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湖的传说,关于美食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梁子湖的传说,关于美食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中国菜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组成,主体是各地方风菜。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世界一流。以下即将谈谈历史十大名菜及其故事由来!
1、东坡肉
东坡肉属浙菜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东坡肉是杭州名菜,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腻,带有酒香,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十分美味。
菜品起源: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2、水晶肴肉
水晶肴蹄,又名水晶肴肉,是江苏镇江的一款名菜,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水晶肴蹄成菜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故有“水晶”之美称。食用时,具有瘦肉香酥、肥肉不腻、酥香嫩鲜等特点,佐以姜丝和镇江香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有诗赞曰:“风光无限数今朝,更爱京口肉食烧,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
肴肉传说:
在镇江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次张果老接到王母娘娘的请柬,请他去瑶池赴蟠桃宴。半路上,张果老忽然嗅到一股奇异的香味,仔细一看,原来是水晶肴肉散出的香味,不由馋虫挠心,便变成一个老头买了一些,饱餐一顿,继续上路。快到瑶池时,忽然对赴蟠桃宴没了兴趣,心想水晶肴肉如此好吃,何必再赴蟠桃宴,于是掉转毛驴,打道回府了。
3、腊味合蒸
腊味合蒸是湖南传统名菜之一,是取腊肉、腊鸡、腊鱼于一钵,加入鸡汤和调料,下锅清蒸而成。徐睿称,腊味是湖南特产,主要有猪、牛、鸡、鱼、鸭等品种,将三种腊味一同蒸熟即为“腊味合蒸”,吃时腊香浓重、咸甜适口、柔韧不腻,是用来送饭的首选。
“腊味合蒸”以各种腊熏制品同蒸,风味独特,是湘菜中传统风味名菜。此菜腊香浓重,咸甜适口,色泽红亮,柔韧不腻,稍带厚汁,且味道互补,各尽其妙。
相关典故:
腊味合蒸是湘菜中的一道名菜,它的成名相传还与一位乞丐有关。从前,在湖南一小镇上有家饭馆,店主刘七为逃避财主逼债流落他乡,以乞讨为生。一日来到省城,因时近年关,人家就把家里腌制的鱼肉鸡拿点给他。刘七见天色已晚,早已饥肠辘辘,便把腊鱼、腊肉、腊鸡等略一洗净,加上些许调料装进蒸钵,蹲在一大户人家屋檐下,生起柴火蒸开了。
此时大户人家正在用餐,且席上嘉宾满座。酒过三巡,菜已上足,忽又飘来阵阵勾鼻浓香。主人忙问家童,还有何等佳肴,快快端来。家童明知菜全上完,怎有遗漏?但还是跑进厨房,真的闻到一股浓香从窗外飘来。他赶紧打开后门观看,只见一乞丐蹲在地上,刚掀开热气腾腾的蒸钵盖,准备受用。
家童二话不说,上前端起蒸钵就走。刘七一急,紧追而来。一客人见刚出炉的蒸钵,忙伸箸夹进嘴里,连说好吃。却说此客人乃当地富翁,在长沙城里开一大酒楼。于是当面问明刘七身份,带他回去在自家酒楼掌勺,挂出“腊味合蒸”菜牌,果然引得四方食客前来尝鲜。从此“腊味合蒸”作为湘菜留传下来。
4、飞龙汤
飞龙又名榛鸡,产于兴安岭。飞龙汤是将榛鸡脱毛去掉内脏后,用高汤煮熟即可,汤中不需放任何调料以保持汤原汁原味。飞龙汤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适合用作滋补汤品。
飞龙(榛鸡)是盛产于兴安岭山林中的一种较小的飞禽。鄂伦春人用飞龙氽汤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洗净剁成小块的飞龙肉放进已加盐的沸水中煮,约二分钟就须将汤从吊锅子里倒出来,再放上一点'俄欧特'-野葱末后即可食用。另一种是先将盐末撒在飞龙肉上,待吊锅子水滚开时,一手拿着飞龙,另一只手不停地用勺子将吊锅子里的沸水掏出来浇在飞龙肉上,边浇边转,烫至六分熟时,再将整个飞龙连同野葱末一块放进锅里,在沸水中煮十来秒钟就可倒出食用。无论是那一种氽法,事前都必须把吊锅子擦洗干净,使其不沾一点油性。为了使飞龙汤保持原有的鲜味,不得加入任何调料或酱油。
菜品特点:
