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礼仪,如何喝茶更合适

2023-04-02 171阅读 0评论

饮茶礼仪,如何喝茶更合适?

现在遇上利益相关的事情,嫁接造假文化是最常见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本来就是一句开门七件事,硬生生的被网络嫁接成琴棋书画诗酒茶,还言之凿凿的有两种茶,我查了一下原文出自清康熙时张灿的《莲坡诗话》: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事实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叶在历史上随着工艺的改进和产量的增加消费的增加,其实走的是一天由贵族到民间,由繁到简的过程,从古代的礼仪祭品到实用的品饮的过程。禅宗茶道,贵族茶道,到雅士茶道,是从深山寺院皇宫深院到文人墨客的宣传传播,最后到了世俗茶道在于味,就是生活中最简单的烧水冲泡品饮了,茶叶好不好,一喝就知道,除了现在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大家都见过七八十年代喝茶的人捧着一个陶瓷缸子喝茶的情景吧,略讲究的人用个小紫砂壶吸几口。到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台版的茶道茶文化当然回流,喝茶变得比原先复制了,茶桌茶具,甚至连过去很难卖掉没有人喝的陈茶都成为忽悠吹嘘的资本了,我倒想问问那些被港台茶叶骗子理论忽悠的装逼茶道洗脑的,在没有越陈越好理论吹嘘的七八十年以前,那些陈茶是怎么库存下来的?是因为供大于求,茶商进货多了卖不完才库存的。包括普洱在内黑茶的出口数量近些年的出口量不到三千吨,这个数字少于一百年的清代,是老外对茶叶口味卫生质量的直接,在过去茶叶缺少的时代,因为爱喝茶勉为其难,现在有了足够多的产量就没有人喝这些过期的神茶了,这些外国人是不是有病?

饮茶礼仪,如何喝茶更合适

其实说到喝茶,并没有现在茶文化宣传的那样复杂,绝大多数的人喝茶都是一壶水一杯茶,生活中很寻常的一个片段,世俗茶道在乎味,好喝不苦涩,茶是雅物更是俗物。整体捧着一个吹嘘成天价的茶饼,念叨着山头古树年份树龄那套神神叨叨的歪理,难道忘了茶叶本来就是用来花的喝的吗?

接茶礼仪手势?

茶道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优秀文化,几乎每一个国人都喜欢喝茶,家中茶叶也是常常备着的,以用来招待客人。所以对于茶这个方面来说,我们国人是有非常多的讲究的。朋友们要是喜欢喝茶,并且想了解关于茶的东西的话,那需要耗费的心力就比较多了,不仅我们冲茶的姿势与力道有一套讲究,就连敬茶也是有其自己的礼仪的。朋友们若是要在公共场合或者一些比较重要的情况下进场的话,可就得学习一下敬茶礼仪动作了,这样也能更好的显示出自己的礼仪。

一、茶中的各种手势礼仪

1、茶席布置

简单无需奢华,但需洁净,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花器等装饰品,应符合主题,颜色、材质应细细选择,尽量与主要茶具、茶席融为一体,避免喧宾夺主。

2、茶具清洁

所有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许多人喜欢使用老物品,因为上面残留着岁月的痕迹,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包括残留的令人不悦的水渍或茶渣。

3、避免接触

他人的杯子, 都应该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如果有条件,在奉茶时尽量使用茶托。

4、请客选茶、赏茶

主人在泡茶前,应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5、取茶

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取茶,不要用手抓。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

6、逆时针的讲究

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7、顺时针的讲究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因为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行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逆时针。

8、分茶

分茶时要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溅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分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

9、茶满欺客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10、最后为自己添茶

习惯上,最右方的茶是尾席,斟茶适量,每一泡茶,都应由茶主人进行扫尾。茶主人应随时关切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发挥茶汤的品质。

11、续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该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适当注意观察,在喝的尽兴时候,也应该掌握茶局结束的时间。

