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知识,如何从一无所知开始了解茶

2023-04-11 110阅读 0评论

茶道知识,如何从一无所知开始了解茶?

欢迎关注观世茶!

其实学茶与学任何学科一样,都有循序渐进的方法。如果是零基础学茶,基本可分为如下4个阶段:

茶道知识,如何从一无所知开始了解茶

了解按工艺划分的六大茶类

现在所说的六大茶类,是按茶的发酵工艺程度进行分类的。在这个阶段,需要了解六大茶类是哪六种,它们的茶叶形态、茶汤色泽、滋味各有什么不同,需分别一一对照品饮、了解。能够做到看干茶、闻香气、喝滋味、观叶底便可判断它属于哪一类茶。

而这个阶段是入门的基础。

进入“知”的层面:多读书

关于茶的典籍有很多,这个阶段的多读书指的是近代、当代的学术读物。原因是这些书、刊多以茶叶作为农副产品的角度,阐述茶叶的物质原理。世间一切事物皆以物质属性为基础、以其精神属性为发展,打好基础即便将来走到“茶道”的领域,也能不忘初心、记得它本来的样子。

书刊涉及:

中国茶叶史、近代世界茶叶史(茶叶通史);茶树栽培学(茶作学);制茶学(制茶技术理论与制茶机械);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检验学;茶叶商品学、茶叶市场学、茶叶贸易学、茶叶经济学等等。

这个阶段,在读书的同时,慢慢对六大茶类进行细分。诸如,江、浙的绿茶与安徽绿茶的区别、广东乌龙与福建乌龙的差异、花香红茶与果香红茶的不同、能辨别水仙与肉桂、名优茶与非名优茶的不同等等。

这个阶段能细分茶叶因品种、产地、工艺不同而呈现出茶汤的各种不同,不用急于追求茶叶的段位高低。

进入“行”的层面——走茶山

当你有了一定理论认知以后,去茶山走走,看一看书本上的记载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叶子。

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规划地图,在每年的采茶期分别走访不同的地域。

走茶山,主要看几个方面,茶树的山场环境、茶叶的生长状态(这里可看出茶农对茶叶的栽培维护管理);采摘结束可在厂里看一下完整的加工工艺(这里可仔细对照实践工艺与书本理论的异同);好茶需好水来发,不要忘记品饮一下当地的水(若有随身携带仪器,也可检测一下水性,更好的了解一方水土)。

进行实践学习,多与茶农交流。此时,若发现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切忌不要轻易判断理论的错误或者实践的错误,多思考这些差异的原因。

茶,本是一个生命,每一片叶子都不一样,多感悟恒定之中的变数、无常中的永恒。世间万物无非动、静二字,思变则通,你会一下子明白许多道理。

这个阶段,对品茶开始进入段位上的区分。诸如,同样的茶,不同的山场环境、工艺上细微的差别,对应出茶汤有什么不同。由喝茶进入品茶的领域,由口感到体感,由感官入心,慢慢体悟“茶气”这个概念。

“知行合一”——泡好手中一杯茶

到了此时,就能明白怎样才算泡好一杯茶,出现怎样的口感说明没泡好,问题出在哪里。你的“明白”都与之前阶段的沉淀有关,时间的果可验证先前所种的一切因。

这个阶段,可以读些古籍,了解古人品茶的心境,茶道(乃至任何一门艺道)都会为你打开一扇时间的门。此时,或许会感悟到“茶是一辈子的陪伴”,即便穷尽毕生,都没有到尽头的那一天。

观世茶,你身边的茶专家~

怎么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今天是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于我们早以不光是中华文化,亦是世界文化。但于我们自身而言,要想提高文化修养,首先还是要修炼身心。《礼记·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没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再多的知识于我们也是一具光鲜亮丽的躯壳;反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温、良、供、俭、让”,即使没有那么多的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我们也可以缔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

那我们如何修炼身心呢?我们又如何教育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呢?

身体的教育可以从锻炼开始。我建议大家多去尝试东方的体育运动,因为它们不光教育我们的身体,也会教育我们的心灵,特别是我们的毅力,比如武术和瑜伽。传统的武术锻炼,需要早起,而且常年如一日的坚持做一套动作。在训练初期的几年,每个人都会经历从身体到毅力的非常考验。经过了这样的磨练,身体素质和毅力必然有所提升,不光会帮助我们收获健康的身体,还会给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毅力和勇气。

心灵的锻炼建议大家尝试写毛笔字、习古琴、读圣贤书、作画:做一些可以和自己心灵沟通的事情,悦己而非悦人是关键。做到悦己才可以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你会慢慢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毛笔字、琴和书需要每日练习和诵读,但是不用很长时间,可以视自身情况而定,长年累月便会有滴水穿石的效果。

我们改变了自己身心的同时,文化与文化修养亦会提高。求自然、求松柔、求静心。

喝茶时的大忌是什么?

