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紫砂壶,这把顾景舟珐琅彩的紫砂壶是不是真的
顾景舟紫砂壶,这把顾景舟珐琅彩的紫砂壶是不是真的?
真正的顾景舟名品一壶难求,所以仿冒也多。
此壶少古气,文化味不浓,谨防上当。顾景舟的紫砂壶价位是多少啊?
现在市面上基本已将找不到顾景舟大师的真迹了,他的壶大多都被拍卖或者被博物馆收藏了,例如顾景舟大师制的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成交价就高达近亿元,可以在壶史名录看一下。
为什么顾景舟的紫砂壶能频繁拍出几千万的天价?
顾景舟的紫砂壶一直是拍卖市场的硬通货,且每一次上拍都能提振紫砂市场。虽然紫砂市场也受经济、政策等影响出现波动,但他的作品却能连创佳绩,频繁拍出千万元的天价。顾景舟紫砂壶为什么能一枝独秀?并能成为紫砂行业标杆呢?
陈壶总结了多位业内人士观点:
第一,顾景舟是难能可贵的全能者,他对紫砂行业内的各种流派和类型都有深入的钻研,从圆形光素器、花货、筋囊器以及镶接方货各个类型,到茶具、花盆、文玩等各种品种。他的作品是真的好,够硬!经得起推敲,也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第二,顾景舟的壶存世量不多,顾老做壶经常是呕心沥血几个月才做出来一把,倾注了大量心血,物以稀为贵。第三,在紫砂七老中,只有顾景舟和蒋蓉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其他几位过世太早(头衔有了)第四,顾景舟注重结交有影响力的文人,他先是和吴湖帆、江寒汀有共同创作的经历,后期和高庄、刘海粟、范曾、韩美林也有艺术上的合作。他给他的作品定位是“文人茶器”,这就比其他紫砂艺人的作品高了一层。第五,顾景舟的一生桃李芬芳,他长时期担任紫砂厂技术辅导员,负责工艺班的招生和技术辅导,人称“顾辅导”。他的后人徒弟众多,如果师傅的水平与名望高,自身当然也可受益。第六,紫砂行业,需要树立这样一个领军人物作为典型宣传扩散。陈壶又将近年来顾景舟紫砂壶拍卖成交记录整理如下:2011年12月,在北京保利秋拍中,顾景舟所制“提璧组壶”创造了1782.5万元的高价;2012年5月,在北京翰海的紫砂专场,顾景舟的“提璧壶”以1288万元成交,同场中曾于1993年赴台参展的顾景舟“虚扁壶”以1150万元成交;2013年6月,北京保利的“燕闲清赏——翦淞阁文房古器录”专场中,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的寒汀石瓢壶以1495万元成交;2014年5月18日,中国嘉德“紫砂春华-近现代紫砂臻品”拍卖会上,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以2875万元成交,刷新了紫砂拍卖市场的最高价格纪录;2015年北京东正春拍,顾景舟“大石瓢”以2817.5万元成交,创顾景舟单把紫砂壶最高纪录。2015年11月19日,“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咖啡套具”在北京东正2015秋拍中落锤,成交价9200万元,买主为巨力集团执行总裁杨子。2016和信秋季艺术品拍卖会,顾景舟制十一头提璧茶具组 最终成交价:5040万。2017年北京匡时春季拍卖会,顾景舟制:大提壁壶(730CC)以1500万元落锤。现代最著名的紫砂壶大师被誉称为一泰斗的是哪位?
顾景舟(陶瓷艺人)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1915年生于江苏宜兴川埠乡上袁村,顾景舟可以说是历代紫砂陶艺名家中,名号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后改名为景舟、名号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及壶叟等。曾自创堂号为自怡轩。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如何通过印章来判断紫砂壶的品质和真伪?
如何通过印章来判断紫砂壶的品质和真伪?
其实,相对来说根据印章来判断紫砂壶的品质和真伪并不是十分准确的方法,毕竟如今这技术发达的年代,章的造假相对来说更简单。一下几款名家的印章大家可以参看一下:
有时候一些老壶并不能单纯地去看印章还是要结合时代的特征去看:
明中期,这个时期的紫砂壶壶体比较笨拙,泥料目数低,手感重,且粗糙,实用性较强。这个时期采用木杵舂后,浸入水中漂洗,取面上的砂泥制作,故器物含杂质较多。烧制过程中,未使用匣体,器物表面沾有许多“沾釉泪斑”,严重的底部均有釉斑。
明末到清初,这个时期的紫砂壶,以光素器型为主,泥料颗粒质感丰富,多以调砂、铺砂为料,质感丰富,用料实在,壶体偏重,偏大。采用全手工拍筒身或镶筒身制作,流与执手采用镂塞法,接口部痕迹明显,不作刻意修饰,有些壶身有指螺纹。
康、雍、乾三代,造型开始多样,像一些仿生器开始流行,而且因为皇家宫廷热,紫砂壶进贡宫廷,开始注重器物表面的装饰,像泥绘、浮雕、堆泥、镂空等装饰手法层出不穷。这个时期的紫砂目数大致都在50目以上,艺术风格上更加华丽,充分体现皇家的气派。
民国时期,受商业经济的影响紫砂壶款式主要沿袭清代的造型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复古风。这个时期的练泥技术也有很大的改善,泥料种类多样,像墨绿泥等也开始兴起。所以民国时期的紫砂壶质感相比以前的也较为温润,细腻,但胎骨不如那时的坚实。
解放后,紫砂厂逐渐成立,但这个时期的练泥技术秉持传统之法锤炼,因此泥胎也比较干涩,这时期除了传统型器,也为了延续水平壶对潮汕功夫茶泡饮的市场,因此也就生产了许多的水平标准壶。
文革时期,这个时期的壶我们之前也专门分享过一期,那时候的紫砂壶都是统一以紫砂厂的名义出场的,而且大多不是一个做壶人独立完成,所以那个时候的紫砂壶的风格细节处理的不统一,很多文革壶的质量都较为粗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