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茶,昆虫分类对农业有什么作用
虫茶,昆虫分类对农业有什么作用?
域:
1. 授粉昆虫:昆虫是植物的主要传粉媒介,在已知显花植物中有85%是由昆虫传媒授粉的,目前已知的传粉昆虫有100多种,如蜜蜂、熊蜂、切叶蜂等。(授粉昆虫在休闲农业中主要用于果树的授粉,但很少会专门养殖,以自然授粉昆虫授粉为主要形式。)
2. 食用昆虫:自古以来我国各地各族人民都有食用昆虫的习俗。如油炸蚂蚱、炒蝗虫、爆蚕宝、油炸龙虱、虫草珍鸡等等。目前已知可食用昆虫达到600多种。(食用昆虫在休闲农业中以特色食品推出,无需专业养殖,以成品收购 ,加工售卖为主。)
3. 药用保健昆虫:我国民间研究和应用昆虫治疗疾病已有悠久历史。早在《周记》和《诗经》中就有用昆虫与其他中药材配伍制作中药的记载。《神农本草》中已记载有药用昆虫21种;李时珍的《本草约目》中记载药用昆虫73种,加上《本草纲目拾遗》中的25种,共计近百余种。如蝉蜕、虻虫、地鳖虫、蟋蟀、蝼蛄、桑螵蛸、僵蚕、蚕沙、斑蟊、蟑螂、蝉花、虫草、蚂蚁、胡蜂等等。有些是利用昆虫体内的活性激素,有些利用其所含的多种氨基酸、斑蟊素、石灰质、高蛋白及高脂肪。(药用保健昆虫主要配合园区的休闲养生项目,多以养生菜肴出现,与食用昆虫有重合的地方,但它主要突出保健作用。)
药用保健昆虫
4. 饲料昆虫:昆虫体内多种复合营养物质,经烘干加工粉碎后混于家禽家畜饲料中,可补充动物质营养,提高产禽类的蛋量或畜禽的瘦肉率。目前已知饲料昆虫多达1000余种。也可以说,除少数有剧毒的昆虫种类外,其余种类的昆虫都可经收集、加工后作为动物性饲料。(饲料昆虫主要用于休闲产业的家禽家畜养殖产业,一般也是少量养殖,丰富饲料品种,在一般农园中利用率较低。)
5. 工艺观赏昆虫:我国可以利用的工艺、观赏昆虫达400多种,其中不乏鸣声幽雅、斗势威武、姿色艳丽、舞姿潇洒的昆虫。它们早已被诗人墨客作为吟诗作画的题材种类,或被人们制作装饰品及饲养成消闲取乐的宏物。利用蝶、蛾绚丽多彩的双翅制作贴画,利用金龟子、吉丁虫等鞘翅目昆虫镶嵌妇钗耳环、养蟋观斗,饲养蝈蝈听鸣,用昆虫制造人工琥珀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爱好。(观赏类昆虫在休闲农业中利用率最高,一般出现较多的如蝴蝶园等,但其在管理措施和养殖场所上要求较高,没有一定的基础很难形成规模。)
6. 工业昆虫:目前已知的工业昆虫约有40余种。工业昆虫是指那些在生活中产生的分泌物、丝、酿造的物质等可作工业原料的昆虫。约公元前1000年,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将蚕驯化为家养;家蚕、蓖麻蚕、柞蚕、樟蚕、樗蚕等吐的丝,也都很早被用作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这样的工业昆虫及产物种类还很多。(工业昆虫在休闲农业产业中多以青少年文化拓展基地展示品中出现,或者是原本的产业,其它情况较少出现。)
7. 科研昆虫:实验材料,药效标准测定昆虫如黄粉虫、蚜虫、棉铃虫等,教具(各种昆虫标本)。
8. 天敌昆虫:利用昆虫的天敌来治理和防治有害昆虫,早在公元304年就已被人们用来作为防治害虫的手段,这种治虫方式被称作“以虫治虫”。 当前最为常见的天敌昆虫有:捕食性昆虫,如螳螂、草蛉、马蜂、胡蜂等;寄生性昆虫,如赤眼蜂、小蜂、茧蜂、寄蝇等两大类。
天敌昆虫
9. 环境昆虫: 环境昆虫是指能清除腐植质垃圾及动物尸体的腐食性及肉食性昆虫。常见的有埋葬虫、阎魔虫、隐翅虫、皮蠹等甲虫,它们专门嗜食各种动物尸体;蜣螂、粪金龟等昆虫专门嗜食植物的集存腐质物;多种蝇蛆喜食人畜及家禽粪便。
10. 昆虫毒素及代谢或分泌物:虫毒与虫粪沙,蜂毒,斑蝥毒素,蜣螂素及虫茶等
11. 昆虫共生类资源:昆虫病原微生物开发的生物农药,昆虫肠道微生物开发的动物饲料添加剂和动物饲料发酵剂。
总之,昆虫产业具有十分巨大的可容纳性,推进昆虫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在于昆虫产业本身,对休闲农业发展等别的行业也有重大意义。
三江虫屎茶是什么虫?
