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艺,潮州工夫茶的由来

2023-04-03 127阅读 0评论

功夫茶艺,潮州工夫茶的由来?

是否很悠久这个说不好,多久算悠久呢?以我知道,宋代已经有很讲究的潮州工夫茶了.最早是什么时候.我就不知道了,希望有高人指点.

所谓工夫茶具当然都源自潮州工夫茶.还有一部分茶具.像日本茶道用的.看起来有些相似.实有不同.那叫茶具.不过不叫工夫茶具.

功夫茶艺,潮州工夫茶的由来

功夫茶为何跟功夫扯上关系?

功夫茶所指的功夫,并不是武术上的功夫,它没有截拳道,也没有柔道,也没有跆拳道,它是指一种泡茶技艺,而且主要是流行在广东、福建一带的泡茶技艺。

这里所指的功夫,是强调这种泡茶技艺有一套方法,有点耗时。以铁观音为例加强一下印象。

经常喝铁观音的人,可能会听过铁观音十八道,甚至亲自体验过铁观音十八道。而中级茶艺师以上,必定要求会铁观音十八道泡法。

所谓的铁观音十八道,是指铁观音的功夫泡法,它一共有十八道程序和动作,因而称为铁观音十八道。具体是:

第一道 焚香静气

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香来营造祥和温馨的气氛。 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 孔雀开屏

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有的精美的茶具。 叶嘉”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 孟臣沐淋

乌龙入宫 孟臣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孟臣沐淋就是用开水将壶里壶外烫洗一遍,其目的消提高壶温。 把茶叶放入烫好的壶内称之为乌龙入宫。

第四道 高山流水(悬壶高冲)

春风拂面 武夷岩茶讲究“高冲水,低斟茶”因此称为高山流水,即悬壶高冲使茶叶随着水浪上下翻滚。 接着用壶盖轻轻刮去壶表面泛起的红色泡沫,称为春风拂面。

第五道 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 头一道茶汤一般不喝,可以拿来汤洗茶杯,称为若琛出浴。或者直接注入茶海称为乌龙入海。 再向母壶中注入开水后,壶的表层再次浇淋一层白开水,称为重洗仙颜。

第六道 玉液回壶 再注甘露 将母壶中泡好的茶注入子壶,称这为玉液回壶。 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趁着壶热再注入开水,称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 祥龙行雨

凤凰点头 将子壶中的茶汤快速且均匀地注入闻香杯中,就好像祥龙行雨,甘霖普降。 当子壶中茶汤剩少许时,再用点斟手法,点斟一遍称为凤凰点头,表示欢迎嘉宾。

第八道 珠联璧合(龙凤呈祥)

鲤鱼翻身 将品茶杯倒扣在闻香杯上就称为珠联璧合,表示有情人终成眷属。 再将两个紧扣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取鱼跃龙门之意,表示事业辉煌腾达。

第九道 捧杯敬茶

众手传盅 茶从离泡茶者最近的嘉宾传送给最远的嘉宾,称为众手传盅,表示传送友情。

第十道 喜闻幽香 (品啜甘霖)

鉴赏佳茗 喜闻幽香是三闻中的头一闻,将闻香杯轻轻地提起,用两只掌心,慢慢地来回搓揉,这样杯底的茶香就能溢出来了 然后再观其汤色,琥珀色是优质茶色。

第十一道 三龙护鼎

初品奇茗 端杯又有一定的讲究,拇指、食指护杯沿,中指托住杯底,称之为三龙护鼎。女士可使用兰茶指。 然后品茶,小口细啜。

第十二道 再斟流霞

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就是斟上第二杯茶。全唐诗题武夷》中有一句说“空中萧鼓几时回,只得流霞酒一杯”借流霞比喻岩茶艳丽的汤色。 二探兰芷就是第二次闻香。范仲淹在斗茶歌》中说“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意思是茶香更胜那兰芷之香。

第十三道 二品云腴

喉底留甘 云腴是古人对茶叶的一种美称,二品云腴就是品这第二道茶。

第十四道 三斟石乳

荡气回肠 石乳是元代一种贡茶,三斟石乳就是斟第三道茶,闻第三道茶又与前两次不同,用口腔来闻,大口,大口地将茶香吸入,再从鼻子徐徐呼出,犹如吸烟一般。

第十五道 含英咀华

领悟岩韵 细细体会领悟茶韵。

第十六道 君子之交

水清味美 君子之交淡如水”品了三杯后,斟上一杯清纯的白开水,将白开水含在口中,过一会儿再咽下去,会感到口中有一种甘甜,此时无茶胜有茶。

第十七道 名茶探趣

游龙戏水 上好的岩茶可冲泡到七泡有余香”九泡色香味全”有兴趣的话,可以上试一试。

第十八道 宾主起立

尽杯谢茶 最后,借清茶一杯,感谢茶人栽制佳茗的恩典,并希望各位嘉宾成为永远的朋友。

整套程序下来,包括品茗时间,差不多半个小时了,是不是很费“功夫”呢?不过费功夫则费矣,过程还是很优美和惬意的。

我是茶小侠,分享茶道修行上的美好事情,欢迎一起交流。

如何懂茶?