12、茶点

正规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视为对茶的不尊重。食用的茶点,并不推荐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坚果类的零食比较适宜。茶到深夜,当备茶点。

13、安排座位

为了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原因是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顺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如果将主宾安排的位置不对,则斟茶过程中如先给主客斟茶,则顺序将被打乱,从而变得无序。

14、续水

如遇宾客多需要助泡协助烧水壶续水时,可以在需要续水时适当打开壶盖示意,避免高声要水,那样会使宾客感到尴尬。

15、放置茶壶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16、擦拭茶壶

有的茶主人,十分爱惜自己壶,在冲泡中,难免淋壶擦拭,把玩摩挲,甚至多壶齐养,但不知道在自己的举手投足间,这些多余的动作,已经影响到了客人品茶注意力。同样道理,品茶期间,整理茶台、擦拭桌椅,也让人以为主人要送客了。

行茶礼仪的正确方法?

喝酒是主人做主,一般都是在开席之前,酒就已经备好了!而喝茶却是要依随客人,主要是为了尊重客人,有客人来挑选喝什么茶叶!主要是茶与酒不同,茶不怕开封,随喝随取,而酒一旦开封后,再拿出来给客人喝可就不行了!

二、酒满敬人,茶满欺客

喝酒要填满,喝茶七分满!因为,茶水是热的,如果倒得太满,可能会溢出来烫到客人的手。如果不用手端,低头去喝,又显得不雅观,就像牲畜喝水一样。这样不仅让客人难堪,也影响了客人的心情,尤其也凸显了自己的礼数不周,所以才有喝茶七分满!

三、宾客喝茶要懂叩手礼

主人倒茶,作为客人也要有礼貌的回应。但每倒一次茶水,就说一声谢谢,即有点啰嗦,又感觉主宾之间显得生疏,所以,作为宾客要懂得叩手礼!什么叫做叩手礼,就是辈分、年龄的人,给自己倒茶时回应的叩手礼不同!

如果是小辈给自己倒茶,用食指点一下桌子,即表示感谢;如果是平辈倒茶,把食指与中指并拢,轻点桌子即表示感谢;如果是长辈给自己倒茶,则需要五指并拢为拳头,拳心向下敲三下桌面,表示五体投地受之不恭,这也是最高的叩手礼!

四、先客后主,先老后少

茶水泡好后,斟茶的先后顺序也非常的重要!一般按照先客后主,先老后少的原则!因为,先给客人斟茶,代表的是对客人的重视,如果有老者长辈在,则要先给长辈斟茶,表示对长辈的尊重。

五、宾客压主,响杯擦盘

喝茶讲究的是轻拿轻放,如果身为客人在喝茶时,把茶碗茶盘弄得乒乓乱响,即显得自己素质不高,没有礼貌,又有挑衅主人的意思!

六、头冲脚惜,二冲茶叶

“头冲脚惜,二冲茶叶”说的就是:在过去制作茶叶时,不少茶叶的品种需要用脚踩,所以,身为主人在给客人冲茶时,第一泡要倒掉不喝,第二泡才可以喝,否则有欺辱客人之嫌!

但随着生活条件逐渐变好,茶叶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多,尤其是制茶的工艺也经过改良,对于一些价值珍贵的茶,头一泡往往也是喝的!

七、喝茶皱眉,表示嫌弃

喝茶是修身养性的事情,如果在品茶的过程中皱眉,一般表示主人泡的茶不好喝,或者是不符合自己的口味,有嫌弃的意思!所以,如果去别人家做客,喝茶的时候,切忌不要皱眉头,这样会导致一些误会。

八、新客到来要换茶烫杯

朋友们一起喝茶聊天,如果途中有新的朋友加入,作为主人家要换新茶,并且还要烫洗新茶杯,这样才表示对新来客人的尊重!否则有“慢客”、“待之不恭”的意思!

遇到过最尴尬最害羞的事情是什么?

