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润发捐款,你认为周润发和洪金宝谁的地位高
周润发捐款,你认为周润发和洪金宝谁的地位高?
客观的评价,应该是洪金宝地位更高一些,我将从以下四方面分析哈:
入行洪金宝1952年1月7日出生于中国香港,1961年以童星身份出演个人首部电影《爱的教育》,1966年进入邵氏兄弟影业并担任武侠片《大醉侠》的武术设计,算是正式入行,这时才15岁。
周润发,1955年5月18日出生在香港,1974年毕业于TVB艺员训练班,1976年初涉影坛,这时的周润发21岁。
小洪金宝3岁的发哥,入行的时候洪金宝已经小有名气,而1977年洪金宝就已经作为男主角开始演电影了,这个时候的发哥还只能在电视剧中演配角。
但发哥的成长速度也是飞快,1980年的《上海滩》让他红遍大江南北。随后开始登陆大荧幕,在电影中担任男主角。
获奖俩人的演技都没得说,洪金宝早在1982年就凭借《提放小手》获得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而之后的1988年又凭借《七小福》第二次荣膺影帝称号。
周润发也是拿奖拿的手软,1985年凭借《等待黎明》获得台湾金马奖影帝和亚太影展影帝。随后的《秋天的童话》再获金马影帝,87年的《英雄本色》88年的《龙虎风云》和90年的《阿郎的故事》又为发哥带来了三座金像奖影帝,真是拿奖拿到手软。
洪金宝区别于周润发就是除了影帝的奖杯,还获得了一大把最佳动作设计的奖杯,包括《叶问》和《杀破狼》等。
影响力俩个人在华语影坛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影坛,基本就是洪金宝,周润发和成龙在撑着。
但确切的说,周润发是从1987年的《英雄本色》开始,电影票房才有起色,在这之前一直是票房毒药。但洪金宝的电影早就已经是市场上的香饽饽了。
洪金宝的《五福星》系列,《僵尸》系列,还有一些群星戏,都是票房保障。那个时候洪金宝和他的洪家班可以说是呼风唤雨。
有一个故事,洪金宝在拍摄电影《富贵列车》时,因为要找大量的香港明星来客串,他就开始打电话,结果明星都过来捧他的场,导致香港过半的片场停工了,那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进入90年代后,洪金宝更多是做幕后工作了,如导演或者动作导演,出演的电影开始少了,但发哥的量没有减少。这也是很多年轻的观众不认识洪金宝的原因。
在88年代末90年代初有了双周一成的称号,即周润发,周星驰和成龙,他们三个人扛起了这个时期香港电影票房。
海外之路之后90年代末,发哥进军好莱坞,在经历了前期《再战边缘》和《血仍未冷》的失败后,凭借《安娜与国王》敲开了美国观众的大门,在好莱坞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之后的《卧虎藏龙》也是让发哥响彻国际,但这之后,发哥的好莱坞电影也不多了,渐渐地将重心放在国内。
洪金宝虽然没有在好莱坞拍电影,但是拍了一部美剧《警界威龙》,也是颇受好评。但整体来说,洪金宝的“出海之路”不如周润发顺利。
总结结合以上四点,洪金宝的地位应该略高周润发一筹的。在王晶的电影《大上海》中,曾有一段周润发跪拜洪金宝的戏份,当时王晶就说,整个香港影坛能受得起发哥一拜的只有洪金宝和王天林(王晶的父亲)。
为何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
民国的上海滩,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的确,这三大青帮大亨中,杜月笙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与他会做人有很大的关系!
穿着长衫的杜月笙写下这个提纲的时候,三少的脑海里立刻就蹦出了这样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是,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的形象。
孔乙己为什么要站着喝酒呢?因为孔乙己穷,口袋里没有钱。
孔乙己为什么要穿长衫呢?因为穿长衫大抵是有文化的人。
至于为什么是“唯一”?
因为,酒馆里穿着长衫有文化的人,口袋里都有几个钱,可以找个座位坐下来,慢慢喝酒。孔乙己却不一样,就成了“唯一”!
杜月笙,也喜欢穿长衫,每次都是一丝不苟,从来不会把袖子卷起来。而且,杜月笙还喜欢手上,把玩着一把折扇。
穿着长衫,手拿一把折扇,这不是电影里有文化人的模样吗?
当然,杜月笙这身装扮,与孔乙己有很大的区别。
一生潦倒的孔乙己想通过自己的一袭长衫,告诉世人自己是个有文化的读书人。而杜月笙的一袭长衫,却是向往读书人的那种风度和气质。
因此,杜月笙很喜欢被人称呼为“杜先生”。
杜月笙从小家寒,父母早逝,善良的继母靠着给别人洗衣服赚钱,送杜月笙读了5个月的私塾。5个月的读书时光,是杜月笙多灾多难的童年中最珍贵的记忆。
后来,杜月笙逆袭成了上海的土皇帝之后,杜月笙对有文化的学者格外敬重,也非常愿意和有文化的人交往!
