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脚蟾蜍,潮州话马鬼爷是什么动物

2023-04-07 104阅读 0评论

三脚蟾蜍,潮州话马鬼爷是什么动物?

《潮汕俗语集》

有《算脚歌》

三脚蟾蜍,潮州话马鬼爷是什么动物

一脚雨伞,二脚鸡母,三脚蟾蜍,四脚水牛,五脚唪嗄(蝉),六脚沙蜢(蜻蜓),七脚马龙骑(一种大蜘蛛),八脚马鬼爷(另一种蜘蛛),九脚无人有,十

脚阿蟹舅。

其中“七脚马鬼爷”也是一种大蜘蛛,据我所见过的经验,“马鬼爷”的体型与“马龙骑”有点小区别:

其中“八脚马龙骑”阐述的就是了,也有的地方叫“马龙爷”,很大只,而身体却不比手指头大。

一是脚数不同,二是“马鬼爷”肚子比“马龙骑”大,三是“马鬼爷”的体型可以长的比“马龙骑”还要大。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会用有毒的小便对付外来力量。

传言被尿到的地方会红肿烂掉,老人们说要用醋涂抹就好了,还有传言用墨水也可以,具体就不得而知。

三脚金蟾手持如意的寓意?

金蟾是招财的瑞兽,一般金蟾的寓意就是财源滚滚

如意----就是乞求愿望一定会实现的寓意

大家都说一下?

三脚金蟾催财

这蟾蜍并非普通蟾蜍,它是拥有三只脚,与其他四条脚的蟾蜍不同,它是会吐钱,传说它本是妖精,后被刘海仙人收服,改邪归正,四处帮贫人,吐钱给人们,所以后来被人们当作旺财瑞兽。

刘海戏金蟾

相传很早以前,黄山脚下住着一位姓刘的老农民,夫妻只有一个儿子,名叫刘海。贾山南海龙王有个女儿叫巧姑,自幼生长在水底龙宫。

一次,龙王带巧姑去北海龙宫赴宴,往返途中的美景给她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一次,她趁龙王外出的机会,变作一只金色的蟾蜍跃出桃花溪白龙潭,伏在一片翠绿的荷花叶上观赏四周的景色。就在这时,一条凶恶的大蟒向她扑来,正在桃花峰下砍柴的刘海救下了她。金蟾醒来后得知是刘海将她从恶蟒口里救出后,便从口中把一颗龙珠吐在荷叶上,作为给刘海的纪念之物,然后恋恋不舍地跃入水中回龙宫去了。

之后,巧姑深深爱上了刘海。一天,她思念刘海心切,又偷偷跑出了龙宫,变作金蟾爬上荷叶盼望能再次见到刘海。事也凑巧,那天刘海因为要伐木盖房,也来到白龙潭边,一边伐木,一边放牛。刘海伐树累了,走到潭边喝水,忽然发现在他的身边有一串金钱。他环顾四周并没有发现人影,喊了几声也无人答话,便放下钱准备回家,谁知那串金钱竟叮叮地响了起来,原来这钱是金蟾暗放在他身边的,那串着金钱的丝线就在她的手里。刘海要走,她便在水下牵动丝线,让那串金钱响起来。刘海感到奇怪,聚精会神地端详那串金钱为什么自己会响。不提防上次那条吞吃金蟾未成的大蟒,从背后向刘海扑来。龙女巧妙地引开凶蟒,使刘海得以抽刀,把那条恶蟒斩作两段。最后二人结为夫妻。

又有贵州人民出版社文章:

很早以前黄山脚下的汤口村,住着一位姓刘的老农民,夫妻俩只有一个儿子,因为黄山又称黄海,所以取名叫刘海。

南海龙王有个女儿叫巧姑,一次,她趁龙王外出的机会,变作一只金色的蟾蜍,跃出了桃花溪中的白龙潭。谁知遇险,幸亏勇敢而矫健的刘海救下。巧姑龙女从此念念不忘刘海,又偷偷地出了龙宫,还是变作金姿蟾爬上荷叶,扔给刘海一串金钱。刘海牵动金钱的丝线,金蟾就变成了一位漂亮的姑娘,跟在身后朝他微笑。从此,两人白头偕老永不分离。

“蟾”古代神话中是吉祥之物,旧时传说金蟾有三足为灵物,古人认为可以致富。所以民间流传有“刘海戏金蟾步步得金钱”之说。

其实,在历史上,刘海姓刘,名操,字宗成,又字昭元,号海蟾子,后燕地广陵人。刘海为丞相时,一天,有一道人拜谒,自称是正阳子。正阳子向刘操索要金钱、鸡蛋各十枚,在桌上间隔高叠。刘海惊叹曰:“危险啊!”道人说:“相公生命更危啊!”刘海因此大悟,翌日即从道隐去,归隐代州凤凰山,道教全真道尊为五祖之一。元世祖封为“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明清之际,“刘海戏金蟾”的画非常盛行,多为刘海用缚着一串金钱的绳索和金蟾玩耍的情景。清初以来,更是常见于表示喜庆、吉祥的传统年画上,寓意发财、富贵,皆渊源于此。

慈溪文化?

