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作者,拾茶是什么
茶的作者,拾茶是什么?
制茶得经过多项工序和制作。炒制好的茶叶还只是半成品,需要人工精挑细选加以包装后才能出售。拾茶,是一道必需的工序,全程人手捡择,从成堆的半成品茶叶里挑出茶梗与砂石杂物等等,行话叫将粗茶变为细茶。粗茶与细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粗茶的叶子较大较老,而细茶则较幼较细长。

茶绿的作家?
《绿茶》可以看作是导演张元的电影拍摄手记,其中你可以看到剧本中每一场戏,而且还可以看到片场日记,此外还有大量的电影彩色剧照。
《绿茶》改编自女作家金仁顺的小说《水边的阿狄丽娜》,讲述了一个家庭背景、感情经历复杂的女人拥有白天和黑夜两种不同身份,白天是硕士吴芳,夜里是神秘的朗朗;而姜文饰演的角色陈明亮则与这同一女人的两个不同身份“陷入爱情的角逐”。
《绿茶》的名字缘于其中一个情节———吴芳开始时不停地相亲,每次和男人约会都点一杯绿茶,因为她相信朗朗说的话,“从一杯茶能预测一个人的爱情。”这个剧本之所以让张元心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陈明亮和吴芳、朗朗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这几个角色非常难得。
作家们都在用什么工具写作?
码字12年,现在只用大神码字。这是今天的工作量!
刚开始用的一直是WORD。但是那时候一篇小说,都是上百万字,后来写到最高一本500万字时,开文件就要等半天,那个下面的进度条瞧得人惊胆颤,因为它弹出了“错误”提示。
我码字一会儿,就习惯来个CTRL+S,保存一下,以策安全。结果,后来字数太多时,保存一下,下面的进度条就要走半天。终于有一次,他崩了,接着我也崩了!
因为,刚写的几千字,就被错误吃掉了。
我的那个心啊,在滴血。你们瞧瞧,这就是我一天的基本工作量,这一下吃掉你一天的量,整整一万字,我简直想把WORD给杀了。只要写过文的小伙伴,想想自己辛苦一天,搅尽脑汁儿,饿着肚肚写出来的东西没了,会有多打击。
我查了百度后知道,WORD文档超过50万字就容易出错,会丢内容。于是,我很果断地决定,不是,我那时候有钱,但是我就是舍不得买“大神”,我只是在字数要超50万字时,再开一个新文档,如此这般,就基本没再出现过丢稿子的情况啊。
后来,我为啥买了“大神”呢,而且还一口气买了3个。一台机器只能用一个大神哈!
为了我的专注力啊!
我在2016年开始写日记时,就开始明确“专注力”这个稀缺资源,不能让人夺走了,尤其是网络和手机,太可怕了。以前没有智能手机时,我一天写个1.5万字感觉简直轻轻松,甚至于有段时间为了结文,天天2万字,上午一万下午一万,都能连续写上1周多时间。
自打13年后有了智能手机,那样的码字水准就一去不复返了。直到我买了大神!终于把我们的主角亮出来了。
有人会说?把手机拿开,直接断网,不是也能控制注意力嘛!
没错。
可素,我觉得买个新软件,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就像买个新的减肥瘦身机器一样,会让人在这段时间里,充满了动力——这大概就是女人爱购物的败家本能吧!
可以锁定字数。就算你不想码字,关掉电脑,当你再次打开电脑的时候,嘿嘿嘿,神君依然坚定不移地摆出他的平庸面板,告诉你,还有XXXX个字,你还没写完,写不完就别想解锁出去浪!
除非你把大神卸载了,否则大神就是这么牛。哦不,开发员吕神就是这么牛!