“飞龙汤”是东北的“食中珍品”。在东北民间,曾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说法。所谓龙肉,指飞龙肉而言。相传,飞龙是曾受过封的一种专给皇帝进贡的山珍,世上罕见,其肉细嫩,味鲜美,早在14世纪就闻名于世。
此菜汤清见底,汤中红、白、绿、黑四色相间,其味鲜咸异美。此菜以飞龙(榛鸡)为主要原料,配以口蘑,汤呈乳白色,味极鲜美。三味同食,极富营养,是滋补之美味汤菜。
5、无为熏鸭
无为熏鸭是沿江菜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之一,也是享誉中外的徽菜传统名菜。它又名无为板鸭,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据无为县志记载:“民俗婚筵多用鹅,后改为鸭”,至今当地还留传著这样的风俗。
菜品特点:
用肥鸭熏制而成。成菜色泽金黄,皮脂厚润,肉质鲜嫩,气味芳香,别有风味。
菜肴简介无为熏鸭名贯古今、盛誉不衰的原因为二:一是鸭好,无为县地处长江沿岸,乃半丘陵半圩之地势,鸭以在野外放养,多食小鱼、小虾等活食,收稻后,鸭于水稻田里觅食,故鸭成长快、体服壮、肉嫩、脂厚;二是制法精良,操作细,成品体形完美,色泽金黄油亮,皮酥肉嫩,味鲜醇,并有烟熏幽香。若醮醋食用,风味尤佳。
无为熏鸭最初的由来还跟朱元璋有关系。原来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家穷,给人家放牛。但是东家不给他吃饱肚子,所以一群放牛童聚在一起,便干起捉野鸭子的活计来了。他们不敢带回家去吃,就在野外割些茅草,架起火来熏烤。有时烤不熟,便埋在火灰里,等第二天扒出来,鸭肉又香又烂,好吃极了。后来,这一做法在民间流传开来,并由安徽省无为县卖牛肉的回民马常有发扬光大,还摸索出用锯末熏鸭的独特制作工艺,从此无为的马常有清真熏鸭生意做大了,而“无为熏鸭”成了风靡全国的地方风味食品。
6、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中的名品。主要原料由豆腐构成,其特色在于“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称之为八字箴言。
菜品来源:
麻婆豆腐,是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小饭店店主陈森富(一说名陈富春)之妻刘氏所创制。刘氏面部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1909年成都通俗报社出版的《成都通览》(清·傅崇矩著)已将此店及“陈麻婆之豆腐”,列入与包席馆正园、钟汤圆等店齐名的23家“成都之著名食品店”。《锦城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清末诗人冯家吉《锦城竹枝词》云:“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麻婆豆腐由于名声卓著,已流传全国,乃至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陈麻婆豆腐(人们人习惯于称之为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开创于成都外北万福桥边,原名;陈兴盛饭铺;。店主陈春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不长却相当宽的木桥。两旁是高栏杆,上面是抓鱼,绘有金碧彩画的桥亭,桥上常有贩夫走卒,推车抬轿下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陈兴盛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这些人经常是买点豆腐、牛肉,再从油篓子里舀些菜油要求老板娘代为加工。日子一长,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了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陈氏所烹豆腐由此扬名。清朝也有相当的文字记述,可佐证其对民众的吸引力之大。清末就有诗为证: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文人骚客常会于此。有好事者观其老板娘面上麻痕便戏之为陈麻婆豆腐。此言不胫而走遂为美谈。饭铺因此冠名为:陈麻婆豆腐。
据《成都通览》记载陈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为成都著名食品。由于陈麻婆豆腐历代传人的不断努力,陈麻婆川菜馆虽距今一百四十余年盛名长盛不衰。并扬名海内外,深得国内外美食者好评。
菜品特点:
