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学问,买茶有什么诀窍
泡茶的学问,买茶有什么诀窍?
喝茶20年,买茶数十万元,如果说买茶有诀窍,那我总结就有三点:1. 自己懂茶。不管哪个茶类,清楚它的特征和口感,了解市场价格,从而不管在哪里买什么茶,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不多花冤枉钱。
做到这一点的人真心不多,因为中国茶类太多,茶的等级、采摘日期、产地等都有差异,从而导致价格千差万别。如果不是老茶虫,要区分辨别每款茶,真心不易。
无他,熟能生巧尔。做到自己懂茶就是多研究,多品尝,多积累,多总结,这样你就是一个无人能欺的专家啦。
2. 有朋友懂茶。在各个茶类有认识一批茶友,大家互通有无,随时交流,听一下他们的建议或是推荐,能少走不少弯路。朋友介绍毕竟不是自己亲身体会,难免和个人感受有差异,可以少买一些喝喝看,好的话再多买。
当然这个茶友也包括茶商,认识几位卖茶朋友也是非常有益的,既可以学到茶知识,更可以拿到性价比高的茶。
3. 只懂皮毛,或者完全不懂。
我想这些消费者应该很多,爱喝茶,但是不是很了解茶。那么,想买到好茶,有两个办法:
一是,找成熟品牌,老字号大品牌。虽然价格略高,但是品质好,而且安全问题、新老茶拼配就完全不用担心。而且这些品牌经常有促销,可以择机多加购置。
二是,先品再买,不要贪图便宜。茶叶到现在也是属于一个成熟市场了,便宜没好货十之八九。对一些新品牌,可以先少买一点尝一下,好的话再买,别怕麻烦。不要因为便宜就重仓买入,发现后悔已晚。
最后,给爱喝茶想熟知茶朋友两个小建议,如果想集中掌握茶知识,那就参加茶叶培训班,对各个茶类以及初步甄别会有一个系统了解。之后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就多逛茶城。茶叶集中,多品多看,既能检验已学知识逐渐提升,碰到好的还能顺便买回家。
祝大家都能买到安心好茶。
那么,Tea Up,我们喝茶吧!
林语堂的喝茶三泡?
饮茶闲话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将茶列位于日常琐碎小事中,我觉得是大大委屈了它。 自古文人墨客,琴棋书画之余,沏茶、品茶、赏茶也是一大赏心乐事。穿越时空,试想在那些宽袍大袖、衣袂飘然的古人身上,除了墨香,必还有茶香。 古人讲究一杯清茗,心静自然凉。因此有茶壶上那一句著名的回文″可以清心也″。茶情和诗情是交互存在的,古人在赋诗做对之时,手边定少不了一杯清茶,谈笑风生之余,不忘细啜慢品,茶因此也与″风雅″有了不解之缘;偏偏泡茶的水,必得是清洌的甘泉水,因此古人会友,常在泉边松下。无茶无酒不成欢,″泛花邀客坐,代饮引清言″、″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都是对以茶会友的描绘。苏东坡还有个著名的调侃对子--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香茶;把个寺院住持前倨后恭的嘴脸刻画得很生动。 从林语堂的眼光看来,茶第一泡,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第二泡,则是二八女郎,三泡就已是少妇了。如此看来,茶三泡之后,只堪牛饮。我是北方人,喝茶没有那诸多讲究,常做″牛饮″姿态,只要消渴就好。如今北方的茶馆遍地开花,喝茶更上升成一门学问,名曰″茶道″,常有朋友拉我去茶馆小坐,茶艺小姐素手纤纤、意态文雅、有条不紊地泡出两盏茶来,在我喝来却不免兴出喧宾夺主之叹,这倒底是喝茶,还是看表演来了。喝茶南北有不同,北方人口味重,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偏爱喝浓郁的花茶,其喝法只能称为″喝″;而南方多茶乡,家家户户对泡茶用水、泡茶器具都很讲究,喝清而鲜的绿茶、乌龙茶,这种喝法应该称其为″品″。
前段时间到杭州看第十届美展,逗留了一段时日,才领略到南方人爱茶之一二。杭州许多地方,路边都设有露天茶座,喝茶的人不乏当地人,供应的主要是绿茶.明亮的玻璃杯内,绿茶的叶片在慢慢舒展,煞是好看,喝茶的人们气定神闲,在他们看来,在路边享受一杯清茶,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我们住的地方离虎跑公园很近,每天早上,我都能遇到进公园打泉水的人们,汲泉煮茶,这种我以为很风雅的做派,实际上是杭州人生活中再也寻常不过的现象。那日恰逢细雨天气,我与朋友撑伞到西泠印社看展览,西湖边的亭子里,两个老人正在下棋,各自手边都放着紫砂壶,壶里想必是热茶吧,这种恍如世外、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让碌碌奔波的我们顿生羡意。 其实,在我看来,喝什么茶,怎样喝茶,这些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喝茶的那份心情,以及喝茶的那种闲适的状态。
为什么茶店老板泡出一千块的滋味?
