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馆,清明上河图有多少个茶馆
中国茶馆,清明上河图有多少个茶馆?
十大传世名画: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不是最宽的,也不是最长的,但是人最多的,房子最多的,也是最出名的。只知道里面有813个人物、94头牲畜、100多座房屋与桥梁、179棵树木、20多艘船只。清明上河图的工艺
清明上河图用的是汴绣,汴绣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它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
汴绣针法仅有十几种,1958年针法已发展二十九,其中继承传统针法十四种,学习借鉴苏绣、湘绣针法五种,创新针法十种,这十种依次如下:蒙针绣、悠针、云针绣、双合针绣、羊毛绣、席蔑绣、包针绣、锁边绣、麦子绣、接针绣。
汴绣在北宋时期己与书画结合,有书法、山水、花鸟、楼阁、人物等题材;解放后,汴绣继承了宋代闺绣画的优秀传统,尤其善于绣制古代名作、历史长卷作品。汴绣好处:
①绒彩夺目,较画更佳,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百骏图》、《簪花仕女图》、《五牛图》、《夜宴图》等 [5] 。②色彩鲜艳,绣制的花卉特别是《洛阳牡丹》,针线细密,不露边缝,严整富丽,雍容华贵,形态娇而不冶,色彩艳而不俗。③装饰性强,绣出的花草鸟虫采用虚实相结合,针法细腻,色彩鲜艳,装饰效果强烈。④原汁原味,中国画多以表现中国古今国画大师的小型作品,尤以中国现代国画大师的作品为主,如齐白石、徐悲鸿、范曾、王成喜等大师的作品,绣品既忠实于原作品不失大师们的风格,又表现出汴绣的艺术特点。⑤深厚持重,人物绣像作品多以形象、神态准确、层次质感实出,达到深厚持重,反应物像的效果。
【小结】
汴绣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绣种,多以人物风景擅长,其色彩搭配较其他绣种明快、奔放,而且在透明上常采用夸张的手法,且层次错落有致,跨度较大,其针法细腻,构图新颖在明暗接序上仍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汴绣这朵中国刺绣艺苑中的奇葩被誉为“神州风采”堪称“中国一绝”,有诗写道:“绣绷花鸟逐时新,活色生香可夺真,近世写生谁好手,熙荃画意属针神。”
北宋的繁华在清明上河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1、汴河的繁荣
汴河是北宋时期,国家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口稠密,商船云集,人们有的在茶馆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饭铺进餐。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
2、城市的繁华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把一派商业都市的繁华景象绘色绘形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
【结语】
从文献中可知,汴京是十二世纪初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达137万,8厢120坊,绝大多数建筑都是砖木结构。北宋经历了40多次特大火灾,因此消防是当时朝野最关注的严峻问题。当时汴京的防火措施非常严密,每个坊都设有一座望火楼,专门观测火警。楼下有被称为“潜火兵”的军队驻守,专司消防。余辉说,张择端画了望火楼,但楼上无一人观望,更夸张的是,望火楼下的两排兵营被改作了饭馆。
关于《清明上河图》中画有的人数,说法不一,常见的有500余人说(白寿彝《中国通史》)、815人说(汤友常数米法)、1695人说(齐藤谦《拙堂文话·卷八》),此外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各种说法较为一致。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不仅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者看罢,饶有无穷回味。
在没有酒吧茶楼网吧手机的古代?
我们常常用灯红酒绿、华灯初上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当然这局限于城镇,若是在乡下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还是洗洗睡吧比较实在一点。
但是古人偏偏不信这个邪,我们总以为没有电的古代社会是没有夜生活的,但事实证明,年轻人,你还是太天真了!
睡觉
黑灯瞎火又没有娱乐节目,天一黑就睡觉自然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不过别看睡觉这件事挺简单,古人还是写下了许多诗句来表达睡一个好觉的重要性。首先是一觉睡到天亮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其次怎么睡也睡不着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还有一种更牛,做梦都要笑醒:“惊睡觉,笑呵呵,长笑人生能几何。 ”(韦庄《天仙子》)
古人能把睡觉都写得这么有新意,真是大写的服啊!
