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悠,以山间寺景为题作首诗

2023-04-03 103阅读 0评论

漫悠,以山间寺景为题作首诗?

问题:以“山间寺景”写题作首诗,怎么作?

前言

以前写过一些山中古寺相关的一些诗词,写山水一类的作品时,常常会写到寺庙,这是比较常见的意象。

漫悠,以山间寺景为题作首诗

下面老街录入几首以前的作品,欢迎指正。

一、《七律·游湛山寺》:@老街味道檀香孤磬绕禅林,海印遗风满翠岑。竹院藏经疑曲径,荷塘闻梵定波心。僧言岭上云堪赠,鹤去楼中影莫寻。色即是空空即色,修廊一望此门深。

青岛是一个山海相连的城市,湛山寺是青岛市区内的一座寺庙,坐落于城中的山谷里。

在崂山太清宫的原址附近,明朝万历十八年,曾经有一座辉煌的寺庙,叫做海印寺。建造者是明代四大名僧之一憨山大师,海印寺建成之后,香火旺盛,据说一时能跟五台山、普陀山相媲美。

后来因为宫廷斗争,引发了“佛道之争”憨山所建成的海印寺因此被毁于一旦,他本人也遭遇充军发配。 因此湛山寺中悬挂了一块“海印遗风”的牌匾。

二、《读骆宾王灵隐寺故事有感》: 易水歌声杳,禅房钟磬侵。燃灯老僧坐,觅句蛰龙吟。 门对江潮阔,楼观海日沉。平生缚虎手,换得泛舟心。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记录了一段传奇故事:

宋之问贬还,道出钱塘,游灵隐寺,夜月,行吟长廊下,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未得下联。有老僧燃灯坐禅,问曰:“少年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欲题此寺,而思不属。”僧笑曰:“何不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迟明访之,已不见。老僧即骆宾王也。传闻桴海而去矣。

宋之问在武则天时以文才为宫廷侍臣,颇受恩宠。神龙元年(705年)发生神龙政变,张易之、张昌宗被诛杀,武则天被逼禅位于李显,宋之问被贬。在他回长安时路过钱塘,夜晚在灵隐寺长廊下作诗,吟出第一联后,第二联苦思不得。旁边一个老僧说,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三、五古-游珠山石门寺 @老街味道 巨峰劈斧立,竹涌石门开。池静鱼千里,香浮僧未来。 缘流过佛塔,梵界绝尘埃。溪涧松风里,小憩吟诗台。 天桥出曲径,临淵一快哉。危栏沧海日,绝顶青云材。 层峦龙虎势,揽翠铺八垓。欲攀唯鸟道,仙踪不可猜。 绕阶下幽壑,意成韵难裁。虫声满空谷,竹杖点苍苔。

大珠山是青岛西海岸的一座名山,之所以今天更加出名,是因为山的大海一侧是舰艇的基地。 山的另一侧山脚下有一座建于唐朝的石门寺。从石门寺走进大珠山一路上会看到不少风景。墓塔林、珠山石室、隋唐石窟、吟诗台、麻衣庵、望海楼等等,上面这首诗是老街当年游览时所作,诗中的都是登山时眼中所见。

四、清平乐-荒寺 闲随鸥鹭,误入云深处, 濕翠沾衣天欲暮,且傍松边小驻。断垣横柏青青, 临风独卧如僧。 寂寞一山秋雨,当年黄卷青灯。

崂山上有不少古庙或者道观的遗址,也许以后会一个个地重新修缮起来。

五、《过镇江•焦山 》江中有浮玉,一舸向山青。僧绕六朝柏,门开瘗鹤铭。攀阶礼佛塔,入寺访莲经。三诏人曾拒,林泉悦性灵。

镇江三山风景区中,焦山是唯一伫立在江中的一座小山,渡江登岸以后,首先见到的就是“定慧寺”。

摩崖石刻环集焦山西侧峭壁, 存有六朝以来刻石百余方,“大字之祖”《瘗鹤铭》原址即于此。后来遭雷击滑坡,碑文落入江中,90年代打捞上来后存放于定慧寺中的宝墨轩中,因此有“门开瘗鹤铭”之句。

结束语

我总感觉,山无寺庙便少了灵气,有山、有水还有寺庙道观的地方才是人杰地灵之处。您觉得呢?

