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茶博物院,春节漳州游攻略

2023-03-30 137阅读 0评论

天福茶博物院,春节漳州游攻略?

01 山海深度游

【山海深度游】:福建土楼(南靖、华安)旅游区——漳浦(翡翠湾、火山岛、欢乐岛)——东山岛(风动石、东门屿、马銮湾)

天福茶博物院,春节漳州游攻略

02 康养度假游

【康养度假游】:长泰(十里蓝山景区、格林美、福友生态农场、半月山温泉)——漳州市区(云洞岩、古城、林语堂文化园、佰翔温泉)——云霄(金汤湾)——常山(天窗坪)——诏安(南门村、祥麟塔)

03 亲子休闲游

【亲子休闲游】:长泰(文庙、十里蓝山)——漳州市区(走天下生态园、碧湖生态园、西溪亲水公园)——龙海(埭美古村、鹭凯生态农庄)——漳浦(东南花都、天福茶博物院、大埔村、翡翠湾、欢乐岛)——东山(马銮湾、风动石)

04 清凉避暑游

【清凉避暑游】:平和(灵通山、庄上大楼、绳武楼)——云霄(百草园)——常山(天窗坪)——诏安(哈溪漂流、南门村、祥麟塔)

05 拓展培训游

【拓展培训游】:漳浦(东南花都科普考察/拓展、天福茶博院茶艺、一凡陶瓷DIY、天福石雕园)——龙海(西溪生态文化园、双第鹭凯农庄采摘)

06 乡情聚会游

【乡情聚会游】:漳州市区(古城、林语堂文化园、天宝古寨农场、凤凰仙都农庄、洪坑村)——龙海(荔枝海)——长泰(绿港园、十里蓝山、花田社)

07 婚纱蜜月游

【婚纱蜜月游】:长泰(十里蓝山、古山重、半月山温泉)——漳州开发区(南炮台、卡达凯斯、双鱼岛)——龙海(镇海角、白塘湾)——漳浦(火山岛、欢乐岛)

08 文化寻根游

【文化寻根游】:漳州市区(云洞岩、南山寺、玉尊宫)——龙海(瑞竹岩)——台商区(白礁慈济宫)——平和(三平寺、灵通岩)——云霄(将军山、威惠庙)——东山(关帝庙)

09 特色风情游

【特色风情游】:常山(华侨农场、印尼美食)——诏安(九侯山、黄金兴文哈园)——云霄(金汤湾)——东山(澳角村)

10 红色经典游

【红色经典游】:漳州市区(芝山红楼)——龙海(龙江颂)——云霄乌山(老游击队员之家)——诏安乌山(闽粤边区特委机关旧址)——东山(谷文昌纪念园、东山保卫战纪念馆)

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

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

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如果你不走出去看看

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趁着这个春节假期

周边转转吧!

福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在福建,

福州和厦门经常被对比,

一个是省会城市,一个是旅游地标,

但无论在知名度还是游客欢迎度来说,

福州貌似经常处于下风。

然而论文艺,福州凭借仓山区或许就可以掰回一局。

这里的老街小巷隐藏着的市井味复古而优雅,才没有鼓浪屿浓重的商业化味道↓

图:图虫@星空日月

这里的洋房有着“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才不像鼓浪屿那里的老房子屈指可数↓

图:@池志海

这里生活着的都是地道的本地人,才不像鼓浪屿都是泛滥的游客↓

这里还藏了许多小资文艺的美食地标,绝对不输鼓浪屿上的张三疯与董小姐↓

这里是福州仓山区,一个堪比鼓浪屿,甚至更文艺的地方,更是福州本地人私藏的文艺圣地。今天,Feekr就带你走进这个总是被游客忽略的地方,来一场最地道的本地旅行~

这里的老街小巷,

充满市井味也可以复古优雅

一个城市最市井的生活皆藏于老街小巷中。这里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隐藏着一个城市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与优雅或许沾不上边。然而仓山区的老街小巷却是大隐隐于市。复园路让你实现短时间内走遍世界,公园路是民国名人最爱聚居的地方,在康山里你会发现西式建筑原来也能和本地的市井味并存却毫无违和感。

|| 乐群路 - 透过建筑看世界

图:池志海

乐群路一带文物古迹较多,历史底蕴也来得深厚。这里有着“国际教堂”之称的石厝教堂,别致外形吸引了游人纷纷前来拍照;这里有卫理公会总部,占地1000度平方米的三层红砖式楼群;这里的福州高级中学的前身是鹤龄英华书院,后来美志楼依旧发挥着作用;这里有英国领事馆,而如今已成为军区宿舍。老洋房的繁华不再,却是真实存在的建筑史。