所以,一机不容二神。
没错了,我们大神的开发人就是这么亲切,随时驻守在每一个作者的QQ好友名单里,随叫随到,这个售后服务是没得摆了。我不是给它打广告,实在是当初我突然丢掉了大概一章半的内容后呼天叫地,嘶心裂肺啊——因为那时候我正在搞完结啊,简直无法描述我内心的末日世界。
结果,我第一次找到了大神的“文稿恢复”功能。看看,这里每一分钟的备份,让你分分钟看到以前被你删除掉的内容,都没问题。
所以我吕神说,“稿子全在你电脑里,绝对不会丢。”
所以,现在不管什么瓜码字,什么助手,什么什么的那么多市面上的“云端存稿”我都不用,反正别人家的硬盘怎么感觉还是没有我自己的硬盘来得安全。偷稿子什么的,听说过,虽然不多,但总归还是没有放在自己机子里安全。
最后介绍一个我最喜欢的功能,章节名后,带有本章字数,和文章总字数。
之前在知呼里很多人谈这事儿,我说破了嘴皮子他们都不懂,WORD是没这个功能的,非跟我说有。气死我了!一群无知的小孩。
重点是:每隔10分钟我都会忍不住按一下“F5”,看一下本章字数增加了多少,那时候看到字数变化,哦哦哦,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哟!一会增加500,一会增加300,多么有成就感啊!反正,享受过这种功能的正向反馈的人,都知道。
再次申明啊,我不是打广告啊不是打广告。我买了三个大神,因为中途台机坏了,换了硬盘,所以必须重装,就得重买了。虽然大神从最开始我买的58涨到68又涨到了78,我依然爱得深沉。
刚买那会儿,他的锁定和关灯功能真的很拯救我这种特别特别自律,只有一点点拖延的人。
所以,对于懒癌晚期和拖延重症患者,啥软件也救不了你,你们可以退了,退了。
最后,亮一下我其中一个小号的等级。
还有我的财富。
再亮一下我们的战队,表示码字工的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是一群、一大群人!
都看到这里了,是不是至少应该点个赞呀,我可是用了吃饭时间来回这个回答的,饿死宝宝了。想要知道更多,可以关注我一下,我可是超爱分享的,很无私的码字工。
世界上第一部茶树的作者?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是《茶经》作者是陆羽,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民国第一家族宋氏家族是怎样发迹的?
在民国时期,提到“四大家族”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蒋、宋、孔、陈这四家几乎垄断了国家的方方面面。细究起来,蒋家、孔家和陈家虽然足够辉煌,但存续的时间并不长久。
如果评选民国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个人认为非宋家莫属,难怪有人会称其为“民国第一家族”。宋耀如开创了家族的辉煌,他的三个女儿和三个儿子也不辱使命,共同打造了“宋氏王朝”的局面,足足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
为了杜绝抄袭和复制,文史不假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无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同时声明,本人的所有原创文章只发表于头条号和百家号这两个自媒体平台,其余任何第三方均属于无耻的剽窃行为,敬请自重!
宋耀如,又名宋嘉树,白手起家在美国经商,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之后,他回国发展并且成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倪桂珍,接受了西方思想教育的民国新女性,明朝内阁大学士徐光启的直系后裔。
1887年,宋耀如与倪桂珍喜结连理,婚后接连诞下了三子三女,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和宋子安。自此开始,宋氏家族正式形成,而“宋氏王朝”也开始打造。
宋霭龄(1889年7月——1973年10月),宋家长女和孔祥熙的夫人,中国第一位赴美留学的女学生。作为宋氏家族和孔氏家族的代言人,她长期活跃于民国的政商两界,先是策划了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之后创办了全国儿童福利基金会。
宋庆龄(1893年1月——1981年5月),宋家次女和孙中山的夫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国际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都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宋子文(1894年12月——1971年4月),宋家长子和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他先后在美国的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金融家和外交家,在很多方面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宋美龄(1898年3月——2003年10月),宋家小女和蒋介石的夫人,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知名女性。她曾致力于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期间发挥过积极的作用,长期反对国家分裂并且期盼两岸和平统一。