花式喝酒
中国人对酒的宠爱也是出了名的,或是一人独坐,清酒一壶,酌饮两三杯,想上三两事,然后昏昏然睡去。或是三五好友一起,对酒当歌,吟诗作对,下棋玩乐,共享这畅快好时光。一个人喝酒可以吟诵:“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二个人喝酒就变成:“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这一群人喝酒就是:“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开心的时候喝酒,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难过的时候喝酒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当然,喝酒喝狂了,照样唱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所以,还有比喝酒更好的娱乐节目吗?
发呆
额,这个,原来古人也会发呆?俗话说得好,千万不要在晚上做任何决定,因为多半会后悔。现代人发泄情绪的时间一般都在晚上,发个朋友圈、打个电话、发点讯息,第二天醒来,后悔不已。但是古人就不一样了,就算有什么情绪在晚上不表达不快,也大多是书信的方式,这反悔的话也容易得很。
所以古人发呆就发呆吧,人家照样能写出一首诗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原来古人所谓的发呆只是为了聆听万物之声啊,莫名想到了哥尔多·罗杰。
下棋
古代人把下棋叫博弈或者对弈,一听就是文化人的雅趣了。基本上在古代,有学识地位的人都会用下棋来消遣娱乐,同时也锻炼自己全局考虑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谋略。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莫过于:“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但是还是想给大家介绍另外一首,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这两句是不是没听过?没关系,它的下面两句是“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嗯,原来如此!
爬楼
首先声明,这个真的不是无聊,实在是古人写晚上爬楼的诗词太多了,重点是每一首都格外伤感。
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的孤独;也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的宏达;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的凄凉。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诗人,就去爬楼吧。
洗衣服
古代没有洗衣机,说起洗衣服一般都是走到河边,拿一根木棒,不停敲打。洗不洗的干净是不知道的,但是这洗衣服的声音还是蛮有节奏的啊。试想一下,姑娘们结束了一天的繁忙生活,晚上趁着月色一同在河边洗衣,聊聊今天那些老掉牙的新鲜事,也是很有生活情趣的。所以若不是王维真的目睹过这一切,怎能写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这般绝妙的句子呢?
逛青楼
怎么说呢,大家可别想歪了,古代的青楼女子大多都是有一技之长的,甚至许多姑娘都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要不然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柳永怎么会在青楼收获一大票的知音(迷妹)呢,以致于其词被传唱得到了 “凡井水边,皆能歌柳词”的程度。其实我国古代文学真的离不开这些多才多艺的绝色佳人,明末清初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是缘起青楼名妓陈圆圆。而当时的秦淮名妓柳如是、董小婉、李香君等人的风流故事同样成为千古绝唱。
所以宋朝以前,青楼既可以纯粹是文人的听歌唱曲的聚集地,也可以是后来的妓院。因此诗词中既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的伤感,又有“香帏睡起,发妆酒酽,红脸杏花春”(柳永《少年游》)的娇媚。
约会
古代人约会可不像现在这么大胆,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男女为避人耳目,自然不敢轻易见面。所以到了晚上,恋人们才敢偷偷摸摸的跑出来,也是蛮辛苦的。
不信请看“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李煜《菩萨蛮》)为了避免发出声音,还得把鞋提在手上,而那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莫非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地方见”?
读书
古人爱读书,晚间尤盛。虽然照明设施和今天相比,相差甚远。但正因此,更能显出古代文人挑灯夜读的流行与普遍,并且往往一看就是一晚上。比如“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刘禹锡)”,这份对阅读的喜爱不因年龄而减少, “鬓毛焦秃齿牙疏,老病灯前未废书。(陆游)” 若是看书的时候以虫为伴,也不孤独了吧,如杨万里云“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
这样看来,古代虽然没有电和网,但乐趣也是一点不比今人少啊。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今日的互联网实在太发达,我们晚上也少了很多消遣。无论如何,“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有条件的话,晚上多看看书也是极好的。
想问一下去哪里玩最合适?
