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 乌龙茶的遐想,铁观音真的走下坡路了吗

2023-03-31 101阅读 0评论

路人甲 乌龙茶的遐想,铁观音真的走下坡路了吗?

感谢邀请,欢迎关注 Hello茶叶。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铁观音这种茶。铁观音茶,汉族传统名茶,属于青茶类,也称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类,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路人甲 乌龙茶的遐想,铁观音真的走下坡路了吗

真正奠定安溪“中国名茶之乡”地位的,则是铁观音的出现。清朝时期,安溪茶农发现了名茶铁观音,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改革开放后,在安溪人不懈的努力下,茶业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安溪县支柱产业和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安溪铁观音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1.政府强力推动。 2.百万卖茶大军奔向全国各个角落,推销安溪铁观音,教授功夫茶冲泡技艺,有力地拓展了铁观音的市场。

21世纪初期,安溪茶叶进入巅峰时期,安溪铁观音走进全国各个角落,可谓是“无安不成市、无鉄不成店”。安溪铁观音成为全国性的销量第一的茶叶。

那么,造成铁观音走下坡路的原因有哪些呢?

1.产量盛极而衰,行业下滑严重

2004-2014年,我国茶叶产量连续十年增产增收,到2015年,全国将有20万—30万吨的茶叶过剩。业界人士大多认为,茶产业已到了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从2011年开始,铁观音行业开始走下坡路。在茶叶市场上铁观音越来越不受待见,喝铁观音的人群在不断萎缩。据不完全统计,喝铁观音的人已经从当初喝茶人中的八成,缩减到现在的三四成。

2.市场滞销,价格扑朔迷离

2015年2月5日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对铁观音目前的市场现状做了简单的调查。据《第一时间》掌握的数据资料显示,从2011年开始,铁观音的销量直线下降,从2011年的滞销10%到2012年的滞销30%,再到2014年的滞销70%,铁观音的均价也从2010年的800元一斤滑落到2014年的400元一斤。

不同工艺、不同规格的产品鱼龙混杂,让铁观音销售价格从一百多到上万元不等,作为非专业的消费者,如何能够辨别这么多的铁观音,又该如何挑选最适合自己的茶叶呢?产品太多、太乱,对消费者来说绝对的一种灾难。

3.传统工艺丢失,品质混乱

传统工艺丢失:铁观音最突出的特点是“茶香四溢”,独特的高香很快刺激人们对喝茶的欲望,而内在“醇厚”的滋味更是令饮茶人会产生诸多遐想,这种内外兼修的茶品不可多得。

安溪铁观音原本有自己优秀的传统工艺,但随着近年销量的猛增,市场需求量快速放大,为了提高了制茶效率,安溪人创造了空调制茶工艺。它打破了气候条件的制约,使全天候加工采摘成为现实,但凡事过犹不及。

让消费者购买铁观音再也不用对包装上的“特级”、“高级”等字眼稀里糊涂,而是能喝个明白茶,需要行业标准的制定,让市场由标可依,百姓有标可查。

4.质量隐患严重

历次农残检查,铁观音屡屡中箭,就因为高产。安溪铁观音自起步以来,市场迅速打开,一路高歌猛进。由于市场需求量快速放大,甚至一度供不应求,致使安溪人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从而过度开发茶园,破坏了安溪县原有的植物生态,单一的茶叶种植背离了生物多样化原则,土壤退化严重,茶园病虫害加剧,使得茶叶品质不太稳定,出现了农残超标的现象。农民盲目地追求铁观音的产量,导致了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

2011年11月14日《网易财经》的《铁观音稀土含量超标的背后》。 2012年04月26日《时代周刊》的《中国茶叶有多毒?》。 2013年03月28日《人民网》的《安溪铁观音:中国第一茶陷入危机,期待合作社力挽狂澜》。 2015年7月1日《中国食品安全报》的《福建安溪铁观音因检出三氯杀螨醇上“黑榜”》。 2014年4月13日《新商报》的《一款铁观音竟含17种农药残留》。 2015年01月19日《广州日报》《铁观音改变“非主流”需正道》。 2015年10月23日《经济日报》的《铁观音主产区调查:如何突破市场“瓶颈”——来自铁观音茶叶主产区福建安溪县的调查》。