|| 复园路 - 寻找仓山旧时光

图:池志海

复园路本是一条小巷,因“复园里”而得名。这里的建筑较密集,且多是红砖墙。从高处眺望,绿树掩映中的红砖墙建筑越发吸引人。这里的脩庐是冰心堂哥的房产,也住过民国政府主席的孙子;这里的颖庐是民国曾任山西、云南任邮政署长的黄省三先生的私宅,这里的清河庐福清籍俞氏印尼侨属李明月所有。在建筑群中行走,若是搭配午后阳光,有鼓浪屿的错觉,也有置身青岛的恍惚感,旧时光却是同样的旖旎。

|| 康山里 - 西式建筑和中式市井味的完美融合

图:新浪博客@遥远的蒹葭

图:新浪博客@遥远的蒹葭

兴许是通商口岸的影响,康山里有不少以“园”、“庐”结尾的中西结合洋房其实是民国时期名人私宅。三层公寓式洋房,如今基本保留着原貌。刻意寻找反而寻不到。当你不经意间抬头就发现,原来旁边便是某某名人曾经的居住地。而林徽因唯一一次回到福州便是位于巷子中的可园。旧时名人私宅已破败,虽不至于断壁残亘,但也杂草丛生,一副荒草萋萋之感。巷子里留下来的便是那些守护着老房子,也守护着历史的老人。

小贴士:其他老街,如公园路、马厂街、对湖路、爱国路等皆在附近,都值得一逛。

这里的西洋建筑,

饱经历史风霜却依然屹立不倒

福州曾是殖民地,仓山区更是领事馆集中地,这里最不缺便是西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石厝教堂,带有浪漫主义的维多利亚风,有银杏作陪更煜煜生辉;罗马凯旋式建筑陶淑女子学堂,像奥黛丽赫本般美好的女子;还有很多老洋房的历史等你慢慢探索。

|| 石厝教堂(哥特式) - 有最美银杏作陪

图:图虫@牛奶吐司蜂蜜

走过一个半世纪的石厝教堂,并不如常见教堂那样豪华高大,但胜于具有特色的造型以及历史沉淀感。教堂由蓝灰两色石块搭配砌成,上为木桁架屋顶,双层小青瓦通风屋面。若是运气好,碰到晴天且得以进入,教堂内的光影透过窗户投射到室内,你定会着迷得迫不及待接受光的洗礼。加之教堂前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每到秋冬季节,金黄的落叶铺满一地,老建筑焕发光彩如重生。

地址:仓山区乐群路22号

小贴士:其他哥特式建筑还有泛船浦教堂、天安堂。

|| 陶淑女子学堂(罗马凯旋式)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图:poco@拖拉潘潘

在近现代,能创办一个女子学堂实属不易,进入学堂学习,对于当时适龄女子而言,定不如现代司空常见。陶淑女子学堂是20世纪初福州最早的一组独具西洋风味的近代建筑,如今是师大艺术系旧址。和其他红砖墙建筑相比,陶淑女子学堂鹅黄色的外观带点小清新。又因为是学堂,比其他建筑多了一丝书卷气。随处走在,仿佛看到了当年女学生穿着民国服装意气风发的样子。

地点: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内

小贴士:同类风格建筑还有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英华书院鹤龄楼。

|| 俄国领事馆(东欧式) - 战斗民族也有小清新的一面

图:@抛物线

说到鸦片战争时期的领事馆,在仓山区开设领事馆的国家多达17个。大部分已拆除,剩余的老建筑屈指可数。位于仓山区公园路39号的俄国领事馆便是其中一栋,而如今已是福州九中校友楼。和其他红砖墙老洋房不同的是,俄国领事馆走的是东欧风格,砖木结构,入口处为木制俄式门廊,制作精良。加之清新的色彩。若不是已有斑驳墙壁,凭外观定看不出年代久远。

地点:仓山公园路39号

小贴士:(1)除此之外,还有美国领事馆、意大利领事馆等。

(2)可购买池志海的老洋房手绘地图,方便查找老建筑。

这里的文艺小店,

更是福州人生活美学的载体

生活节奏的快速,总需要在文艺小店中暂缓匆匆脚步。高楼大厦太有攻击性,唯有小巷中的小店方能安放文艺的心。复园里一号带你重见仓山,像仓山一直不变地存在;西林小筑自带优雅属性,一杯茶一下午便穿越回民国时代;MR.Blue咖啡馆有转角遇到爱的浪漫,加之在老洋房密集的小巷中显得跳脱, 却又惊喜于其带来的眼前一亮,去看看老板“不在”是否在。

|| 复园里一号 - 老房子改造只为重见仓山

图:图虫@普鲁士兰

说是杂货店,偏偏又贩卖甜点下午茶;说是咖啡馆,偏偏又售卖着精致小物品。看着眼前红砖墙、蓝窗户的古董建筑,你或许不知道这里前身是荒废老房子,改造这里花了主人八个月的时间。在仓山的老房子纷纷面临拆迁的命运时,复园里一号的主人用实际行动只为让大家看到仓山原始的样子。门口大大的“复”字和待拆迁老房子的“拆”字唱反调,可见主人之决心。加之店里的装饰物多是废物利用,没有了破旧感,倒觉复古,又见其用心。除此之外,这里还是社区活动的推动空间,观影、制作木艺,下午小时光变得丰富而有意义。

