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茶的功效,毛尖茶叶怎么炒
毛尖茶的功效,毛尖茶叶怎么炒?
1、炒制信阳毛尖采用炒茶专用铁锅,锅口面直径84cm,生锅呈35℃左右倾斜,锅台前方高40cm左右,便于操作,后壁高1m以上,与墙贴合。
2、生锅用干木柴作燃料,锅温宜(140~160)℃,每锅投鲜叶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试探锅温,掌心距锅心(3~5)cm,有烫手感即投鲜叶,用茶把(细软竹枝扎成的圆帚)稍快反复挑翻青叶,经(3~4)min,待青叶软绵后,用茶把尖收拢青叶,在锅中转圈轻揉裹条(将杀青适度的茶叶,用茶把在锅内顺斜锅自然旋转),动作由轻、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时抖动挑散,反复进行。
3、等青叶进一步软绵卷缩,初步形成泡松条索,嫩茎折不断,然后尽快将茶叶全部扫入熟锅。生锅历时(7~10)min,茶叶含水率约55% 左右。雨、露水鲜叶,火温提高(10~15)℃,勤翻多抖,嫩叶水分较多,火温稍高,动作宜轻。
4、炒制信阳毛尖的熟锅与生锅规格一致,与生锅并列排列,呈40°倾斜。在接纳生锅转来的茶叶后紧接操作。
5、锅温(80~100)℃,开始仍用茶把操作,并以把尖先把茶团打散,然后以把尖团揉茶叶,继续“裹揉”,不时挑散,反复进行,约(3~4)min后,茶条进一步紧缩,茶把稍放平,进行“赶条”。待茶条稍紧直,互不相粘时,即用手 “理条”(掌心向下,拇指与食指稍张开成“八”字形,其余三指与食指并拢,稍向内弯曲,成抓东西的虎口状。抓起锅中部分茶叶稍握紧,以抓满手心为宜。
6、然后于锅心10 cm高左右,手腕使劲,将手中部分茶叶从“虎口”甩出,撒开抛到茶锅上沿,茶条则顺斜锅自然滚回锅心),如此反复进行,逐渐形成紧细、圆直、光润的外形。全部过程的操作历时约(7~10)min,含水量30% 左右时,立即清扫出锅,摊在簸箕上。
7、将熟锅陆续出来的4~5锅茶叶作为一烘,均匀摊开,厚度以2cm为宜,选用优质无烟木炭,烧着后用薄灰铺盖控制火温,火温宜(90~100)℃。根据火温大小,每(5~8)min轻轻翻动一次,经(20~25)min,待茶条定型,手抓茶条,稍感戳手,含水量为15% 左右,即可下炕。
8、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摊凉在大簸箕内 4h 以上,厚度宜 30cm 左右,待复烘
龙井和毛尖有什么区别?
外形:龙井是扁平的,毛尖是针状略卷的;龙井没有毛,毛尖有毛;龙井黄绿色,毛尖深绿偏黑;
口感:龙井像喝青菜汤,毛尖像喝淡中药
两者的特点:
特级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
区别毛尖介绍:
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
两者各有特色,滋味不同。
两者各有特色,滋味不同。
信阳毛尖怎么样?
大家好我是信阳毛尖茶农小曾。
作为一名茶农,我只想说:正宗的信阳毛尖无论是口感还是质量都相当好。但是现在很多不良奸商拿外地茶冒充信阳毛尖,以次充好,所以导致很多朋友喝了假的信阳毛尖,从而导致信阳毛尖的口碑变茶
毛尖是好茶吗?
毛尖是好茶,属于绿茶类,被誉为“绿茶之王”。信阳毛尖新鲜的茶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后经过杀青、揉捏、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完全符合绿茶的特性,因此,信阳毛尖属于绿茶类,同时信阳毛尖还是无发酵茶叶,属于炒青茶。
毛尖茶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矿物质氨基、茶多芬、蛋白质、芬芳香、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p、维生素pp、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等,这些都是毛尖茶的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就是咱们人体所需的要的营养。
常喝毛尖茶的七大好处
毛尖茶的好处有防感冒、防蛀牙、分解毒素、消炎抗菌、预防癌症、止血止痛、消食和胃、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提神醒脑等等。
农村流行的这句谚语说的是一种美食?
哈哈,答这个题,明显是暴露年龄的。记得小时候无拘无束的在田野里撒野的时候,玩累了,玩饿了,常常是就地取材,几乎随处都能找到各式各样可吃的野果野草野花,用来充饥解渴。
春日里,阳光正暖,微风不燥,花朵展颜,草木生长,所有的一切都欣欣向荣。儿时的我们常常在“三月三”这个时间段前后去往野外,在草堆里寻找一种可以食用的茅草。小伙伴们会卯着劲的比谁摘得茅草多,等手里握不下了,就会相约着找个地方坐下来,然后一根一根的从茅草中开始抽毛尖。
只需将茅草外层的绿色外皮剥去,就会露出里面白色的嫩条,抽出后就会像棉絮似的展开,这就是毛尖。将它放在嘴里细细的咂巴,能吮吸出丝丝的甜味。如果觉得一根不过瘾,就会多抽几根,然后一齐塞入嘴中。儿时的我们,是不会将毛尖当食物一样吞下肚的,只是在吮尽了它的甜味后就会将其抛弃。但是,在那个平时少有糖果蜜饯吃的年代,单单就这点甜味,就能让我们兴奋上好久了。
而且,想要得到这点甜味,还并没有那么容易。并不是所有在“三月三”这个时间段的茅草,都能抽出有甜味的毛尖的,这还需要足够的经验。因为如果毛尖抽早了,就会因为太嫩而不够甜味;如果抽晚了,那毛尖就会过于绵絮,也缺了甜味。想要得到那丝绵甜的味道,就需要时间不早不晚刚刚好。正所谓是“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不停的观察累积下经验了。
所以那时候,往往是我们一帮年龄稍长些的大孩子抽的毛尖更甜些,而一帮年龄小些的小屁孩们则会屁颠屁颠儿的跟在我们后面,希望我们能分给他们更甜的毛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