我曾经借宿在游牧朋友的蒙古包里,实在太尴尬了,我竟然不小心弄乱了女主人绑在床头的“红绳”,第二天,男主人竟然急了!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旅游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很多人看过了大江大河,跨过了丛山峻岭之后,也会选择来草原旅游,尤其是内蒙古的大草原:以草原为床,以星空为被,数着星星看月亮,这种浪漫的体验十分受欢迎!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旅游,一年四季都可以:

春季,万物复苏,满眼葱绿,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美不胜收;

夏季,水草丰美,碧空万里,广袤无垠的绿草地,令人神往;

秋季,林海秋色,萧瑟壮美,亭亭玉立的白桦林,壮美无比;

冬季,银装素裹,冰雕玉砌,满是白色的林雪原,心旷神怡!

来到大草原旅游,一定要体验住宿蒙古包,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有机会留宿在牧民自己的蒙古包里,遇到女主人绑红绳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内蒙古,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主要的活动舞台,尤其以游牧民族出现的身影居多,所谓的游牧民族,指的是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具体指的是:逐水草而居!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居住在大草原上历代的游牧民族因面临着与农耕区域相比较高的维度,冬季严寒,夏季较短,降水量少,所以是不适合传统的农耕生产的,所以,生活在大草原的人们便过上了捕猎和放牧牲畜的生活,而这类生产生活想要持续性的发展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珍惜脆弱的草原生态!

为了保障草原植被的可再生,游牧民族不得不在一个地方放牧一段时间之后,就赶紧转场赶去下一个放牧地!

游牧民族热情好客以及特色住宿--蒙古包

在古代,游牧民族由于医疗条件、食物供给的不稳定,人口极少,而家族单位,也是零星分布。因此,两个人或者两个家庭,想要谋面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

毕竟,在以往的恶劣生存条件下,客人在行进途中穷困潦倒,即便出发的时候背着风干肉,风餐露宿,也是十分危险的,遇到赶着牛羊群的主人家,被接济一下,生存几率就会变高,一个人的单枪匹马,对比一群牛羊的主人家,显然,主人家获取食物更容易!

另外,考虑到精神慰藉,古代牧区除了牛羊群,就是老婆和孩子围在身边,每天就是干不完的农活,要是有家族聚集,几个兄弟出去驰骋草原、意气风发倒也不失为一个打发时间的趣事,此时遇到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有需要借宿在主人家里,主人必然会好吃好喝的招待,彻夜长谈,聊的天南地北,你给我讲讲故事,我给你讲讲见闻,彼此分享,精神上获得巨大满足,而主人家为了多留客人住几晚,也会以酒水招待,牛羊肉管够!

也就是说,游牧民族的热情好客是有历史渊源的!

谈到游牧民族,就不得不提起大草原的特色住宿--蒙古包!

蒙古包的出现,跟游牧民族的生活特征有紧密关联,由于需要经常搬家,房子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固定存在,这种外观圆形,顶部圆锥形,围墙圆柱形的蒙古包应运而生,极其适合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普通的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长约50尺,门朝南或者东南开放,蒙古包构成主要有四个部分:哈那(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哈那越多,蒙古包越大,通常有4个、6个、8个、10个、12个哈那规格,尤其是最后的12个哈那的规格极其罕见,室内面积要达到几百平米,一般以4-8个哈那居多!

作为游牧民族,需要考虑长途迁徙,蒙古包应运而生,在搭建的时候,不管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只要周围地面平整,水草质地良好即可,不仅安装容易,拆卸也比较简单,一个人三个小时就能搭建起来一个蒙古包,而且蒙古高原有的是山林,木材不用发愁,每个蒙古包的部分组成,都可以拆卸,哪个部分坏了、旧了,随时都可以替换掉,想要缩小还是放大都可以。

床头绑红绳,代表着人品检测线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住蒙古包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来到草原就是为了体验烤全羊、欣赏草原美景、住宿蒙古包,蒙古包的保暖性很好,能够抵抗风雪和严寒的天气,但是住在蒙古包里面要面临一个尴尬的事情,那就是:一家人需要挨着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游牧民族热情好客,碰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当然要热情招待,肉管够,酒管饱,主人家热情好客,十分健谈,劝酒也很厉害,他们性格粗犷,不拘一格,如果对方觉得你是一个十分谈得来的朋友,那么就会好酒好肉的招待你,一杯接着一杯,热情的让你忘乎所以,喝醉了也不用担心,住宿一晚,第二天再走!