|| 西林小筑 - 喝一杯咖啡回味仓山的前世

图:@宏赟同学

老洋房里的咖啡馆,是文艺到骨子里的。经过岁月洗礼的老洋房带有时光的从容,为咖啡馆本身带有的文艺加分不少。而西林小筑这家咖啡馆在老仓山小有名气,也算是文艺青年的朝圣地。隐藏在小巷中,兜兜转转经人指路方可找到。源于民国时期,原始主人不详,三层砖木结构,掩映不住砌筑的红砖墙的贵族式姿态,这便是典型的安妮女王式风格。复古门窗的初印象,旧货市场淘来的老物品各处安放,每个小细节都体现了主人用心布置的生活美学,也契合了建筑的复古文艺基调。不定期举办音乐会、沙龙等活动,又让老建筑融入时代,焕发光彩。

地址:公园路4号

小贴士:开放时间早10点-晚10点,周一白天休息。

|| MR.Blue咖啡馆 - 隐藏于小巷的深夜小温馨

在满是老洋房的小巷里,这个外墙密密麻麻爬满绿植的小店一定会让你眼前一亮。位置隐蔽,对面的师大带来青春气息,还有老洋房的历史沉淀包围。有如此氛围加持,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推门走进去,空间不大,温馨却不减,复古范吸引了周边一众学生及文艺青年和好友闲聊静坐一下午。比不上星巴克的品牌效应又怎样?在逛累的时候出现这么一家可休憩的清新又复古的有温度小店,这就足够了。店主“不在”是否在,也是要看运气。据说店主同时还有一家酒馆。这样的组合对于爱喝咖啡又好喝酒的人而言真真是喜欢到心里。

地址:上三路8号(康山里巷子内)

这里的地道美食,

没有游客却众多本地人扎堆

虽说是老洋房集中的区域,满满复古感也要回归生活,落实到吃。装修雅致、菜品稳定的私房菜让你有如上宾的高贵待遇;还有不务正业的餐厅,不满足于精致好吃的西餐,还集结了各种生活方式;这里有满满海鲜吃到爽、最重要还平价的海鲜火锅。仓山区的美食原来如此多类又富有代表性。

|| 芳荷聆 - 环境超美的私房菜

图:@CHxVision

被誉为金山最美餐厅。听店名满满诗意,却隐藏在办公楼里,进门又开阔到让你柳暗花明又一村。老板本意是为了招待亲朋好友,却声名远播到开了私人会所。装修雅致,中式和日式风格结合,恰到好处地让人感到舒服。私房菜以闽粤菜为主,追求原汁原味,对于肠胃不用担心有负担。除此之外,老板还专门开了烘焙房以保证下午茶品质。如此环境配如此私房菜,更适合恋人约会、私人聚会以及宴请。

地址:仓山区金榕北路36号金山雅园7楼

|| 若可生活馆旗舰店 - 多种生活方式集结的的高颜值餐厅

如店名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而是一家生活主题馆。有好吃精致的西餐,随手一拍都是360无死角的美,视觉的享受就已足够饱腹。除了美食,这里还经常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加之还有贩卖物品、制作手工、不定期闭馆品尝新品,更适合闺蜜和小情侣。总而言之,这里简直就是缩小版的商场,为你打包集结了生活方式,让你逛上一天也不无聊。

地点:爱琴海购物公园2层-2014-2016商铺

|| 人人江记海鲜火锅 - 满满海鲜吃到爽还平价

和前文相比,这家来得实在又接地气,环境一般到被忽略。然而这是福州性价比最高的海鲜火锅,是当地人极为推荐的特色馆子。由于极其受欢迎,导致诸多冒牌,老板不得已才将“江记火锅”改为“人人江记”海鲜火锅。海鲜最讲究就是新鲜,人人江记做到了。进店便可看到格子鱼缸里的各种海鲜,有各类鱼、虾、蚌壳等,叫不出名字,新鲜却是看得见。加之用清汤火锅为底,最能保留海鲜的原汁原味,更是鲜上加鲜。而上渡这家是第一家店,也是口碑最好的,值得一尝。

地址:上渡洋洽新村5-8号

福州一直被遗忘被对比,替它委屈的同时又庆幸保留了它最富有历史韵味的美。在仓山区,走一遍老街小巷,看一遍老洋房,吃一次当地美食,你对福州的印象也就圆满了。

请关注feekr旅行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有关福州的旅行攻略,小飞君在那里等着大家哟~

你们说说庆阳的历史名人都有哪些?

