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谁发明的,茶能像咖啡一样成为日常吗
茶是谁发明的,茶能像咖啡一样成为日常吗?
茶与咖啡,你如何选择?以茶会友,好茶为媒。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茶叶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还有一种人们熟知的饮料也有类似的效果,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猜到了——咖啡。这两者中都含有具有提神作用的咖啡碱。
然而事实上,茶中的咖啡碱比例是咖啡的约3倍之多,为什么这种物质命名为咖啡碱而不是茶碱呢?
咖啡碱含量
茶叶中的咖啡碱总含量是大于咖啡中咖啡碱的含量的,但是,由于茶叶内含物的浸出率不同,相比之下,每一杯茶和咖啡的咖啡碱含量又不同。
一杯咖啡的咖啡碱含量:调制咖啡>过滤咖啡>速溶咖啡>浓缩咖啡>脱咖啡因咖啡。
一杯茶叶的咖啡碱含量:红茶>绿茶>白茶。
茶和咖啡是世界上两大饮料,茶以清雅著称,咖啡以浓醇见长,好像这两种饮料风格各异,各自拥有拥趸者,其实这两种饮料还有很多共同点,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
1、茶和咖啡里都含有咖啡碱
咖啡中含有咖啡碱,其实茶叶中也含有咖啡碱,这是两种饮料都能提神的物质基础。
不同的是,咖啡中的咖啡碱含量较高,而且提神效果比较短促。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综合作用,使得咖啡碱均匀的释放,延续的时间比较长,因此没有咖啡那么刺激。
2、最初茶和咖啡都是以咀嚼的形式出现的
采集时代,生活在我国这块土地上的远祖是从咀嚼开始认识茶树鲜叶,这种生嚼的吃茶习惯现在还保留在我国云南一些少数民族的饮食里。
咖啡豆在原产地最初拿来生嚼的。早期的人们发现咀嚼特定植物的种子有减轻疲劳和提神的功效,咀嚼这类物品,可以使精神保持在高亢状态,提高狩猎时竞技的技能,后来才发明了烘焙、研磨和煮水的方法。
咖啡和茶的区别
咖啡和茶在感官上最大的区别主要是芳香物质,科学家从咖啡里面分析出1000多种成分,其中三分之一属于挥发性芳香物质,其丰富程度远超红酒、可可和茶,这些芳香物质主要是酯类、醛类、酮类、醇类等挥发性化合物,在咖啡豆磨成粉之后就开始大量释出,萃取后更是大量存在于Crema或溶于咖啡液中,而这些芳香物质才是最容易令人愉悦并让大脑产生幸福感的,对精品咖啡稍有了解的咖啡爱好者可以从咖啡味谱图和风味轮中了解到,正是这些芬芳馥郁、风味万千的物质,成为咖啡最独特的魅力,令人迷醉。
咖啡与茶哪个较好呢?
专家表示,这很难说,因为很难分离出不同的成分、它们在饮食中的角色、以及它们对不同身体系统的影响。
茶与咖啡中的成分是动态的交互作用,而不是单一成分,有些人试着从茶或咖啡中分离出一种会造成这个效果的元素,但之后了解,分离出来的成分效果会不一样。
喝茶与降低癌症及心脏病风险、改善减重、以及更强的免疫系统有关,同时,有研究指出,喝咖啡是阻止帕金森病、2型糖尿病、肝脏疾病以及心脏疾病的可能方法。
茶与咖啡,该如何选择?
喝咖啡更加提神亢奋,但持续时间不长;而茶,能更加清醒爽朗,温和健康,持续长久。有事没事,多喝茶,这样才能保持好心情,好状态,笑着迎接各种挑战!
奶茶行业进入中国有多少年历史了?
