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茶,喝茯苓泡水有哪些作用

2023-04-04 106阅读 0评论

黄芩茶,喝茯苓泡水有哪些作用?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虽然对于茯苓我们不是很了解,但是它的作用很多。茯苓性平味甘,对脾、胃、肺以及心脏都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当身体出现咳嗽、痰多、小便不利、水肿、拉肚子或者记忆力衰退的时候,用茯苓泡水喝可以缓解这些症状。

茯苓泡水的功效与作用

1.保护内脏:茯苓对肝脏、脾胃、肺以及心脏有保健作用。茯苓泡水可以治疗胃溃疡,降低胃酸和肠道松弛。茯苓所含有的一些物质还能够防止肝细胞出现坏死,维护肝脏健康。茯苓泡水喝还可以治疗心悸和失眠,起到养神安心之功效。将茯苓和人参、酸枣仁以及远志这些药材一起服用,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黄芩茶,喝茯苓泡水有哪些作用

2.健脾止泻:茯苓对治疗由脾虚湿盛、脾虚运化失常所引起的腹泻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这种功效得益于茯苓标本兼备的能力。当茯苓与白术、山药和党参同服时,还能够治疗气虚和补肺健脾;

3.利尿消肿:茯苓药性温和,对于小便困难或水肿的病人来说,服用茯苓泡水不仅不会损伤脾胃,还可以增加尿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无论是湿热还是湿寒,茯苓都可以有效治疗,而且不会加重病情;

4.降血糖:茯苓可以影响身体的代谢,起到平衡体内电解质的作用,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糖。高血糖患者服用茯苓泡水可以降低血糖含量,还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5.防癌抗癌:茯苓对肝癌、肺癌、食道癌和鼻咽癌等多种癌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因为茯苓富含多种抗癌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能够抑制并破坏癌细胞,清除体内治癌的自由基,因此服用茯苓可以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茯苓泡水的注意事项

1.茯苓不可与浓茶或米醋同食,否则会导致过敏或中毒;

2.肾虚多尿、口干津伤、气虚下陷以及虚寒滑精者慎食;

3.茯苓淀粉含量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山萸肉能一起泡水喝吗?

黄芪、麦冬、山萸肉3味药组成的方子,具有健脾补气、养肺润燥、益肾滋阴的功效。麦冬滋润上焦肺阴,黄芪培健中焦脾土,山萸肉滋补下焦肝肾之阴,对于上中下三焦均有补益作用。

一、黄芪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擅长针灸的医生叫戴糁。这戴大夫长的骨瘦如柴、面黄肌瘦,但人不可面相,他天生就有勤劳善良、助人为乐的品质,在当地威望极高,人送雅称“黄耆”,也就是黄老头的意思。某日,一少年不慎坠崖,戴大夫见义勇为,冲在前面去救助少年,可惜不幸坠崖身亡。戴大夫去世后,他的墓前生出了很多药草,人们拿去煮汤,很多面黄肌瘦的人都肤润面红了,吃不下饭、身体浮肿的人都能吃饭、消肿了。人们想起外号叫“黄耆”的戴大夫,就把这种药草命名为“黄芪”。

历代医家均很推崇黄芪的药用价值,神农尝百草,尊黄芪为上品;李时珍尊黄芪为补气之长。近代由于过度采集,黄芪已面临濒危,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二、麦冬

麦冬又名麦门冬。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派徐福带领童男童女各500人入海到祖洲寻长生不老药的故事。相传,位于东海的祖洲上有不死之草,有鸟衔此草覆于死人面部,可使死人复活。官员上报秦始皇,始皇大喜,遣人去请教北郭鬼谷先生。鬼谷子说:此草生于东海祖洲,丛生,一株可救活一人。秦始皇遂派徐福去寻找的这种不死之草就是麦门冬。

《神农本草经》认为:麦冬是养阴润肺的上品,久服身轻如燕,延年益寿。《本草纲目》说:古代只用野生的,后世就改为人工种植了,道地药材以浙江产者最佳。

三、山萸肉

山萸肉,又名山茱萸,是常用的滋补肝肾的佳品,六味地黄丸中就有山萸肉这味药。民间有传说,战国时期的赵王患有腰痛病,御医用山民献来的山萸肉治好了赵王的腰疾,还治好了赵王妃的崩漏。赵王命百姓大量种植,使这一圣药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民国时期名医张锡纯善用山萸肉敛正气、固元气、涩滑脱,治愈了很多危急重症和滑精、自汗、盗汗、腰腿疼痛等慢性病。