中医鼻祖——歧伯

歧伯,北地(今庆城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中医理论的奠基者、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曾与黄帝论医,黄帝以师事之。《汉书音义》曰:“歧伯,黄帝大医,属使主方药”,黄帝使其尝味草木,并与其论医,黄帝问,岐伯答,两年间,歧伯回答了黄帝提出的1080个问题,黄帝遂尊他为“天师”。战国时期,医学家们将黄帝与歧伯的医论谈话整理成《黄帝内经》流传至今,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史称“医书之祖”或”歧黄要术”。

周先王——不窋

不窋,古代周族部落首领。夏代,不窑先祖世代为农官,时称后稷。不窑袭父职,继任农官,夏朝孔甲帝时朝纲大乱,不窑失官,遂率部族奔狄戎之间(今庆城县一带),并以此为根据地,开始了先周早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活动。为保证部落安全,不窑经详细勘察,修建了不窑城(故城遗址在今庆城县城东南3里处),不窑死后,葬于庆城县帽盒山巅,后历代立有碑。

周老王——鞠陶

鞠陶,不窋之子。夏朝孔甲帝时朝随父奔狄戎之间(今庆城县一带)。在不窑执政部族时期,鞠陶负责挖陶窑,大力改善人民居住条件,被后人称为鞠陶(鞠者,盈多也;陶者,窑也),后人称周老王。不窑死后,鞠陶主政部族,他继承先祖遗风,大力发展农牧业,亲自下地劳动,牧羊,养鹅,相传今庆城县城东的鹅池洞就是他当年养鹅的地方。

周老公——公刘

公刘,北幽(今庆城县)人,鞠陶之子。鞠陶死后,公刘继其位。他带领族人制造农具,整修田园,种植五谷,兴修水利,发展畜牧,传播农耕文化,对庆阳川原地带农业区域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尔后,公刘将其活动扩展到宁县、合水、正宁,镇原一带,并移居温泉附近居住。22岁时,将首府迁移至南岗(今宁县城西庙嘴坪),史称“公刘迁囱“,大大地开拓了周的基业,其势力范围包括今庆阳市和陕西省的旬邑、彬县、长武、淳化、耀县、宜君、黄陵及径川、灵台等16个县城。

西汉丞相——公孙贺

公孙贺(?—前91年),字子叔,北地义渠(今宁县)人。祖先是匈奴人。少年从军征战,后娶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为君孺为妻,得汉武帝赏识,迁太仆。公元前133年,与李广伏兵与马邑,企图诱歼匈奴单于主力而未得逞,其后随卫青横扫匈奴,先后参加了河南战役、河西战役、漠北战役,因功封南茆侯。后以左将军出定襄,无功,而又因“坐酎金”,失侯爵。公元前103年,石庆死后,公孙贺代为丞相,封葛绎侯。征和二年正月因子致祸被杀。

西汉关内侯——李息

李息,北地郡郁郅(今庆城县)人。少年从军,侍奉汉景帝;在汉武帝时,曾多次任将军,带兵征讨匈奴,镇守边邑,因军功封关内侯。

西汉义成侯——甘延寿

甘延寿(前?—前25年),字君况,北地郡郁郅(今庆城县)人。从小力大无比,喜欢骑射练武,后参加皇帝侍驾护卫,为皇帝所赏识,被擢为辽东太守。汉元帝时,经车骑将军许嘉鼎力推荐,升任郎中谏大夫。后出使西域,就任都护骑都尉,与副校尉陈汤共同诛灭了匈奴的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

西汉义阳侯——傅介子

傅介子(前?一前65年),北地郡义渠县(今宁县)人。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均联合匈奴,杀汉使官,略劫财物。他要求出使大宛,以汉帝诏令责问楼兰、龟兹,并杀死匈奴使者,返奏被任为平乐监。元凤四年(前77年)又奉命以赏赐为名,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另立在汉楼兰质子为王,以功封义阳侯。

东汉思想家——王符

王符(85年—162年),字节信,东汉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他“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玻等极为友好”。符生母为人妾,出身低微,常受乡人鄙视。其生性耿直,看不惯官场恶习,遂隐居乡里著书立说,抨击时政,论说治国安民之道。自号潜夫,著《潜夫论》36篇,揭露黑暗,控诉不公,讲述哲学,为后世留下了一部难得的文献典籍。今镇原县有“潜夫祠”、“思潜亭”,还建有纪念碑。

东汉清官——李恂

李恂,字淑英,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自幼博闻强识,闻名乡里,初诏桓虞府司徒,又拜御史,后为兖州刺史,又升张掖太守。李恂勇于任事,刚正不阿,颇有政绩;虽为地方大员,却自奉简约,生活非常清苦,常以羊皮为铺盖,穿着粗布衣服,粗米淡饭,清贫朴实。但为奸党所不容,后改调为武威太守,不久遭人诬陷,被免官,在家乡结草庐隐居,直到去世,终年96岁。

曹魏谋臣——傅嘏

傅嘏(209年—255年),字兰石,北地泥阳(今宁县)人,傅介子之后人。少年知名于世,辟为掾。正始初年,官除尚书郎,迁黄门侍郎。其时曹爽秉政,何晏为吏部尚书,傅嘏因评何晏“好利不务本”而被免官。后司马懿诛曹爽,聘傅嘏为河南尹,迁尚书。正元二年春,毌丘俭、文钦作乱,时傅嘏为尚书仆射,劝司马师自往讨伐,常献策谋,终于大破叛军。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还洛阳辅政,傅嘏以功进封阳乡侯,是年逝世,47岁,追赠太常,谥“元侯”。