色泽淡黄,豆腐嫩白而有光泽。有人用“麻、辣、烫、鲜、嫩、香、酥、活”等八个字来形容这道菜,颇为形象地概括了它的特点。现在国内外的川菜馆都以经营此菜来招揽顾客。据说近年来,日本有家食品公司还将麻婆豆腐制成罐头远销世界各地。
麻:指豆腐在起锅时,要洒上适量的花椒末。花椒要用汉源进贡朝廷的贡椒,麻味纯正,沁人心脾。
如若别地花椒,麻味卡喉,令人气紧,谁还会有食欲,谁敢再夹豆腐?三十年代初,军阀割踞混战,汉源花椒告罄,店铺除向外县重价购买汉椒外,还在铺门贴出告示声明无上好花椒,麻婆豆腐宁停不卖。这一坦白经营作法,在同业中传为美谈。
辣:是选用龙潭寺大红袍油椒制作豆瓣,剁细炼熟,加以少量熟油海椒烹脍豆腐,又辣又香。
烫:就是起锅立即上桌,闻不到制豆腐石膏味,冷浸豆腐的水锈味,各色佐料原有的难闻气味,只有勾起食欲的香味。
酥:指炼好的牛肉馅子,色泽金黄,红酥不板,一颗颗,一粒粒,入口就酥,沾牙就化。
嫩:指的是豆腐下锅,煎氽得法,色白如玉,有楞有角,一捻即碎,故住宅大多用小勺舀食。
鲜:指全菜原料,俱皆新鲜,鲜嫩翠绿,红白相宜,色味俱鲜,无可挑剔。
活:是陈麻婆豆腐店的一项绝技:豆腐上桌,寸把长的蒜苗,在碗内根根直立,翠绿湛兰,油泽甚艳,仿佛刚从畦地采摘切碎,活灵活现,但夹之入口,俱皆熟透,毫无生涩味道。
抗日战争中,大众饭店普及,不少饭铺都能做出麻婆豆腐;江南内迁成都不少餐馆,也都挂出麻婆豆腐菜名,论手艺、论火工可谓有麻婆豆腐功夫,论原料、论配料自然各有麻辣口味,唯独全市没有一家能把蒜苗显活这一关闯过。南打金街、江南馆街的浙江、江苏馆子,为了做好麻婆豆腐,曾用重金聘请陈麻婆豆腐店当家厨师陈三师去,当了三天提调,传授蒜苗炒活的技巧,还登了报纸。在饮食业中为川菜赢来了声誉。
7、东安子鸡
东安子鸡,因用刚开鸣的小公鸡烹制而成,故名。本菜特色是:用嫩母鸡和红辣椒煸、烧而成。菜色呈红白绿黄四色相映,鸡肉肥嫩,味道酸辣鲜香。
东安子鸡是湖南的传统名菜,它始于唐代,相传唐玄宗开元年间,湖南东安县城里,有一家3个老年妇女开的小饭馆,某晚来了几位经商客官,当时店里菜已卖完,店主提来两只活鸡,马上宰杀洗净,切成小块,加上葱、姜、辣椒等佐料,经旺火,热油略炒,加入盐、酒、醋焖烧后,浇上麻油出锅,鸡的香味扑鼻,吃口鲜嫩,客官吃后非常满意,事后到处宣扬,小店声名远播,各路食客都慕名到这家小店吃鸡,于是此菜逐渐出名,东守县县太爷,风闻此事,也亲临该店品尝,为之取名为“东安鸡”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成为湖南最著名的菜肴。
相关典故: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客商赶路,入夜饥饿,在湖南东安县城一家小饭店用餐。店主老妪因无菜可供,捉来童子鸡现杀现烹。童子鸡经过葱、姜、蒜、辣调味,香油爆吵,再烹以酒、醋、盐焖烧,红油油、亮闪闪,鲜香软嫩,客人赞不绝口,到处称赞此菜绝妙。知县听说后,亲自到该店品尝,果然名不虚传,遂称其为“东安子鸡”。这款菜流传至今上千年,成为湖南名菜。
传说,北伐战争胜利后,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在南京设宴款待宾客,席中有“东安鸡”一菜,宾客食后赞不绝口。郭沫若《洪波曲》载:抗日战争时期,唐将军在长沙水陆洲的公馆里,曾设宴招待了他,其间也有东安子鸡这道菜。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主席宴请尼克松时,曾用东安鸡等湘菜招待他,尼克松吃得很高兴,边吃边赞赏,回国后。还大肆赞扬“东安鸡”味美可口,久食不厌。
8、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是浙江杭州传统风味名菜。此道菜选用西湖鲲鱼作原料,烹制前一般先要在鱼笼中饿养一两天,使其排泄肠内杂物,除去泥土味。烹制时火候要求非常严格,仅能用三四分钟烧得恰到好处。烧好后,再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鳍竖起,鱼肉嫩美,带有蟹味,味道鲜嫩酸甜。 肉滋别具特色。其年代可追溯到宋朝,可谓是历史悠久。
菜品来源:
“西湖醋鱼”又叫“叔嫂传珍”。
相传古时有宋姓兄弟两人,满腹文章,很有学问,隐居在西湖以打鱼为生。当地恶棍赵大官人有一次游湖,路遇一个在湖边浣纱的妇女,见其美姿动人,就想霸占。派人一打听,原来这个妇女是宋兄之妻,就施用阴谋手段,害死了宋兄。恶势力的侵害,使宋家叔嫂非常激愤,两人一起上官府告状,企求伸张正气,使恶棍受到惩罚。他们哪知道,当时的官府是同恶势力一个鼻孔出气的,不但没受理他们的控诉,反而一顿棒打,把他们赶出了官府。回家后,宋嫂要宋弟赶快收拾行装外逃,以免恶棍跟踪前来报复。临行前,嫂嫂烧了一碗鱼,加糖加醋,烧法奇特。宋弟问嫂嫂:今天鱼怎么烧得这个样子?嫂嫂说:鱼有甜有酸,我是想让你这次外出,千万不要忘记你哥哥是怎么死的,你的生活若甜,不要忘记老百姓受欺凌的辛酸之外,不要忘记你嫂嫂饮恨的辛酸。弟弟听了很是激动,吃了鱼,牢记嫂嫂的心意而去,后来,宋弟取得了功名回到杭州,报了杀兄之仇,把那个恶棍惩办了。可这时宋嫂已经逃遁而走,一直查找不到。有一次,宋弟出去赴宴,宴间吃到一道菜,味道就是他离家时嫂嫂烧的那样,连忙追问是谁烧的,才知道正是他嫂嫂的杰作。原来,从他走后,嫂嫂为了避免恶棍来纠缠,隐名埋姓,躲入官家做厨工。宋弟找到了嫂嫂很是高兴,就辞了官职,把嫂嫂接回了家,重新过起捕鱼为生的渔家生活。
