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功夫茶,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是什么
潮汕功夫茶,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是什么?
在大家的认知中,以为“功夫茶”是指茶艺,“工夫茶”是指茶名,其实只是对了一部分。工夫茶也是红茶中的工夫红茶的简称,也就是说,工夫茶也可以指茶名。因为工夫茶有2种说法,一种是指茶艺,即是潮州工夫茶,另一种指茶名,即是工夫红茶。
用普通话来讲,那么工夫与功夫同音,而用潮汕话来讲,那么就很不同。用潮汕话来讲,工夫茶中的“工”字念做“刚”,我们经常会说,凡善其事曰工。将泡茶这一件事做到完美,即是工,是茶艺,也是茶道了。
所以潮汕地区的人所讲的其实是“工夫茶”,结果被外地人听成了“功夫茶”,毕竟泡茶也需要一定的功夫,用“功夫茶”来解释潮州工夫茶好像也能说得过去。但我们要知道,工夫与功夫还是有较大区别的。工夫是对主体整个现实活动的哲学概括,而功夫通常理解成武功。
潮州有哪些传统文化?
潮州有如下传统文化
潮州民间习俗
待 客
潮州人热情好客。客人到家时往往以工夫茶接待。工夫茶的冲泡比较讲究。第一冲一般不喝,第二冲就是恭请客人的了。旧时旅外亲人久别回乡到家或做客,或对第一次来做客的客人,家人或主人要请他吃甜蛋,现在不太注重这一礼节了。
嫁女习俗
嫁娶时传授家规:
女子出嫁时,除父母长辈教以当媳妇的一般道理和知识外,有个仪式是要女儿坐在水缸上,然后才上花轿。此俗寓示女儿要像水缸一样要“大器量”,心胸豁达,勿斤斤计较。
认米缸:听翁姑介绍米缸位置、家中大小人口煮饭烧粥数量等。
潮州人对功夫茶的评价?
潮州本地人对工夫茶评价:
潮州功夫茶,在当地雅俗共赏,主要是以茶会友。
喝茶不仅仅是为了解渴,还在品茶的过程中联络感情,或闲聊消遣,或谈生意,工夫茶成为人们社交的载体。
“工夫”一词,在潮州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州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
工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劳力;素养;造诣,成就的程度;空闲时间,“工夫”与烹茶方法联袂,称“工夫茶”。
功夫茶1般冲几次?
这取决于茶叶的种类和投茶量。
通常功夫茶投茶量比较多,一般投茶都在8~10克,如果是铁观音之类的乌龙茶,品质稍好的可以泡到8泡以上。
如果是绿茶,尤其是比娇嫩的,耐泡程度要低一些,大概4~6泡。
如果是普洱茶,一般都可以泡到10泡以上,年份越久的越耐泡,据说有能泡到40泡以上的。
潮汕三杯茶到底是什么意思?
潮汕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汕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汕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有个笑话,说是上对方家里吵架,进对方家里先喝泡茶再开始肇事!形象的说明了功夫茶在潮汕的地位!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
潮汕工夫茶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之一,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所谓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于茶具的结合。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和特有的茶具,此工夫,乃为沏泡时的学问,品饮的工夫。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潮汕工夫茶是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
工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标准的工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潮汕工夫茶一般主客四人却只有三个杯子,潮汕人有“茶三酒四”之说,之所以四个人只有三个杯子是为体现潮汕人礼让精神。斟茶时,三个茶杯并围一起,形成一个“品”字,凸显潮人重品德。品茶的“品”字是由三个“口”组成的,所以喝茶要分成三口,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直至充分体验到茶香,才能落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