宋子良(1899年11月——1983年5月),宋家的次子和最不出名的一个。他早年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任上海会文局局长、外交部总务司司长、中国国货银行总经理、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总经理和广东省财政厅厅长等职务。
宋子安(1906年4月——1969年2月),宋家的老幺和最低调的一个。和其他家庭成员一样,早年间也在美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就任中国国货公司董事、广州银行董事局主席和西南运输公司总经理等职。与兄姊们不同,他较少涉足政治,与二姐宋庆龄的关系最为亲近。
通常,后人在评价宋氏家族时都会有“阴盛阳衰”的感慨。不可否认,宋氏三姐妹的确胜过了宋氏三兄弟,如果说“没有宋氏三姐妹就没有‘宋家王朝’”,相信没有人会存在异议。
作为宋家的“大姐大”宋霭龄,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或许不及两个妹妹宋庆龄和宋美龄。但是,她的综合能力和优秀程度却丝毫不逊色,甚至在很多方面还强过了两个妹妹,是宋家王朝崛起的“股肱之臣”和“奠基人”。
1904年,当腐朽的满清政权还在苦苦支撑时,年仅15岁的宋霭龄就只身前往了美国去留学,憧憬着“资本主义的天堂”。不过,当她乘坐的“高丽号”轮船在大洋漂泊两个多月后才在旧金山码头停靠时,美国边境官员却以证件不齐为由拒绝入境,有意刁难这个黄种女孩。
看来,白皮肤黄头发的美国人,并不欢迎她这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这是宋霭龄抵达美国后的第一感觉。之后,虽然几经辗转进入了著名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就读,但这一次的经历却给她留下了深深的耻辱感。
1905年底,清廷派遣温秉忠为钦差大臣赴美国考察,此人就是宋霭龄的姨父。为了帮助外甥女开阔视野,他特意携她参加了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宴会,让她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权力的游戏。
在白宫的宴席间,宋霭龄牢记曾经之耻,竟然公开向媒体表示:“美国并不自由,美国歧视华人”。此言一出,搞得身边的温秉忠和罗斯福都有些下不来台,连连解释“童言无忌”。不过,《梅肯电讯报》却记住了这个懵懂的女孩,还刊登了这样的预言:
这位宋小姐,未来将会成为中国重要领导的夫人。
毕业后不久,宋霭龄没有过多停留就返回了自己的祖国。当时,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已经如火如荼,父亲宋耀如毅然推荐自己的女儿担任了孙中山的助理和秘书。
从此开始,精通五国语言的宋霭龄经常陪同孙中山前往世界各地去宣传革命和募集资金。可以说,她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女性民主革命者。
1912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迅速返回国内主持大局,担任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而与此同时,宋霭龄也开始积极借鉴和效仿西方各国的民主制度,成为民国初期各项制度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立即开始推行一系列的倒行逆施之举,来之不易的民主革命就这样进入了低谷。为了继续推进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孙中山振臂高呼掀起了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可惜由于力量分散而惨遭失败。
为了躲避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的抓捕,孙中山和黄兴等人被迫逃亡国外,继续寻找和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在日本期间,宋霭龄继续担任他的秘书,继续义无反顾地从事着革命活动。
1914年9月,宋霭龄在家族的安排下与山西富商孔祥熙在日本的横滨结婚,从而实现了宋家和孔家的联姻。婚后,她只能辞去孙中山的秘书工作转而相夫教子,离职前极力推荐自己的二妹宋庆龄接替自己。
宋庆龄和姐姐一样,自幼就开始接受最好的教育,同样前往美国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就读,同样怀揣着民主革命的理想。接替宋霭龄成为孙中山的秘书后,她开始与之频繁接触,逐渐由之前的仰慕之情转变成为爱慕之情。
宋耀如得知后,因为自己和孙中山的朋友关系,因为女儿和孙中山的年龄差距,坚决反对这桩婚事。纵观整个宋家,只有宋霭龄选择支持,并且还鼓励二妹嫁与对方为妻,从此开始成为了亲密爱人和革命伴侣。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张作霖的拉拢下变节,趁机发动了“北京政变”,暂时掌控了中央政权。为了早日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孙中山不顾自身病情坚持北上共商国是,最终因为肝癌而病逝于北京,只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憾。
由于孙中山在临终前并没有明确指定或者推荐接班人,所以导致国民党内部的很多派系都产生了觊觎之心。为了争夺“一把手”,汪精卫和胡汉民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双方都在积极拉拢拥有军权的蒋介石,使其地位不断攀升。