古代有人吃了这道菜,诗兴大发,在菜馆墙壁上写了一首诗:'裙屐联翩买醉来,绿阳影里上楼台,门前多少游湖艇,半自三潭印月回。何必归寻张翰鲈(誉西湖醋鱼胜过味美适口的松江鲈鱼),鱼美风味说西湖,亏君有此调和手,识得当年宋嫂无。'诗的最后一句,指的就是'西湖醋鱼'创制传说。
9、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两派的代表。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
历史缘由:
相传,烤鸭之美,是源于名贵品种的北京鸭,它是当今世界最优质的一种肉食鸭。据说,这一特种纯北京鸭的饲养,约起于千年前左右,是因辽金元之历代帝王游猎,偶获此纯白野鸭种,后为游猎而养,一直延续下来,才得此优良纯种,并培育成今之名贵的肉食鸭种。即用填喂方法育肥的一种白鸭,故名“填鸭”。不仅如此,北京鸭曾在百年以前传至欧美,经繁育一鸣惊人。因而,作为优质品种的北京鸭,成为世界名贵鸭种来源已久。
明初年间,老百姓爱吃南京板鸭,皇帝也爱吃,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就“日食烤鸭一只”。宫廷里的御厨们就想方设法研制鸭馔的新吃法来讨好万岁爷,于是也就研制出了叉烧烤鸭和焖炉烤鸭这两种。叉烧烤鸭以“全聚德”为代表,而焖炉烤鸭则以“便宜坊”最著名。金陵烤鸭是选用肥大的草鸭为原料,净重要求在2.5公斤左右。
据说,随着朱棣篡位迁都北京后,也顺便带走了不少南京宫廷里烤鸭的高手。在嘉靖年间,烤鸭就从宫廷传到了民间,老“便宜坊”烤鸭店就在菜市口米市胡同挂牌开业,这也是北京第一家烤鸭店。而当时的名称则叫“金陵片皮鸭”,就在老“便宜坊”的市幌上还特别标有一行小字:金陵烤鸭。
在1864年,京城名气最大的“全聚德”烤鸭店也挂牌开业,烤鸭技术又发展到了“挂炉”时代。它是用果木明火烤制并具有特殊的清香味道,不仅使烤鸭香飘万里而且还使得“北京烤鸭”取代了“南京烤鸭”,而“金陵片皮鸭”只能在港澳、深圳、广州等南方几个大城市的菜单上才能见到。
北京烤鸭三大吃法:
第一种吃法:据说是由大宅门里的太太小姐们兴起的。她们既不吃葱,也不吃蒜,却喜欢将那又酥又脆的鸭皮蘸了细细的白糖来吃。此后,全聚德的跑堂一见到女客来了,便必然跟着烤鸭,上一小碟白糖。
第二种吃法:甜面酱加葱条,可配黄瓜条、萝卜条,用筷子挑一点甜面酱,抹在荷叶饼上,放几片烤鸭盖在上面,再放上几根葱条、黄瓜条或萝卜条,将荷叶饼卷起,真是美味无比。
第三种吃法:蒜泥加甜面酱,也可配萝卜条等,用荷叶饼卷食鸭肉也是早年受欢迎的一种佐料。蒜泥可以解油腻,将片好的烤鸭蘸着蒜泥、甜面酱吃,在鲜香中更增添了一丝辣意,风味更为独特。不少顾客特别偏爱这种佐料。
10、清蒸武昌鱼
“武昌鱼”产于湖北省鄂州市(古时称武昌),俗称团头鲂。据《武昌县志》载:鲂,即鳊鱼,又称缩项鳊,产樊口者甲天下。是处水势回旋,深潭无底,渔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余亦较胜别地。”同时,以“鳞白而腹内无黑膜者真。”
“清蒸武昌鱼”是选用鲜活的樊口团头鲂为主料,配以冬菇、冬笋、并用鸡清汤调味。成菜鱼形完整、色白明亮、晶莹似玉;鱼身缀以红、白、黑配料,更显出素雅绚丽。特点:肉质鲜嫩,营养丰富。
菜品来源:
武昌鱼得名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二六五年),末帝孙皓欲再度从建业(南京)迁都武昌。左丞相陆凯上疏劝阻,疏中引用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两句“单谣”。于是武昌鱼便始有其名。不过当日所说的武昌鱼,可能不是专指樊口鳊鱼,但在武昌所产的鱼中以樊口蝙鱼为上,故后来就将其美名归于武昌。历代名流学者都有赞赏,它的名声也越来越著。
“武昌鱼”即武昌一带所产之淡水鱼。品种包括鳊、鲭、草、鲢等,其中尤以武昌梁子湖所产的樊口鳊鱼最为珍贵。樊口鳊鱼又有长春鳊、三角鳊和团头舫等品种,其中团头鲂是武昌独产。“武昌鱼”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已饮誉大江南北。以武昌大中华酒楼最著称。代表名英“清蒸武昌鱼”、“海参武昌鱼”、“油焖武昌鱼”等更是脍炙人口。特别是毛泽东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著名诗句发表后,更使武昌鱼驰名中外。
菜品特点:
“清蒸武昌鱼”是选用鲜活的樊口团头鲂为主料,配以冬菇、冬笋、并用鸡清汤调味。成菜鱼形完整、色白明亮、晶莹似玉;鱼身缀以红、白、黑配料,更显出素雅绚丽。
能说一说自己老家的特色农产品吗?