总之,铁观音的品质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消费者对铁观音的信任已经到了岌岌可危地步。如何挽救目前的局势,已经是整个行业的头号要务。

5.缺乏品牌聚焦

目前铁观音市场还没有出现强势领导品牌,没有一两个铁观音企业站出来引导消费,重塑和强化行业信任,企业各说各话、各做各事,无法统一规划发展布局和方向,这才导致市场混乱,消费者信任流失,兴趣点转向其他替代产品。最后行业出现急速下滑的情况。

根据上文,我们知道2013年铁观音茶叶生产量约为22万吨,按照天福茗茶10%的市场份额计算,天福茗茶在铁观音方面的年产量约为2.2万吨。如果天福茗茶成为二元品牌之一,就意味着天福茗茶的市场份额至少可以翻两番,成为年产铁观音8.8万吨的行业巨头。

本文部分专业观点源于网络,如有雷同,敬请见谅

最后祝大家在看头条的时候能够开开心心,每天过的快快乐乐,做事顺顺利利,身体健健康康!

以上,

欢迎关注 Hello茶叶,一个分享茶知识,传播茶文化,致力于助农增产增收的茶人,谢谢。

中国的茶文化有多少年了?

百花吟旗下茶叶/茶具/茶生活美学知识分享专栏;点击上方头像关注,每天与您分享专业茶知识!

中国茶文化有多少年?哪些人最爱喝普洱茶?

茶的发源地在哪?在中国云贵川交界的地方,而不是讹传所说的发源于印度,这是有科学论证依据的,在此先不赘述。那么茶文化到底有多少年呢?

只能说有好多年了,从时间上说,茶树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至少有一百万年,因为曾经在贵州发现过一个超过一百万年的化石,证明那时肯定是有茶树的,而中国人类祖先云南元谋人也才有一百七十万年历史,不过这是精确的科学数据。

茶和中国人的关系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有一种说法就是炎帝就是神农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中国人与茶的关系最早的记载。

一般认为,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最早把茶当做治病之物,采下野外茶树上的嫩枝生嚼,慢慢的发展到加水煎煮成汤汁饮用。经过历代先人的不断实践,于是开始种茶、制茶、茶文化由此流传开来。

从先秦两汉到南北朝,茶文化就一直没有断过,一直在断断续续的发展着,但因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发展缓慢。

但是到盛唐和宋朝,经济生产力已经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相对提高了,人们在工作之余也能做下来喝杯闲茶,品茶饮茶的习惯这时已经进入到中国百姓的千家万户,一开始只是把茶当做解渴、消暑的饮料饮品,但后来慢慢的将其上升到一种精神文化内核的高度,甚至于中国固有的儒释道精髓相结合,茶文化也就慢慢传播开来。

到元明清时候,茶文化随着茶叶的贸易流向世界各地,比如日本、南亚、东南亚等地,但无论如何,世界的茶的根在中国。中国的茶文化伴随着中国人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直到现在,还在往后发展。

所以说,中国的茶文化始于远古,兴于唐,盛于宋,发扬于明清,流芳百世于中国人的千秋万代。

中国人爱喝茶,在喝茶的同时也不忘对碗里的茶的来龙去脉刨根问底,茶品市场上茶类异彩纷呈,不过经常喝茶的茶客却有期固定的喜好品种。那么哪些人最喜欢喝普洱茶呢?

一、经常喝酒的人

喝普洱茶有利于稀释体内酒精。人体在解酒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维生素C,经发酵熟制的普洱茶由于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维生素C成倍增加。

普洱茶属性甘温进入人体的肠胃后,会形成一层粘膜附于胃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除此之外,普洱茶内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其他茶类多,这对解酒也有特殊功效。

二、经常熬夜的人

熬夜工作也需要充沛的精力,研究证实,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使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同时又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三、经常抽烟的人

长期抽烟会导致脑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白内障、癌症等多种疾病。茶叶中高含量的胡萝卜素不仅能防治白内障、保护眼睛,还能防癌抗癌、抗尼古丁、解烟毒,减轻烟毒对人体的损害,喝茶也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四、经常面对电子屏幕的人