三江虫屎茶是化香夜蛾
虫屎茶又名龙珠茶,是广西桂林和湖南城步县的特产。当地老百姓把野藤、陈年的陈茶和花香树等枝叶置于裸露的竹篮或将茶叶一片片串起,知道化香夜蛾织网产卵,成蛆后,幼虫咀咬茶叶成渣(珠状),虫屎茶,是产地少数民族
茶沙是什么?
茶沙,顾名思义是先有茶后而成沙粒的饮品,俗名“虫茶”。茶沙,是茶叶自身生长的虫子,虫子把茶叶吃完了,拉的屎,就是茶沙,泡的茶很好喝,只要一点点就行了。茶叶沙其实很简单,鲜茶叶进行加工时,第一道工序是滚干,把茶叶烘干后,用簸箕噻出的茶面面就是茶叶沙。
民居有什么特点?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970,000人。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习俗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节庆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生、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画眉、爬花杆。
苗族--婚俗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苗族--服饰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苗族--饮食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苗族--建筑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黔中或黔西地区有用薄石板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海南岛和云南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带则为石屋。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在部分苗族中,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把等活动,方能由正门出入。
遵义有什么著名景点?
遵义,简称“遵”,位于贵州省北部,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南临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是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遵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享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厚朴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吉他制造之乡等称号。曾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了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
厚重的历史文化,优美的山水风情,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下面我们来看看都有那些好玩的地方:
云门囤景区云门囤,位于虾子镇东部、三渡镇东南,北距遵湄公路5公里,因地处洛安江与湄江汇集处,群山环抱,云雾常年飘浮期间而得名。洛安江流过三渡镇乞邦渡后,江面平波如镜,两岸或青山绿树,或峭壁悬崖,百鸟争鸣其间。距北2.5公里,江流被百丈山崖所阻,向东急转,百山崖下有约100米高的天生桥,这就是闻名黔北的云门囤。在湘江、湄江交汇处筑坝建角口水电站,形成库区人工湖,云门囤下碧水如镜;湄江两岸,峭壁凌空,怪石枯藤缠绕,与云门囤连接成和谐的山水自然景观。……[详细]2、月亮湖景区 月亮湖景区海拔900多米,距赤水城区94公里,长期镇13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是以七里坝(月亮湖)、大闪坪、水茶溪三个景点为核心的人工湖泊群景区。景区以湖光山色为主体景观,兼有摩崖石刻,瀑布、原始森林、丹霞地貌、红军长征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适宜于开展避暑休闲、观光猎奇等旅游活动。月亮湖景区山峦起伏,气候多样,冬寒夏凉,严冬常见飞雪。年平均气温14.5℃,最高气温41℃,最低气温-4℃,无霜期约150天,年降雨量1100-1350毫米。土壤多呈紫色和黄色,植物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树种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树种为杉、松、楠竹等。