大家好!我家乡在辽宁省最东端浑江与鸭绿江的交汇处!是个边境小山村,这里的特色产品很多,
鸭绿江野生鱼就是第一大特色,有淡水中最优质的大鲤鱼,由于江水无污染,水的源头在长白山,水质清洁,所以生长的鱼肉质,口感都非常棒,还有远销国外的池邵公鱼,银鱼都颇受欢迎。
第二特色就是本地生产的无公害绿色玉米,小麦。鸭绿江江边有数千亩水没土地,每蓬雨季较大的年份,江水上涨同时带来大量的泥沙,淤泥厚度十几米,非常肥沃,村民在上面耕种各种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麦,不放一点化肥那作物长的颗粒饱满。
第三特色就是板栗,这里种植板栗有上百年的历史,栗树优质,果个,果色,果重俱佳。各地商贩在栗子成熟前后纷至沓来选购。
第四特色大榛子,大榛子是近几年的新兴特色产业,由于当地光照好,榛子成熟较早,市场需求大。这里榛子有七八个品种,成熟最早就是大卫,八月初就上市,个大,籽粒饱满,皮薄。
第五特色就是小烧酒,采用古老的酿制方法,原材料就是我们当地水没地生产的绿色五谷杂粮,洒味醇香浓厚,不伤头,特别实用窖藏。
第六特色就是人参,这里是长白山续尾,也是东北三宝的生产地,人参有滋补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是名贵的中药材。这里林深树密非常适应人参的生长,林下种植的人参与野山参媲美,这里又是柱参的故乡!
最后一大特色就是乡村旅游!农家院,农家菜,民宿,来我们家乡看中朝边境美景,欣赏异域风情,会使你留恋忘返!
湖北有什么土特产?
湖北地大物博,土特产不计其数。最有名的武汉鸭脖子,周黑鸭和热干面闻名全世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随处可见。
那么湖北的土特产有多少呢?请往下看▼
武汉▼
武汉鸭脖子、周黑鸭、热干面、豆皮、汤包、面窝、糯米鸡、糯米包油条、洪山菜薹、汉绣、天兴洲西甜瓜、黄鹤楼香烟;
黄陂▼
三鲜、马蹄、荆蜜、芦笋、杨楼子湾麻油、塔耳柿子、脉地湾萝卜;
蔡甸▼
莲藕、臭干子、新农牛肉、大集包子、侏儒山三蒸、侏儒山小麻油、索子长河草鱼、沉湖鳙鱼、南屏垸黄桃;
汉南▼
甜玉米、青草湖甲鱼、喜鹊湖黄鳝;
新洲▼
汪集鸡汤、张店鱼面、旧街刀楼寨白茶、城楼寨茶;
江夏▼
莲子、法泗大米、舒安藠头、汤逊湖鱼圆、梁子湖大河蟹;
东西湖▼
葡萄
孝感▼
孝感米酒、麻糖、早蜜桃、朱湖糯米;
云梦鱼面、白合花菜、胡金店水汽包子、豆腐果;
安陆▼
白花菜、南乡萝卜、银杏;
孝昌▼
血桃、太子米、周巷凤凰茶;
大悟▼
绿茶、花生、拐枣;
汉川▼
荷月酥、马口陶瓷、马口发面包子、榔头泡蒸鳝鱼、脉旺酥饼、汈汊湖醉鱼;
应城▼
糯米、陈岭荸荠、黄滩酱油、汤池中华鳖。
黄石▼
黄石港饼;
大冶▼
劲酒、毛铺苦荞酒、保安水芹菜、保安狗血桃、金柯辣椒、灵溪豆豉、金牛千张皮;
阳新▼
鲫鱼、韦源口螃蟹、腐婢。
黄冈▼
东坡饼、大别山黑山羊、黄州糍粑;
团风县▼
淋山河辣椒、溢流河鱼面;
浠水▼
巴河莲藕、绿杨桥封缸酒;
罗田▼
板栗、柿子、吊锅、天麻、桑蚕;
英山▼
云雾茶、茶乡鸡、桔梗;
黄梅▼
挑花、堆花酒、鱼面、糖粑;
蕲春▼