普洱茶叶含有茶多酚类物质,能有效降低辐射。长时间面对手机电脑屏幕会对人的眼睛产生损伤,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对视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常对电脑办公的人员,要养成喝茶的好习惯。

五、体寒湿重的人

体质虚寒的人手脚冰冷,血液循环不畅,到了秋冬寒凉时节,会出现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变慢等症状,常常会觉得困倦体乏、食欲不振、手脚冰冷。其中多数属于脾胃功能不好,也有一些属于虚寒体质,这时需要选择普洱熟茶、红茶等温性的茶来养护。

这些茶能够有效行气排湿,另一方面茶具有的利尿功能,也能很好的帮助人排除体内的湿气。

六、肠胃不佳的人

我们知道不同的茶,茶性不同,喝茶的人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质选择凉性或者温和的茶。适宜浓度下茶性温和的普洱熟茶和红茶,非但不会对肠胃产生刺激作用,甘滑、粘稠、醇厚的茶水进入人体肠胃之后,还会形成一层膜,附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保护的作用。

长期饮用可以起到暖胃的作用。另外,普洱茶还有促进肠胃蠕动的功能,长期饮用有助于通便,提高肠道免疫力。

图为百花吟-高级评茶员丨青衫

欢迎各界茶友在下方点赞、评论,了解更多茶叶知识,请添加百花吟评茶员青衫个人微信号:ynbaihua(长按复制)或关注微信公众号“百花吟普洱茶”

茶文化基本知识有哪些?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人间至味是清欢是什么意思?

“人间至味是清欢”,这句话的字面上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但要真正懂得它的“味道”,它的内涵还是不容易的。

这一句应该是出自苏轼先生的《浣溪沙》中的其中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改了一个字。把“有”改为“至”,更是提高了一个一档次及高度。

当然,还有一个电视剧的名字也叫“人间至味是清欢”,剧情是基于现实生活的角度,在喜剧化的外衣下,将每一个人的多面性给观众展现出来。但这个电视剧我看了几集看不上劲,放弃了,如果是问这个的,我就不回答了,谁叫咱沒发言权呢!

不过我还是可是谈谈苏轼的清欢,以及我对这句话的感悟。

人间至味是清欢,清欢算是一味。至,乃最、极限之意,“人间至味是清欢”可解读为人世间最佳的滋味是清欢。

所以,人间至味是清欢,它的意思就是:在这人世间真正的有味道是淡雅的欢乐。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苏轼的《浣溪沙》及苏轼对清欢的认识。

《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是苏轼和泗州刘倩叔一起游览南山。那是一个冬天,天气有些冷,远处清淡的烟雾和河边稀疏的杨柳,让人的心情象这刚放晴的天气一样愈加明媚。

苏轼,在经历过了暴风雨,经历过了阳光彩虹,才发现这个人世界上其实最真实的快乐,就是平平淡淡而简单的生活。主要是表达了苏轼在经历一切磨难后,对人生的感慨和一种愉悦豁达的心情。

苏轼这首词中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两个字,宛如一缕风中的茶香,让人心情怡然。清欢,是一种清新恬淡的心境,是一种豁达自得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随性诗意的人生情趣。

清欢有味,这种味,有时是生活残留的淡香,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清欢之味,在于清淡。写这首《浣溪沙》时候,苏轼仕途正失意。他来到山庄品清茶、尝素菜,顿时茅塞顿开,眼前豁然开朗,让他感慨不已。人生短暂,不过如此,何必要名利纷争,不知道取舍。

独醒后的苏轼,开始独享属于他自己的清欢之味。该抛弃的一定要抛弃,人这一生,如果仅仅只为争名、争利,争到最后,可能会失去许多美好的东西。最好是放开一切,抛开一切,静静的享受这一份清淡人生。清欢之味,它虽不浓不稠,不热不烈,但它却是最纯朴的能持久的芳香。

至于我对于“人间至味是清欢”的理解,虽然说与苏轼当年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遭遇,社会和时代不同,感受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别,但作为人对这句话的基本感受应该还是相同的。

下面我就谈谈作为现代人,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人间至味是清欢,恐怕我们现代人已经麻木了,对于“清欢”的味道是什么没有记忆了。