西晋思想家——傅玄

傅玄(217年—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宁县)人。幼年家道衰落,避难于河内,生活艰苦。但他资质聪明,发愤苦读,学识广博,善著文章,熟音律,才名远播。曾参与编撰《魏书》,步人儒林。后参安东将军军事,转任温令,又升为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他为官清正,上书谏事,多所匡正。其著作颇多,主要有《傅玄集》等其他文集百余卷,在晋代文学、哲学、政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西晋学者——傅咸

傅咸(239年—294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今宁县)人,傅玄之子。初任太子洗马,袭父爵为清泉侯,继升尚书右丞,任冀州刺史。政事之余,勤于诗文,有《傅中丞集》一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充华

胡充华,原名胡仙真,充华为妃嫔封号,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北魏司徒胡国珍之女。初为尼,宣武帝即位初年,被召入宫讲道,后为嫔妃。延昌四年,其子元诩被立为太子,即为肃宗,后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13年,崇尚佛事,广凿石窟,为历代第一。《中国文艺词典》将其列为中国女词人,代表作《杨白花歌》,中国文学史作为北朝的代表作介绍。

唐朝进士——皇甫镛

皇甫镛(759年—836年),字和卿,临泾(今镇原县)人。自幼聪慧过人,熟读古今经典,中进士及第。并先后担任宣歙、凤翔府从事、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河南县令、都官郎史、河南少尹等职,其清廉执政,素有贤名。后其兄获罪革职,因其勤政爱民,不受株连,朝廷遂加授国子祭酒,后又改为太子宾客、秘书监之职。其精通文史、工文善诗,计有文集18卷,诗赋14篇,作品广为流传。开成初年,皇甫镛被授予太子少保,卒年49岁。

五代时期的三朝平章——王饶

王饶(?—957年),庆州华池(今华池县)人。素有才名,后晋时期依附石敬塘,任控鹤军使,后为奉国军校,因功被加封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天福六年,参加平定安重荣叛乱有功,封为检校司空,不久晋升为本军都校,兼任连州刺史。是年,平定安重进叛乱,任深州刺史。次年,任奉国军校,加封检校司徒,兼任钦州刺史,后又改任本军右厢都指使,并任阆州团练使。后汉初期,消灭契丹党羽,收复常山失地,加封光禄大夫,赐爵开国侯,不久又改任镇国节度使,加封检校太傅。后周初期,以“三朝元老”加封同平章事,授赐为“推诚奉义翊戴”功臣。周太祖末年,加封检校太尉,改镇贝州。周世宗时,封其侍中,改任彰德军节度使。957年,病逝于东京家中,终年59岁。后追封“荣国公”。

南宋兵部尚书——王庶

王庶,字子尚,庆阳人。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讲士,任泾州保定知县,后改任怀德军通判。南宋高宗时任集英殿修撰,升龙图阁待制,节制陕西六路兵马,后任陕西制置使。绍兴五年,调任兴元知府,兼任利夔路制置使,因招训“义士”有功升征猷阁学士。绍兴六年,任湖北安抚使,镇守鄂州。后升显谟阁待制,兼荆南府知府、湖北经略安抚使,复任直学士。绍兴七年,任兵部尚书,拜枢密副使。后因坚决抗金受陷害罢官,安置于道州,后忧愤而死。宋孝宗时,追复其官职,谥号“敏节”。

南宋抗金名将——李彦仙

李彦仙(1095—1130年),初名孝忠,字少严,宁州彭原(今西峰区彭原乡)人。小有大志,精于骑射,喜欢谈论兵法,善交豪杰之士。曾随种师中抗金有功,补为校尉。靖康元年(1126年),募兵马勤王,被授予承节郎。后得罪秦桧,易名逃匿,不久再度从军。建炎元年(1127年)四月,以石壕尉身份坚守三嘴山,一战成名。二年,因抗金有功授陕州知州兼安抚使,升武节郎、阁门宣赞舍人。三年,授右武大夫,宁州观察使兼同、虢二州制置。三年腊月,陕州城破被擒,逃脱后闻陕州屠城,投河而死,年仅36岁。死后追赠彰武节度使,建庙于高州,谥号“忠烈”;绍兴九年,又立庙于陕州,谥号“义烈”;乾道八年,赐谥号“忠威”。

南宋太尉——杨政

杨政(1097—1157年),字直夫,原州临泾(今镇原县)人。宣和末年(1125年),应募从军,抵抗西夏。建炎初年(1127年),随吴蚧抗击金兵,因功升武显郎。绍兴元年(1131年),和尚原战役有功,被授恭州刺史。二年,因功升为陇州团练使,后任凤州知府。三年,饶凤关战役有功,改任明州观察使。四年,仙人关战役有功,授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绍兴五年,奉州战役大胜,改任泾原经略安抚使,并节制环、庆、利三镇军事。九年,其母亲受封感义郡夫人,其升武康军承宣使,兼任熙河兰巩路经略安抚使和熙州知府。十年,拜武当军节度使。十三年,加封检校少保,不久驻兴元府(共13年),后升太尉。二十七年,逝世军中,享年60岁。后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襄毅”。

