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lao,为什么读
taiwanlao,为什么读?
第一:唐山地区方言发音特色;第二:民间传说乐亭源自“涝停”。我曾经在唐山生活了5年,对乐亭这个名字印象最深刻。
1:唐山方言发音特色。乐亭方言属于唐山方言区的一个分支,这个地区虽然与北京毗邻,但与普通话的差别却很大。
在乐亭方言里,绝大部分词语里都有儿化音;其次,在语音方面,声调与普通话的差别也很大。
作为地名,乐亭的乐读作“涝”。目前在国内仅有两座城市读这个发音,一个是山东乐陵,另一个就是唐山乐亭。其实,在乐亭当地人嘴里,乐亭的发音听起来更接近“劳亭”。
2:源自民间传说故事。根据历史记载:乐亭始建于公元1123年,本来叫“乐安亭”,据说这个名字源自一段神话传说,后来“乐安亭”简称为“乐亭”。有趣的是,近些年有专家指出:历史上的乐亭沿海地区多洪涝灾害,人们希望洪涝停止,所以乐亭可能源自“涝停”二字。你觉得有道理吗?
当然,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以上只是我自己的一些见解,当做是“抛砖引玉”。欢迎更多的人留言补充、多多指正!我是头条号“背着女儿去旅行”,足迹遍布100座城市。欢迎关注、吐槽,有问必答,有评必回!
老婆是形容词?
名词! 一、称谓 老婆 【注音】lǎopó 【释义】[wife]∶丈夫对妻子的称呼。 【出处】“老婆”这个称谓,最初的含义是指老年妇人。后来王晋卿诗句有云:“老婆心急频相劝。”这一“老婆”是指主持家务的妻子。因此,后来称呼自己的妻子叫“老婆”。 “老婆”与“老公”这类叫法,都含有“相濡以沫、恩爱长久”的愿望。 在我国民间,夫妻之间常互称“老公”、“老婆”。这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此称呼最早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嫌弃老妻,再纳新欢的想法。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恰巧,对联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便提笔续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乃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续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这个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世代传为佳话,从此,汉语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民间也有了夫妻间互称“老公”和“老婆”的习俗。 附:对老婆的称呼 1皇帝称老婆叫梓童; 2宰相称老婆叫夫人。 3文人称老婆叫拙荆 4雅士叫执帚。 5商贾称贱内。 6士人叫妻子。 7酸秀才称娘子。 8庄稼汉叫婆姨(婆娘)。 9有修养的人称太太。 10没文化的叫老婆。 11年轻人喊媳妇。 12老头子叫老伴儿。 13不结婚时称女朋友;结婚后叫对鼻子。 14北方人称孩儿他娘; 15东北人称老擓((laokuai)老了以后); 16南方人称伢他妈; 17大陆上称爱人; 18台湾叫内子; 19喝过洋墨水的称达令; 20土生土长的叫那口子。 21舍不得老婆的人称心肝儿; 22阔别老婆的人叫宝贝儿; 23对老婆亲热时称亲爱的; 24对老婆厌恶时叫那娘们儿; 25河北人称老婆为家里的; 26河南人称老婆为屋里头的; 27湖南人称老婆则叫堂客。 28安徽安庆人称老婆为烧火的,向别人称呼时也叫奶奶。 那些山区偏远之处的称呼就更有趣了---焐窝的、暖脚的、在一块睡觉儿的、吃饭一张桌儿的、睡觉一个窝儿的、下田一块坡儿的、死了埋到一个坑儿的、煮鱼蒸肉一个锅儿的-----。 摘自百度-创建者:f77917
九大稀有姓氏?
