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与茶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哪个更有中国特色
茶艺与茶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哪个更有中国特色?
酒文化更具中国特色,酒文化在八项规定出台前,经过官方和民间的共同努力,已经打造出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而茶文化,则被那杯英国茶抢了风头!
茶文化行业挣钱吗?
简单说一下这个话题。首先,题主的想法应该是两个,赚钱。安顿。
我们先说你的这个想法能不能挣钱。
我有一个朋友叫萧然。在武汉的茶圈应该是比较出名的后起之秀。
而他的专业就是茶空间设计。
跟题主的情况比较类似。唯一不同的是,他并非是从室内设计这个角度入行,而是从空间美学这个角度来的。
茶空间美学这个概念应该是台湾人的茶人提出的。
其根本的一个初衷是,在一个美的空间享受好茶。
萧然接的茶空间设计工作,很多都是一些boss们在自己的会所或者自己的家里做的茶空间。目的在于自己喝茶,或者朋友一起玩。
确实。他们安顿了。
因为他们买单了。
而作为你打算入行来说。
很容易出现另一个很大的困难。
就是美和使用两者之间的平衡。
如果不是茶艺师,或者茶人。你很难知道这一张台面到底应该多宽。太宽了,主泡茶师没法照顾到大家,太窄了,又不美。
需求确实存在,而且缺口很大。
我们在武汉,武汉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人开始喝茶,开始追求茶带来的种种东西,而专业做茶空间美学设计的,我们认可的也只有萧然一人。他经常性忙到吐血。长年加班。
而开个茶馆,那就有点麻烦了。
这涉及到店面选址、人员配备、客源经营种种方面。作为一个刚毕业而且没有茶行业基础的孩子。完全不建议。但是,如果有上述经验。那我们再聊。
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茶文化与酒文化为什么能兼容发展?
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还十分具有包容性,所以说,中华文化是多样性发展的。
茶文化作为一种清静简朴的方式,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使得人们能够得到安静。
中华文化一项包容并蓄,酒文化与茶文化能够兼容发展,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使得看似矛盾的事物和谐共生。
谈谈你理解的茶文化?
古人常把茶与饭并列,有句话叫"茶不思,饭不想",由此可见,在古人的生活里,茶与饭是同样重要。
在我的生活里,茶与饭,不一样。
饭是必须的,不用伟人说,一个民族一星期不吃饭就要灭亡。我一顿饭不吃也饿。饭是每天都要吃的,而且每天不止吃一次,天天如此,从无间断。但是,茶就不一样了,有了就喝,没了就不喝,不吃饭会饿死人,不喝茶,死不了人。
假如说饭是非常物质的,是必需品,那么茶,就有一点精神层面的东西了,至少不是那么纯物质。
少小在乡里,家世本贫寒,又是华北平原上,又不出产茶,所以,喝茶的印象就是有客人了,或者家里有事情了,到供销社里包上一两毛钱的粗茶,回来冲泡在粗碗里,酽酽的咖啡色。那时候,茶是奢侈品。
长大入城市,生活渐富裕,社会也越来越富裕,茶叶越来越多,在北方,喝茶的人也越来越多,慢慢的,我也喜欢了茶。
喜欢就是喜欢,喝茶就是喝茶,不会为了喝茶,神神叨叨地弄上一通仪式,但是,对茶的质量和水的质量,尽量讲究一些。
每年春天,在春分前后,有些地方的茶已经开始采了,我去到茶山上,找到认识的茶厂老板,买些春茶。这个时候的茶,基本上还没有打农药,相对来说是比较干净的。
把这些茶带回家,分给好茶的朋友一些,我觉得比喝酒好,春茶一杯,是对朋友最文雅的敬意。
春天买茶,有名的茶场我去,无名的茶山我也去,比如在三峡里面,有零星的一块一块的茶田,因为没形成规模,名声并不大,但是茶确实好喝。
好喝就行,不必太介意名气。
不必一说茶,就必须喝龙井,龙井茶也是清代乾隆年间成的名,在那以前,它也默默无名。
所以,喝茶,不必介意名气,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嘴。
任茶千好万好,无毒无害才是第一好。天下买茶人,为了一把好茶恨不得望闻问切,我觉得首先注意的还是农残少一些。农残高的,任你有天大的名气,也不能算好茶。
千里迢迢把茶买回来,除了送人,把自己喝的绿茶一定留好,放在冰柜里,好好珍藏。
吃饭没有什么讲究,有什么吃什么。喝茶是个习惯,早晨起来,先冲泡一杯绿茶,洗刷,喝茶,把茶喝通了,一身通泰。
一般都说,春天夏天喝绿茶,秋天冬天要喝红茶。我一年四季喜欢喝绿茶,只要自己喝着舒服就行。
我对茶叶充满喜爱,早晨喝茶,茶喝完,吃早餐,我可能会把冲泡过的茶叶倒进粥碗里,和着粥一块吃下。
元代以前,我们都是吃茶。
就在今天,许多地区也有吃茶的习惯。
那么辛辛苦苦买来的茶,尽量弄点好水,深居城市里,难得有清泉,北面不远是泰山,泰山泉水还是比较好的,就给泰山的朋友联系,请他每月给送两次水。
好茶一定用好水,否则,没有好茶。
吃饭简单,泡茶也简单,只要是别违背茶理,别把茶泡过了,闷熟了,也别把茶泡生了。
器具干净一些,一定不要有异味,宜兴茶壶能泡,四川盖碗茶也能泡,拿来浇花的马瓢也能泡茶。
喝茶的时候别浪费,浪费了怪可惜。
哪怕好友相聚,好茶好水,待水温最好的时候,把茶叶冲上,爱怎么喝怎么喝,谈天说地两不误,也不会神神叨叨的,弄一阵子天地人茶如何如何,鼓捣得像封建迷信聚会似的。
喝茶,先是为了解渴,再就是为了那点口腹之欲,喝着舒服。
《红楼梦》中妙玉喝茶那一番道理,听听可以,妙玉必须那么喝,我们谁是妙玉?
日本人有本书,叫做《茶禅一味》,把茶快喝成宗教了。看看可以,修行不必庙宇,一切日常都可修行,何必在茶。
假如有人有禅心,举杯入禅,那是难得的慧根造化。我没有,倒是愿意遵从老赵州和尚的那句话,且吃茶去!
清风明月下,一人独坐,一壶清茶,举杯轻啜,茶味悠长,想一下生前身后,也是修行。
有活干,有饭吃,有茶喝,就是快乐的。
一日三餐,本是为了果腹,后来又为了交友,为了祭祀,为了这个那个,成了饮食文化。
青茶在山,清茶在壶,香茗在手,喝着喝着也成了茶文化。
文化离我们很近,文化又有点飘渺,但是,它总是存在的。
陆羽对茶道的贡献有哪些?
陆羽是茶圣,亦是情圣,陆羽他不仅研究茶道,研究茶叶的栽培、育种等茶叶技术,还有力地促进了茶文化的大力发展,由此也影响到了全世界。比如日本的茶道本质上就是起源于中国的。由于陆羽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对中国和世界茶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茶叶文化已经写入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这就是陆羽真正的伟大之处,因此,陆羽也被后人称为茶圣。当然,每一个人对茶的理解也不相同,每个人泡出茶叶的味道和感觉也不一样。比如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鲈鱼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