所谓喝茶,不仅仅只是喝茶,因为喝茶之前得买茶,喝茶要买对茶,买好茶;买好茶之后得泡茶,好茶也得有好泡法才能泡出好口感;泡好茶以后才能喝茶,绝大多数人喝茶都有目的,一为口感体验,二为愉悦心灵,三为有益健康,怎么喝才能达到这些目的也是个问题。

所以,喝茶并不仅仅只是喝那么简单,还会由此衍生买茶、泡茶等。但是,喝茶也没有那么麻烦,只要避开选茶、泡茶、喝茶时的几个“大忌”,我们喝茶的目的就可以基本达成。

买茶大忌

1.不问体质,全凭喜好买茶

如果想要喝茶有益身心,尤其是身体健康,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买茶,切忌单凭口感喜好来买茶。容易上火的体质为体热,手脚冰寒、畏寒为体寒体质。

买茶时,体热体质建议购买绿茶、白茶、非足火乌龙茶、没有渥堆发酵过的黑茶、普洱茶生茶等;体寒体质则建议购买红茶、足火乌龙茶(如武夷岩茶、碳焙铁观音等)、渥堆发酵过的黑茶(如熟普等)。如果是寒热混合体质,建议购买陈年黑茶、白茶、黑茶、普洱茶生茶。

2.只看价格,不问口感合适与否

买茶之前,一定要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茶,喜欢什么样的茶,然后结合自己的经济情况来买茶。

在买茶时,切忌只看价格(无论高低),不问口感合适与否。有些茶友觉得价格高的茶就是好茶,其实不然。比如有些茶友口重,明前茶虽好,但大多清淡,口重的茶友喝着会觉得寡淡无味,或者价格低廉一点的雨前茶更合适。比如生普中的古树纯料品质虽好,苦涩轻且细腻甘滑,但如果喜欢层次丰富、滋味厚足的话,价格普遍低廉一点的拼配茶或者更合适。

有些茶友买茶只看便宜与否,便宜就买,正常情况下,价格低廉的茶品质不太好,喝着愉悦感不足,长期喝下去对身体也不好。

买茶时,价格只是个参考因素,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茶应该以体质考量为前提,充分结合口感偏好来买茶。所谓适者为珍,适合自己、自己又喜欢的茶才是我们真正要买的茶。

3.只看茶名,只认名茶或者名产地

有些人买茶只认名茶或者名产地,这也是买茶大忌。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两个概念,第一,名茶分等级,名茶也有品质高低,甚至有些名茶只是单纯的名不副实的茶名。第二,茶叶名产地生产出来的茶并非都是好茶,也会有季节、小环境如土壤、地理环境决定的品质很一般的茶(夏茶相对品质比较差,农田改成的茶园生产出来的茶品质相对比较低)。

因此,买茶时切忌只看名茶或茶叶名产地,茶的品质才是关键,很多不出名的茶叶或茶叶产地也有品质优良的好茶。

4.不问茶类,把所有的茶都当成绿茶来喝

中国从南到北,喝绿茶的最多,人们耳濡目染的多数是绿茶的喝法。所以,很多人改喝绿茶以外的茶时,把绿茶思维也带进去了,不问茶类,把所有的茶都当成绿茶来喝。如果真这样的话,不仅喝不出好茶的口感,而且对身体也无好处。

绿茶崇尚喝新茶,黄茶可随绿茶,但是红茶、足火乌龙茶最好放一放再喝,口感更好,燥性更低;普洱茶生茶、白茶、黑茶新茶太寒、刺激性太强,陈放合适的年份再喝口感更好,茶性更平和。

绿茶以嫩茶为佳,但是普洱茶生茶、正山小种(金骏眉除外)、黑茶、乌龙茶则非如此,生普、黑茶讲究茶青嫩、壮相宜,黑茶还要求里面有适合的茶梗,如果全部都是嫩茶,生普和黑茶都会变得没有存放的价值。乌龙茶如果采青太嫩,口感和品质会大打折扣,真正的乌龙茶里不可能会出现芽头。

虽然说茶理是相通的,但是如果换了茶喝,还是应该具体茶具体对待。

泡茶大忌

1.所有的茶都用茶杯来闷泡

闷泡法源于绿茶,是最为普遍也最为常见的一种泡茶方式。因此很多人喝普洱茶生茶、红茶、白茶、乌龙茶、黑茶时也喜欢用闷泡法,一个茶杯闷泡省事,这是泡茶大忌。

这种泡茶法用来泡一些茶青新嫩的芽茶或者有芽头的嫩茶可以,但是对一些采青以2-5叶为主的茶来说就非常不合适了,如果采取闷泡法,因为茶青粗壮,茶汤会变得苦涩重、汤水粗浊,会大大降低茶叶的口感,会有那种“茶叶店老板泡出的是1000元的口感,而我泡出的只有100元的口感”的既视感。

