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顿茶膏,昆明去选择哪个品牌啊
蒙顿茶膏,昆明去选择哪个品牌啊?
品牌选蒙顿吧,这是大品牌,我喝过他们的茶膏,他们的茶膏口感很不错的,你想做茶石批发的话,还是去他们店里看看吧。
普洱茶种类排名?
根据制法的不同将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 熟茶: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 生茶所冲泡出来的水是青绿色,熟茶冲泡出来才是金红色。
因成品的生普洱茶外形的不同大致分为:散茶及紧压茶两种。
散茶,指的是在制作后不仅过压制及造型等加工步骤的成品茶叶。传统工艺上的生茶以及现代工艺的熟茶都是属于散茶一类。现在市场上主要看到的散茶有普洱金芽及宫廷普洱等,紧压茶,进过造型及压制两个步骤后,紧压茶又分为饼茶,沱茶及砖茶和工艺茶。
根据等级分生普洱茶品种有: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根据品牌种类有:
中茶普洱、大益普洱茶、下关沱茶、七彩云南、陈升号、八角亭、老同志、普秀、龙园号、澜沧古茶、柏联普洱、龙润、书剑、天弘、彩农茶、俊仲号、拉佤布傣、福元昌、蒲门茶业、蒙顿茶膏、茶马史诗、勐库戎氏、凤牌、岁月知味、雨林古茶坊等。
根据山头种类有:
依产地山头分类——临沧、普洱、西双版纳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即澜沧江以东)古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即现在通常说的“易武茶产地”;江外(即澜沧江以西)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古六大茶山现今还有不同说法: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是历史上所称的“六大茶山”,现在改为:易武、攸乐、革登、倚邦、蛮砖、漫撒。原因是道光年间(1821—1850)随着蛮枝、架布、熠空等茶山的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崛起,遂取而代之。
茶膏茶粉茶珍都是些什么东西?
茶珍和茶粉应该就是一种吧,粉末状的,茶膏也可以称现代速溶茶,年代要久点,历史上都有些记载茶膏,至于哪种好,要看个人的喜好和买着什么样的茶膏和茶粉,大锅熬制的茶膏就不行了吧,大锅熬制茶膏汤色发暗,且有悬浮物,无通透性,证明杂质较多,低温萃取的茶膏,口感的醇厚度与滑感及特有的沉香味是大锅熬制的茶膏无法比拟的。
很多茶膏的汤色呈红色,也通透,但是一品,缺少一种厚重感,更缺少滑润度。
这是茶膏内 含活性物质太少,是高温状态下茶膏内的大量生物酶被破坏,至使茶膏缺乏后陈化的“动能”所致,据我现在了解,蒙顿的茶膏和现在茶膏的工艺都是低温萃取的, 而蒙顿茶膏是医药生产标准做出来的,卫生,纯净,没有农药和重金属残留。
什么是好品质的普洱茶?
评价一款普洱茶的品质我自己总结了几个指标:形、色、味、韵、香、气,下面就这几个指标和大家详细聊一下。
形所谓形就是茶的外形,普洱茶的外形看起来区别不大,但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多信息。
1、茶的级别
笼统来说就是芽头含量越多,条形越细,并且完整,那茶的级别越高,成本也就越高,售价当然也就高。在过去的评茶中,这一项的权重比较高,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越来越重视茶本身的滋味,这一项的权重在下降,但也还占有一定的地位。好的普洱茶用料一定是高低搭配的,这样它的层次感会比较丰富。
2、茶叶条索是否完整饱满
为什么要强调条索的完整性?如果茶叶比较碎,它的断点就比较多,在高温冲泡时茶叶中的水浸出物释放的速度就比较快。在相同投茶量的情况下,它的苦涩味会偏重,且耐泡性会降低,不利于循序渐进的品鉴。因此,茶叶的完整性还是比较重要的。条索看起来越饱满,说明春茶的可能性比较大,茶的内含物质比较丰富等。
3、茶叶的净度
它关系到茶叶生产时的卫生程度,以及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要看茶叶的采摘是否是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一般来说,一芽二叶占比应该要高一些,大约占70%~80%左右比较好。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给大家推荐的这一项占茶叶总分权重为5%。为什么只有5%呢?毕竟茶叶主要的用途是喝的,外形再好,滋味不行那也没有太大价值。
色这里的色主要指的是汤色,叶底的颜色以及干茶的颜色。
