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中国曾尝试过哪些制度模式,最后也没能把清朝的中国敲醒
鸦片战争后中国曾尝试过哪些制度模式,最后也没能把清朝的中国敲醒?
历史的惯性,强大。
任何时代的人,都很难超越他那个时代的局限。😰
过去说康乾盛世,也说乾嘉盛世。其实衰败的因子那时早已埋下。
清帝普遍勤勉,但老祖宗的传统太厚太重了,祖制约束,从小帝师严格教育,待到成年,观念已经严重固化,除非天纵英才,否则难以突破。
历史要拐一个巨大的弯,不是那么容易的。
千年未有之变局,不是嘴巴说说那么简单,这个变局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还将继续。
经受很多屈辱,付出很多代价。
近两百年无数国人的艰辛奋斗。。。
然后,是今天的中国。
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没有改革和出去看看世界的意识?
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当时的中国,不是没有改革开放,而是改革开放非常不彻底。
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及随之而来的不平等条约后,清朝是有一部分人已经清楚认识到中西方,甚至是和日本的巨大差距。
当时在中央有恭亲王和文祥,在外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大员,都在积极推动向西方学习,引进国外技术以及技术人员,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科技。
但问题就来了,当时这些人学习西方的动机主要是国防,因此军事建设最多。但新式的国防,所要消耗的费用,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来支撑,而强大的经济又要涉及强大的交通、教育,甚至是政治体制等。改革,就得全盘改革,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没办法也是不可能全面改革的。
主要原因是几点∶
第一,改革派这些领头人,比如李鸿章,以及后来的康梁,都出身于旧社会,受的是旧教育。他们对西方的科技以及其他方面表现出尊重,也想虚心学习,但是他们自己对这些新的东西毫无常识,无法更进一步。
同时,他们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及思想体系比西方强,所以他们的新事业势必受到旧思想的阻碍。
第二,当时的中国社会容不得改革开放。
旧中国是士大夫的中国,这些人天天孔孟,思想无比落后,只会读圣贤书,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兴趣。
如果全面的改革开放一旦成为现实,这些无能无用的社会蛀虫势必失业,工程师,教授,科技工作者等主要的工作岗位就没有他们的份,所以他们必须要阻止改革。
同时,改革开放是有风险的,如果失败了,谁来承担责任,旧时士大夫阶级最看重名声,他们担当不起社会对他们的舆论。
第三,改革开放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很可能会造成当时的清朝崩溃,所以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也不会进行,也不能容忍全面的改革开放。
欢迎补充和指正!
中华民族觉醒的三件事?
两次鸦片战争使国人见识了西方的“船坚炮利”,清朝的有识之士旋即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洋各国技术和产品,此为近代民族觉醒的第一阶段。
甲午战争清朝败于日本,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列强加快了瓜分中国的步伐,激起了借鉴西方先进制度的浪潮,此为近代民族觉醒的第二阶段,维新变法、清廷立宪、辛亥革命都是这一阶段尝试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体现。
辛亥革命推翻中国封建专制,非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现状,反而变本加厉,国内,袁世凯解散国会恢复帝制、张勋复辟、军阀混战,人民处水深火热之中;国际上,日本趁一战期间西方无暇东顾,加紧抢占在华利益,以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批判封建礼教,提倡白话文,普通民众的民族意识日趋增强,此为近代民族觉醒的第三阶段,知识分子联合工人,农民,工商业者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五四运动,就是这一阶段的产物,同时该运动也导致了日后各阶层人士的分道扬镳,深刻地影响了以后几十年的社会政治的格局。
甲午战争以后的东亚宗藩?
以美国费正清为代表的学者,将前现代即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与外国的关系称之为宗藩体系,或朝贡制度。这种体系或制度,构成了东亚地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架构。自鸦片战争以降,西方的条约体系与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和朝贡制度相互冲撞,后者在前者的冲击下不断瓦解,直至消亡。
首先得弄清楚中国有多少藩属国。根据《清通典》记载,由礼部(当时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分掌的属国有7个:朝鲜、琉球、安南(今越南)、南掌(今老挝)、暹罗(今泰国)、苏禄、缅甸;由理藩院分掌的有17个,如哈萨克左右部、廓尔喀、孟哲雄等。这些属国只有承认中国皇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才能跟中国进行朝贡贸易。与中国朝贡关系最为紧密的国家主要有三个,琉球、越南和朝鲜,宗藩体系和朝贡制度是如何走向瓦解的,即看这些国家是如何脱离与中国朝贡关系的。
1874年,日本以1871年琉球漂民被台湾原住民杀害为由,发动征台之役。不久后,李鸿章与大久保利通签订《台事专约》,日本利用条约上台湾原住民“曾将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等字样,作为清政府承认琉球是日本属国的依据。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王国,改名冲绳县。清政府由于期间和英国处理马嘉理案以及和俄国就新疆问题进行谈判,未能给予琉球相应的援助。琉球亡国,可以视为宗藩体系·朝贡制度开始解体的重要标志。
1883年,中法因越南问题爆发战争。两年后,双方正式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中法新约》),清政府承认越南与法国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就这样,清政府再次丢掉了越南。
1882年和1884年,日本在朝鲜先后制造了“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在朝鲜扶持亲日势力,加快侵略朝鲜的步伐。1894年,中日因朝鲜东学党起义同时出兵朝鲜。但日方未能同意清方提出同时撤兵的建议,反而就朝鲜内政问题向清方提出了一系列无法接受的要求。随后,日军大量增兵朝鲜,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由于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在日本的控制下,朝鲜政府宣布终止与中国的宗藩关系。1896年,朝鲜高宗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中国势力退出朝鲜后,日俄因干涉还辽事件矛盾加剧,在朝争夺也日益激烈。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朝鲜彻底沦入日人之手。1910年,日本迫使大韩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朝鲜亡国,彻底沦为日本殖民地。
所以说,甲午以后宗藩体系·朝贡制度就彻底瓦解了,因为这时中国已经完全丧失了三个最重要的朝贡国。
参考文献:
1.刘广京、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2.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概述鸦片战争时期到辛亥期间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
1.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2.洋务派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主张中体西用。3.维新派的主张改良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4.立宪派的主张是反对清朝统治的现状,要求改革,也反对革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即继续保持以清朝皇帝为代表的大地主 , 大买办阶级的统治,而只把它的政权组织形式改变。召开议会,建立责任内阁,以便上层民族资产阶级参政5.革命派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直接武力推翻满清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