2.所有的茶都用一个紫砂壶来泡

有人曾说,每一个喝茶人都有一个紫砂壶梦,所以很多人泡茶时喜欢用紫砂壶。紫砂壶的吸附能力很强,每一次泡茶时,茶都会在里面留下痕迹(香气等)。因此,用紫砂壶泡茶,虽然不说是以茶一壶,但至少应该是一个茶类一个壶,不然会串味,串味的紫砂壶泡出的茶当然也会串味,口感体验会变得很差。

比如,用来泡绿茶的紫砂壶最好只用来泡绿茶(花茶单独一个壶);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不能混用壶;乌龙茶轻火和足火紫砂壶要分开(足火会有炭火味);渥堆发酵过的黑茶不能和没有渥堆发酵过的黑茶混用壶。如此种种,在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

3.用有消毒水味道的自来水泡茶

有些茶友泡茶喜欢用自来水,有些地方自来水的品质非常好,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自来水里会有一点消毒水的味道,这种自来水不能用来泡茶。如果用这种自来水泡茶,自来水里消毒水的味道会掩盖茶叶的香气,茶叶再好,也喝不出味道来。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使用自来水过滤水或者山泉水、纯净水等;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先用开水壶接一壶自来水,敞盖静置几个小时,让水中的消毒水味道散去一些(不过滤不可能全部散去),然后再烧水泡茶。

4.茶叶泡得没味道才罢休

有些茶友泡茶喜欢把茶叶泡得没味道才肯罢休,这也是泡茶乃至喝茶的大忌。茶叶在茶水中泡久了,茶味会变淡影响口感不说,茶叶中的苦涩物质会析出更多,茶叶会变得苦涩尤其是涩重,影响喝茶的愉悦感。

而且,茶叶久泡以后,其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也会沁出,喝多了对身体无益。所以,泡茶不宜闷泡时间太长,也不宜泡的次数过多,茶汤中一旦出现水味,茶叶就可以弃置了。

喝茶大忌

很多人认为喝茶有益身心,但是这一切得以正确的买茶、泡茶,尤其是喝茶为前提。在喝茶时,以下一些大忌要规避:

1.空腹喝茶

很多人有早上起来喝一杯茶再吃早餐的习惯,从长远来看,这种并非是一种有益身体健康的好习惯。因为空腹喝茶是大忌,茶汤会刺激没有任何保护的肠胃,使之逐渐衰弱甚至产生疾病。

2.喝浓茶

喝茶的时间越长,喝茶会越口重,所以很多长时间喝茶的人特别喜欢喝浓茶。喝浓茶时,茶汤的刺激感会严重影响口感体验,而且对身体健康绝无好处。第一,在浓茶强烈的刺激下,味觉会钝化,不仅喝茶,连吃饭吃菜也会偏口重,对身体无益;第二,浓茶对肠胃的刺激是极强的,长期下去,肠胃会受不了。

3.喝烫茶或者天冷喝冷茶

有些茶友喜欢喝烫茶,这其实是一个谬论,茶的温度太高,味蕾和口腔、喉管会受伤不说,当口腔里的温度太高时,人的所有体感都会集中在疼痛感上,哪里能够体会到茶汤的香气、醇厚、细滑、绵柔等?所以,喝烫茶会影响喝茶的口感,长期下去,甚至会让人的饮食器官产生病变。

4.吃饭时喝茶或者饭前饭后喝茶

有些茶友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喝茶,或者在饭前饭后喝茶,这也是喝茶大忌。茶叶中有些物质会阻断饭菜中的有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如铁元素等,如果长期这样,会造成贫血。茶叶中含有草酸(涩度越高,草酸含量越高),如果和高钙食物一起吃,会有概率造成结石。

所以,为身体健康起见,我们在吃饭时不要喝茶;饭前饭后一个小时以内不要喝茶;喝完牛奶或者吃完豆腐等高钙食物时,两到三个小时之内尽量不要喝茶。

5.身体处于非健康状态时喝茶

喝茶有益健康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喝茶时喝茶人的身体必须处在健康状况中,如果喝茶人处在感冒发烧、 贫血、 肠胃不适或者有其他疾病时,喝茶是大忌,如果喝茶人在吃药,茶会影响药性,严重时甚至会加重病情。

女性处在经期、孕期、哺乳期也不能喝茶。

写在后面的话

有些茶友看到以上一些忌讳可能会说,喝茶好麻烦啊。其实买茶、泡茶、喝茶的一些忌讳看着麻烦,做起来并不是很难,无非习惯两个字而已。

不仅喝茶,生活中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一些好的习惯刚刚培养的时候可能会需要人们去特别关注、去克制,需要花费一些精力。但是一旦养成,习惯就会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做起来不仅会得心应手,更会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举手一投足间,健康、生活甚至事业都会收益,也会让自己变得更快乐。

买茶叶是在茶叶市场上买好还是在茶农家或者网上买靠谱呢?