蕲艾、珍米、管窑陶器、泗流山薏苡仁;
武穴▼
酥糖、章水泉竹器;
红安▼
大布、老君眉茶;
麻城▼
木子店老米酒、福白菊、绿壳蛋鸡;
咸宁▼
桂花、砖茶、杨堡辣椒、贺胜桥鸡汤;
崇阳▼
麻花、野桂花蜜;
嘉鱼珍湖▼
莲藕、鱼圆;
赤壁▼
青砖茶、竹笋、羊楼洞翠毫茶;
通山▼
麻饼、香榧、乌骨山羊、杨芳酱油、隐水枇杷;
通城▼
猪、毫绿茶、黄袍山油茶
荆州▼
鱼糕、甲鱼、小胡鸭、沙市豆瓣酱、沙市早堂面;
江陵县▼
三湖黄桃,松滋鸡、蜜柚、白云边酒、荞麦豆皮、洈水鱼;
洪湖▼
莲藕、菱角、野鸭、大闸蟹、界牌黄豆;
监利▼
粮食酒、小龙虾、荆半夏、贡猪、福寿米;
石首▼
绿茶、笔架鱼肚、酥肉;
公安县▼
闸口小龙虾、张家岗荸荠、斗湖堤冬瓜;
宜昌▼
木姜子、蜜桔、雾渡河猕猴桃、红油小面、峡州碧峰茶、采花茶叶、稻花香酒;
枝江▼
布鞋、枝江大曲酒、百里洲砂梨、关庙山贡米、棉纱、蜂蜜;
五峰▼
绿茶、宜红茶、五倍子、红花玉兰;
秭归脐橙、夏橙、核桃、绿茶;
当阳▼
糜城藕、大堰水牛、谢花桥大米;
长阳▼
高山辣椒、高山西红柿;
兴山▼
杨鱼、石蛙;
远安▼
香菇、冲菜;
宜都▼
蜜柑、洪山茶、富锌茶
恩施▼
硒土豆、硒茶、玉露茶、包谷酒、土家腊肉、西兰卡普;
利川▼
红茶、黄连、莼菜;
巴东县▼
巴东郡贡茶、关口葡萄;
五峰▼
绿茶、茯苓;
鹤峰▼
茶叶、板桥党参(板党)、走马葛仙米、贝母、木瓜、薇菜、公婆饼;
来凤▼
金丝桐油、凤头姜、大头菜;
宣恩▼
火腿、贡米、贡水白柚;
咸丰▼
白术、绣花鞋;
十堰▼
黄龙鳜鱼;郧阳红薯粉条、米黄玉、白羽乌鸡;
丹江口▼
武当酒、翘嘴鲌、胖头鱼、青虾;
房县▼
小花菇、黄酒、北柴胡;
竹山县▼
郧巴黄牛、肚倍、绿松石;
竹溪▼
绞股蓝、黄连、贡米、腐乳、魔芋、龙峰茶、梅子贡茶;
郧西▼
杜仲、核桃油、山葡萄、马头山羊肉。
襄阳▼
黑猪、山药、高香茶、菜籽油、大头菜、白菜、水豆腐、襄麦冬;
枣阳▼
黄桃、油茶、四井岗油桃、半枝莲、平林镇大米;老河口砂梨、大仙桃;
南漳▼
香菇、土蜂蜜、黑木耳;
谷城▼
香菇、石花大曲、汉家刘氏茶;
保康▼
黑木耳、蓝莓、薏仁米;
宜城▼
米、流水西瓜;
随州▼
银杏、香菇、香稻、漆器、柏树湾金银花、泡泡青、万和兰花、洪山鸡、蜜枣、芽茶;
随县▼
葛粉;
广水▼
余店大白菜、胭脂红鲜桃、奎面、大蒜、腌腊狗肉;
荆门▼
仙居麦酱、漳河水库草鱼;
沙洋▼
花生、包面;
钟祥▼
大米、葛粉、七里河萝卜、大口蜜桃、石牌豆腐;
京山桥▼
米、乌龟;
鄂州▼
武昌鱼、沼山胡柚、梁子湖螃蟹、鳜鱼、沼山茶油、东沟珍珠;
仙桃▼
香米、麻鸭、米团子、苕粉、毛嘴鸡、沙湖盐蛋、郑场豆豉、沔阳三蒸;
潜江▼
小龙虾、黄鳝鱼、酱萝卜;
天门▼
义河蚶、鳝鱼、锅盔、张港花椰菜、岳口芋环、麻洋糖心皮蛋;
神农架▼
百花蜜、木鱼绿茶、野板栗、杜仲茶。
怎么样?湖北的土特产多吧?你知道多少湖北的土特产?你喜欢湖北的哪些土特产?
大家觉得武汉这个城市怎么样?
家在武汉,我爱我家。武汉怎么样,让我来说说!
我会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带着武汉人的自豪感,给您讲讲三段武汉这个城市故事,让您自己来评判武汉这个城市到底怎么样?