清欢之味好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如今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都在忙忙碌碌,喜欢在那钢筋水泥的灯红酒绿的城市喧嚣里,吼一声,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让心中的童贞被酒精麻痹,被泪水冲淡。

曾经的清欢,还会有吗?清欢是一汪清泉,舒缓长流。清欢是一幅睡梦中的山水画,远处的山,隐隐约的,飘忽不定,游荡在一尘不染的白云中。清欢,也是纯洁心灵上那淡淡的,意犹未尽的,被流水带走的长长的记忆。

寻求清欢,品之味道,就要学会心静,工作之余,找一公园的小桥边,一棵香樟树下,一棵小草旁。沉下心来,放呼吸平稳一些,让思绪定格在记忆中一帧。慢慢回味岁月的味道,宁静的心,清新的欢愉,这就是一种幸福,这就是一种清欢。

说到底,“人间至味是清欢”,就是一股浓浓的乡愁味,是一种返朴归真纯真欢喜。它藏在每个人的灿烂的微笑里。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现在人送礼喜欢送茶叶呢?

朋友前阵子也问过我,过年去未来岳父家送点什么礼物过去好?

“送烟俗气,人也不抽烟;送酒吧,只能带两瓶黄酒,但就这样有点单调”

我知道他这样跟我讲,其实也是有意要挑些茶叶送礼,只是跟我作询问参考罢了。后来我问他怎么想到送茶叶,他的回答挺全的,大众心理,我就整理作答了。

茶叶健康又实用

这个观念还算深入人心了。送礼的对象生活条件好的,会通过饮茶养生,茶叶对于他们而言是健康的,比起烟酒过犹不及,比起其他生物保健品认同感更强。在农村,茶叶是很实用的,不管饮茶不饮茶,家里基本都得常备茶叶,以便日常待客。

茶叶选择多样,价格玄乎

呵呵,这确实算是一个理由,以前我们做茶叶买卖,遇到好些个顾客买茶送礼是因为这样的。茶叶六大类,还生的熟的、人工的机制的、春夏秋冬的、山场地域等等,个中出入,价格都不同,只要包装到位,人家一样认你这个茶。比如金骏眉你拿去送礼,茶是多少一斤对方不知道,但是只要包装足够高档精美,那就足以引人遐想了。体面!

要是品牌茶,那更好说。平头百姓喝茶的认识什么茶品牌的,极少数。品牌是品牌,但谁知你送的品牌茶是这个品牌的什么档次的产品。再有,同一款茶品,比如普洱茶饼,不同批次的价格往往有所差别,从外包装上又不易发现,反正它就是大品牌的茶,更加有面儿。

更好的展现自我,体现自己某一方面的特质

我接触的大多八零、九零后的送礼,已经很少说是主动送烟酒的,有的话始终还是搭一盒两盒的茶叶。

送礼,是有目的的,归根到底还是互通关系、展现自我。送香烟,抽不抽烟是一问题,人家心理认为你不爱惜身体健康;送白酒,喝不喝酒先放一边,人家担心托你办事不牢靠;送保健品,呵呵,身体很好,留给你自己吧!于是乎,送茶叶吧,人们对饮茶这种社会化活动往往自动美好化的。喝茶的人脾气好,爱茶的人爱生活,常年饮茶的人沉稳靠谱,什么“千秋大业一壶茶”等等,诸如此类的,你送茶叶则自动为你博得好感,何乐而不为呀?!

除上,还有各种缘由,有客观因素迫使,也有主观缘由驱动。国内喝茶人群日渐壮大,借助信息爆炸,茶知识和茶文化逐渐普及也促使更多的人愿意饮茶、爱上饮茶。如此一来,茶叶就成了普遍需要的产品了。既然普遍需要,送礼送茶叶就再好不过了,一来对你实用,二来不出洋相。

逢年过节我是很少很正式的送礼的,要真送,也还是会带点茶叶,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更多的是我希望可以感染更多的人喜欢饮茶并且对我们中国茶有信心。

三谢:点赞 评论 关注

PS : 你送礼会选择送茶叶吗?为什么呢?欢迎留言交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