主要是看喜欢玩的类型吧。
现在景区基本都开放了,只要不是太多人聚集的地方,都可以。
现在是春天,去感受春天,赏花自然是少不了的。
木棉花
最佳观赏期:
赏花地点推荐: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象骏中学、陵园西路、沿江西路等。
紫荆花
最佳观赏期:3-4月
赏花地点推荐:华南农业大学、麓湖公园、海珠湿地公园、花都赤坭镇、人民北路等。
黄花风铃木
最佳观赏期:
赏花地点推荐:从化区吕田镇、从化温泉风景区、从化山水广场、京溪南方医院附近、南沙东涌文化广场附近、佛山高明长仍村
樱花
最佳观赏期:2-4月
赏花地点推荐: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植物园、宝墨园、从化天适樱花悠乐园、黄山鲁森林公园等。
桃花
最佳观赏期:1月-3月
赏花地点推荐:白云山桃花涧、番禺莲花山、从化宣星村、越秀公园
波斯菊
最佳观赏期:3月
赏花地点:海珠湿地公园、广州义务植树公园等。
紫花风铃木
最佳观赏期:3月
赏花地点推荐:花都区街头等。
油菜花
最佳观赏期:2-4月
赏花地点推荐:白云山、从化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等。
向日葵
最佳观赏期:2-4月
赏花地点推荐:百万葵园等
附上这几天拍的几张春天照片
古代妓院分为哪些?
要对古代妓院进行分类,或者分个等级,就必须从古代妓女的分类上看。
古代妓女分官妓、家妓、私妓。相对地产生了皇家妓院、家庭蓄妓和私营妓院。
官妓的诞生——管仲和教坊司据说古代妓女行业的开山祖师是春秋时代的管仲,这种说法有一点片面的地方。古代娼妓一开始并不是卖身的,而是卖艺的。
在管仲之前,三皇五帝和夏商就有娼妓了,但是那时候的娼妓多以歌舞助兴,大型宴会表演为主。
卖肉合法化才是从管仲开始的。管仲当时为了帮齐桓公完成霸业,搞了700多个娼妓卖身,规模浩大,既为齐国增加了财政收入,也为腐蚀敌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管仲开始,官妓诞生了。
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被越王勾践收入皇宫,加以培养,其实就是培养成了娼妓,然后勾践把西施等人送给吴王夫差,导致了吴王夫差堕落,吴国被越王勾践灭国。
宫廷歌舞的娼妓,和管仲这种卖身的娼妓结合,在后代正式形成了既卖身又卖艺的皇家妓女。
她们也成了皇家或朝廷里的编制人员,他们所处的部门叫教坊司。
教坊司始建于唐朝,主要管理皇家宫廷里的音乐歌舞等事,娼妓们自然也归这个部门管。
后代宋明清,一直有教坊司,当然,也一直有官妓,到清代雍正皇帝废除教坊司,改为和声署,官妓终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另外,官妓里包含一种营妓,是为古代军队准备的,这个不消多说,小鬼子就搞过,这种比较惨绝人寰。
既然有官妓,教坊司自然就是古代皇家的妓院了。这是古代妓院的第一类,等级比较高。教坊司的妓女大部分来源于良家妇女,其中很多都是罪犯家的女眷。
例如,明朝朱元璋杀功臣,这些功臣家的女眷,大部分没有被杀,而是送到教坊司,充任官妓。
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之后,对那些忠于建文帝朱允炆的臣子,男的杀头或充军,女眷也发配到教坊司为官妓。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发配到教坊司,也有发配到浣衣局洗衣服干脏活累活的。
到了教坊司,这些良家妇女会得到皇家的训练,并不是训练他们怎么卖身,而是教给他们琴棋书画,唱曲跳舞。卖身还在其次。
清代的教坊司,位于北京东四牌楼南边的本司胡同。
家妓——扬州瘦马古代的高官豪强们一看皇家都能养妓女,他们凭什么不能?于是家妓就诞生了。