泡茶其一、水是也!我泡茶一直都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有道是八分的茶加十分的水可以泡出二十分的效果,相反十分的茶加八分的水也就只能泡出八分的效果。关于同一款茶,为什么茶店老板泡出一千块的滋味,而我只能泡出一百块的效果?我个人觉得问题可能出在三点上,第一点就是我前面说的水质,第二点泡茶的茶具没有选好,这第三点可能跟自己的泡茶茶艺有关。
茶对水质的要求是很高的茶与水,就像高山云雾出好茶一样,高山是一个因素,还有一个因素是要有云雾时常滋润着茶树才行。泡茶也是一样,没有好的水就算再好的茶也只是水有几分茶水也就只有几分,水如茶之母。古人对好水就有描述,说至纯之水有:“天水”和“地水”。天水分雨水、露水、雪水、霜水;地水就是山泉水、江河湖水、地下水。所以现实生活中很多爱茶的资深茶客都是买名贵的山泉水来泡茶,而不是用自来水。天水我们很难取到,虽然雨水很常见,但是现在很多地方的雨水也不那么纯净了,也不会有人用;露水吧要等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到了才会有,实际有一些地方也很难见到露水,更别说霜和雪了。
有一套精致的茶具也是饮茶的一种氛围我们都知道茶具有土陶茶具(老一辈人喜欢用土陶罐烤茶)、瓷质茶具(江西景德镇的陶瓷)、现代的金属和玻璃茶具、当然还有定制的木头做的茶具(竹木)。好的茶具不仅能提升品饮茶的氛围,而且能更好的泡出茶汤,不同的品饮也能让人们更好的欣赏到茶汤的色泽。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茶具大多是瓷质的,品味高的茶客们大多是备一套土陶茶具中的佼佼者“紫砂壶”。
泡茶茶艺也是技术活,需要慢慢摸索茶店里的老板大多都是茶艺师的,对泡茶、识茶这些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学习、就算后期也是自己不断的学习和摸索的。所以你觉得同一款茶你带回家中所泡出来的效果肯定是没有茶店老板泡出来的效果好。一个在专业上比不过茶店的老板、一个是环境因素,就像在酒吧里喝红酒和在家里喝红酒肯定有区别吧,喝茶也是一样的,茶店里营造的环境肯定也是家里比不了的。关于泡茶,也没有什么可传授的,只能跟大家说水温很重要,投茶的分量也关键,冲泡时间也要精妙控制、有的茶慢出汤、有的快出汤。
你第一次去澡堂搓背有没有什么感觉?
作为一个南方人,第一次搓澡的感觉让我有些无以言表,就记得当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而东北除了饮食和语言文化外,还有它特有的搓澡文化。
刚嫁到东北的那年冬天,舅妈很热情的邀请我一起去澡堂洗澡。我也没想太多,收拾两件换洗衣服就跟在舅妈的后面屁颠屁颠的迈进了洗浴中心的大门。
不要误会,这个洗浴中心就真的只是单纯的洗浴中心,只提供洗澡、搓澡、桑拿服务。
跟着舅妈去前台交了费,领了号牌就往浴室走。转过一个隔断墙之后我就惊呆了,一大帮女的光着身子在同一个房间里洗澡,主要是神情还特别自然!
我当然就往外走,结果却被舅妈给拉住了。后来一想:反正进都进来了,大家都是女的,有什么好尴尬的?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我独自找了个小角落,默默地冲洗。不一会儿就听见女搓澡工在叫我的号。我一脸懵圈的看着她在台子上铺上一张塑料膜(应该是吧,反正是塑料的),然后让我躺上去。没错,就是躺上去。
随后我就像一条咸鱼似的,任人摆布,前前后后都搓了个遍。等到下来的时候,我整个人都麻木了。望着地上那一堆从我身上搓下来的角质(或者是泥)陷入了沉思,我有这么脏?
不过不得不说搓澡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搓完之后皮肤摸上去滑溜溜的,那感觉有些上头。
现在的我已经爱上搓澡了,每年冬天都会约上三五好友去澡堂聚聚(怎么感觉有点怪怪的)。一起泡泡澡,做个牛奶浴,然后再蒸个桑拿,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
如果大家有机会来东北(最好是冬天,洗浴城夏天人流量少,一般不开业),可以体验下东北的搓澡文化,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哦。
你见过穷人装逼能有多高调?
昨天刷到一个视频,就是我见过一个穷人装逼的最高能,没有之一。
是这样子的,一个开着豪车的大肚男,遇见一个骑电瓶车的油腻中年,两人不期而遇,豪车男说哇是老同学呀!你这是去哪里呀!骑个破驴,要不上来带你一程,电瓶男满脸笑容的说不用了,有事先走了哈!
接下来,豪车男打了电话,约对方准备去看出租房,进房后是个美女,两人开门见山就谈租金,豪车男问租金多少钱一个月,女:1600,男说:1000得了,女说你开这么好的车没钱,男说车是租的,女说我做不了主,这房是我哥的,我问问他,打电话说:哥你回来吧!有人看房,一进门两人四目相对,同时尴尬一笑,豪车男说:耶是你呀老同学,对方也说是你呀!你要租房,豪车男说不是,我帮别人看的,接着再装,说我哪里用租房,我在你们楼下买了一套,对方问买的几楼啊!豪车男说二楼,对方哦了一声停住了。
尴尬的时候到了,他妹立马看着他哥问:哥你什么时候把二楼也卖了。[呲牙][呲牙][呲牙]
豪车男直接跑了,你们说这逼装得高不高能。[大笑][大笑][大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