为了延续宋氏家族的辉煌和荣耀,宋霭龄开始积极撮合三妹宋美龄嫁与蒋介石为妻。当时,父亲荣耀如已经过世,母亲倪桂珍又很少理事,她作为家中长女便拥有了很大的话语权。
对于三妹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婚事,作为二姐的宋庆龄是极为反对的。她认为,蒋介石已经逐渐背弃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主张,而且此人已有妻室毛福梅,还有两个妾室姚冶诚和陈洁如。
为了打消所有人的疑虑,宋霭龄亲自出面商谈,甚至邀请蒋介石和陈洁如一同赴宴,委婉地表明了宋家的态度。如果迎娶宋美龄的话,必须彻底撇清和这三个女人的关系,否则一切免谈。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以“反共”为名,突然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成立新的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分庭抗礼。到了7月15日,汪精卫也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彻底与共产党决裂。至此,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随着“蒋汪之争”的公开化,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终成水火之势,天无二日的道理谁都懂。由于缺乏党内的政治支持,更由于缺乏大财团的资金支持,蒋介石在“宁汉合流”后被迫通电下野,静待时局变化。
为了得到宋氏家族和背后美国势力的全力支持,蒋介石终于快刀斩乱麻,下定决心迎娶宋美龄以实现两家的联姻。1927年9月28日,他在《申报》刊登了一则“蒋中正启事”:
原配毛氏与中正已经正式离婚,其它两氏本无婚约,现已与中正正式脱离关系,现在除家有二子之外,并无妻女。
为了明确联姻关系,或者说同盟关系,宋霭龄还代表宋家和孔家向蒋介石提出了最后的“约法三章”,听起来颇有商业谈判的意味。分别是:
一、蒋介石必须成为虔诚的基督徒;
二、蒋介石必须断绝过往的所有女人;
三、保证宋、孔两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终于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简直惊动了半个中国!而就在婚礼的当天,《上海明星报》竟然这样刊登消息:
名门贵族通婚通常都是权宜结合,通过婚姻组成了互惠同盟。而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亦如是。
由于宋家全部押宝于蒋介石,所以完全纵容甚至协助他背离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由革命者沦为了反革命者。以至于,作为支持孙中山的宋庆龄和支持蒋介石的宋霭龄、宋美龄之间渐行渐远渐无书。
成功搭上了蒋介石的快速列车,无论是宋家还是孔家都变得呼风唤雨,实现了“蒋宋孔陈”的鼎足之势。于是,孔祥熙、宋子文和宋子良等人都实现了高官厚禄,实现了耀武扬威。
就以宋子良为例,在当年的上海滩已经变得为所欲为。1933年3月,因为他喜新厌旧,提出与包养的上海名媛蔡小姐分手,对方却以怀孕为由要求巨额的补偿,否则就要公开这桩丑闻。
按理说,花点儿钱对宋家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宋子良是担心后患无穷,担心此事被捅到报纸上丢人败兴。于是,他想到了杜月笙,请黑帮出面做掉这个女人,同时还送上十万美元作为感谢费。
几天后,杜月笙安排手下以到银行办理汇款为由,将蔡小姐骗进法租界老北门的中汇银行地下室关押。当晚,她就被捆住手脚装入麻袋内,用小火轮载到吴淞口外的长江口沉江了,从此人间蒸发。
举完了宋子良的例子,再说说孔令侃的“光辉事迹”。这个混不吝的小霸王,比起二舅来“毫不逊色”。
孔令侃是宋霭龄和孔祥熙的长子,也是逆子,从小开始就没让人省心过,日常的“上房揭瓦”和“下河摸鱼”这些小事就不提了。到了青年时期,他竟然疯狂地爱上了自己大舅妈的妹妹,还要与自己的大舅宋子文做连襟。
宋子文的夫人名叫张乐怡,她有一个妹妹名叫张满怡,时不时会带到孔家来串门。结果,情窦初开的孔令侃竟然不可自拔地爱上了这个长辈,还央求母亲去提亲,否则就终身不娶。
这件事僵持了很长的时间,孔令侃丝毫都没有妥协的意思,要不是张家怕丢人赶紧将女儿嫁人的话,真不知道孔家会如何收场。再后来,他又迷恋上了母亲宋霭龄的闺蜜和盛升颐的小妾白兰花,执意迎娶了这个比自己年长十七岁的女人,终生都没有生育后代。
好在,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在民族大义和国家存亡面前,宋氏家族再次重新聚力。他们先后定居于陪都重庆,携手为全民抗战而奔走出力。
1941年6月5日晚,日军对重庆市区进行了长达5个多小时的无差别轰炸,直接引发了整个二战期间死于空袭人数最多的惨案,史称“六·五大隧道惨案”。惨案发生后,蒋介石下令免去刘峙的重庆防空司令之职,改由重庆宪兵司令贺国光兼任。
惨案发生后,宋氏三姐妹频频亮相各种场合,深入一线去慰问受伤的百姓和士兵。同时,还为粮站、医院、学校、孤儿院和工厂进行积极筹款募捐,以实际行动鼓舞了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念。
可以说,这是宋氏家族最团结的时期,各个兄弟姐妹都完全摒弃了主义之争和政见之争,真正统一在了联合抗战的旗帜下。对待国家的敌人,他们携手努力,她们团结一致!