黄芪、麦冬、山萸肉3味药,均为国家批准的可以用于保健食品的药物。3味药配伍,适合气阴两虚的人群,可以治疗汗症、消渴、滑精、早泄、遗尿、月经量多或崩漏、腰膝酸软、气短乏力、口干咽燥等病症。

代茶饮是中药的常用服药方法。3味药泡水喝,口感不错,简便易行,药物易得且不贵,有上述病症者可以适量饮用。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麦门冬含多种甾体皂甙、胡萝卜素、粘液质、糖类、豆甾醇等成分。药理实验证明,麦门冬有升高白细胞,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和核酸合成率,促进抗体、补体、干扰素、溶菌酶等免疫物质产生。因此麦门冬有增强正气、加强抗邪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产生。正如《本草纲目》所说“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养生调理

冠心病心绞痛

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养阴生津

润肺止咳 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慢性胃炎

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暑天汗出虚脱

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

肠燥便秘

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养阴生津

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糖尿病

芦根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先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煎液,药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每日1剂。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饮、心烦不宁,或见低热,舌红,脉细数。

急、慢性支气管炎

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百部各9克,沙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阴虚燥咳者。

麦冬泡水放多少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用那种普通的玻璃杯,装满八分水,然后放入2克左右的麦冬就可以了,麦冬水对人体是有很好的功效的,但是平时不应该食用过量,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平时应该多喝点水,还有要多点注意养生。所以这里建议为了均衡的营养,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然后多喝水,还要忌辛辣食物,注意睡眠的足够和充足的休息时间。

麦冬泡水喝的方法

麦冬泡水喝,都知道功效十分的好,但是注意我们也不要因为听说它功效好,就频繁的喝,这样对身体反而有害。为了它功效更好,我们也可以加入别的药材,例如玉竹、生地,玄参等的药材。

1、暑天汗出虚脱,我们可以用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

2、肠燥便秘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3、冠心病心绞痛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4、慢性胃炎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麦冬泡水喝的功效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麦冬可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常常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的心悸容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的症状。

麦冬泡水喝的副作用

麦冬对人体是有很好的功效的,所以其实也没有副作用,要说有,就是麦冬水不能够多喝,因为喝多了反而会不好,容易造成脾胃虚寒。而且阳虚上火的人群也是不能够使用麦冬水的。

部分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因此饮用麦冬水时,可搭配一点党参,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起到补气的作用。但是要注意的是,麦冬不宜长期服用,尤其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否则可能会造成生痰生湿,效果适得其反。麦冬虽然有养阴生津的功效,能清心肺之热,养阴除烦,清润胃肠止咳润燥。

此外,麦冬还有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友处方中的常用品。但是麦冬水却并非人人适合,就像上边提到过的一样,脾胃虚寒、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随便食用麦冬,否则会加重病情。

一般时候,麦冬可代茶饮。取适量麦冬,开水浸泡,每天多服几次,能有效缓解口干渴的症状,不过这一点,是建立在不经常食用的基础上边。

【鉴别对比】

杭麦冬与川麦冬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肥粒而壮大,色黄白、气清香,味甘微苦,嚼之发粘;而川麦冬则较瘦而短小,色灰白,香味较差,嚼之不发粘。两者均属正品,习惯以浙产为优。

而类似品湖北麦冬,形状极似以上两种,而主要区别是折断面中细柱(麦冬芯)不明显,清香气淡薄,味甜,阔叶麦冬则粒干瘪、空泡少肉,无麦冬香气,味淡微甜。可资区别。

伪品骨碎子形状略似麦冬,但体扭曲,无肉质现柴性,无麦冬气味,可立辨其伪。

(左为市面上的一些经过硫化的麦冬,右为国医堂的无硫麦冬)