今天我来认真的梳理以下奶茶的发展史,远古时期那些无从考证的就不谈了,废话不多说,下面进入正题。
奶茶的起源奶茶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是比较可信的是起源于藏区。喜马拉雅的藏区人将奶和茶融合在一起调节茶叶苦涩的口感。丝绸之路开通后,奶茶被带入印度。印度人民根据饮食偏好,在奶茶中加入香辛料来提升口感。殖民地时期,奶茶被带入西方,不断调整改良之后形成后来的荷式奶茶和英式奶茶。
奶茶的发展1、荷式奶茶(1602年)。荷兰人是混合不同品种的茶来替代香辛料,并加入枫糖作为调味剂,将高品质的鲜奶融入奶茶中,大大的缓和茶中的苦涩味,奶味相当浓郁,成为了现代奶茶的雏形和基本配方。
2、英式奶茶(17世纪初)。1680 年,约克公爵夫人在荷式奶茶的基础上加入鲜奶、砂糖,酿造了英式奶茶。英式奶茶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主要供皇家贵族和上流社会饮用,命名也十分讲究,例如:伯爵奶茶、皇室奶茶、鸳鸯奶茶等。
3、港式奶茶(17世纪)。香港奶茶是在英式奶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香港奶茶保留了英式奶茶精细的制作工艺,却将英式奶茶发展成为一个平民得以享用的饮品,可以说。港式奶茶是英式奶茶的一个分支,但价格更为亲民,以“丝袜奶茶”、“鸳鸯奶茶”为代表,随港式茶餐厅的流行而风靡。丝袜奶茶之名是由于滤网长期使用,颜色暗沉,看似肉色丝袜而得来;鸳鸯奶茶则将丝袜奶茶与咖啡相融合,兼具奶茶的浓滑和咖啡的香苦。
4、台湾奶茶(1987—)。后来的台湾奶茶正是荷式奶茶的一个分支。台湾1624年至1662年间成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人在台湾贩卖茶叶的同时也将奶茶带入了台湾,成为台湾奶茶最初的原型,后被台湾人民加一种由地瓜粉、木薯粉等原料制成的粉圆,煮熟后外观乌黑晶透,以“珍珠”命名。台湾奶茶也以“珍珠奶茶”著称。
奶茶在大陆的野蛮生长1、登陆大陆。1990年,珍珠奶茶开始登陆珠三角地区以及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的各大西餐厅、咖啡厅,成为不少人的日常饮品。如果你去餐厅、咖啡厅不点上一杯奶茶,估计都要被认为赶不上时髦了。
2、果茶兴起。1995-1997年,各式椰果、果酱等奶茶开始出现,同时各种花果茶、花草茶也逐渐兴起。奶茶的形式更为多样,这,也是现在柠檬茶、红柚茶等的起源。我们看到了奶茶的可延伸性,茶与水果的结合让甜腻的奶茶口味多了一份清新。
3、砂糖时代。到了新世纪,复合式奶茶外卖店开始风行,这些小店除了卖奶茶还售卖咖啡、小吃等,与此同时,规模化发展的奶茶进入冲剂时代,产品开始粗制滥造。原来的粉末被砂糖加上水果味调制品制作而成的甜品饮料替代了,奶茶风味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糖的风味上,入口浓香但口感上没有任何变化。2005-2008年,大陆媒体对奶茶行业的负面报道铺天盖地,“不含奶”、“奶精”、“橡胶珍珠”、“添加剂”、“化学原料”等词充斥报纸版面,紧接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一大片“品牌”死去,奶茶行业的第一波高潮基本退去。
4、阵痛时期。在经历高速发展后,到了2010年,商家都在思考如何塑造品牌力,让产品差异化。这一时期,人们更注重健康饮食,奶茶在原料制作上有了较大提升,企业更重视奶茶原料上的制作,不少品牌加入了真正的茶,奶盖茶也呼之而出。这一时期,贡茶、一点点成为主要领军品牌。
5、网红时代。时间进入2016年,奶茶不管是价格上,还是奶茶包装设计、口味及品牌形象上,都有了不一样的升级体验。奶茶从原料品质、萃取工艺上,都有重大升级,其中,喜茶、奈雪的茶等奶茶成为现象级产物。
总结:中国的奶茶时代悄然走过了30年。没有厮杀就没有进化,乱世出英雄。每个时期都有一群勇士杀入,不管是台湾开创珍珠奶茶的春风堂还是喜茶、奈雪的茶,都是一批奶茶匠人,从简单的粉末到后面不断改良的纯奶茶,他们都在努力为一代消费者献上这个时代的最佳味蕾。
为什么说万丈红尘三杯酒?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这句话出自国学大师翟鸿燊《大智慧之沟通技巧》。我认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作为生活的主人,我们生活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一辈子总是要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而那些成就了和成就着大事业的人也不可居功自傲,而应该像煮一壶茶一样自享其乐。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知自明,无论我们取得成就与否,业绩辉煌与否,我们都要淡淡的生活,为人低调。不可骄奢淫逸,不可一世;不可强取豪夺,恣意贪腐。不可以强凌弱,草菅人命。
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人生,三杯淡酒,一壶清茶,足矣!
