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茶是求插的意思吗,农村俗语白露前是雨
秋茶是求插的意思吗,农村俗语白露前是雨?
再过三天就是白露了,这白露是24节气里头的第15个节气,你瞧一瞧,这眼看着一年过去大半了,农村老人嘴里常常念叨着,一场秋雨一场寒。自从进入到8月的尾巴到如今,还真是接二连三的在下着雨,我天天望着院子里自己种的丝瓜发愁,这天气啥时候我才能吃上个丝瓜呢?
眼看着马上就要到白露了,这也预示着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季了,即便是现在想露个大腿穿个裙子或者短裤都觉得有点冷飕飕了。我和远在新疆的亲人们之间的问候语也不再是前段时间的你们那热不热了?而变成了今天你们那多少度?冷不冷?用不用穿外套?
尤其是在白露前后的雨水对温度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也就有了“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的话语,说到这里不仅有人蒙圈了,也有人不由自主的打起了寒颤,会暗暗发问这白露以后下不下雨的为啥还能和鬼扯上关系?
白露节气的气候特征白露是一个节气,这个节气的典型特点就是早上起来会发现杂草上出现了很多凝结成的露水,往往天气越晴,昼夜温差越大,早上起来看到的露水越多,反之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因为温差较小,并不会出现大量露水的现象,而天气的阴晴和农作物的生长又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白露前是雨这句老俗语应该想说的是白露之前天气还是比较温暖的,可能还会遇到个处暑的秋老虎,中午炎热的天气导致田地里面缺墒,这时候如果下雨人们往往会拍手称赞,即便不是很干旱,下上一场雨人们也不会觉得气温下降的太厉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白露后是鬼然而白露过后再下雨,这雨水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凉爽了,尤其在温差较大的地区,往往晚上有丝丝寒意,不披个棉被都觉不来暖和。人倒也好说,冷了可以盖个厚被子,实在不行还可以插个电热毯,但是长在田地里的玉米,水稻之类的可没有这么好的命。
若白露之后不断的下雨,不仅农作物光照得不到满足,同时寒意逼人,有些地区的农作物反而会因此受到冻害,因此也有:“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的说法,因此,白露后经常性下雨对农作物并没有啥好处,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这的老人们往往会抱怨一句白露后的雨猴鬼猴鬼的,简直是个害人精。
总之,白露过后的天气直接影响着秋茬作物的生长情况,尤其像我们这边的晚玉米再有不到一个月也就进入采收阶段了,这时候玉米要成熟还是离不开阳光的照耀和温度的累积,所以,白露后天气晴好还是对农作物有很大帮助的,相反的长期下雨反而不是很好。
我是一起种植,每天分享点三农事儿,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乌龙茶是春茶好还是秋茶好?
都是一样的,主要喜欢喝,什么样的茶都是好的。
乌龙茶(oolong tea),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乌龙茶的制作工序:
采摘
季节
闽南茶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树生长周期长,一年可采四至五季,即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和冬片。具体采摘期因品种、气候、海拔、施肥等条件不同而差异。一般采摘期,春茶在谷雨前后,夏茶在夏至前后,暑茶在立秋前后,秋茶在秋分前后,冬片在霜降后。各茶季的采摘间隔期为40-50天,在具体掌握上,应做到“开头适当早,中间网刚好,后期不粗老”。
标准
乌龙茶的采摘标准,叶梢比红、绿茶成熟。其采摘标准为:待茶树新梢长到3-5叶将要成熟,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2-4叶,俗称“开面采”。所谓“开面采”,小开面为新梢顶部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1/2,中开面为新梢顶部第一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3;大开d面新梢顶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面积。一般春、秋茶采取“中开面”采;夏暑茶适当嫩采,即采取“小开面”采;产茶园生长茂盛,持嫩性强,也可采取“小开面”采,采摘一芽三四叶。