【产地】

主产杭州、余姚、浒山、萧山及四川绵阳、三台等地。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麦门冬含多种甾体皂甙、胡萝卜素、粘液质、糖类、豆甾醇等成分。药理实验证明,麦门冬有升高白细胞,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和核酸合成率,促进抗体、补体、干扰素、溶菌酶等免疫物质产生。因此麦门冬有增强正气、加强抗邪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产生。正如《本草纲目》所说“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养生调理

冠心病心绞痛

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养阴生津

润肺止咳 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慢性胃炎

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暑天汗出虚脱

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

肠燥便秘

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养阴生津

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糖尿病

芦根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先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煎液,药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每日1剂。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饮、心烦不宁,或见低热,舌红,脉细数。

急、慢性支气管炎

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百部各9克,沙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阴虚燥咳者。

麦冬泡水放多少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用那种普通的玻璃杯,装满八分水,然后放入2克左右的麦冬就可以了,麦冬水对人体是有很好的功效的,但是平时不应该食用过量,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平时应该多喝点水,还有要多点注意养生。所以这里建议为了均衡的营养,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然后多喝水,还要忌辛辣食物,注意睡眠的足够和充足的休息时间。

麦冬泡水喝的方法

麦冬泡水喝,都知道功效十分的好,但是注意我们也不要因为听说它功效好,就频繁的喝,这样对身体反而有害。为了它功效更好,我们也可以加入别的药材,例如玉竹、生地,玄参等的药材。

1、暑天汗出虚脱,我们可以用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

2、肠燥便秘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3、冠心病心绞痛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4、慢性胃炎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麦冬泡水喝的功效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麦冬可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常常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的心悸容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的症状。

麦冬泡水喝的副作用

麦冬对人体是有很好的功效的,所以其实也没有副作用,要说有,就是麦冬水不能够多喝,因为喝多了反而会不好,容易造成脾胃虚寒。而且阳虚上火的人群也是不能够使用麦冬水的。

部分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因此饮用麦冬水时,可搭配一点党参,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起到补气的作用。但是要注意的是,麦冬不宜长期服用,尤其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否则可能会造成生痰生湿,效果适得其反。麦冬虽然有养阴生津的功效,能清心肺之热,养阴除烦,清润胃肠止咳润燥。

此外,麦冬还有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友处方中的常用品。但是麦冬水却并非人人适合,就像上边提到过的一样,脾胃虚寒、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随便食用麦冬,否则会加重病情。

一般时候,麦冬可代茶饮。取适量麦冬,开水浸泡,每天多服几次,能有效缓解口干渴的症状,不过这一点,是建立在不经常食用的基础上边。

【鉴别对比】

杭麦冬与川麦冬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肥粒而壮大,色黄白、气清香,味甘微苦,嚼之发粘;而川麦冬则较瘦而短小,色灰白,香味较差,嚼之不发粘。两者均属正品,习惯以浙产为优。

而类似品湖北麦冬,形状极似以上两种,而主要区别是折断面中细柱(麦冬芯)不明显,清香气淡薄,味甜,阔叶麦冬则粒干瘪、空泡少肉,无麦冬香气,味淡微甜。可资区别。

伪品骨碎子形状略似麦冬,但体扭曲,无肉质现柴性,无麦冬气味,可立辨其伪。

(左为市面上的一些经过硫化的麦冬,右为国医堂的无硫麦冬)

【产地】

主产杭州、余姚、浒山、萧山及四川绵阳、三台等地。

糖尿病严重时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而危及生命。预防本病须控制饮食,规律生活,忌吸烟饮酒,讲究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适当参加活动及锻炼,定期监测血糖。

中医称本病为“消渴”,既有三消(多饮、多食、多尿)症状。临床可分为肺胃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湿浊困脾证型。

1、肺胃燥热型:症见烦渴多饮,饮不解渴,消谷善饥,口干舌燥,尿频最多,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细数。治宜养阴润肺,清胃增液。

2、气阴两虚型:症见口干舌燥渴不多饮,形体消瘦,视物模糊,疲乏无力,气短懒言,舌淡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治宜益气生津,滋阴补肾。

3、阴阳两虚型:症见尿浊如脂而最多,消瘦明显,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面色灰暗,舌淡红、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治宜温阳补肾,阴阳两调。

4、湿浊困脾型:症见脘腹胀满,渴不多饮,便溏肢肿,乏力易倦,四肢沉重,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舌苔白厚腻,脉沉细。治宜健脾益气,利湿化肿。