二是作为看客的旁观者,要参透世事,看破人生。不是吗,红尘中的纷扰琐事,都成了人们饮酒时的笑料谈资,人世间的宏图伟业,都成为人们喝茶时谈资。
这个意思,正如杨慎《临江仙》所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里抒发的也是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不管多么好的风景,都会过去,不管多么伟大的人物,都要作古。人生匆匆几十年,吃喝玩乐是一生,成就伟业也是一生。哪个人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古人已去不评今,今人谁不论古人?
看淡名利,看淡生死,生前活出一个独特的自己,死后由人评说。人生,三杯淡酒,一壶清茶,足矣。
钻木取火尝百草造字谁发明的?
钻木取火-燧人氏
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
尝遍百草-神农氏
神农辨药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
创造文字-仓颉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
香气独特的竹筒茶是如何做出来的?
(图为:2002年老曼峨普洱生茶竹筒茶)
生活在云南的哈尼族、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他们民风淳朴,利用大自然的一切事物生活,谁曾想竹子也能制作出许多独特的民族美食。而竹筒茶便是少数民族人民用智慧创造出来的。
有一种可食用的“竹筒茶”制茶方法会让茶友误解为是竹筒茶,是少数民族利用竹子为容器,将茶鲜叶煮熟后放入竹筒内,等其茶叶在竹筒内发酵后再进行二次加工,这种茶其实就是一道茶菜,并非用来品饮。而竹筒茶是少数民族冲泡品饮的,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又有浓郁的竹香,是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
很多茶友都会询问竹筒茶的制作方法,所以笔者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准备材料
(图为:2002年老曼峨普洱生茶竹筒茶干茶)
首先我们要准备制作材料。普洱茶生茶毛茶(生普散茶)、新鲜竹筒、碳火、木棍和一个三角架,制作竹筒茶的竹子要选取生长周期长一点的,切记不能选取太嫩的竹子,太嫩的竹子在烘烤时容易烤坏。而且一定要用新鲜的竹筒制作竹筒茶,才能把竹香和茶香更好的融合。
烘烤茶叶
用茶叶将竹筒塞满,放置在三角架上烤,烤到茶叶全部软化,用木棍紧压,再填满茶烘烤。如此边填、边烤、边压,直至竹筒内的茶叶填满压紧为止。待茶叶烘烤完后,用刀剖开竹筒,取竹筒内的茶,就可以待以冲泡了。
(图为:2002年老曼峨普洱生茶竹筒茶)
竹筒茶储存
烤完竹筒茶后如果不立即冲泡,我们可以在竹筒上开长条形的窗,这样有利于茶在竹筒内的转化。在存储时,随着内含物质不断发生转化,竹筒茶在变得“越陈越香”的同时,竹香和茶香也逐渐完美融合。
(图为:2002年老曼峨普洱生茶竹筒茶茶汤)
(图为:2002年老曼峨普洱生茶竹筒茶叶底)
竹筒茶因独特的滋味,所以很受消费者喜欢,市场上有很多假的竹筒茶,有些商家把茶叶蒸熟,放到竹筒内,这样减少了很多制作成本,但是竹筒茶的香气滋味就很淡。竹筒茶制作方法很简单,如果茶友感兴趣可自己在家制作。竹筒茶不仅口感香醇、烟蜜香气浓郁,还有竹香与陈香完美交融。(本文系说茶网原创文章,作者:乙巳占,图片来源:说茶网图库,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