感恩邀请,您提的问题是目前网友茶友针对的问题,我可以回答您作为参考。

1,如果您不懂茶,请买品牌茶,因为只是饮料,就不必要去对好茶抱有期望。

2,如果您只是为了贪便宜,那么请您去没有人烟的深山老林,冒着生命危险去收茶,在看得见人烟,而且又是产地,茶叶并不是一份价格一分货,比如绿茶产地,每年春天去聚集地,有浑水摸鱼的,一份价格一分货的良心茶农都在里面,你会挑花眼。而去茶农那里收茶,你需要碰到的情况是茶叶原料和工艺。即使用机器,您还是要喝,没有那能力,浪费的是路费,经历,还有时间,得不偿失。

3,如果您是为了品质去,那么建议您去学一下审评,或者来仁易说茶平台这里看看文章,建立一些自己认为对的茶标准再去喝茶,比如健康,茶的价值是健康,没有健康用来说的文化撑不住理论,那就是现代饮料,超市买一下就可以。而对于审评来说,从初级到高级只是入门,但是已经可以对市场的茶有一点点审评能力,因为,如果你去茶商那里,你根本得不到任何有用信息,在我的平台,很多人说,好茶不一定耐泡,耐泡不一定是好茶,这就是今天的商业忽悠人的标准,也就是让你没有标准,好买茶,最后来一句,好喝就可以了,那么你没必要为这个好喝的饮料去买单,超市美味饮料很多,有滋有味,还便宜。真正的好茶,不怕闷,这决定了茶的30%,香气滋味只有15%,看干茶5%,看茶汤15%,另外的35%是你的实战经验。

综上所述,喝会,会喝是你收茶的准则,茶农不是傻瓜,尤其是现在产地的茶农,好的茶,能便宜市场30%卖你已经很了不起了,一般情况下,好茶每年茶农都是被定购完了的,有人怕没有还会高价定购。这就是现状,而茶农自己留下来也不多,去茶农家挨着收,很难收到好品质。真正的原因是,你不会喝。每个人都会说,我家茶好,怎么怎么样,其实,茶好的,不用说自己好,基本都是卖空的。而这样的茶,不好的概率很大。好了,最后还是一句话,不贪便宜,舍得吃亏,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钱袋。要明明白白喝茶,先明白什么是茶,以后我会出一期免费的课,让大家深入分析,用自己的理性,逻辑理论判断。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

一、认识中国茶

茶道指的是泡茶规范,为发挥各类茶性优点,抑制不足之处,礼序中应遵循“和俭敬美”基本要义。中国六大类茶叶的品种数以百计、千计,都能以相应的茶道礼序来表现。

二、认识和应用茶具

要学习茶道,首先就要了解清楚各种茶具及其功能。茶道过程实践性很强,初学时不妨亲身使用茶具泡茶,来领略茶道乐趣。

三、基本手势

学习泡茶时,手势对于泡茶的效果也会产生影响。传统茶道的礼序过程有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会有差异,而普及性大众茶礼则相对简约。

四、备器

学习茶道,一定要知道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传统的泡茶工具分别有:茶壶、茶杯、茶匙、茶则、茶盏、公道杯、茶托、茶巾、盖碗、茶漏、茶盘、煮水器、茶针、茶荷、茶夹等等。

五、洁具

煮水器中加水煮沸煮,然后注入各茶具中烫洗,这一步骤称为清洗器皿,即清洗茶具、温润器皿的意思。

六、泡茶

泡茶,一共有6个步骤,分别为:

1、置茶:把茶叶倒在茶则上,再使用茶匙量取适量的茶叶放到盖杯或茶壶里。

2、润泡:把煮沸的水倒到盖杯里,静待片刻后把盖杯里的茶汤倒掉,这第一泡茶叫“温润泡”,不作饮用。

4、正泡:重新往盖杯中注入沸水,冲泡。不同的茶叶种类,冲泡沸水温度和时间也有所不同。

5、分杯:泡好茶后,再把盖杯中的茶汤,以顺时针方向平均倒入各个小茶杯里。

6、品茶:完成以上5个步骤之后,便可开始品茶。品茶前不妨先观颜色,闻茶香,再细细品缀,体验各种情趣和奥妙之后。

以上就是茶道入门基础知识的相关介绍。初学茶道,需要掌握的基本礼数有很多,应循序渐进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