【麦冬全草饮】

组成:麦冬全草50克。

用法:上药加水至600毫升同煎,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续煎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至400毫升,煎沸20分钟,去渣,两煎所得药液兑匀,分早、晚两次服,每日1剂。

功效:清胃泻肺,补阴滋液。

主治:适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型,烦渴多饮,饮不解渴,消谷善饥,口干舌燥,尿频这多,大便秘结。

【猪胰方】

原料:猪胰7具,蜂蜜500克。

用法:猪胰7具,切碎煮熟,加蜂蜜500克,熬如膏,每次服5克。

功效:补脾,润燥。

主治:适用于糖尿病各型。

【大田螺】

原料:大田螺10~20只,黄酒100毫升。

【胡桃饮】

原料:胡桃12枚,分心木15克。

用法:田螺养于清水盆中,漂去泥沙,取出螺肉加黄酒100毫升拌和,再以清水炖熟饮汤,每日1次。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适用于糖尿病属于湿热闲脾型,症见渴而多饮,多食善饥,或仅饥饿感,脘腹痞闷,舌苔黄腻,脉濡缓。

【胜甘降糖方】

组成:山萸肉30克,五味子30克,丹参30克,黄芪30克。

用法:上药加水至600毫升同煎,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续煎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至400毫升,煎沸20分钟,去渣,两煎所得药液兑匀,分早、晚两次服,每日1剂。

功效:补益肝肾,生津止渴

主治:糖尿病属气阴两虚型,口干舌燥,渴不多饮,形体消瘦,视物模糊,疲乏无力,气短懒言。

用法:胡桃敲破,将硬壳、分心木及胡桃肉同时加水750毫升,文火煎60分钟,药汤剩300毫升左右,去除硬壳及分心木,将药汤及果肉分为5等份,于饭前半

小时服1份,每日5次。

功效:温阳补肾,阴阳两凋。

主治:糖尿病属阴阳俱虚型,尿浊如脂而最多,消痩明显,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面色灰暗。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麦门冬含多种甾体皂甙、胡萝卜素、粘液质、糖类、豆甾醇等成分。药理实验证明,麦门冬有升高白细胞,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和核酸合成率,促进抗体、补体、干扰素、溶菌酶等免疫物质产生。因此麦门冬有增强正气、加强抗邪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产生。正如《本草纲目》所说“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养生调理

冠心病心绞痛

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养阴生津

润肺止咳 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慢性胃炎

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暑天汗出虚脱

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

肠燥便秘

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养阴生津

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糖尿病

芦根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先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煎液,药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每日1剂。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饮、心烦不宁,或见低热,舌红,脉细数。

急、慢性支气管炎

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百部各9克,沙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阴虚燥咳者。

麦冬泡水放多少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用那种普通的玻璃杯,装满八分水,然后放入2克左右的麦冬就可以了,麦冬水对人体是有很好的功效的,但是平时不应该食用过量,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平时应该多喝点水,还有要多点注意养生。所以这里建议为了均衡的营养,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然后多喝水,还要忌辛辣食物,注意睡眠的足够和充足的休息时间。

麦冬泡水喝的方法

麦冬泡水喝,都知道功效十分的好,但是注意我们也不要因为听说它功效好,就频繁的喝,这样对身体反而有害。为了它功效更好,我们也可以加入别的药材,例如玉竹、生地,玄参等的药材。

1、暑天汗出虚脱,我们可以用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

2、肠燥便秘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3、冠心病心绞痛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4、慢性胃炎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麦冬泡水喝的功效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麦冬可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常常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的心悸容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的症状。

麦冬泡水喝的副作用

麦冬对人体是有很好的功效的,所以其实也没有副作用,要说有,就是麦冬水不能够多喝,因为喝多了反而会不好,容易造成脾胃虚寒。而且阳虚上火的人群也是不能够使用麦冬水的。

部分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因此饮用麦冬水时,可搭配一点党参,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起到补气的作用。但是要注意的是,麦冬不宜长期服用,尤其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否则可能会造成生痰生湿,效果适得其反。麦冬虽然有养阴生津的功效,能清心肺之热,养阴除烦,清润胃肠止咳润燥。