慈溪历史文化 围垦文化:

慈溪围海造田的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以前,民间随海涂地形不同,各自垒土筑堤,谓之“散塘”。

11世纪以后,喇叭形的杭州湾渐趋弯曲,涌潮增强,泥沙沉积增多,海涂基本处于淤涨状态;同时人对土地的需求日益迫切,筑塘围垦更加频繁,也更加具有组织性。有文字记载的大规模筑塘始于宋庆历七年(1047年)间始建的大古塘,全长80公里,经历340年,至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才真正完成,工程十分浩大。

在以后的700多年中,随着海岸线的北移,人民陆续修建新塘:周塘、潮塘、解放塘、八塘、九塘、十塘,有的地段已修筑至十一塘。千年以来,人民寸土斗汗,艰苦创业,终于筑起巍巍480公里的新旧海塘,围垦出664平方公里土地,沧海终成桑田。

移民文化:

早期的慈溪人多聚居在沿山一带,随着海塘的修筑渐次北迁,山南以及沿山居民“北移东迁”,大古塘两侧出现了大批村落。同时邻近地区和外省人口也逐渐迁入,移民至庵东盐区从事盐业生产。此外,明洪武年间,为防倭患,慈溪筑观海卫城,曾调福建富宁卫军5000余人戍守,这批兵士大都留居当地,今观海卫一带居民多为其后裔。

慈溪最早的人口记载自宋代始,全县统计人口156380人,清同治九年,人口249225人,1954年县境调整后,总人口521706人,2003年全市户籍人口100.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慈溪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又涌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2003年统计,全市登记外来人口达40余万人。沿承千年的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成就了慈溪人民“海纳百川,包容兼蓄”的移民文化。

青瓷文化:

慈溪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之一,烧制时间上始于汉,下终于宋。自晚唐至北宋的近两个世纪里,兴盛不衰,成为名副其实的唐宋瓷都。朝廷在上林湖边等地设置贡窑,烧制如冰似玉的秘色瓷产品。对此,唐诗中多有称颂之作,如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孟郊的“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等。

上林湖越窑遗址是优秀文化遗产,她经历了创造、发展、繁荣、衰弱的整个历史阶段,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至今,在风景秀丽的上林湖畔,还能找到120多处窑址,这些窑址分布密集,遗存丰富,被称为“露天青瓷博物馆”,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游客前来考察、参观和游览。

2001年8月,慈溪上林湖越窑青瓷有限公司恢复了中断千年的青瓷生产,成功仿制了鸡首壶、八棱瓶、香炉、三脚蟾蜍等精品。同时还研制试烧出了能演奏美妙乐曲的系列青瓷乐器——越瓯、仿编钟,并随着慈溪民族乐团出访法国,为世界送去中国的历史文化瑰宝.

金蟾来历与典故?

金蟾又称三足金蟾,中国神话传说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月宫叫蟾宫。古人认为金蟾是吉祥之物,可以招财致富。

三腿的蛤蟆被称为“蟾”,传说它能口吐钱。古代有刘海修道,用计收服金蟾以成仙,后来中国民间便流传“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传说。相传,吕洞宾弟子刘海功力高深,喜欢周游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一日,他降服了长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在过程中金蟾受伤断其一脚,所以日后只余三脚。自此金蟾臣服于刘海门下,为求将功赎罪,金蟾使出绝活咬进金银财宝,助刘海造福世人,帮助穷人,发散钱财。人们奇之,称其为招财蟾。

关于蟾的典故还有许多。比如《淮南子》中“日中踆乌,月中有蟾蜍”。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嫦娥偷食了丈夫的仙药,飞到月宫,变成了蟾蜍;而八月桂花遍地开,故八月又有“桂月”之称,《淮南子》:“月中有桂树”,故旧时称科举高中为“蟾宫折桂”。后苏轼将各种传说与典故融而为一说当年登科之事,将所谓“蟾宫折桂”转而为“蟾窟枝空”,以表现出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有朝一日成为人上人的思想。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