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境界,一弦一柱思华年什么意思
玉溪境界,一弦一柱思华年什么意思?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负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年华!”(《论诗》)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已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生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好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视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浓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末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视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有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
而就字面讲,蓝田艰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末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人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一生。
可以翻译成普通话和大家共享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地域文化各具特色,就一句评价中美关系的话:“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共谋发展”,我给您用我的家乡话翻译一下:
他达那个蛋,美国这些鳖孙,不想跟他们一般见识,他们还登鼻子上脸。他们那个外交部的当家里,叫彭配奥那货,最近蹦跶里可以恶了,一会说病毒是咱国的,一会儿说咱影响他们发展了,一会儿又说是咱想让他下台故意整他嘞……
咱们大人不计小人过,好人不和狗斗,你想想,你走到路上,一狗冲你乱叫,你会咋办?肯定不理它个鬼孙,冲他嚷嚷丢咱人还没面子。它实在闹腾的狠了、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咱们受个劳,弯腰捡个石头冲它那狗头扔过去,砸不死它也吓它一跳!
不答理它,不是叫它一直叫,瞅瞅现在那样子,美国有些病情了他们治理不住,啥水平?啥能力?他们老百姓也受够它们了,差不多这回再选国家当家人,它自己都下岗了,不用咱理会,理它他还觉得咱把它当回事儿嘞……
那天看头条新闻说,有大单位查出底单了,这几个月卖给他们最多的就是口罩和丧葬品,可怜它们国的老百姓了。咱也管不了嫩些,咱该卖的都卖,能挣钱的就加把劲。等他们这一届当家里都下台了,说不定会换一个正常人,不会乱叫了。
……
注意这文章如果传到他们那里去了,请明确翻译,这意思很简单:“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共谋发展”。
唐代诗人李商隐被女网友指责抄袭博主诗词是无知还是正常?
在微博有一张图突然火了,有人说李商隐是谁居然盗用了 霹雳的夜雨寄北,要对他进行举报,随后解释说抱歉因为李商隐是冷门诗人并不了解。到大霹雳不是人是公司名称全称是大霹雳(上海)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大家一定好奇这个名为霹雳布袋戏是什么?霹雳布袋戏,因每出剧名皆有“霹雳”二字得名,由“十车书”黄强华职司编剧、由“八音才子”黄文择统筹口白 ,以1984年《霹雳城》为创始,不过大家所熟悉的霹雳布袋戏,是指1988年开始播出的《霹雳金光》,剧情以霹雳三大主角清香白莲素还真、百世经纶一页书、刀狂剑痴叶小钗作为主线而衍生发展的天下武林故事,剧情以魔幻为主,剧集之间既环环相扣又可独立成章。霹雳系列从《霹雳金光》、《霹雳眼》、《霹雳至尊》三部作品开始,到2019年上档的《霹雳侠峰》已播出超过两千五百余集,为霹雳国际多媒体的主干布袋戏。
通俗的说就是木偶戏,只不过是制作十分精良的木偶戏,十分小众,但是喜欢的人特别喜欢。
编剧关于古文诗词富有研究,剧中经常出现古语诗词,于是有人应该是听了《夜雨寄北》并有人说是李商隐的诗,于是开始撕说是李商隐抄袭。
所谓大霹雳就是该剧的发行方,大霹雳(上海)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该剧在某吧上有17万粉丝,有3百多万帖子。
该人言论一出在网上引起惊天波浪,大家分分声援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确实将李商隐的诗放在中学课本对于学生来说过于苦涩难懂,但是对于成年之后的我来说,无疑与李商隐有种跨越时空的理解。此情可待,只是当时惘然。
《雪中悍刀行》作者更是将李商隐使用其字创造了李义山这个书中角色,和李商隐一样,李义山也是一生坎坷,呕心沥血。可见对于李商隐在文人圈是多么的崇拜。于是到了这位小年轻眼里就成了“冷门诗人”。是我们的教育失败,何为热门?
以上是微博和头天于5月20日的热搜排行,可见微博上主要 位置艺人的事情,而头条主要是家国大事。
我们需要给我们的青年一代传递家国情怀的价值观。而不是热点为王的思想。
烟要什么烟茶要什么茶酒要什么酒?
看你要送什么价位的,烟的话高端的可以送大重九,软礼印象,红河道,玉溪境界等等,酒的话高端的就送飞天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水井坊。茶的话可以送普洱茶,有生茶,熟茶等等。
锦瑟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李商隐《锦瑟》运用了(比兴、用典、对偶、借喻、象征、拟人等)艺术表现手法,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
原文: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译文: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赏析: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1、采用比兴手法——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
诗人用瑟起兴不是无因的,瑟这种乐器本可以演奏各种情调的乐曲,但诗人们往往喜欢把它跟哀怨的情调联在一起。这首诗虽未指出锦瑟所奏的曲名,但诗人既由此而思及“华年”,它的情调也就可想而知了。读这两句还应注意,诗人没有指出弹奏者是谁,如果不是佳人而恰恰是诗人自己呢,那就更能引人遐想了,这就造成了一种迷惘的意境。
2、大量借用典故、运用象征手法——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和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望帝春心托杜鹃。”被视为诗家千古之谜的《锦瑟》其中最有争议的两句,其中包含了庄生梦蝶,望帝杜宇,鲛人泣泪和蓝田玉烟四个故事。
而前三个在古典诗歌中是经常会被用到,在不同的语境中,他们有不同的意义,像是庄生梦蝶,可能是写人的梦境,可能是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得,也可能是说生活犹如幻境,人生变化无偿,往事如烟。望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可以表达为思乡的悲哀,也可以表达帝王之死。鲛人泣珠可以来表达珍珠,同样也可以说是沧海遗珠之恨。
在诗中我觉得比较赞同的解释是说:人生的变幻迷离,有如庄生梦蝶不知身世是人还是碟,带有着迷茫的感叹;人生伤痛有如望帝的伤春情绪,托杜鹃的悲鸣表达出来;惨淡的月夜,沧海之珠带着冰凉的眼泪,犹如自己的身世一样沉沦,有着凄凉的伤感;而蓝田的美玉在日光照耀下,烟气蒸腾,好像我的追求化作幻灭的云烟。
这四个典故在这里都有象征意义,他们分别象征着幻梦,寄托,失意,无为四种境界,同时,这四种境界也是人生的四种精神,又可以是人的四种行为,也是人生的四种阶段,这就是四个典故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庄生梦蝶,望帝杜宇,鲛人眼泪以及蓝田玉暖这些都是有限的表示。
象征主义不是单纯的对这些发表感慨,而是通过幻梦,寄托,失意,无为这四种境界来表达自己的对人生的思想追求,由有限的现象走向无限的丰富世界。
而且不论哪种解释,诗所表达的伤感惆怅情绪都是共通的。这就是因为诗的一开头就提到“无端”和“思华年”来烘托伤感怀旧的情绪氛围。而最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与开头相照应。这几个典故在一起虽然不是逻辑上的联系,但是它充满了象征意义和朦胧的伤感色彩。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被人排挤,潦倒终身。诗歌成就很高,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