元朝开国元帅——孟懿

孟懿,今合水县人。初为士兵,英勇善战。至元四年(1267年),智取卢州有功,受赐金袄12领,宝剑一把。九年三月,缅甸数十万大军入侵云贵川一带,其率军征讨大胜,迫使缅国君主向元朝纳贡称臣,后获赐一裘锦袄,宝钞50个。十九年,封副都元帅,掌管边陲军旅事务。晚年回乡定居,享年72岁。庆阳民间俗称他为金牌孟元帅。

明初御史大夫——景清

景清(?—1402年),一说耿原姓,真宁县 (今正宁县山河镇寨子村)人。少年聪慧异常,过目成诵,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高中榜眼授编修之职,后升任御史。三十年春,召为兼左佥都御史。不久因奏疏中出现字误被弹劾下狱。释放后,奉诏前往川、陕,巡察私茶贩卖情况,升为金华知府。惠帝即位初,任北平参议,后升御史大夫。明成祖即位后,仍复御史大夫。后因刺杀成祖灭其九族。宣宗时追谥“忠烈”。其墓在正宁县山河城东约1华里处,遗址尚在。

明朝文学家——李梦阳

李梦阳(1473—1530年),字献吉,号空同子,今庆城县人。出身寒微,弘治六年(1493年)参加陕西乡试名列第一,次年中进士。十三年,拜户部主事。刚直不阿,执法如山,先后5次入狱。弘治十四年(1501年),命监税三关山,又遭诬告下狱,不久开释。武宗继位后,转任户部员外郎,不久任郎中。后弹劾刘瑾遭陷害下狱。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被诛,任江西提学副使。后又遭弹劾下狱,被贬为庶民,归家闲居。嘉靖初年,受宁王朱宸濠谋反案株连,再次入狱,被革职削籍。其一生创作丰富,仅诗现存2100余首,赋文也颇见功力,特别是墓志铭、序文、传记、书信、奏章等独树一帜。他与仲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主九思、王廷明等人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明代复古运动“前七子”的主要人物。著有《空同集》66卷,流传于世。

明朝按察使——韩鼎

韩鼎,字延器,号斗庵,乐蟠(今合水县)人。幼时家贫,但苦学不辍。成化十八年(1482年)考中进士,授予礼部给事中。孝宗时深受赏识,先任右给事中,不久升左给事中,后升任江西按察司副使。在江西政绩卓著,升兵部右侍郎,授光禄太常卿。武宗正德年间,统制全陕兵马讨伐宁汉王叛乱有功,获赐大量金币。不久,称病卸职归里,77岁去世。 著有《延庵集》和《庆阳府志》10卷(为庆阳最早的一部府志,后来大量散佚)。今庆城南十里坪有韩鼎父子墓和谕祭文碑,曾有韩鼎“银台司谏坊”、韩守愚“青云接武坊”,现已废弃。

明朝清官——赵邦清

赵邦清(1558—1622年),字仲一,号乾所,真宁(今正宁县永和乡于家庄)人。少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万历十九年(1591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土,授山东滕县知县。二十六年,因政绩卓著任吏部验封司主事。二十七年,升任吏部稽勋司郎中。三十年,遭陷害贬官三级。四十五年,因南北党争,被削职归里。天启二年(1622年),奉诏出任遵义监军参议,率军征讨反叛,病逝军中,终年64岁。去世后,赐谥号“光禄侍卿”。其一生著述颇丰,有《鹤唳草》、《瞑眩录》、《梦遇仙汜》、《游艺海纳集》等,大多已散佚,仅存《神柏记》一篇。

明朝书画家——米万钟

米万钟(1570—1628),字仲诏,祖籍庆阳府安化县(今庆城县)。万历三年(1595年)进士,授予江宁令尹,不久升任江西按察使,转任山东参政。为政清廉,关心民众疾苦,注重文化教育。天启五年(1625年),因发表不满阉党专权的言论,遭诬陷被削职夺藉。崇祯元年(1628年),被起用任太仆少卿,不久去世,终年59岁。他学识渊博,才气出众,尤善书画,其作品风雅绝伦,气势浩瀚,烟云流畅,名满天下,与当时华亭董其昌,临府刑侗,晋江张瑞图齐名,为四家;与董其昌时称"南董北米",今故宫博物馆珍藏有米万钟书画多幅。他也爱石成癖,时称“友石先生”,收藏了大量奇形怪石,并对每一块石头认真研究,整理成《绢本画石长卷》,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还著有《篆隶订伪》、《澄澹堂诗文》各20卷。