景区内银杉、桢楠等珍稀保护植物生长良好,苏门羚、藏酋猴、毛冠鹿等珍稀保护野生动物活跃出没,动植物多样性、层次性的特点十分突出,生态环境原始古朴,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月亮湖是月亮湖景区的游览观光核心景区,面积12.5平方公里,以七里坝人工湖泊我主体景观,连接飞霞盘道、金银河、……[详细]3、遵义会议会址 AAAA 遵义会议会址在遵义老城子尹路(原名琵琶桥)东侧,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 代初。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当年为房主经营酱醋及颜料纸张。铺面居中有一小牌楼,檐下悬挂着毛泽东1964年11月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字的黑漆金匾(此为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唯一的题字)。街面房连接主楼与跨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蓝瓷镶嵌着慰庐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笃二字。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一老虎窗。楼层有走廊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拔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诸峰。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粟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紧挨主楼的跨院纯为木结构四合院,仍漆板粟色。 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详细]4、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 AAAA 被誉为“亚洲第一长洞”的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正式开园。 双河溶洞位于黔北绥阳县城东北50公里处的温泉镇桂花村、铜鼓村。1987年,双河溶洞经有关专家进行初步探测后,神秘面纱被初步揭开。随后,中国、法国和葡萄牙三国的洞穴专家对双河溶洞群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 通过考察发现,双河溶洞内洞穴众多,洞穴的总长度达117公里,被誉为“亚洲第一长洞”。洞内的卷曲石及各种形态的石膏沉积物面积之大,举世罕见。 双河溶洞总长度达70.502公里,堪称中国洞长之最,其结构也十分复杂,由上中下三层8条主洞共97个溶洞组成,且分布十分集中,仅双河、桂花等到4个村就有76个溶洞,可谓洞挨洞,洞边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套洞,水洞旱洞,异彩纷呈。洞内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在400ppm左右,温度一般长年恒定在13摄氏度至15摄氏度之间,十分适宜旅游观光。最底层是3条地下河,洞中之水深不见底,每每有几十斤重的大鱼游……[详细]5、四洞沟景区 AAAA 四洞沟景区生态画廊四洞沟景区距市区15公里,峡谷幽翠、飞泉成瀑。山间翠竹繁茂,红色石径曲折延展,丹霞奇石屹立山巅,棕红色虫茶琼浆四溢飘香,浓缩成一幅重彩山水画卷。海内外专家盛赞四洞沟景区是“没有败笔的景区”、“小家碧玉”、“万竹之园”等。进入四洞沟梯级瀑布群景区,您可以观赏到珠帘悬挂,声若雷鸣,气势万钧的水帘洞瀑布、秀美如弯型银梳的月亮潭瀑布、巨石中穿波涌湖青的飞蛙崖瀑布、飞流直下60米雨雾弥漫气势恢弘的白龙潭。景区内翠竹掩映,密布着8属40余种竹类,生长各种鲜美的竹笋,以及珍贵的竹荪和野生珍禽竹鸡。这里还可以参加苗族篝火晚会、赴大同河漂流搏击浪涛……游人沿景区沟口闵溪嘴而进,过古道桥,穿翠竹幽深曲径,过长寿龟五口,喝长命龟泉;行1公里,至首洞瀑布碧波潭前。眼前展现一幅壮观的飞瀑景观,一涧瀑布幅宽37.5米,高31米,如银帘展挂,天然石穴藏于瀑后,一条石径从瀑后穿穴而过。形成奇妙的“水帘洞……[详细]6、仁怀茅台酒镇 AAAA “中国第一酒镇”茅台镇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是因为茅台镇孕育出了国酒茅台酒、茅台前身赖茅酒等一大批深受全国消费者欢迎的白酒品牌,堪称优质酱香型白酒的摇篮;而之所以茅台镇盛产白酒,是因为茅台镇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第一酒镇茅台镇茅台镇地理位置在东经105°,北纬27°附近,地域海拔高度420-550m;茅台地区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茅台镇地处大娄山脉的一处低洼地带的马鞍山斜坡上,地理地貌独特,为河谷地带,风景秀丽,依山傍水。