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甘草副作用,麻黄被列为外感首药
生甘草副作用,麻黄被列为外感首药?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麻黄药性温热,是中医解表发汗的第一药,它作用力量强,起效迅速,可以深入到血脉之中发散凝滞气血的风寒,医学家邹润安曾说“以药物之偏性纠正人体气血之偏盛”,主要的含义是药性的寒热属性,可以改善和纠正人体气血的盛衰,例如受寒时使用药性温热的药物驱散寒邪。麻黄性温热,偏性极大,使用不当极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我在这里提示您,非专业中医人士不可随意的使用药性猛烈的麻黄。★张仲景外感之首药——麻黄人体感受了风寒邪气后,由于寒性凝滞血脉内的气血,患者常有周身酸痛乏力不适的症状,寒邪收引毛孔,毛孔闭塞,体表的保卫人体的气与之抗争,引起发热无汗的表现,此时,按照现代医学的诊断来说患者可能是存在呼吸道感染问题,而早在东汉末年时期医圣张仲景则以外感风寒证确立病机,选择药性温热发散解表的麻黄类中药驱散风寒。清代医学家柯琴注解《伤寒论》时曾提到麻黄“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峻剂的意思是发汗力量强,作用迅速,犹如行军打仗的一员猛将,药性刚烈需要恰当应用。麻黄最大的副作用是发汗太多,引起的过汗亡阳,亡阴。我解释一下其中的含义,人体气血相互依附,互不分离,血液津液经常阳气的蒸腾就会形成滋润人体的汗液,所以,一旦汗液过多的排出,就会导致气血津液的大量消亡,脏腑失去了气血的滋养,轻者就会出现口干,心悸,头晕,手足拘挛,喘粗,严重者可危急生命。即是《内经》所说的“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的提示到气血津液不足,内寒重,或内热亢盛时,不可使用麻黄,并确立了麻黄九禁,如咽喉肿痛,小便频数疼痛,疮疡初期,出血,血虚等禁用发汗之药,同时,因风邪侵袭体表,并没有寒邪参与的情况下,也不可滥用麻黄,风邪侵袭多开泄毛孔,形成汗出表现,此时如果使用过多的发汗解表药,必将引起津液亡失,出现误治后的病理改变。如《伤寒论》大青龙证中的禁用麻黄类的提示“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麻黄)。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肌肉拘挛跳动),此为逆也。”★麻黄的作用原理麻黄是麻黄科植物,常见的有草麻黄和木贼麻黄,主产于我国的河北张家口,内蒙等省份,以内蒙所产的麻黄质量最好,根据麻黄的气味形质可以判断麻黄的基本作用原理,麻黄形似木贼草,外形纤细节节升发,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认为麻黄气味清淡,质地轻清,清则浮升,作用力量自下而上,自内而外。浮升属阳,阳主温热,它的药性温热使然。阳表阴里,作用的部位是体表肌肉和毛孔。《本草崇原》中说:“麻黄空细如毛,开发毛窍,散其风寒”。它外皮色青黄,内部色红,青色入肝犹如筋脉,黄色入脾犹如肌肉,红色入心犹如血脉。麻黄质地清轻,中空直上,发散之力可以深入到血脉之中表散风寒。清代医学家唐容川曾提到“麻黄茎细丛生,中空直上,气味轻清,故能透达膀胱寒水之阳气,以出于皮毛,为伤寒要药”。风寒束表,肺主皮毛,风寒内闭于肺常导致咳嗽喘粗,肺具有调节水道通行的作用,风寒邪气侵犯,水道闭塞常引起浮肿,鼻塞的表现,开发毛孔的麻黄同时亦可宣肺利水。由此可见,麻黄是解表散寒的第一药,可以深入肝经血脉,顺肝气升发之势而驱散风寒,犹如一只穿云箭,猛烈而迅速。★总结麻黄中医表证的首选药材,起效迅速,对证使用效如桴鼓,它似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救急挽危,使用不当可导致口渴心悸,头晕,内火亢盛等副作用。《洄溪医案》曾记录一位平时就有咳血病史的患者,她是上海人,感冒后出现发热无汗,咳喘,平卧困难,情况比较紧急,由于平时咳血。多数医生认为是阴虚火旺,应该按照降火的方式使用苦寒药,但经过治疗后毫无效果,徐灵胎先生对患者诊断后,确定为外感风寒不解,痰饮凝聚于肺,首选麻,桂解表,病人按照徐先生的治法病人很快就痊愈恢复了。
松江王孝贤夫人,素有血证,时发时止,发则微嗽,又因感冒变成痰喘,不能著枕,日夜俯几而坐——清•徐灵胎《洄溪医案》
同样,清代医学家吴鞠通的表哥,平时爱饮酒,出现咳嗽发热后,误用了麻黄,实际上,他的问题是内火亢盛,误用了药性温热的麻黄导致内热亢盛加重,热盛肉腐形成肺痈。由此可知,麻黄不可滥用,滥用易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堂伯兄 饮火酒,坐热炕,昼夜不寐,喜出汗。误服枇杷叶麻黄等利肺药,致伤津液,遂成肺痈——清•《吴鞠通医案》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复方甘草酸苷片可以长期吃吗?