清朝太子专师——范锡篆

范锡篆,字金章,真宁(今正宁县永和乡丰集)人。幼时聪颖过人,品德卓越。雍正二年(1724年),考中举人。八年,考中明通,授国子监学正。乾隆二年,授文林郎,国子监助教加一级,并封其妻为孺人。乾隆二十五年,乾隆第十五子顒琰(嘉庆帝)被立为太子,范锡篆被聘为太子专师。他坚持师道,严教不怠,除在国子监教读外,还领着太子深入民间,了解民间疾苦。后辞官回乡,在家病世后,嘉庆皇帝为其亲笔题写碑文。

清朝翰林院编修——刘奕煜

刘奕煜(1782—?年),字黎轩,宁县早胜镇人。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六年(1801年)中恩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堂馆吉士。九年,升翰林院编修。后赐升皇太子旻宁(道光帝)侍读。旻宁即位后,任河南、江西道监察御史,后升任户科掌印给事中,兵科给事中。后因弹劾庆阳各州县赈灾费用被克扣一事被诬陷,并中毒身亡。死后道光帝为表彰其功德,下旨大祭厚葬,并在其故居宁县早胜镇修府、造祠。其府、祠修建十分豪华壮丽,成为近代宁县建筑群之冠。安葬后,道光帝免除了宁州自嘉庆末年至道光五年所欠全部钱粮税款。

晚清太子少保——董福祥

董福祥(1839—1908年),字星五,环县毛井人。为人直爽,打抱不平。同治元年(1862年),陕甘回民起义占据陇东,他组织地方团练,保卫家乡。后受诬陷被捕,大难不死在安化县发动起义。三年,接受环县县令邀请,防守环县城。不久,又倒戈反清,联络回军与捻军大败清军于金积堡。七年,清重兵清剿降于刘松山部,任前敌总指挥,所部被编为“董字三营”。九年,攻破金积堡,杀死回军首领马化龙。十一年,进军河州,迫使马占鳌部投降。十二年,进剿西宁,连败回军首领白彦虎(白后来投靠阿古柏反动政权)。光绪二年(1876年),随左宗棠西征新疆,收复乌鲁木齐,攻克玛纳斯城,首战告捷。三年四月,率部先后攻克达坂城、托克逊城。八月,连克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城,又收复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以及和阗四城,后驻军喀什噶尔19年。因功屡升,直至乌鲁木齐提督,加尚书衔。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奉旨率军人卫京师。次年,镇压河湟地区回族和撒拉族叛乱,因功加太子少保,调任甘肃提督,节制陕甘军马。二十三年,率甘军进京。戊戌政变后,董军被编人武卫军(北洋三军之一),任武卫军统领,驻防直隶、山西。二十六年,奉命入北京,驻永安门。后配合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是年七月二十日,北京陷落,随扈慈禧太后西逃。二十七年,革职回到金积堡。三十四年病逝,享年70岁。

晚清提督——张俊

张俊(1844—1901年),字杰三,环县人。少时务农,性格刚正不阿。同治元年(1862年),回民起义占据陇东,成立乡民自卫军保卫家乡。后归附董福祥,转战于陇东、陕北一带。六年,随左宗棠镇压陕甘回军,任“董字三营”左营统领,出花马池,克灵州,攻克金积堡,捕杀马化龙。十一年,随董福祥进军西宁,围剿白彦虎。光绪二年(1876年),随董福祥西征新疆,因功授西宁镇总兵,后凋任伊犁镇总兵。二十二年,因镇压河湟地区回族和撒拉族起义有功,接替董福祥升任喀什噶尔提督。二十四年,转任甘肃提督。次年,经荣禄推荐,进京充任北洋武卫全军翼长兼统中军,屯守北京市东部。二十六年,病逝于北京,终年57岁。死后赐谥号“壮勤”。

农民起义领袖——张九才

张九才(1865—1927年),字玉山,环县环城镇文旗寨人。身材魁梧,勇力过人。清末民初,被推举为木钵忠义坛坛主。民国三年(1914年),组织南乡民团打退滋扰环县的青红帮头子吴登云,名震全县。四年,陇东大旱,宁县、泾川相继爆发农民抗税斗争,率环县聚众响应。八月,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举旗起义,自任义军总司令,活动与庆阳一带,庆阳、镇原、合水及陕西保安等地民团纷纷响应,队伍扩至万人,遂率众南下,火烧庆阳中寨和三十里铺教堂。后受到大力围剿,退向子午岭,活动与陕北定边一带。五年四月,归附绥远护国军卢占魁部。后投奔陕军田玉浩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先后驻防咸阳、泾阳。十六年十月病亡,终年65岁。