茶农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虎口对芯采摘法”即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从芽梢顶部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就将茶叶采下。一般采叶标准是:长三叶采二叶,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鱼叶,不采单叶,不带梗蒂。采摘时,应做至“五分开”,即不同品种分开,早午晚青分开,粗叶嫩叶分开,干湿茶青分开,不同地片分开,以利于提高毛茶品质。
选择晴天午青鲜叶
春季乌龙茶采制季节,常遇阴雨连绵的大气,这对优质乌龙茶品质形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特别连续的阴雨天气,鲜叶水分多,又无法晒青,致使做青“走水消青”困难,内含物质不能正常转化,从而也就无法形成优质乌龙茶。在一日中,由于鲜叶采摘的时间不同。对乌龙茶品质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早青:上午10时以前采摘的鲜叶,大多带有露水,其制茶品质较差。
上午青:上午10时以后至中午12时以前所采鲜叶。因茶树经过一段时间的阳光照射,露水已消失,制茶品质优于早晚青。
下午青:午后12时至下午4时以前所采下鲜叶,新鲜清爽,具有诱人的清香,又有充分的晒青时间,制茶品质优异。
晚青:下午4~5时以后所采鲜叶。因鲜叶下山时间较迟,大多错过了晒青的最佳时机,不能利用阳光晒青萎凋,制茶品质也欠佳,但优于早青。总之,制优质乌龙茶,应选择连续几天晴朗天气的午青鲜叶制作。
制作
乌龙茶制作工艺。制作程序有晾青、摇青、杀青、包揉、揉捻、烘焙。乌龙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为“跳动做青”、“摇动做青”、“做手做青”三个亚类。
烘焙技术
烘焙目的
降低茶叶含水量,保持含水量在4%—6%之间,防止茶叶贮存期品质劣变而陈茶味,进而延长贮藏寿命;借烘焙技术去除茶叶青臭味及其它异味,增进茶香,以提高茶叶品质;使茶叶中所含氨基酸类与还原糖类加温时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还有杀菌,降低农残等作用。
烘焙作用
脱水糖化作用(熟化)、异构化作用、氧化作用及后熟作用。后熟作用的好坏与茶叶含水量、储藏条件和茶中有效化学成分变化有密切关系。
技术要素
1. 含水量:茶叶烘焙首要工作是降低茶叶含水量至安全范围(4%—6%),延缓茶叶后氧化作用,并能延长茶叶贮藏寿命;茶叶水分达到8.8%,霉菌开始出现;水分达到12%以上,就会逐渐变质。而含水量不同的茶叶,烘焙条件也不同,一般而言含水量高的茶叶,最初阶段其烘焙温度应高些(约95℃-100℃),时间要延长;若继续烘焙三个小时以上时,必须调低温度至85℃左右,徐徐入火,烘焙出茶叶甘醇之滋味。含水量高的茶叶应摊薄些,否则易导致闷变而降低茶叶品质。
2 .原料老嫩度:烘焙较粗老的茶叶,需中温(85℃-90℃)烘焙,烘焙时间则视茶叶需求而在4h-10h作弹性选择。原料粗老而带微香的茶叶,烘焙时间宜缩短。幼嫩茶叶烘焙温度比粗老的茶叶微高,先中高温(90℃-100℃)烘焙,时间约4h-10h,再以(80℃-85℃)烘焙2h-4h,以确保茶汤滋味甘醇不苦涩而保留香气及原则。
3. 形状紧纬度:外形紧结的茶叶则较耐烘焙,宜采用中低温(85℃-90℃)而较长时间烘焙,反之外形松散的茶叶宜采用中温(100℃)而短时烘焙。
4 .香气:香气是乌龙茶的主要灵魂之一。茶叶香气属挥发性物质,烘焙过程中香气成分易逸失,因此,一般清香型品质好的茶叶应低温短时烘焙;香低中等茶叶,可采用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烘焙;陈茶而异味重的茶叶,以去除异味和降低含水量为主,应先高温短时烘焙,次日再80℃2h→90℃2h→ 100℃循序烘焙;依消费者市场需求而定烘焙程度。空调做青的乌龙茶,为了保持其翠绿的色泽和高锐的香气,应采用(60℃-70℃)的低温烘焙至足干,使茶叶含水率在5%-6%,及时真空密封包装,以免香味散失。
5 .滋味:滋味甘醇的茶叶,先中温(80℃-85℃)烘焙4h-6h,次日再以(75℃-80℃)烘焙2h-3h,防止高温使茶叶带熟味或火味而降低茶叶品质。
6 .火候的把握:火候的实际作用是使茶叶内产生热物理化学变化的程度。火候能影响茶叶的外形色泽及叶底汤色等,火候掌握适应可以弥补茶叶品质的某些不足,掌握不当会降低品质。特殊品种的茶叶,火候掌握恰到好处,能衬托特殊的香韵特征,俗称“茶为君,火为臣,君臣佐使。”就是这个道理。茶叶的品种不一样,耐火程度也不一样,如铁观音、大叶乌龙、梅占就较为耐火,黄旦、奇兰等香气较外露的品种较不耐火。
什么样的普洱茶比较好?