每一次品茶,

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不管是几人饮、是第几壶,

喝懂茶,需要用心尊重每一款茶,

再好的茶,终有饮尽之时,

而喝茶的心情却取之不竭。

品茶

本来是一件

很普通的事情,

但是

它伴随着

华夏几千年来的文明

一直在传承,

茶已经不仅仅是茶,

而是一种,

传统文化的情怀。

茶有两种,

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

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

茶可以是你干热口渴时的及时水,

一大口下肚。

茶也可以是你细品赏心的慢生活,

一小口啜饮,

品闲庭花落,尝云淡风轻。

泡茶,想要把握一壶茶的浓淡容易。

浸泡的时间久,茶就浓;浸泡的时间短,茶就淡。

喝茶,想要知道一杯茶的浓淡却不易。

众口实在难调,有人喝了会嫌浓,有人喝了又会嫌淡。

其实,茶有浓淡不在于茶,众口难调也不在于口,都是在于心。

茶文化,

自古便成了

人类情感的寄托。

茶文化,

是精神层面的寄托;

喝茶的人

通常会从生活聊到精神,

以及文化、历史、哲学、时事等,

聊着聊着就发现,

原来,

我们有共同的认知,

遇到了知音,

自然的

融入了茶友的圈子

这合作

也就水到渠成。

慢一点,再慢一点,

不要急着赶路,

不要急着奔向人生巅峰。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

不必在乎目的地,

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风景。

喝茶是一种态度,

不是对生活的逃避,

而是对人生的升华。

品茶,

品的是一种心境,

感觉身心被净化,

滤去浮躁,

沉淀下的是深思。

茶是一种情调,

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

一种热闹后的放松。

水,冷暖之间,冷暖自知;

茶,浓淡之间,浓淡自尝;

茶有八种应尽量不要喝:

一浓茶;二霉变茶;

三串味茶;四久泡茶;

五过烫茶;六生茶;

七焦味茶;八隔夜茶。

如何才能泡好茶?

“九步”让你成为泡茶高手

冲个热水,把茶泡了喝,是挺简单,但如果真要上升到把茶泡好这个层面,就不那么容易了。

此时茶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叶片,而是一个立体的、灵动的、有生命的对象。需用心与其对话,唤醒茶,并给茶以及整个茶空间注入灵魂,实时根据茶的特性和变化沏好每一次的茶。

调心

心总有散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能快速安然入定。茶前或冲泡中,不断调整自己,尽快收敛零散的自我,让心静下、空出来。力求从静心、空心、敬心、虔心到欢喜心的转化。专注于茶,虔诚对待每一泡吸天地灵气、汇人力艰辛的茶,而后能以欢喜、愉悦的心情泡茶。让气息、手势与茶汤出水有机协调联动起来,让一切显得很连贯、很顺畅,无它。

随境

茶空间,可以很简约,清静俭雅;也可以很丰富,韵足意满。可一桌一椅一壶一杯,也可通过器、花、草、木、画、饰、乐、香、服等整体的布置构境。一个古韵悠存的茶壶、一幅意味幽深的水墨画、一曲旋律悠扬的古乐、一柱香味幽幽的檀香、几许简约精致的盆栽、几株风姿别雅的中式插花……也可选于融山水、奇峰异石的自然美景中品饮。境空可以让心吸得更满;境满可以让心入得更实。境空、境满,二者皆可入定得趣,随心性随机缘罢了。

知茶

随便喝,就随缘。如要细致,选茶得知茶、知人。茶含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茶碱、茶黄素、儿茶素等。不同的茶因山场、气候、种植、制作,其成份在成品中所占比例各异。而这些成分各有各的功效,比如:茶氨酸降血脂、血压、血粘度,能使人在保持清醒的状态下放松;咖啡碱能提神醒脑;茶黄素能降低胆固醇;儿茶素能瘦身减肥;茶多酚能抗氧化、抗菌,对皮肤保护和治疗有一定作用。如果要了解到具体的某一类茶、某一泡茶,就得深入到品种、山场、年份的特质,以及工艺的优劣。

选茶

这也是个需要辩证把握的环节,可根据身体状态、偏好及品者的段位选茶。比如湿热、气虚、血瘀、阴虚、阳虚等体质,可根据不同的时节和身体状态适当选择相应茶类。偏好和段位也是十分关键的考虑因素。比如岩茶,初接触者一般重香、甘,而后才逐步向水、韵和变、活的要求提升。所以可以依不同要求选合适的茶。