汤色,熟茶和生茶的观查重点不一样。我们先来看看熟茶,熟茶的汤色一定不能混浊,尤其是5年以上的茶。如果一款5年以上的茶汤色依旧混浊,那极有可能是这茶的品质有问题。出问题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发酵时温度偏低,翻堆时机掌握不好,干燥时间过长,或是保存时受潮都有可能使茶汤变混浊。如果您看到出厂5年以上的熟茶汤色混浊,那就别再购买了。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知识:普洱茶刚出堆时,它的汤是比较浑浊的,经过风选后汤的清亮度会有改善,但只是浑浊度降低一些而已。如果一直呈散茶状态存放,就算是存放5年以上汤也依旧有些浑浊。因此普洱茶出堆后半年内最好压制成饼,保存3年左右汤会清亮很多,保存5年在正常情况下,汤就会比较透亮。
熟茶的颜色越接近红酒的颜色越好,稍浅一点也行,比较忌讳深。如果呈酱油色那就更不能要了,这说明茶在发酵时烧堆了,也就是发酵时堆心的温度过高,发过头了。这样的茶滋味差,并且后期转化不太好,没有存的价值。
对于生茶而言,同样茶汤应该要透亮。但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对于头春茶来说,茶汤中有一些微小的悬浮物比较正常,那是因为茶叶表面的细微绒毛脱落造成的。生茶的特性同样是越存汤的清亮度越亮,十年左右的生茶如果有油质感是比较好的。形象的说,就是茶汤在公道杯中的感觉像一杯花生油一样。
大家需要注意一个问题:生茶在干仓储存条件下,茶汤的颜色几乎不可能变成熟茶一样或接近的颜色。十五年左右的老茶也就是淡琥珀色,再红就不太对了,可能是在高温高湿的地方储存过。
叶底的颜色应该是一致的,稍有一点点红梗,红叶也属正常,但多了就不好了,什么叫多?个人认为以5%为限,别超过5%。茶底颜色有深有浅,那要怀疑这茶是不是轻微发酵过 ,或者拼配了半发酵茶。
干茶的颜色通常不能选发黑的,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易武茶区的颜色就稍稍深一点,这是它的特点。如果您买的是老班章,干茶颜色过深,那肯定是有问题了,因为它本身的颜色较浅。
总结一下:色这项指标,显然比较重要一些。它关系到我们对一款茶的第一印象,因此这一项我把它定为占总分的15%。
味对于普洱茶来说就是茶汤入口后对味蕾的直接刺激,口腔对茶汤浓厚度的反应,也就是体验,咽喉对茶汤浓稠度的感觉(润滑度)以及茶汤下咽后口腔及咽喉的直接反应,茶汤入口后对味蕾的刺激都有什么感觉。我自己的体验基本上有这几种:苦味、涩味、甜味、水味、茶味,这五大类。
苦味
苦味,顾名思义就是感受到苦,只不过是苦的程度有所不同,还有就是苦的类型有些区别。苦味它也有饱满型的苦和薄寡型的苦。春茶的苦和夏茶的苦区别挺大的,如果大家觉得不太清楚的话再举个例子,苦瓜的苦和苦荞的苦就完全不一样,苦瓜的苦比较薄寡,而苦荞的苦就比较饱满,这个大家可以自己体验一下。
通常而言,苦得比较饱满的茶品质不会太差,比如著名的老曼娥就比较苦,而且它苦得饱满。苦味的轻重与茶的品质有关系但不太大,这要看各人的喜好,比如冰岛茶不苦不涩,大家都知道那是上上之品,但老班章的苦味也不轻,它同样是有茶皇之称,所以我们不能以苦味的轻重来判定一款茶的好坏,而要以苦味是否饱满来作为一个指标判断就比较合理。
涩味
涩,这个就比较简单了。涩没有饱满和薄寡之分,但我们也不能简单的说涩越轻越好,这还得看它在口腔中的变化。这就牵涉到了韵这个范畴了,下面会详细的说。当然在一般情况下涩轻一些的是比较好的,这里说的是直观感受不考虑后感的情况下。
甜味
甜味,这里说的甜味是茶汤进入口腔的第一反应,所谓入口即甜就是这个,不是通常我们说的回甘。这个甜越饱满越好,比如冰岛茶,就是入口即甜,甜度饱满。
水味
水味越重茶的品质越差,比如说夏茶(雨水茶)的水味就比较重。
茶味
茶味指的就是茶的味道,在相同投茶量,相同容器的情况下,茶味越重的茶品质越好,常说到的茶味厚重就是指这个。
强调一点:茶味厚重与茶的苦涩味无关,通常会有茶友将苦涩味误以为是茶味,这是不对的。
韵所谓的韵就是茶汤入口咽下去之后口腔、咽喉、身体等引起的反应,不是茶汤入口的直接反应,直接反应的那是味,这在上期节目中讲过。韵把它稍微具体化一些,大概包含了水路、 回甘、生津、喉韵、这四个方面。下面我们一个个的来详细讲一讲。
水路
水路这个问题在《老徐问答》第28期中讲过,大家可以上《今日头条》老徐谈茶观看,这里就不再赘述。
回甘
回甘顾名思意就是回甜,但在茶中,尤其是普洱茶中,这个回甜就大有讲究了。先来说一说回甘的甜味,大致上可以分为冰糖甜、砂糖甜和果糖甜。
冰糖甜,甜而不腻,比较清爽,有点发凉的感觉。最典型的就数昔归茶在5-6 泡以后的甜,那就是比较标准的冰糖甜。
砂糖甜,不是通常商店里买到的白糖甜,它的甜有一点点像喝咖啡时用的那种沙糖,甜度适中,稍带一点焦糖香。对应这种甜比较有代表性的茶,就是冰岛了,冰岛茶的甜个人认为就比较靠近这种砂糖甜,当然也有人说冰岛茶是冰糖甜,可能是个人感觉的差异造成的,见仁见智吧。
所谓果糖甜可不是水果糖哦,它的甜味比较的淡,但带有一股清香,甜的比较清雅。比较典型的就是野生古树茶以及部分半野生古树茶,比如二嘎子茶之类的就是这种甜。
大家可能会问到底哪一种甜比较好?个人认为哪一种甜都好,关键看它的甜度高不高,持久性长不长。
回甘的部位
甜分清后来看看回甘的部位,这在韵味当中是比较重要的。通常回甘是从舌尖开始的,因为人口腔中味觉最灵敏的部位就是舌尖,它的灵敏度由舌尖向后逐渐迟钝。那么怎样判断一款茶回甘的好坏呢?