1942年,宋氏家族在蒋介石的黄山官邸内共度中秋,这也成为了整个家族的最后一次大团圆。此后,整个家族再也没有实现过团聚。
1944年7月9日,宋霭玲和宋美龄一同乘机飞往巴西治病,宋庆龄专程前往机场去送行。任谁都不会想到,这次离别竟然成了宋氏三姐妹的永决。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宋氏家族基本上离开了祖国大陆,只有宋庆龄选择留了下来。
1949年5月19日,宋美龄代表宋氏家族从美国写信给宋庆龄,表达了浓浓的亲情:
最近,我们都经常想起你,考虑到目前的局势,知道你一定很艰苦,希望能平安、顺利。……如果我们能为你做些什么的话,请务必告之,都希望能尽所能帮助你,但常感到相距太远而帮不上忙。请写信告诉我们你的近况。
宋氏家族的主要成员大都长寿,反而是最年轻的宋子安最先离世,于1969年2月在美国病逝,享年63岁。宋庆龄得知消息后,还发去唁电表示了自己深切的哀悼。
1971年4月25日,宋家长子宋子文在美国病逝,享年77岁。之后,宋氏家族还在纽约市中心的教堂举行了追思礼拜,遗孀张乐怡和三个女儿以及宋子良、顾维钧等数百人参加。
由于中美关系的逐渐升温,宋庆龄准备亲自赴美参加宋子文的葬礼,而居住在台湾的宋美龄也准备前往。不过,正当所有人都期待宋氏家族再次团聚时,宋美龄却以担心“大陆派宋庆龄赴美”为由,忍痛宣布不去参加哥哥的葬礼,只由蒋介石颁挽了一块题有“勋猷永念”四字的匾额。
作为国民党内的务实派和开明派,宋子文在抵御日本侵华、寻求国际援助、完善金融制度和提升外交地位等方面,都做出过积极的贡献。
继宋子安和宋子文过世后,宋氏家族第三个过世的主要人物是宋霭龄。1973年10月19日,她在美国纽约过世,享年84岁。由于孔祥熙已经在1967年8月过世,所以子女们将父母合葬于芬克里夫墓园。
宋霭龄的争议比较大,很多人都评价“宋霭龄爱财,宋庆龄爱国,宋美龄爱权”,虽然这句话并非无的放矢,但也显得有些片面。客观讲,在抗日救亡、女权运动、儿童福利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她都有过相当的功绩。而美国的《纽约时报》,更是这样概述了她的一生:
世界上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掠夺成性的居民,昨天在缄默的气氛中辞世了。这是一位在金融界取得巨大成就的妇女,是世界上少有的仅靠精明手段敛财的妇女,是介绍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的媒人,是宋家神话的创造者,是使宋家王朝掌权的设计者。
随着宋子安、宋子文和宋霭龄的相继离世,随着宋氏家族的剩余成员也步入晚年,宋庆龄越发想念自己的妹妹宋美龄和弟弟宋子良。1980年,她特意委托陈香梅女士带信给小妹,希望能返回大陆来探望自己。
晚年的宋美龄也非常思念宋庆龄,思念祖国大陆,接到二姐的邀请后也有过团聚之意。不过,由于她和蒋经国的关系并不和睦,担心回国探亲之事难以成行而没有明确表态。
1981年5月29日,正当宋美龄还在为回国探亲而犹豫不决时,宋庆龄在北京的寓所内病逝了。当时,治丧委员会专门邀请她回国参加葬礼,但为了打消蒋经国的顾虑,只得违心地公开表态:
骨肉虽亲,大道为重。我等做人做事,须对得起上帝、国家、民族,其他均无论矣。
宋子良年轻时候放荡不羁,风流成性,晚年定居美国期间却非常潦倒,只得靠向亲戚和朋友借钱度日。1983年,他在纽约悄然去世,没有像其他的兄弟姐妹们一样留下丰富的历史留待后人评说。
关于这个弟弟,宋美龄曾经不止一次表示过遗憾,悔恨自己没有好好照顾他,就连临死前也没见上一面。
在哥哥、姐姐和弟弟都相继过世后,宋氏家族的主要成员就只剩下了宋美龄。关于她的晚年,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足够富有,足够孤独!
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北病逝后,宋美龄萌生过取而代之的想法,也得到了宋氏家族和孔氏家族的支持。不过,最终却在与蒋经国的博弈中败下阵来,只得远赴美国隐居和休养。
到了1986年,宋美龄以参加蒋介石的百年冥寿纪念活动为名返回了台湾,重新住进士林官邸,这一住就是五年的时间。再次移居美国后,宗教和绘画就成了她的主要精神支柱,再也没有过问过政治事务。
2003年10月23日夜,宋美龄在美国的寓所内平静离世,走完了自己106年的非凡人生。据说,她在临终前几天一直都在默念几个字:
痛恨政治,却无法摆脱!
宋氏家族的后代比较凋零,宋庆龄和宋美龄甚至都没有生育过,宋霭龄生育的两子两女也基本上无一成器。至于说,宋子文、宋子良和宋子安的后代也属于“泯然众人矣”,再也无法延续“宋氏王朝”的辉煌了。@文史不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