@老街味道

遵义会议会址的历史意义?

著名的红色圣地,醉美遵义,拥有两个文化遗址,赤水丹霞地貌、古军事基地海龙屯、仡佬之源还有历史文化遗址遵义会议会址,前两个都去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遵义会址,就在老城,都知道遵义会议是历史上一次生死悠关的转折点,所以对于遵义好玩的地方应该就只知道遵义会议,作为一个在外地读书介绍家乡的时候就深有体会。 遵义的话新浦湿地公园,娄山关,湄潭茶海,绥阳花海,漫花谷挨到很近的樱花谷还有红叶谷三个在一条路上(但是在郊区不过交通挺方便的)遵义好玩的暂时只有这些了,这些都是我自己去过的,其实还有很多,后面想起在更新哦 吃货看过来,遵义有一天小吃街,叫唠沙巷,哪里的小豆腐,串串,刘二孃米皮,洋芋粑粑,羊肉粉真的都是炒鸡好吃,最后补充一点,去老城完玩一定要来唠沙巷,

你喜欢中国的古诗词吗?

谢邀。

你喜欢中国的古诗词吗?可以写一首吗?

作为主要写诗词赏析和平仄讲解类文章(间杂很多别的内容)的头条号,中国的古诗词就是我在平台的衣食父母,那自然是深爱之了。

不过爱诗词的人很多,每个人爱的角度都不同。我个人就喜欢诗,偶尔也写词,但是总觉得太花精神。诗简单,格律诗在搞懂平仄格律之后,更是不难,难在写诗的内容。

个人是随手将诗当做记录生活中的小感动来用的,就好像你在朋友圈里发两句感慨,而我则按平仄输出来,就算是一时的作品。

一直关注我的朋友就知道,每到遇到这类邀诗的问题时,我基本上就是去翻微动态,把最近发的一些作品稍微整理,记录下来作为回答。

今天也一样。上次写这种文章是六月二十三日的《平凡生活中的诗意,靠自己去发现——诗词记录生活》,收录了六月十一日之前的一些零散作品。

那么今天就从六月十一日之后去查找记忆碎片。这些作品都在动态里发过,不过都是随手写,自然没什么讲究,大家将就着看。

其实这段时间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有位同学在群里大概半年多没说话,原来也是非常活跃的,虽然关系并不粘稠,但是来往之中,落落大方,属于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交往——这就是最难能可贵的同学之情。虽然天南海北,但是也经常聚聚。

可是这一天,有关系和她更密切的同学发布了动态。原来她在去年底就查出了血液病,却一直没有说,积极乐观地在等待骨髓配型。可是直到四月,还是没有等到合适的骨髓,过世了。

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我们的心情真的是很复杂、很低沉,一言难尽。

有悲伤,但是过去了两个月了,连发送的地方都没有,只有默默悲伤;有无奈,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围的人开始逐渐出现各种问题;也有对她不愿声张的理解,因为年前有位同学脑溢血走了,群里面闹腾得很是厉害。虽然都是出于关心,但每个人的方式不一样,最终还闹出了一些不愉快。

我一度以为是原来那位同学走了的原因,让这位也沉寂了——毕竟很多人在热闹过后都沉寂了。谁知道却是又走丢了一个,这个无话不说的小群就这样好像失去了意义。

在那一刻的心情,确实是无能为力,无话可说,唯有沉默和心底的悲伤。

诗者,言之心声。我回头看这段时间,因为兴致不高,所以作品不多。同时就算有,也是哀伤的底色。但是我们的关系又没有好到那种要大声说出自己的伤感的程度,毕竟她走了快两月,我们才知道。

既想说,又不能说,你不能让作品在其他人心中产生任何不必要的想法——中年人,考虑事情,必然要周全而细密。

所以大多数朋友都是沉默、暂时退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而我没有退群,偶尔也想写两句,而且写出来的东西在圈里还被诗友说水平下降,言语不清——你不知道我的心态,当然不会理解我为什么会写一些水平明显不对的作品。

今天拿出来说说,心情倒是放松了。

诸位都是我陌生的好友,与生活中的圈子无碍。

六月二十二日

入山中散步,雨后清泉暴涨,与去年情境相同。心念忽忽,吟得一首七绝:

山中树木年年碧,石下流泉岁岁新。

君遁仙山寻旧友,归来已是万年春。

这是一首平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一真”部的七绝。

就是这首七绝,被诗友批评修辞、技法、用典都没有,明、平,没有诗词韵味,没有嚼头,说“山中寻故”应写虚,“归来已是万年春”十分不恰当。

这些批评,我全盘接受。因为我无法要求读者理解我当时写诗的时候那种悲伤、思念友人的感觉,甚至是有些故意遮掩的。我那位同学在发布这位去世友人的消息时,正是用的一张两位同学在一起行走的背影,前后一年,照片中的两位就都离开了。

因而有句“君遁仙山寻旧友”,这里面的东西相当个人,确实很不好理解,这也是到了今天,就能拿出来说说了。

“归来已是万年春”在这种大家最终必然会相会的情境就可以理解了吧。

诗言志,是沟通的事情。而诗抒怀,有时候又是相当个人的事情。

所以从共情角度,文学修辞,文法角度来说,这确实不是一首好作品。

因为太个人了。

六月二十五日(端午)

到一个很高的山上景点去聚餐,有老妹送了一坛紫苏梅子姜,感觉挺好。山上风大日烈,写了四个句子发朋友圈祝大家端午安康:

江山无限,桃梅子姜。

风长日烈,端午安康。

这就纯粹是端午问候语,生活记录,没啥好说的。心情不高不低,不兴不败。

日子如流水东行,白驹过隙。

七月六日

有朋友所居城市被洪水侵袭,他发了张图片,配了两句五言。

图片非常有意思,这两句诗也很有味道。一时手痒,为他续上了后两句:

大风吹酒冷,独看满城潮。(友句)

风雨从来旧,华灯醒碧涛。(续句)

组成了一首平起不入韵,押新韵“六豪”部的五绝。意思配上图还不错,朋友很满意,自己感觉也还行,能在前两句别出风采的情况下不落下风,已经算是十分难得。

个人感觉终于从那种颓废、悲伤的情绪中开始复原了。

七月九日

天雨,微凉,午后,文毕。

从梦中醒来,孤单一个人。

为自己煮一壶茶,静静地思索一下近段时间在心态上的变化,吟一首五绝记之:

窗外雨微明,煮茶撩梦清。

隔年如隔世,各自向天行。

这两年真是隔年如隔世,正当年之时,朋友们却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

成年人的悲伤,温婉如茶,淡泊如梦。

人生来来往往,正如歌中唱到:

看过故人终场戏

淡抹最适宜

怕是看破落幕曲

君啊江湖从此离

无言淡漠中,我们从此相离。

可我们终归要各自前行,成熟的思绪就是为悲伤画一个休止符——我们总有一天会江湖再见。

七月十三日

江边散步,水位线已经超过警戒线,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大灾之时。

水静深流,江面铁索连舟,城市中看不出下游的苦难,只有老树浮江,日月更替。

想写出大江横流的景色来,脑海中却自动跳出老杜的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无论如何挥之不去,这两句实在是太大气、太经典,后来也就放弃了。干脆就套用老杜的两句,续上两句当时代之忧心忡忡吧。

成五绝一首: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何来舟万里,停我泽乡鸥。

套用杜甫名句的个人作品,不能算原创,不过用来写当时的景色和地理位置,实在是更无好句。

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一尤”部的五绝。很明显,当时这个“浮”发“fóu”的音,所以这是押韵的。

后两句是因为看到江中铁索连舟,联想到下游万里泽国,鸥鸟无处落脚,心中的忧虑重重。不能说忧国忧民之心重吧,但是确实还是挺担心的。

希望风调雨顺,洪水不再祸害在大灾之年拼搏挣扎的老百姓。

回顾自己的动态,其实也还是有点意思的,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心态在沉沦中慢慢地修复。

事后来看,多了一层淡泊,但人生在世,总要有些辗转的记忆,才叫做活过。

想起有朋友跟我说过,写文章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写诗也不知道写什么,学会了格律,却忽然发现不会写了。

其实就从身边开始吧,拍些照片、视频,写写小感悟,这都是灵感的积累。

总有一天我们可能用到,就算用不到,在回眸的时候,尽管知道自己碌碌无为,但是在动态中,我们曾经做过那么多事情,感情曾经那样婉转。

至少在闭眼之前,我们可以欺骗自己,看上去也并非一事无成。

你怎样看待当今中小学出现的佛系教师现象?