复方甘草酸苷片不可以长期大量吃,如长期大量使用,可以导致电解质代谢异常,出现高血压、低血钾等假性醛固酮症状,还可出现浮肿、体重增加、尿量减少等症状,长期服用还可以出现肌力低下、四肢抽搐等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需要定期复查血钾、血尿肌红蛋白。
但是哪些人千万不要喝甘草泡的水?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甘草一直就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中药材,有着很好的药用价值,功效作用有很多。
1、可以补脾益气: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2、可以缓急止痛: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3、可以祛痰止咳:甘草有止咳化痰作用,用于气管炎,肺气肿的病引起的咳嗽痰多,气喘,黏痰不易排出等症
4、可以清热解毒: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湿毒,有抗菌消炎作用。也可用于减少其他中药的解毒作用。
5、可以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甘草的副作用
任何药品由于使用不当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甘草自然也会有。但是很多人应该都不甚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甘草提取物中的甘草酸可以引起称作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疾病,其特点是体内叫做醛甾酮的激素水平过高。这种激素的水平过高会阻碍钠的排泄,并导致钾从尿液中排出,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和肌肉损伤。损失钾可导致心脏和肌肉运作异常。它也导致保水,造成水肿。
2、过度使用甘草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肌肉无力,慢性疲劳,头痛,肿胀,男性睾酮水平降低等问题。
3、长期使用甘草,还会引起体重异常增加等副作用。
孕妇能吃甘草片吗
对于怀孕期间的准妈妈来说,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带来危害,那么甘草片能否正常食用呢?
孕妇过量使用甘草可以引起大量出血,甚至导致早产。不仅如此,甘草片一般都是复方成分,含有阿片,阿片看拟制胎儿的呼吸,所以,最好不要吃,以免对胎儿不好。
宝宝能吃甘草片吗
甘草片属于黏膜保护性镇咳药,主要是镇咳祛痰的药物,宝宝年龄尚小,在咳嗽时最好不要服用此类药物。如果需要使用,务必向医和询问清楚每次用量和每日次数,严格按医嘱服药,防止幼儿过量服用而致不良反应及生命危险。
而且甘草片比较苦有味宝宝也不一定会吃的,多给宝宝喝点水,可以给宝宝煮点梨汤止咳。
甘草芽的吃法?
1、甘草薄荷冰糖饮:
将原料薄荷、甘草、冰糖等备好,注意甘草和薄荷叶要洗干净,然后再锅中加入1000ml水烧开,再将洗净的甘草和薄荷放进去,待熬煮三分钟之后,便可以放入冰糖再煮两分钟,关火将汤汁过滤出来,待凉透之后放入冰箱冷藏即可饮用。
2、甘草杨梅干:
准备糖、杨梅和甘草等材料,事先将甘草打碎,将杨梅,白糖,打碎的甘草一起放入锅中,小火熬制水份蒸发。只会将熬好的杨梅直接摊开在是平盘上晒开,然后再放入微波炉四分钟即可,等到杨梅变成杨梅干即可食用。
3、甘草鱼丸红薯汤:
先将原材料甘草、鱼丸、红薯准备好,葱姜也要备少许。先将红薯去皮切成块、加入甘草、清水、姜,上汤煲大火煮沸。待大火煮开之后用文火再煲上20分钟,之后加入鱼丸和葱转旺火煮,待煮沸后再继续煲上15分钟,按照个人口味加入调味料即可。
4、直接将甘草泡水喝,但是鉴于甘草的副作用,不建议经常使用这种食用方法。
为何药店超市都不见了踪影?
可能是销量不太好吧,毕竟它有导致呕吐的副作用。
此次疫情用八仙果来止咳祛痰的效果更好,里面的二陈汤可以祛痰,甘草可以止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