古代高官豪强蓄养妓女,首要的并非为了色欲,而是为了娱乐。
这些家妓当然姿色都倾国倾城,更重要的是他们多才多艺,什么琴棋书画,必须都得受到培训,甚至于能跟家主一起讨论典籍。
曹操家就蓄养了大量家妓,据说有几百人之多。石崇这个炫富狂家妓也不少,有一次他的客人要他的家妓陪酒,他的家妓不肯,石崇就连杀三美人,以儆效尤。
家妓虽然不如官妓,但是生活上比普通私营妓女好得多。然而,她们终究是娼妓,地位低。动不动就会被杀,也很可怜。
曾经被宋徽宗收入宫中的北宋名妓李师师,被宋钦宗赶出皇宫以后,遭遇靖康之变,流落到江南,据说就被江南豪强收纳为了家妓。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两个家妓,一名绛桃,一名柳枝,韩愈向来喜欢绛桃多于柳枝。有一次韩愈外出公干,柳枝趁机逃跑了,不幸被韩愈的家人抓回,韩愈还特意做了一首诗写这件事:
别来杨柳街头树,摆乱春风只欲归;
惟有小桃园里在,柳花不发侍郎回。
看来韩愈这个浓眉大眼的,有些怨气,用柳絮乱飞讽刺柳枝,跟她的名字一样,只想到处跑。
古代家妓,往往有很多成为了家主的姬妾,如果能生个一男半女的,后半生也算有了着落了。
家妓发展到后期,比如明清,出现了豪强养瘦马的风气,扬州瘦马这种东西就出现了。
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等人主演的《投名状》里,庞青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碰到了徐静蕾,他们两个聊天,庞青云才知道,徐静蕾是扬州瘦马。
养瘦马,是明清时期特别流行的一种畸形的产业。就是有人把长得好看的小女孩买去,经过琴棋书画,歌舞声乐方面的培训,成为色艺双全的娼妓,然后卖给富人高官做家妓或侍妾,也有资质不好的瘦马,没有富豪买,被卖到有名的青楼的。
因为这些女孩大多出身贫苦家庭,吃不饱穿不暖,身材瘦弱,所以叫养瘦马。话说回来,但凡能养得起的家庭,谁愿意卖儿鬻女呢?
私营娼妓——勾栏瓦舍,秦楼楚馆,秦淮河畔,八大胡同。私营的妓女可就种类复杂了,而且历朝历代各个不同。
尤其以唐宋和明清最为繁盛。
唐宋时期,经济鼎盛,文化繁荣,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吃个饭,开个宴会,都要请歌姬相陪。其中有卖艺不卖身的,也有卖艺又卖身的。
像李白白居易这种大才子,在长安的时候,哪次吃饭不请几个娼妓唱个曲子助兴呢?
到了宋朝明朝,平民文化兴起,勾栏瓦舍更是充斥开封,苏州,杭州,扬州,南京等大城市。
因此,到处都是勾栏瓦舍,秦楼楚馆,比如宋朝皇帝宋徽宗,经常出宫嫖妓,赖在李师师那里,甚至有一次跟大才子黄庭坚碰到了一起,黄鲁直面对赵官家,也只有躲在床底的份了。
明朝末期,甚至还有秦淮八艳名传大江南北。这些有名的娼妓,跟当时东林党复社的才子们纠葛在一起,皆因她们个个才貌双绝,琴棋书画,吟诗作赋,不逊男子。比如柳如是。
另外,明末清初的名妓,都唱得一口好昆曲。
清代妓院的种类和等级——八大胡同里的小班和暗门子清代,特别是清末,既然妓女多,妓院自然就多不胜数了。就以清代八大胡同的青楼为例子,讲讲妓院的种类和等级吧。
清代北方青楼一般分四类四个等级。
一等小班——清吟小班。
这是私人妓院里等级最高的,一般都有单独的一座楼房或者四合院。
这里面的妓女,大部分都是色艺双绝,吸引的多是达官贵人和文人骚客。
很多妓女,他们通过卖唱,而不是单单的卖一身好皮囊吸引客人。
小班妓女一般有自己单独的房间,有老妈子伺候,甚至有丫鬟称为代目的,代为延客,客人来了,先见到的是小丫鬟,小丫鬟进去禀报,说明客人的身份,样貌,这时候头牌的妓女往往有一定的自主权,有时候她可以拒绝接自己不喜欢的客人,老鸨子也无法强其所难。
八大胡同的著名青楼多以清吟小班为主。
京城的皇亲国戚,贝勒贝子,八旗子弟,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等等,往往对这类色艺双绝的头牌趋之若鹜,花银子跟流水似的。