两个学生在打架,我的同事李老师看见了。虽然不是自己班的,出于当老师的责任感,前去拉架。在拉开两个同学的时候,其中一个一脚踩空,摔进了排水沟里,造成右手骨折,花了1万多块钱。虽然报了各种保险,但是家长仍然索要8千块误工费营养费。一天到晚到校长办公室闹,到李老师的办公室闹,到李老师的班上闹。你们猜这钱最后谁出的?拉架的李老师!

英语课上,有个男生趴在桌子上故意把一个易拉罐捏得劈里啪啦响,上英语的女老师前去阻止,被这个男生一把推倒在地上,指着鼻子问候祖宗十八代。你们猜结局如何?老师始终没有等到那个男生的道歉,老师觉得在那个学校没脸再待下去了,主动申请调到了其他学校。

我们校长开会的时候经常说:“一学期平平安安过去就是最大的成功。”就是让老师悠着点,千万不要和家长和学生有冲突,因为出了什么事情学校是不会和你背锅的,有本事你就自己去解决。

我的一个干了几十年差不多要退休的同事,因为班上某个孩子上课总是睡得昏天暗地,发微信和孩子家长沟通的时候,有这么一句“某某同学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这段时间上课老是睡觉。”家长当时没有回复。

教师例会的时候,家长站在门口说:“我想找某某老师。”

老师刚走出会议室,就挨了那家长一巴掌,一脸懵的听那家长骂:“我家孩子有什么问题?要你这个老家伙诅咒他有问题?”这是当着全校所有老师的面挨打的,教师们义愤填膺,揪着要对方道歉。领导让几个相关人员去办公室,后来不知道处理的人在办公室说了什么,反正第二天没有人给个说法。

这一巴掌是甩在在场所有老师的脸上啊。

反正经历过这两件事情的我,工作上能和风细雨就和风细雨。

你有写过诗吗?

路过,看到了这个问答,对这个题目很感性趣,题主说写过哪些诗?因为我爱写诗,不管好坏还真写了不少。写诗是我的业余爱好,经常到各地采风旅游,看见好的风景赶紧拍下来,再发一通感慨,诗配片子,便成了我的得意的“作品”,也就是自娱自乐而已。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生活中的起起伏伏,都爱用写诗词的方式发些感悟。写诗词,拍片子,便构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觉得除了工作,业余时间写写画画拍拍,生活过得才丰富多彩,充实有趣。下面和网友分享几首写的诗,不好见谅🙏

2018年冬天,一次到太原店头村采风,由于搞旅游开发,看到这个落没的古村落人走村空,便写了下面这首:

《游古店头村有感》

北风凛冽寒枝枯,

人去村空老屋孤。

万籁寂寂皆萧然,

遗迹悠永怆荒芜。

2017年秋天,和影友去山西右玉采风,专门去了趟古时走西口古道,这里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到塞外谋生及经商的商贾必经之路,如今这里荒凉凋敝,不由感慨一番:

《游塞北感怀》

临节驱车塞外游,

踏寻古迹走西口。

雁门落日孤城衰,

寒声萧瑟锁深秋。

2016年夏至这天,北京的天气极具闷热,看到办公室挂的几张前几年冬季下雪时拍的照片,忽然觉得日子过的这么快,来京工作已有十年了,却什么也没干成,便写下了一首《夏日望雪图有感》

日直北归春渐远,

凝思春前冬日寒。

北风催絮树裹银,

千峰万朵枝不弯。

今起條忽忆京迹,

漂泊日多径难觅。

遥视寒图望高楼,

诗情难抒苍茫意。

2018年初,冯小刚《芳华》上演,和朋友观看后,感悟特别深,便写下了看冯小刚《芳华》有感 :

往事如烟岁摩挲,

关山万里隔天涯。

蒙胧拨动紫风铃,

眷念深深忆芳华。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