1、天
天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之一,相传是黄帝之相天老的后裔。天姓虽然极为古老,分布也比较广泛,但是极为稀少,属于稀少姓氏之一。目前主要分布在河南卫辉、汤阴、巩县。浙江上虞、余姚,广东的顺德,四川的中江,安徽的淮南,台湾的高雄,河北的乐(lao)亭、香河,江西宁都等地。
2、操
操姓,汉族姓氏,关于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来源于官位,出自殷朝君主盘庚给他手下士大夫所封的官职,属于帝王赐姓为氏;二是源自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的后代,属于以职业技能名称为氏。还有一种说法是操姓是曹操后裔改曹姓操,但是这种说法经过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的研究确定这种说法不对。史书上最早有记载的操姓人物是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操师乞。
3、青
青姓的起源也有两种说法:一是以祖为姓,据《路史》记载:“齐太公之后有青氏。或云:青阳氏之后。”;二是,蒙古人改姓而来,起源于元代,先祖是铁木真的后裔,原姓孛尔只斤,后得罪皇帝,被满门抄斩,但是逃出去了三个人,他们逃到河边,决定隐姓埋名,但是没有决定改成什么。后来他们补到了一条鱼,用河水煮鱼吃,被一个渔民看到了,说你们的清炖鱼还可以啊。这句话启发了他们,于是取了谐音,分别改性为青、邓、余。
4、淦
淦姓本是匈奴单于儿子金日磾的后代,金后来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之臣之一。南宋之时,有一个节度使叫做金斌濑,因为他的姓——金和金国的金容易造成混淆,于是高宗皇帝赐姓他姓淦,于是他的后人就开始改姓为淦。淦姓主要在永修繁衍分布,在永修,淦姓名人非常之多。1646年10月,永修人淦君鼎一门殉难报效明朝,被人们赞誉为“官无九品重千秋”。

5、神
神姓源自于姜姓,是比较少见的一个姓氏,在宋版的《百家姓》里面并没有出现,但是在古典文集《丹徒县志》中有记载:“神农氏裔榆罔(神农氏政权的最后一位君主,后被黄帝打败)失帝位,子孙遂以神为氏。”
6、问
问姓来源有四:一是说源于子姓,出自于商汤后裔苑氏衍派问弓氏、问薪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二是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给大司寇苏忿生的封地温邑,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三是源于姜姓,出自东汉末年温侯吕布,也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最后一个是源自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兀者群牧使(官职)温迪罕·蒲睹,也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
7、打
这个姓氏的起源最为有趣,它起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缯子国君主缯子,属于以历史事件为氏。据史书《谷梁传·宣十八年》记载:公元前五九二年,农历七月,邾国刺客潜入缯国,将缯子刺杀。刺客杀缯子的手法极其残忍,用大锤将缯子捶打而死,尸体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因此在史书中皆称“戕犹残也”。缯子的后裔子孙中,以历史事件为姓氏,称捝氏,后简笔为打氏。

8、雒
简介:雒,国名纪,雒国,任姓,或作络、洛。”可见,雒、络、洛诸姓氏皆同源于古雒国。古雒国,即黄帝之子任所建之国,位在古雒水,即洛河,发源于古漳山(今陕西雒南华山东麓)。
9、茶
茶姓:源出多头:一、炎帝葬于茶陵,因氏;二、齐太公之后有茶氏;三、明清时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为茶氏,系彝族。今云南、浙江、台湾省等地有分布。名人有茶话,汉时人,见《江都易王传》;茶昱,明时武平人,洪武中洛川县训导。
10、死
死姓:据说是倒数第二“小姓”。“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非常避讳这种事情,不愿意张嘴闭嘴“死来死去”的。
二战日本海军除了大和级?