《大宅门》里白景琦为了跟杨九红同床共枕,不知道花了多少钱。
二等茶室
这类妓院就等而下之了,规模跟小班没法比,妓女的姿色也没法比,唱的曲子更没法比,卖色为主,卖艺为辅。
小班的妓女年老色衰了,往往就会被赶到茶室甚至再下一等的妓院里。
三等青楼纯粹的卖色相和皮肉
这类电视剧里经常看到,几间破屋子,一个老鸨子和妓女们站在门口招揽客人,给钱就能满足客人需求,客人则平民阶层和三教九流的底层人为主。
四等——土娼,暗门子。
所谓暗门子,这类多是一两个人经营的,在北京的犄角旮旯里,小胡同里有不少,一家一户,也称为暗娼。
有的甚至没有固定场所,在一些游人常去的地方,比如城隍庙附近,土地庙附近,则称为土娼。
在古代小说的描述里,暗门子也不一定都这么简陋,有的多才多艺的大家小姐,家庭没落,被生活所迫,也有做暗门子的。这类当然多是卖艺为主了。
例如《大染坊》里面,孙俪演的那个女子沈远宜,其实也算是暗门子。
宋明名妓,多以能唱和多才著称,清末民初名妓,则多以色相和个性传世。有时候,不得不感叹,连歌伎这一行,也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了。
需要一提的是,古代青楼女子,大部分境遇很悲惨,值得我们同情。
鲁迅有哪些一般人不知道的秘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常言道:“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在教科书里躺了近一个世纪的鲁迅,作品收入语文课本最多时曾达 31 篇,却成为了大家的梦魇。这或许是“作家”鲁迅万万没想到的。
提起鲁迅,我们都知道那句著名的名言:“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大家对他的印象大多是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文坛斗士。严肃、深刻、愤怒、不近人情……
但是,那个走出教科书的鲁迅,其实是一个标准的段子手。
夏衍说:“鲁迅幽默得要命。”
陈丹青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可惜这么有趣的鲁迅却被教科书弄丢了。那个嬉笑怒骂,鞭辟入里的鲁迅,更可能是这样的画风。
一天不皮,浑身难受小时候的鲁迅就皮的不行。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他就特别喜欢给人起绰号。班上有个女生特别爱哭,一哭起来就眼泪鼻涕齐下,迅哥儿从此就管人家叫“四条”,眼泪两条,鼻涕两条,形象得很。
一次,国文老师好兴致,想要和同学们对对子,出了个上联:独角兽。隔壁桌子的男生想要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就小声问迅哥儿该答什么。
迅哥儿也是顺口就来:四眼狗。男生赶快站起来,大声道:"四眼狗!"戴眼镜的老师随手就一巴掌过去。
在厦大教书时,鲁迅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他,理得极其敷衍。鲁迅也不生气,反而给了一大把钱。
第二次再去,理发师大喜,精心为鲁迅设计了新发型。不料理毕,鲁迅却极其吝啬,一分也没多给。
理发师很是诧异:“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
鲁迅笑着说:“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
理发师:……
鲁迅在《故事新编》中写大禹治水:
离地五尺,就挂下几只篮子来,别人可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只听得上下在讲话:“古貌林!”“古鲁几哩……” “O.K!”