酒的好坏与水有直接的关系,茅台镇的地层由沉积岩组成,为紫红色砾岩、细砂岩夹红色含砾土岩,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两岸红层渗入赤水河,溶解了红层中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又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变得纯净澄澈,清甜可口,源源不断地渗进赤水河。赤水河水源从未受到污……[详细]7、务川自治县龙潭村 AAAA 在仡佬族的母亲河——洪渡河畔,由前寨、中寨、后寨三个自然村寨组成的龙潭村,居住着的215户837人的仡佬族人,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龙潭村古名“火炭垭”,早在秦汉时期即已有人聚居于此开采朱砂,流风所布,千年积淀,造就了仡佬族独具特色的丹砂文化,龙潭也因之成为中国丹砂文化的中心。迄至明清时期,寨内修筑大量建筑,一度繁盛,申姓仡佬族在此繁衍生息七百余年,形成了具有显著特征的仡佬族聚落发展的文化脉络。龙潭村,已成为全国仡佬族同胞寻根问祖的圣地,游客体验仡佬文化和丹砂文化的中心,感受黔北渝南民族文化风情的旅游目的地。龙潭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寨前一方水塘,四季不干,荷香满塘,龙潭村由此得名。寨内石板铺路,石巷相连,幽深古朴,景色迷人。道路、建筑、垣墙相互连通,构成了村寨军事防御的体系,遗留至今,成为了古寨富有特色的建筑。龙潭村自然风光优美,村寨布局有特色,建筑风格独特,集历史遗存……[详细]8、赤水风景区 AAAA 赤水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的美誉。赤水因美丽而神秘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更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以及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而扬名中外。门票信息赤水大瀑布景区:90元,景区内观光车单程10分钟20元燕子岩森林公园:60元丙安古镇(红军四渡赤水):20元四洞沟景区:85元,景区内电瓶车单程10分钟20元,往返30元桫椤保护区:50元竹海国家森林公园:60元佛光岩景区(丹霞世界遗产申报地):90元,景区观光车25元(往返)住宿信息中悦大酒店:四星级酒店。嘉联酒店:挂牌三星,在市区边上。赤天化大酒店:挂牌三星,距市区约10KM的赤天化厂区内。提示1、赤水的风景区都在赤水市的附近,路程在15公里——50公里,沿途均有路标提示。2、女士登山不要穿裙子,带上身份证,雨伞或雨衣,晕车药,驱蚊药。3、游览四洞沟景区……[详细]9、王家烈公馆 王家烈公馆王家烈,字绍武,桐梓小水人,生于1893年农历5月27日。1911年毕业于桐梓高等小学堂,家贫辍学。曾于松坎至遵义间以背盐为生,1912年去遵义,曾在遵义县境教私塾。1914年8月,王家烈在遵义入伍,编入贵州省防国民军,后改称黔军。历任列兵、上等兵、下士、副班长、少尉排长、中尉排长、司务长等职。其间,曾随队参加护国战争,战于川东、川南,“协守皇城”。后入湘参加0战争,并于1915、1917年,先后入贵州陆军模范营和贵州讲武学校学习,1920年返黔后,升任周西成营八连连长,从此追随周西成驰骋于川滇黔境,以其沉稳、直率、善战的性格和功勋成为以周西成为首的桐梓系军政集团主要骨干。1921年后,随桐梓系集团军事实力的发展壮大,王亦日渐提升,扶摇直上,1922年任营长、团长,1923年任旅长,1926年3月任黔军第二师师长,1927年4月后,周西成奉蒋介石令出兵讨共,命王率部入湘,驻沅陵,……[详细]10、双河溶洞 在人类生息着的地壳上,无论在人类出现之前,还是在人类出现之后,都在不停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地质作用。在众多地质作用中,有一种作用叫做喀斯特作用。这种作用是水对岩石的溶解有关的独特的自然过程。这种作用不断发生,久而久之,就象一位手艺高超的工匠,在岩石中,在宏大的山体中,在数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雕塑出别具一格的奇峰异洞来——这就是喀斯特现象。 “喀斯特”这一地学术语,是19世纪末前南斯拉夫大地理学家司威洽,对赛尔文尼亚共和国境内一个奇特的岩溶地貌的命名。从此,这一命名就成了地学中的专用科学术语,意为岩石的溶蚀现象。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广,而贵州又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集中的省份,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被誉为喀斯特王国。绥阳,则是这喀斯特王国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走进这……[详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