章太炎给杜月笙的一封信虽然,杜月笙很想结交更多的文人学者,他却不会乱去交往。
一来,杜月笙是黑帮的大佬,名声好说不好听,有的文人只怕不愿意。二来,没有合适的机会,总不能自己找上门去吧。
这不,机会自己找上门了。
有一天,有人给杜月笙送了一封信,这写信人叫章太炎。
章太炎,是近代国学大师,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的学者 ,连鲁迅先生都是他的学生。这种人,正是杜月笙所仰慕的文化人。
原来,章太炎的侄儿,居住在上海法租界,与上海一位颇有身份的人发生了房屋纠纷。侄儿在无力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就去找苏州的章太炎帮忙。
可想而知,满腹经纶的章太炎,脾气又不好,在这方面根本就无能为力。
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给上海法租界炙手可热的大佬杜月笙写了一封信,请杜月笙帮忙。
杜月笙见到章太炎的信后,心中大喜,他正想结交这位学者呢,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不用说,这场纠纷由杜月笙出面,还真就解决了。
笑话,所谓的纠纷,不外乎“钱”的问题。对于杜月笙来说,钱也好,面子也罢,他多的是。所以,没多久,就把章太炎拜托自己的事办得妥妥的。
杜月笙登门拜访话说杜月笙帮助章太炎的侄儿处理完这件事之后,又以低调的姿态去苏州章太炎家登门拜访。
这种拜访,是基于把章太炎作为一个师者的角度来拜访的。就正如老师交代学生一件事,学生办完之后来向老师汇报一样。
所以呢,杜月笙向章太炎告知了他调解房屋纠纷的经过和结果。章太炎热诚接待了他,二人相见甚欢,章太炎一改过去对杜月笙的看法。
他发现,这个别人口中的青帮大佬还真的不一样!
杜月笙则在告辞前,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张两千银元的银票,悄悄地放在了章太炎家中的茶几上,并用一只茶杯随意地盖住。
杜月笙有这样的一种思维,他给人送礼的时候,一定没有第三人在场。这样送礼,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的,顾全了收礼人的面子和心理。
章太炎,作为文人名声虽然很大,经济却并不宽裕。
当他看到茶杯下压着的银票时,对杜月笙既感激又敬佩。他认为杜月笙并非传统的黑社会头子,他讲义气,重礼节,礼贤下士,更有豪侠之风。
杜月笙,就这样是和这位大文化人做了朋友!
章太炎为杜月笙改名杜月笙说:锦上添花的事他不做,要做,就要雪中送炭。
关键的是,炭,他送了,还给别人足够的面子。这就是会做人的诀窍,因为,他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杜月笙是个有心人,他在和章太炎交往的过程中,觉察出章太炎虽被人推崇,生活却有些拮据。
于是,杜月笙每月让人准时给他送去银票,接济他的生活。对于杜月笙的帮助,章太炎泰然受之,从未向他表示过感谢。
杜月笙和章太炎也开始了经常的走动。
有一次在闲聊的时候,章太炎问起杜月笙名字的来历。
那时候,杜月笙叫“杜月生”,因为他出生的那天是7月15日,正是月亮升起的时候,父亲便给他起名叫“月生”。
章太炎听后说:“这个名字好虽好,却不够儒雅,我给你的名字改一下如何?”
杜月笙一听,挺激动的,国学大师给自己改名字,太荣幸了!
于是,章太炎对杜月笙说,杜先生不如改名“杜镛”,字“月笙”。接着,章太炎又给杜月笙解释,《周礼》说:
“东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西方之乐为镛,镛者功也。”
从此,杜月生就变成了杜月笙。
不仅如此,章太炎还用大师珍贵的笔墨,帮助杜月笙修订了家谱!
1931年,曾经高桥镇的小瘪三无限风光地回乡建杜氏祠堂。在落成典礼上,许多的社会名流和军政显要,有头有脸的人物来了几千人。
章太炎,也在受邀之列。
他亲自写了一篇《高桥杜氏祠堂记》。文中,他追根溯源提到了古代杜姓文人若干,这无疑让杜月笙的出身,蒙上了一层世代书香的气息。
这种光芒,正是身为青帮大佬的杜月笙所缺少的!
三少说:
真正的朋友,心灵上是平等的。无关乎财富,地位,环境。杜月笙用心交到了国学大师章太炎做朋友,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机会。
我们想啊,一个青帮的大佬,混社会的人,有一个国学大师的朋友经常为他增光添彩,杜月笙的人生是不是更加开挂呢?
怎样评价周润发与冯小刚?
两人有一个共同点,出身低微,除此之外我都不好意思拿2人相比,一个在霉国买别墅的导演可捐1分钱。想着就恶心,和发哥从形象上的差距更是天地之别。只是觉得一个钜齿liao牙满白斑的丑陋恶像竞好意思去霉国混?不要和发哥在一起比,我难受。
周润发捐款56亿捐到哪里了?
慈善基金会
马克龙发起国际募捐?
谢邀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理性的看待圣母院的大火,这场大火很可能是由于施工不当而造成的火灾把这个人类遗迹烧了个千疮百孔。马克龙这次乞求世界捐款,无非手里捏着一张基督教的王牌,世界各地生活着大量的基督教徒,几百年前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他们建教堂,办教育,搞慈善,当时对于贫穷的中国来说其友善,友爱的包装确实吸引了很多的民众加入。这些华丽的包装里面其实藏着一个英,法等西方列强掠夺中国,殖民中国的祸心,所以说“上帝被利用了”。随着英法对中国的胃口越来越大,激起了清庭和民众的不满而至发起了“义和团”杀教民,逐传教士的运动,英,法依此为理由大打出手,攻唐姑,陷天津,破北京,他们随意屠死中国民众,掠我紫禁城,園明园财宝,一把火将圆明园烧毁。
现在,法国圣母院的一场火灾而让一些人痛不能生,如丧考妣,而中国有句老话,“天做孽由可违,人作孽不可活”。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遗址还在,故宮,圆明园被掠文物至今还保存于大英博物馆,法国罗孚宫里。英法联军砍我国民脑袋的照片还在,这种种丑行让我们能忘却吗?
现在法国马克龙向世界乞捐,我认为做为基督教徒无可厚非,但做为炎黄子孙则是一,归还掠我之文物。二,修复我圆明园,向被杀我之先人道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