到了晚上,喝多了自然要安排住宿,住哪里呢?蒙古包里面只有一个炕,只能挨着睡!

但是,毕竟身份有别,一家人倒是无所谓,客人来了还是要进行区别对待的,特殊风俗在于:一般是女主人挨着客人睡,为了防止发生其他事件,女主人家会在彼此之间放上一条红绳,或是将红绳绑在床头,表示异性之间的“红线”不可逾越!

一般的客人都会遵守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是不敢逾越这条红线的,毕竟主人家好吃好喝的招待,晚上还留宿你,怎么敢做出其他举动呢?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存在,要是喝多了或者是睡觉不老实,容易翻身,误碰了这条红线,倒也是情有可原,只不过,第二天如果被主人家发现了,那就说不清了,甚至会受到惩罚!

弄乱红绳,会有哪些后果?

如果第二天早上,主人家发现这条红绳安然无恙,还是原封不动,那么恭喜你,主人家会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是一个可靠的人,会接着拿出更丰盛的食物招待你!

但若是被主人家发现,这条红绳的位置有变化,或者变乱了,那么主人家便会不高兴,不管你昨晚是有心,还是无意,红绳弄乱了是事实,因为主人家根本不知道,你是不是故意的,也不知道你到底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

如果发现这种情况,主人家会认为你并不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会对你产生不信任,解释也解释不清,脾气好的可能会冷漠对待,脾气不好的甚至直接进行驱赶,根本不会给你继续留宿的机会!

要是遇到脾气暴躁的主人家,发现你弄乱了红绳,便会拉你起来,劝你喝下三大碗烈酒,你要是心中有鬼就不好意思不喝,你心中没鬼,迫于对方的压力也是不得不喝,三碗烈酒,这一天你都甭想干什么了!

不要以为这种惩罚力度很轻,主人家实际上是借喝三碗酒的做法让你知道他不高兴了,这是对你的惩罚,一方面让你心里有愧,一方面让你醉倒,怎么说,都足以让你刻骨铭心!

去大草原旅游,还有哪些风俗习惯需要注意?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内蒙古大草原同样如此,来到大草原旅游,与当地游牧民族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礼节,尊重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若是因为我们的不自知,惹怒了对方,或者让对方觉得我们无礼,就会很尴尬!

那么,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旅游,除了住宿时不能随便碰红绳之外,还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一、对火要保持敬畏之心

在内蒙古旅游的时候,住在蒙古包里,不要在火炉上烤湿衣服、湿鞋子,也不能跨过炉灶,或者用脚踢炉灶。因为当地人认为火是纯洁、力量、财富的象征。

二、不要在流动水中洗手、沐浴

内蒙古大草原水资源匮乏,逐水草放牧,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无水则无法生存,游牧民族十分在意水资源的纯净,所以来到大草原旅游,不要随便在流动水种洗澡、沐浴、洗衣服。

三、病人所在的蒙古包有标识,勿闯

牧民家中有人生病了或者病危的时候,会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段埋在东侧,这就说明家中有病患,不宜待客,看到这样的情况,不能随便闯入。

四、不能踩踏牧民家的门槛

到牧民家中做客出入蒙古包的时候,绝对不能踩门槛,这个习俗不仅在蒙古包实行,在许多农村区域都有流行,如果踩了是代表不敬,是不礼貌的行为。

五、落座顺序要长辈为先

到蒙古包里面做客的时候,对着座位有着严格的划分,而且讲究座次分明,长辈先入座,晚辈后入座,这是礼数。

六、不要随便进入私人牧场

虽然说蒙古族人热情好客,但是作为客人也不能随便闯入对方的私人牧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除非得到主人家的允许,不然开车或者徒步都会侵犯到主人家的利益。