醒茶

摇醒一泡沉睡的茶。为何。茶或晒、或焙、或渥堆,都是让茶收敛起来。醒茶,就是完成一个从寂灭到重生的过程。各种茶种醒茶的方法不尽相同,冲泡黑茶、青茶、红茶用100℃的沸水,而绿、白、黄茶可以85℃左右的开水。醒茶环节的把握好坏,直接影响着茶叶内在品质的表现和茶汤滋味的清晰度、浓郁度和韵律。比如,青茶第一泡水温较低,没有用沸水冲醒,茶叶将始终处于紧锁沉寂的状态,再难以激活。

选水

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认为山水最好,其次为江水和井水。当下,市场上,水质比较软的矿泉水,不少,获取比较方便。苏东坡与佛印斗茶,就是知茶不足而巧用水取胜。

冲泡

通过闻干香,判断茶的基本状态,干香太香的茶,水可能不厚重,前几泡快出水,后几泡慢出水。随时根据出水后的变化调整冲泡的时间。让茶在冲泡中活起来。泡茶是一项手脑协同工作的技能,完美地完成泡茶的流程,不简单。必须十分专注,也要十分有耐心。稍不留神,茶就可能泡坏。每一分、每一秒,心都可以随着呼吸静下来,把安宁的气息带入茶汤,把舞台留给茶汤自己。

讲茶

香、水、韵、历史、文化、感悟。全球约60个国家种植茶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饮茶习惯。作为茶的发源地,中国茶类更是呈多元性,饮茶方式也呈多样化,要能懂得各大茶类有困难。六大茶类,按产地又有诸多的名品。茶又附带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连着深深的哲理,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是难以企及的。可先通一类,再逐步向它类延伸。一通而百通,方能逐步称上能泡好茶,称上泡茶高手。

收心

战场上撤兵,为了下一次更好出击。席间,短暂的丰盛与瞬间的坐忘,给心灵一个修养的时空,为养不动心,而后能于纷繁的尘世中随机而动。席后留下空杯,留给更多的好茶,也腾空心灵,留给更多的欢喜和感动。

潮州人喝功夫茶有什么讲究?

潮州人饮工夫茶的历史悠久,所谓的“工夫”,要在茶、水、火、沏泡中求得,而所讲究的空杯认为恰恰是在于“工夫”。非题主讲的“功夫茶”,估计要给潮州的茶友们拍了,潮州只有工夫茶。

工夫茶发源于潮州,主要是指乌龙茶的独特泡饮方式,对茶叶、茶具、用水、火候极为讲究,过程中所体现的技法极为精湛,程序繁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茶叶的选择上,必须是乌龙茶,潮州地区多以本地茶区的单丛为主,还有就是岩茶和其它乌龙茶。

传统工夫茶茶具方面用的是比较多的,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记·工夫茶》记载比较详细,具体用到的有十八个器皿工具,后来随着演进,简化到孟臣壶、若深杯、玉书碨和潮汕烘炉四件。再到现如今,我们常见的冲泡工夫茶比较简单,随手泡配上一盅一碗三茶杯,但在挑选方面依然有所讲究。有兴趣的朋友可关注空杯以便交流。

据《潮州茶经·工夫茶》、陆续《茶经》的记载,泉水是冲泡工夫茶的最佳用水,在泉水不具备的情况下,雪水、进水、自来水也是可取的,这里讲的是活水。但尽量是没有污染的水,所用的水放上几个小时沉淀平静再用。

“活水还须活火烹”,煮水冲泡工夫茶是,须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还有在烧火用的材料上,也是颇有讲究。不过空杯认为,我们此时就不需多言了,有兴趣的朋友关注空杯交流即可,因为现代我们冲泡工夫茶基本用电炉了,快捷、方便又卫生,传统的那一套工夫茶泡法交给专业的茶人们去讲究好了。

接着就是冲泡工夫茶的九个步骤了,不急不缓,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来,每个环节都有细节讲究。如何治器、如何纳茶、如何候汤,还有冲茶、刮沫、淋罐、烫杯、洒茶、敬茶。工夫茶是比较消耗时间的,整套流程下来始终贯穿的是潮州工夫茶的茶俗茶事礼仪,这个空杯也在早前的文章和问答讲过,请关注翻看。

其实都说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换句话讲意思就是玄乎,工夫茶精湛讲究,其实空杯认为讲究也不讲究。懂的自然就懂,不懂的稍微了解一下也能知晓一二。一套工夫茶具,几个人轮流泡饮单丛茶,带点闲情花些时间,这就是工夫茶了。但是你要深究来个刨根问底,那自然也是大有话讲、大有文章,问题是有些东西我们花了时间去了解了对我们实际意义不大,那何不来个简单的。

学些茶知识,多点茶谈资,泡得一手好茶,品得一杯岁月。关注空杯,我们称为茶友!感谢点赞、评论、关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