1、过去
大江大河大武汉。武汉最早被作为都城是在三国时期,当时被称为夏口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武昌。如今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的鼻祖就是三国时间吴国在龟山上建立的训练水军的阅兵楼。
明朝期间的汉水改道造成了武汉三镇的格局,从此将汉口和汉阳区分开来。我国古代四大名镇就有“汉口镇”,汉口因地处汉江之口而得名。汉口的发展主要是利用长江、汉水的水运之便,作为码头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的。古代有“九省通衢”之称,可见当时的汉口水路交通通道全国许多地方!
四大名镇之一的“汉口镇”
清朝晚期,依清政府与外国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汉口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外国人在此地大规模投资,有五个国家在此开辟了租界。至20世纪初,汉口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城市,被称为“东方芝加哥”!
民国初年年产值仅次于上海,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大上海”与“大武汉”之说!
汉阳的崛起要归功于张之洞的洋务运动,重工业、钢铁厂、兵工厂让汉阳一夜之间腾飞。过去武汉三镇中惟独武昌一直默默无闻!
2、现在
新中国成立之后,武汉和上海被同时列为了直辖市。几年之后,武汉的命运出现了第一次转折:降级为副省级城市,但是这并不能影响武汉的地位,因为此时大批“武”字头的重工业落户武汉,“武钢”、“武船”、“武重”、“武锅”等等。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完工为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巨大的力量。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武汉的发展曾经连续错过80年代到90年代的三次改革浪潮。从80年代到上个世纪末,武汉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城市的发展让人把偌大的武汉戏称中国“最大的县城”!
武汉的新机遇源自新世纪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武汉不仅建设成为城市规模大,而且经济也要作强作大,成为在中部崛起中成为领军人!
因篇幅有限,我只从交通、经济、教育、旅游等四个方面简单讲一讲“大武汉”的现在发展状况!
2.1、交通
湖北位于祖国中部、长江中游,雄踞“湖北通则中部通,中部通则全国通”的“天元”区位,是东西互动、南北对接必经之地和中国经济板块重心“北上西进”的交汇点,省会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武汉被誉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祖国立交桥”!
武汉被冠以“祖国立交桥”的美誉!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河,武汉位于长江上两个直辖市--重庆和上海的中间,武汉航运“肩挑”地位明显!国内最重要的铁路干线京广线穿城而过,武汉又是“居中”,连接首都北京和祖国南大门广州!国家铁路脊梁“京广高铁”、金腰带“沿江高铁”以及“大斜边”福银三条铁路开通,让武汉可以1-5小时内通达国内80%的省会城市。
2.2、经济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
目前着力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另外,国家存储器基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相继获批落子武汉!
武汉荣膺十大创新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给力:武汉已经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地,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激光加工设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一批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领域,武汉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据2019年GDP数据显示,武汉有着高达16223.21亿元的总量,排名全国大陆地区前八强!
2.3、教育
目前武汉共有84所高等院校,其中本科院校46所,知名的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等,当然也有为数众多的普通本科大学。据武汉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武汉固定人口数量在千万左右,其中十分之一是在校大学生。校大学生数量已经达到130万之多,成为“世界之最“!
百年名校--武汉大学
2.4、旅游
武汉自然风光独特,四季气候分明,拥有大都市罕有的100多个湖泊和众多山峦;武汉的人文景观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1986年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其中风景名胜和人文迹址有闻名遐尔的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岳飞亭,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盘龙城、放鹰台、钟子期墓、祢衡墓、楚王墓群等。
大江大湖大武汉,旧貌早已换新颜!武汉旅游景数不胜数,现在重点介绍几个供您来到武汉旅游时候参考:
武汉长江大桥:万里长江第一桥,从此天堑变通途,巍然耸立六十年。漫步长江大桥,遥看武汉三镇风光!
武汉大学:百年名校,拥有众多的中西合璧风格的民国建筑,樱花全国闻名。
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上笔墨酣。楼内大量的石碑、石刻,都是历代名人的真迹,极具艺术价值。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湖岸曲折,港汊交错,碧波万顷,青山环绕。东湖风光无限美,烟波浩渺心胸宽。
湖北省博物馆:荆楚文化集大全。心敲曾侯乙编钟,手舞越王勾践剑。
武汉木兰天池:沟壑纵横,林木茂盛,一年四季流水不断,呈现的是一种山水交融的湿地生态。
全国第二大城中湖--武汉东湖 (第一名还是武汉--汤逊湖)
来武汉旅游除了玩得尽兴,还有吃得“过瘾”!
武汉美食同样是数不胜数,你看!
豆皮豆丝豆腐脑,油条油饼热干面;鳝鱼肥肠腰子面,牛肉三鲜炸酱面。
排骨莲藕锅贴饺,包面锅奎小煎丸;汤包煮包小笼包,三鲜豆皮实在鲜。
武汉鸭脖天下知,麻辣龙虾人人馋;火锅烧烤到处有,武汉美食数不完!