1、回甘速度越快越好;
2、回甘强度越强烈越好;
3、回甘的深度越深越好,从舌尖开始直到喉部都有明显的回甘那最好;
4、回甘面积越大越好,从舌面的回甘到两颊, 再到上鄂,满口回甘则为上上品;
5、回甘越持久越好,有的茶回甘可以持续数小时之久,比如冰岛茶和老班章就是如此,回甘的内容基本就是这样了。
生津
生津不复杂,喝茶后口腔中的唾液越多越好,有舌下鸣泉的感觉最好,生津的速度越快越好。
喉韵
前面讲茶味的时候就有提及喉韵,这里就比较详细的给大家说一说喉韵。人口腔中喉部的味觉是最不敏感的区域,尤其对甜味更是如此,对苦和涩的敏感度就会稍高一些。所谓喉韵就是指喉部回甘,回甘越明显,深度越深说明这个茶的品质就越好。有的茶在喉部的回甘可以甜到喉下2寸,冰岛就是如此。
说到这里还想再补充一点:与喉韵相对的就是挂喉,也叫锁喉。喝酒的人都知道锁喉,难以下咽的酒肯定不好。茶也一样,通常品质不好的台地茶就会有这种现象,
前面说的是让您喝茶时能产生愉悦的感受,下面我们来说说喝茶时不怎么喜欢的感觉,也就是苦和涩。苦和涩也是韵的范畴,俗话说“苦生甜,涩生津”这话也确实有些道理,普洱茶不苦不涩的很少,绝大多数都是会有苦涩的,关键是这苦和涩要化得快,越快越好。一旦化开当然就会有回甘生津,那就是好茶,化不开就成了叮口、发麻、挂喉,更别说回甘生津了,越喝口越渴。那就不对了,这茶就不适合购买和收藏,后期的转化也不会好。
香普洱茶的香种类比较多,有蜜香、豆香、花香、果香等等不足而一。基本上是以蜜香味为基调,加上上述各种的香味综合而成,普洱茶最直接也最迷人之处就在于此。另外普洱茶的香还有几种是靠后期转化出来的。
什么香好?个人认为香型不能绝对说谁好谁不好,好不好要看它的具体表现。大概的排了一个序:首先最好是茶汤香,挂杯也香并且香得浓郁,香气不飘要比较沉就是有重量感,并且穿透力强那是最好的。其次就是汤香一般,有汤香但是一般,挂杯香浓郁、强而且持久。最后就是茶汤不怎么香,挂杯也不明显,香的持久性也比较弱,这就比较差了。香这个指标占到总分的10%。
茶气一般人可能会将茶气与普洱茶本身的苦、涩味划等号,这肯定是不对的。茶气和茶的苦涩味基本上是没有关系的, 主要是靠喝茶人的身体感受来体验。对于同一款茶,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感受。这听起来有点不靠谱?这绝对不是忽悠,茶气重或者是茶气足的茶,能让品尝它的人感受到。比如说身体发热(多半是在后背发热)、手心出汗、额头出汗、腹部发胀、还有打嗝、太阳穴发胀等等,就是茶气的具体反应。不同的人反应的强弱不一样,甚至还有基本上没有任何反应的人,当然了这是少数。有的人会同时发生上述反应的几种,有的人只有一种,还有的人他会与旁人的反应不一样,这都是正常的,反应越明显说明这个茶的茶气越足。
那茶气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茶气和茶树的树龄有极大的关系,树龄越大,茶气越足。其次和它的生长地有关,比如布朗山产区的,茶气就比较足。同时它和茶树的日照时间有关,日照时间越长的茶就比日照时间短的茶气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