普洱茶是云南历史上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的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洱茶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洱茶,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
普洱生茶
所谓普洱生茶,就是指采摘下来的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之后制成晒青毛茶,再经过制成散茶或是压制成各种形状的紧压茶。生茶的特点是以自然形式贮放,等待茶叶慢慢发酵。拥有这个过程,等待生茶的生涩、霸气变得醇厚、陈香是普洱茶给人的一大精神享受。
普洱熟茶
所谓普洱熟茶,也称人工发酵普洱茶或现代工艺普洱茶。就是指采摘下来的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制成晒青毛茶,再采用渥堆(即人工发酵)快速发酵,这样可以让普洱茶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贮放几年以上的口感品质。
普洱散茶
普洱散茶是指采摘下来的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制成晒青毛茶后,不经压制、造型。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普洱散茶很多品质、口感都很不错,值得品尝。普洱散茶干茶外形成条索状,有金毫显现,色泽褐红泛灰白。茶汤红浓有金圈,叶底褐红细嫩,滋味浓醇有回甘。
女儿贡饼
大益女儿贡饼是采用陈年茶青为原料,通过传统工艺制造的。大益女儿贡饼条索紧细、色泽显毫;汤色清明透亮,呈黄红,滋味醇爽、香气纯正、耐冲泡、韵味十足。叶底细嫩、黄绿,韧性强。
宫廷普洱
宫廷普洱条索紧结细嫩、色泽光润、金毫披身;汤色红浓、汤厚挂齿、温和细腻、喉韵回甘,有汤氲浮出,叶底褐红肥嫩,富有弹性。
大益7452
大益普洱茶作为普洱茶顶尖产品,几十年一直被业内推崇为经典普洱茶的代表,成为无数茶人竟相收藏的普洱茶珍品。大益普洱饼色泽红润,显金毫,条索紧细分明,饼身周正圆美;汤色红浓透彻、呈酒红色,香气馥郁悠长,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叶底褐红、完整、柔软。
大益7432
勐海大益采用传统工艺,渥堆发酵,原料来自勐海茶区优质大叶种春茶所采的芽叶。大益7432是勐海大益系列的经典产品,经久耐泡重现了当年印字茶的风范,是首批启用唛号的产品。
易武高山乔木茶
易武高山乔木茶采用传统工艺手工精制而成,原料选用易武正山海拔千米以上的上等乔木古树新芽叶(春茶)手工制作而成。 该茶色泽墨绿油亮,条索清晰分明、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透彻、香气纯正浓郁、滋味醇爽。
带樟香的生茶
此茶是从植有樟树的茶园采摘鮮叶精制而成的,最大特色是冲泡后具有樟香味。带樟香的生茶条索紧结、肥厚;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顺化,醇厚,带有樟香。叶底墨绿、油润、完整。
老茶头
老茶头,是在生产渥堆发酵时,因为堆底温度过高、湿度大,容易让毛茶结块,不容易解开,而形成的块状普洱茶,茶厂会将这些茶单独拿出来存放。用这样的原料蒸压后做成普洱茶,其汤色醇红如酒,入口顺滑,清香回甜,口感一流,特别耐泡,是饮茶爱好者的首选。
老帕卡
“老帕卡”是云南易武少数民族区域内,人们自家日常饮用的一种特色普洱茶,一般不外销。老帕卡叶脉明显,褐绿色,外观粗老完整;汤色黄绿透亮,滋味回甘。叶底黄绿色、完整、粗老。
老黄片
老黄片是在制作传统普洱茶的过程中从大叶种筛青毛茶中挑拣出的老叶片。颜色褐红或者黄绿;汤色橙黄透亮,滋味回甘醇厚。叶底完整、粗老,有很强的韧性。老黄片内含物质丰富,对人体有保健功效。
螃蟹脚
螃蟹脚是几百年以上树龄古茶树上的多年生草本寄生物,学名是茶茸,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虽然它不能被称作普洱茶,但是它跟普洱茶密不可分、独具魅力。品饮后回甘爽甜,增强人体免疫力。
普洱谷花茶
谷花茶是选用的是立秋之后,千年古茶树上盛开的茶树花朵,将茶树花朵与上等晒青毛茶精工细作,压制成的饼茶。这种谷花茶有茶之味、花之香,比千年古茶更胜一筹,饮之健康长寿。
茶的谐音有哪些?
谐音有差,插,茬,查,茬等字。
茶也就是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大部分空闲时间用来做什么呢?
我是种售安吉白茶的白丁茶舍,以下是我的回答:
1、各产地的茶农不一样。
以绿茶来看,安吉、杭州当地,只采春天一个月,十一个月不用做茶;像周边有些地方,可以采夏茶,秋茶,空闲下来的时间就少。
我给大家看下安吉的茶农,空闲下来的时间做什么。
2、空闲下来的活动丰富多彩。
我接触的茶农,大部分还算青年人,专职卖茶的不多,坚守原产地的茶叶,基本上茶季的时候,就卖的差不多了。过了茶季,偶尔帮家里维护下茶园,大部分时间有自己的事情做。
有在工厂上班的。都在当地,茶季忙了就放假做茶,空闲的时候就去上班,一个月大几千的工资,在县里还是不错的。有些还会些手艺,做篾匠的技术活,收入更高。有卖农村特产的。安吉的竹林土鸡挺有名,有卖土鸡土鸭的,基本上一只土鸭的价钱,一年加一百块,7年的卖700左右一只。还有卖猪仔的,山核桃的,竹笋的等有在县城开店的。有的家里做装修装潢,茶季的时候炒茶卖茶,过了茶季做装修;有卖车的等有专业做茶园管理的茶园的维护靠自家人,比较累,就有人专门做这块的生意,施肥,打虫等,有些用到无人机,这些家里的老年人做不了,只有年轻人可以做。完全闲下来,天天打牌搓麻将的倒是不多。
这是我接触的安吉白茶产地的一些情况,希望对您有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