武汉名小吃--久久鸭脖
3、未来
3.1、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将分三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21年基本形成框架,2035年初步建成,2049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全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世界亮点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目前国家中心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九个城市。
3.2、世界亮点城市
武汉“长江新城”是武汉市政府规划的一个新区,位于武汉中北部的长江边上,是武汉的“未来之星”,立志成为世界亮点城市!
长江流域,武汉要成为长江经济带的脊梁,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在中部,武汉要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在全国,武汉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全球,要成为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亮点城市!
武汉“第四镇”--武汉长江新城
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重点围绕主城区长江段,集中展示长江文化、生态特色、发展成就和城市文明,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规划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传承楚风汉韵,打造世界级城中湖典范!
以上就是我眼中的武汉,你觉得武汉这个城市怎么样?
不管怎么说,可以肯定的是:武汉,每天都不一样! Wuhan is Different Everyday!
为什么湖北的简称为鄂?
湖北在历史上曾是楚国的龙兴之地,再加上西楚霸王项羽,楚这个字要比鄂的名气大很多。为什么,偏偏要用鄂字作为湖北省的简称呢?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是南方强国楚国的主体地区,楚国国都郢城就在今天的荆州,上古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荆州就是其一,到汉分天下为十三州时,荆州依旧在其中,而且又被当作楚国的别称,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典故更是让荆州的名声流传千年,既然如此,为何不简称荆呢?但荆州的辉煌只是一时,到隋朝以前,荆州的疆域越来越小,到如今只是湖北的一个地级市,同时荆州并没有其特有的文化,所以并不能代表整个湖北。自然荆字就被pass。此时就有人提出了,既然荆州太小,不具备代表性,那楚呢,春秋战国时期鼎鼎有名的楚国,还形成了楚文化,应该能代表湖北了吧,为什么楚也没有成为简称呢?其实从名气和文化来讲,“楚”确定非常有分量,但以楚国所形成的楚文化并不仅仅指湖北,他同时还包含了今天的湖南、江西、安徽、河南一带,这些地方都是楚国的领土。湖北为什么简称鄂?大约在4000多年前,扬子鳄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扬子鳄在古籍中被称为鼍。而在四千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有一个部落以捕鼍为生,以鼍龙为图腾,这个部落的名字叫做噩。在古代,鼍、噩、鳄、鄂这些字都是通假字,意思都是鳄鱼。这个叫做噩的部落在今天的山西乡宁县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鄂国。鄂国建立的年代非常早,在夏商时代就已经存在。商朝时,鄂国是十分重要的方国,甲骨文中表明商王经常前往鄂地狩猎。商朝末年,鄂侯是朝中重要大臣,与西伯侯姬昌、九侯并列三公,后因为反对纣王虐杀九侯父女,被纣王杀死。商被周取代后,周成王将他的弟弟叔虞封在山西,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晋国。古鄂国的土地很快就被晋国吞并,于是鄂国的遗民就开始往南逃,寻找新的家园。他们先是来到了如今河南南阳一带,国号仍然为鄂,南阳境内有山名叫宣山,就是《山海经》里所记载的“南阳鄂山“。然而此地离周王室太近,周夷王时,周鄂交恶,周、虢联军出兵征鄂,占领了鄂国都城“噩墉”。鄂人只得再次南迁,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位于今天湖北鄂州市的梁子湖边。然而好景不长,鄂侯驭方同周王室的关系急速恶化,周厉王中期,驭方率领东夷、淮夷反叛。周厉王遣武公家臣禹率战车100辆,骑兵200名,步兵千人助战,击败叛军,俘获鄂侯驭方。周厉王对鄂侯的反叛深恶痛绝,下令攻灭鄂国,将其国内男女老幼一并消灭,鄂国从此一蹶不振。屋漏偏逢连夜雨,悲催的古鄂国又被楚国第六代国君熊渠给盯上了,公元前877年,鄂国最终被楚国一举攻灭。熊渠虽然灭亡了鄂国,但是仍然保留了鄂这个国号,封其二儿子红为鄂王。熊红称王后不久,便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鄂王城(遗址位于今湖北省大冶市)。当时周朝的国君是周厉王姬胡,厉王为人强势,对待各诸侯国手段强硬,楚王熊渠感到害怕,便取消了自己儿子的王号,熊红降爵为鄂君。后来熊红继承楚国王位,为了避开周王室自西北方向给楚国的压力,并向东扩展新的势力,熊红将国都迁到了鄂王城,直到两百年后,楚国臣民才在楚文王熊赀的带领下,出走鄂王城,迁都郢都(今湖北荆州)。在春秋战国的战乱中,鄂王城渐渐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但是鄂这个名称却并没有被历史忘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实行郡县制,在鄂王城这里设置了鄂县,鄂县隶属于南郡,“鄂“这个地名开始一步步延续下来。汉朝时鄂县隶属于荆州江夏郡,郡的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