长门级,长门号,陆奥号,都是大七之一,装备三年式410mn,服役时啊奶油炮+脆皮,长门级强在魔改后,91式穿甲弹,重要部位增设铁裤裆,弹药库防护比大和还厚,真正打不起一点不虚俾斯麦
金刚级,金刚号,比叡号,雾岛号,榛名号
金刚到二战已经是老舰了原定1932年退役,条约让老舰们超期服役。防护并不那么出色,战巡改造的高速战列舰(实质变化只在名称),203mm主装+110mm内衬还算能看,炮也老了(即使使用91彻甲弾)
金刚战绩平平,有一条甘比尔湾号航母的人头,主要伴随水上机动打击部队行动,常常伴有大和,1944年莱特湾海战被击沉(雾)
榛名常作为水上打击部队出击,炮击机场,追击舰队等均有参与,1945坐沉吴港
比叡,天皇曾经的御召舰,由于条约一直被砍成训练舰,舰桥也被改造成大和的试验舰桥,条约到期后换上武装作战。瓜岛夜战中一晚上在极近距离(拉菲的12.7操作员可以清楚看见舰首御纹章,最近不到10米)击沉3艘驱逐舰,后被重巡洗成船棍,航速严重下降后来只能靠拖,怕被空袭击沉或缴获,开通海阀自沉
雾岛,伴随机动部队出击,参与过炮轰机场,追击舰队,和南胖,总统对射把南胖打停电,后被总统打成残废,不久自沉。
金(lao)刚(po)这是雾岛
这是比叡(改造后)
这是榛名(1945年坐沉吴港)
扶桑级,金刚级的强行战列舰化产物,虽然后来暴露的问题多多,但他诞生时还是比较强大的战列舰,与其他战列舰不一样,用扶桑(古时日本的美称,而不是以往战列舰的古令制国名)命名。原定1928年退役,条约又让他超期服役后来退居二线成为训练舰,战时重新启用,1944年被击沉
山城号,1938年大改完成,与扶桑主要区别是三号炮塔指向和直挺挺的舰桥,参与南洋-特鲁克运输与护航,1944年莱特湾被5艘(六艘参与,其中宾夕法尼亚号没有开火)米帝魔改的老战列舰轮流炮击击沉
扶桑与山城
伊势级,伊势,日向。本是扶桑级 修改了炮塔布局和动力舱布局蛋疼的缺点,魔改后其水平装甲仅次于大和,各重点部位防护得到强化。42年后他们开始魔改航空战列舰,并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得到善终战后回炉,钢材用于重建。恩加诺角海战,两条老船凭借松田千秋出色的指挥和自创的弹幕防空法,在几百架舰载机围殴下击落击伤44架,自身无损撤回港口。45年从马尼拉运回帝国最后一批物资(这批物资足以顶上他们俩的造价),为帝国续命。均坐沉吴港,两舰在二战中较为幸运,一直两舰一起出击
另有摄津号,不多说了,退役的河内级战列舰,港口吃干饭的
这种植物在你们老家叫什么?
灰灰菜和红盐菜。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刺楸亲自去拍摄了几张相关的图片,大家可以从图片中了解。这种植物叫做藜,认字认半边,念作lí,为藜科藜属植物。从种、属、科同名中可知这种植物属于模式种,也可推测还有许多类似的近缘种。刺楸这边称呼这种植物为灰灰菜,但也有好几种。从相关资料了解到,该类植物中共有11种,而作为野菜的有两种,即有灰菜之称的藜和有红盐菜之称的杖藜。
一、红盐菜杖藜一提到杖藜,刺楸就想起了《古木阴中系短篷》的诗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花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可见杖藜是一种可作为拐杖的材料,做成的拐杖可称为杖藜或藜杖,本是一种草本植物,之所以可做拐杖,主要是因为它能长到3米高,算是高大草本,就像几米高的芭蕉也算是草一样。杖藜虽高,但其嫩苗和灰菜一样可当野菜食用,在饥荒年代,农民还采集它的种子代替来充饥。苗做野菜,茎秆做拐杖,而种子还可当粮食,杖藜真是一种不错的植物。正因为如此,现在才有人将其栽培使用,是介于野生和非野生植物中间的一种植物。
二、灰菜藜因为藜是模式种,所以很具有代表性,其别名灰菜载于《救草本荒》,也只比灰灰菜少了一个「灰」字。灰菜分布广,在田地间甚是常见,虽长得不如杖藜高,但也能长好几十厘米,甚至超过一米高。因此是令种庄稼的农民非常讨厌的杂草,见到之后直接伸手薅除拔掉扔于一旁。割草的人遇到它后则割嫩苗或剐老叶子来喂牲畜。
灰菜可食用,又是草药,其种子叫做灰藋子。
三、怎么吃?不管是灰菜还是红盐菜,吃法都差不多,与其他野菜也没太大区别,烹饪方法也就那么多,刺楸也没怎么吃过,所以也不太了解,知道的人可以在下方留言分享一下。
以上就是刺楸对提问者给出的两张植物图片的介绍,若是觉得回答得还行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