OK、古貌林(good morning)这些现代话被按在大禹身上,你可以感受到鲁迅的文风在当时多么前卫。
他写嫦娥奔月的《奔月》:说后羿箭术太好,不仅把太阳射了下来,还把所有大动物都给射死吃了,最后没有大兽可以射,就去射乌鸦,整天做乌鸦炸酱面给嫦娥吃,嫦娥很生气,就独自奔月了……
脑洞清奇,不知道在当时会不会真的误导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
著名设计师迅哥儿除了文章写得好,画画设计那也是手到擒来。
北大校徽
完成于 1917 年 8 月 7 日的北大校徽是鲁迅早期作品。那时候的鲁迅,在文学创作上也尚未名声大噪,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邀请他设计校徽,也可谓独具眼光。
当时的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草案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也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国徽
不仅如此,他还为自己的著作设计了很多封面和扉页。
书名用双线描字体,嵌入抽象几何图案的缺口,对应着本书“从艺术规律中”的用意。
《热风》出版时,鲁迅对当时社会现状感到“寒冽”,特以“热风”命名。手写两字“热风”,愤慨有力。
还有这些:
鲁迅的设计才华,集中地展现在书籍封面和装帧设计上,他一生设计了 60 多个书籍封面。
在没有电脑、没有PS的时代,鲁迅的设计理念,手绘能力,把各种字体玩出了新花样。文可惊天地,画能动人心。迅哥儿如果做了公众号,真的不知道会火成什么样子……
除此之外,鲁迅对于时尚搭配也颇有心得。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里有这么两段记载。
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个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
黑色显瘦、横条显胖、红黑混搭,这些当下流行的穿衣法则,在近百年前,鲁迅先生就已深谙于心。
所以,鲁迅先生是这样穿衣服的。
一流吃货,大义饿亲前几年,鲁迅家用菜谱曝光……如此仔细精致的食谱,这是啥家庭啊,家里有矿啊?
鲁迅超爱吃,据统计: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4年,仅从这一时期鲁迅日记中,发现他去过的名餐馆就有65家!包括广和居、致美楼、集贤楼、杏花村等。
除此之外,鲁迅还是一个超级零食控,尤爱甜食。
鲁迅在《华盖集续编》中记载道:
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
据说因为爱吃甜食,迅哥儿牙齿不好,龋齿严重,牙痛到怀疑人生。他去王府井看完牙医,又去稻香村买了一堆饼干,然后愉快地回家了。
结婚生子后,仍然不改吃货本色。
迅哥儿最爱吃沙琪玛,见到沙琪玛就极不淡定。
有一天,儿子周海婴看见沙琪玛,非常想吃,留着口水说:"爸爸能吃吗?"迅哥儿不动声色的回答:"要吃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爸爸就只有一个,你吃了爸爸就没了,所以还是不要吃的好了。"(这可是你亲生儿子啊!)
甜甜的情话boy不论从长相到文风,我说鲁迅是民国第一大直男,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吧。但是直男要是撩起妹来,那才真是动人心魄。
鲁迅与许广平的恋爱,可能是比偶像剧还要偶像剧。而迅哥儿在撩妹方面也具有着过人的天赋。
1926年,鲁迅携许广平南下。鲁迅去厦门大学任职,许广平回广州,当时两人约好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先解决经济自立的问题。
在两人的往来书信里,他说“听讲的学生倒多了起来,大概有许多别科的。女生共五人,我决定目不斜视,而且将来永远如此,直到离开厦门。”
信末,他落款“迅”、“小白象”,昵称对方为“小刺猬”、“乖姑”。是的,这就是那个说出“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硬汉鲁迅。从这些称呼里,我似乎看到了收到爱情信的鲁迅先生,抿着象牙烟嘴,眉头晕开,笑得小胡子乱颤的样子。
真是没有不会说情话的boy,只有不爱你的男人。
结果不到半年,鲁迅就辞掉厦门大学教职应中山大学之聘来到广州。(异地恋实在是太辛苦惹~)
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们一直以来,可能认识的是一个“假鲁迅”。真正的鲁迅并不是每天愁云惨淡,也不是每天战斗拼命,而更多的是对于生活的热爱。
真实的鲁迅,是一个可敬又可爱的小老头,你如果认识他,一定会爱上他。
虽然肉身已逝,但是鲁迅先生却将他的精神财富永远地流传给了后人。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