此外,麦冬还有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友处方中的常用品。但是麦冬水却并非人人适合,就像上边提到过的一样,脾胃虚寒、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随便食用麦冬,否则会加重病情。

一般时候,麦冬可代茶饮。取适量麦冬,开水浸泡,每天多服几次,能有效缓解口干渴的症状,不过这一点,是建立在不经常食用的基础上边。

【鉴别对比】

杭麦冬与川麦冬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肥粒而壮大,色黄白、气清香,味甘微苦,嚼之发粘;而川麦冬则较瘦而短小,色灰白,香味较差,嚼之不发粘。两者均属正品,习惯以浙产为优。

而类似品湖北麦冬,形状极似以上两种,而主要区别是折断面中细柱(麦冬芯)不明显,清香气淡薄,味甜,阔叶麦冬则粒干瘪、空泡少肉,无麦冬香气,味淡微甜。可资区别。

伪品骨碎子形状略似麦冬,但体扭曲,无肉质现柴性,无麦冬气味,可立辨其伪。

(左为市面上的一些经过硫化的麦冬,右为国医堂的无硫麦冬)

【产地】

主产杭州、余姚、浒山、萧山及四川绵阳、三台等地。

如果长期服用会对身体有害处吗?

黄芪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自古就有“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说法,在普通百姓看来,多喝黄芪汤来养生防病是实在有效的。民间一味很简单的生黄芪汤,药物只有一味黄芪,浓煎成汤,待汤水冷却之后用以滴鼻,可以用来防治感冒,这与黄芪能够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相关。

黄芪味道甘温,能够入肺经、脾经,是重要的脾肺双补的中药材。其甘温入脾肺能够升阳举陷,益卫固表,用来治疗小儿“脱汗”疾病有较好的疗效。黄芪甘温入脾经,主生津液,许多家庭常常用黄芪炖老鸭汤给新产妇吃用来补气生血,化瘀行滞确实是不错的良药。

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的黄芪,似乎总是经过炮制之后再煎汤入药使用的,而为了口服方便,人们发现用生黄芪泡水温服同样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黄芪甘温入脾肺,最是能够补气生津,可以说补气药物中首推黄芪药物了。黄芪甘甜,益卫固表,托毒生肌,新鲜的黄芪自身都富有浓厚的香气,开水泡煎,并不难于口服。我们所熟知的冠心病病人,常常自觉心胸憋闷难受,活动后甚至难于自主呼吸。黄芪补气生津,作为泡服中药使用,能够补中益气,强心利尿,甚至还有改善微循环的重要作用,由于其泡服方便,又极有疗效,在老年冠心病病人群体中受到欢迎。

黄芪甘温入脾肺,长期使用黄芪泡水喝能够改善微循环,补气生津,利尿消肿,大量使用还有收疮敛肌的作用。不过对于并没有短气、心慌、心悸的症状的患者,小编并不建议服用,大约也是本着“是药三分毒”的观点来看的吧。同样为了安全起见,孕妇也是不建议使用黄芪来养生保健的,需要牢记。

黄芪可以泡水喝吗?

黄芪可不可以泡水喝?答案是肯定的!肯定能泡水喝的!黄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药材,黄芪的营养价值很高,而且用来泡水喝养生功效更好。适当的饮用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而且还能达到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功效。 黄芪泡水主要含黄芪皂苷、黄芪多糖、黄酮类化合物,还含有氨基酸、蛋白质、核黄素、叶酸、维生素D、β-谷甾醇、胡萝卜苷、咖啡酸、绿原酸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

1.黄芪多糖能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使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并能抗疲劳、抗流感病毒。

2.黄芪多糖、皂苷对造血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

3.黄芪总黄酮和皂苷能保护缺血缺氧心肌。 4.黄芪还能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杀菌能力,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所以体质虚弱人群也适宜喝黄芪泡水。…… 说了这么多黄芪的泡水的好处,那有没有禁忌呢?请看: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或结实的人则不宜服黄芪泡水的。

黄芪泡水喝会不会上火?

黄芪泡水喝不会上火,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升举阳气等作用。可以用于脾肺气虚,自汗,四肢无力,腹泻等。必要时建议找医生,根据身体的情况,辨证用药。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