茶性广,可以依爱好使用。
无釉的陶制茶具,由于陶品的吸水性质,吸味性质较好,宜单独泡一种自己喜爱的茶。多种茶乱泡会串味的。单面釉和双面釉的陶制茶具,适茶性较广,可以随意喜好使用。
二:紫砂类茶具
明文震亨《长物志》记载:“壶以砂者为上,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意思是说,泡茶以砂性好的紫砂壶为上。只要是用紫砂壶泡茶,茶壶不会夺茶的香气,还保香留香味,茶水无熟透味。“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三:瓷类茶具
瓷类茶具品种很多,大体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
白瓷茶具底色白净,用来泡茶,茶水汤色明,暗,清,混,清清楚楚,能很好地衬托茶色,辨析度高,辨色度强。聚香聚气聚温稍弱。
青瓷茶具底色青翠如玉,古朴文雅,釉层饱满,釉色丰美。用青瓷泡茶,由于存在底釉色,茶水汤色不太明朗,观察茶汤茶色较白瓷差,尚可辨析。
黑瓷茶具。我国古代宋朝时期斗茶之风盛行,当时的人们认为福建的黑瓷茶具一一建盏最为适合,能显其雅趣。现在我们很多茶人对建盏也很推崇,欣赏。
四: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是现代品茶生活,大众化茶具,宜茶广泛,使用便利。
当然,还有金银茶具,合金或普通金属茶具,竹木牙角茶具,玉石名岩茶具等。有些根本不实用,不能泡茶,只能用于陈设,或者收藏。
总之,不论你选择怎么样的工夫茶具,选择怎么样的品茶方式和消费水准,都应该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一味追求“高,大,上”,一味追求“精,珍,新"的茶具。要知道,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一一适者为珍!
记住哦!工夫茶具的选择是一一珍爱成宝,适者为珍!
文:喜茗堂龙新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