七、不能随便踩踏敖 包

在草原上经常能看到以石堆砌起来的敖 包,对蒙古族人来说这是非常神圣的地方,不能随意地踩踏。

八、不能开车的时候鸣笛催赶牛羊群

在自驾的途中,遇到牛羊群不可以鸣笛催促,尤其是羊胆子很小,遇到了尽可能的降低速度,不然刺激到羊群,会惹得牧主人不高兴!

写在最后

游牧民族热情好客,对远方客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如果主人家喜欢你,相谈甚欢的话,便会让你留宿一晚,能够借宿在牧民自己家的帐篷中,而且让女主人或挨着客人,这是极大的信任,当然了,中间绑着红绳的话,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切莫因为自己的冲动,破坏了主人家对你的信任,逾越红线,不仅是不尊重主人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如今,内蒙古大草原的旅游模式已经趋于商业化,蒙古包里也大多装修成了城市宾馆的格局,里面有床、沙发、独立卫浴,想要感受蒙古包的独特风情,是需要深入内蒙古大草原腹地的,如果有机会入住牧民自己家的蒙古包里,一定要懂得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切莫因一时冲动或者以不懂的借口,造成双方的嫌隙,记住:尊重对方,就是尊重自己!

喝咖啡的礼仪10个步骤?

【喝咖啡步骤】:

第一步,闻香,体尝一下咖啡那扑鼻而来的原香;

第二步,观色,咖啡最好呈现深棕色,而不是一片漆黑,深不见底;

第三步,品尝,先喝一口黑咖啡,感受一下原味咖啡的滋味,咖啡入口不要急于将咖啡一口咽下,应暂时含在口中,让咖啡的香气自鼻腔呼出,然后再将咖啡咽下。品尝咖啡时,最好能一口咖啡一口冷水,这样每次都喝到新鲜的口味,冷水是含在口中漱口一下。

第四步,再依个人喜好加入适量的糖,并用小汤匙搅拌,趁着搅拌的咖啡漩涡,缓缓加入奶油球,让油脂浮在咖啡上,保持咖啡的热度也可蒸发奶香,享受到多层的口感。

温度:饮品咖啡的最佳温度是80℃左右。因为普通咖啡的质地不太稳定,所以最好趁热品尝。为了不使咖啡的味道降低,要事先将咖啡杯预热。咖啡的适当温度在冲泡的刹那为摄氏83℃,倒入杯中时为80℃,而到口中的温度为61-62℃,最为理想。一般来说,趁热品尝主人为你端上的咖啡,把咖啡尽可能在十分钟内饮尽,也是喝咖啡的基本礼节。若是一杯品质优良的咖啡,放凉以后除香味会有减少外,口感表现与热时是一致的,甚至更佳。喝纯咖啡是不破坏口味的喝法,在咖啡里添加砂糖或奶油,为使咖啡中的苦味、酸味中和,使口感顺口好喝。不像喝酒或果汁,满杯的咖啡,看了就失去喝的兴趣。

一般七八分满为适量,份量适中的咖啡不仅会刺激味觉,喝完也不会有腻的感觉,使身体恢复疲劳头脑为之清爽。同时,适量的咖啡液可以满足某些喜欢直接加糖、奶的客人,以免因加糖、奶加进后杯内咖啡液太满。

咖啡的味道有浓淡之分,所以不能像喝茶或可乐一样,连续喝几杯,普通喝咖啡以80=100cc为适量,若想连续喝三、四杯,就要将咖啡的浓度冲淡,或加入大量的牛奶,不要造成恶心的感觉,而在糖份的调配上也不妨多些变化,使咖啡更具美味。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