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尽一杯酒下句,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下一句是什么
劝君更尽一杯酒下句,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诗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深挚的情谊。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再举酒对即将远行元二说什么?
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两位爷,都是什么人物。
王维出生于699年或701年(年代太久了,不好考证),卒于761年,字摩诘,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和画家,有“诗佛”之称。王维之所以称为诗佛 ,是因为名字合起来就是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菩萨,翻译过来就是洁净、高尚无瑕疵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对他的作品颇为欣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呢能成名很早,进入京城以后,傍上了张九龄的大腿,觉得未来可以一展身手报效国家。哪成想,还有李林甫这祖宗呢。李林甫咱们都知道,生性阴柔奸狡,人称“口蜜腹剑”,外号“肉腰刀”,可以说是安史之乱,就是他直接促成的。造成了天下大乱,百姓流连失所。盛唐也从那时候形成了一道分水岭,开始明显的走下坡路。李林甫和张九龄不对付啊,捎带手把王维就给办了,王维什么性格,自小家里人都信佛,哪经过官场这种恶斗啊,自然心灰意冷,过着半隐半退的生活。
元二呢,我查了很多很多资料,信息量非常小,有限的信息里我看到了,这元二和王维是发小儿,从小就是好朋友,曾经在长安也叱咤风云过,是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但后世没有太多记载,这也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总之王维听说好兄弟就要去安西,也叫安西都护府,先现在新疆库车一代。列为看官您想想,那时候一没飞机二没火车,走那么远,基本靠马,人到那里,就脱一层皮,何年何月回来,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疑问了。当时王维已经是暮年,看破世俗,本来心止如水,但是看到一生的挚友就要远赴他乡,生死未知的时候,也不由的感叹命运的多桀。最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表达不舍之意,但是字里行间,浓厚的友情和落寂深入人心。清晰的刻画出了王维当时的心境。
送走元二以后没几年,王维就去世了。王维一生,特别是晚年写下来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成为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人。为我们华夏5000年瑰丽文明史,留下了不菲的财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全诗是什么作者是谁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王维译文:《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 安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字面的含义是劝你再喝一杯酒吧,因为从此分别后,出了阳关就再不会有老朋友了。表达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眷恋,看似豁达,劝勉朋友不要伤心,实则是将悲伤的情感压抑住,更让人感到分别的悲伤。
劝君更尽一杯酒与我同销万古愁全文?
劝君更饮一杯酒,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与尔同销万古愁,岀自李白的《将进酒》。
《送元二使安西》全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将进酒》全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