著名书法家——张宸枢

张宸枢(1866一1931年),字柴垣,号少堂,镇原县临泾乡祁家庙村人。出身书香门第,10岁知文,精于“诸子”,喜于词章。19岁举乙酉科拔贡,同年中举,部选为庄浪县学训导。1915年,平凉、庆阳一带爆发农民起义。9月初,肖金、董志、太平等地农民也包围县城,抗捐抗税,遂出面与县政府交涉,要求缓行新税法。后遭到政府追捕背井离乡,西出玉门,展转伊犁。1917年,返回故里,任县立高等小学校长,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撰成《通鉴纲目提要》、《中外政治论衡续》、《西路》等书,受学生及社会爱戴,选为众议院议员。为民生疾苦常转辗郑州、北京等地,后客死北京。其一生广泛临摹古代各家法帖,最终形成笔力矫健、神采丰满的书风。其工楷兼长,尤擅草书。驰名于陇东,其作品争相求之。

原甘肃省政协副主席——赵元贞

赵元贞(1879—1974年),字正卿,正宁县永和乡于家庄人。7岁入私熟读书,19岁中秀才。1903年,考入甘肃文科高等学堂,1908年,选送京师大学堂,学习地质专业,1913年夏,选派美国公费留学,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柯州高尔登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匹兹堡大学深造。1921年获冶金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甘肃教育厅长,并创办《甘肃教育月刊》杂志,建立矿师养成所。1924年,任矿务调查局总办,兼任矿师养成所所长。1925年后,先后在甘肃学院(兰州大学前身),甘肃农业学校授课。1939年,他创办兰州志果中学,并任校长。建国后,志果中学改名为兰州二中,继续担任校长。1950年,被任命为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1960年,任省政协副主席,兼任《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编委会主任。“文革”期间,受到冲击,被关入“牛棚”。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询问其近况,后来在周恩来的关心过问下,恢复其工资待遇和甘肃省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等职务。1974年,在兰州病逝,享年96岁。

农民诗人——孙万福

孙万福(1883—1944年),环县曲子镇刘旗村人。出身农民,生活困苦。1936年,红军西征解放环县后,带头组织变工队,开荒种地,支援前线。1943年,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诵读了他创作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的歌词,轰动了延安文艺界,人们称他“劳动诗人”、“一字不识的作家”。其后又创作了《歌唱毛主席》、《边区人民要一心》、《我们边区象清泉》、《我们边区团结得象铁桶》、《马专员》、《王旅长》、《赵县长》、《自卫军》、《二流子要转变》、《抗战剧团》等。他的诗歌在延安《解放日报》、《陇东报》等报刊发表后,引起了延安文艺界的关注。时任延安鲁艺学院院长的周扬同志亲自访问了他,并写下了《一位不识字的劳动诗人——孙万福》的文章(发表于1943年12月26日的《解放日报》)。其一生口头创作很多,今收集到的发表在报刊上的仅20多首。1944年7月,逝世于洪水。

著名学者、书法家——刘养锋

刘养锋(1894—1960年),原名刘葆锷,今西峰区肖金镇人。敏而好学,博闻强记。6岁开始读书,并临贴习字。11岁入私塾。1911年,入乡间小学。1914年,考入兰州中学。毕业后,被甘肃省教育厅保送日本留学。1921年春,考入帝国大学政治经济系。1922年,留学中断,在银川任教。1926年投笔从戎,在吉鸿昌部十九师任政治处长兼秘书。1928年夏,随吉鸿昌驻军河北,兼任河北省河间县县长,后随军进驻甘肃陇南,接任碧口百货局长。1929年初,随军抵达宁夏中卫县,后代理宁夏省政府秘书长。1929年冬,任宁夏教育厅长。1933年秋回平凉中学任教。1938年初,任甘肃学院训导长兼教授两年。1941年,镇原县中学成立,任校长。解放战争初期,转入庆阳县立初中教书。1953年底,调任庆阳专署第三科(文教科)科长。1955年,任平凉专署文卫组副组长。其对《楚辞》较深研究,著有《<离骚>笔记》和《养锋诗集》等。其书法笔力稳健、内蕴深厚,各体兼长,尤娴熟魏碑,且自成一格。有《习字入门》和《临梁子云书列子语》等字帖及碑匾楹联传世。

中医专家、中医教育家——柯与参

柯与参(1903—1978年),宁县九岘乡岳木川村人。少失父母,家境贫苦。1920年,入甘肃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后留校任教,不久调任兰州陇右学校校长。因爱妻夭亡,立志学医。1931年3月,在平凉任国民军陆军新编十三师军医。1932年3月,任甘肃省图书馆主任。1933年,被推选为甘肃省国医馆馆长和中央医馆理事,并发起创办了甘肃第一个中医学术刊物《国医月刊》。1945年,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先后担任兰州市中医协会会长、甘肃中医学会理事长等职,并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三、四届常委、民革甘肃省委员。晚年,为甘肃省新医药学研究所研究员、甘肃中医学院筹备领导小组组长。1978年9月,在兰州逝世,终年75岁。其尤擅治疗妇科、儿科(著名儿科良药“健儿素”就出自他的处方)及消化系统疾病,有《中国当代医疗经验荟萃》一书出版。另外,他博学多才,精于古典诗律,擅于书法,欧体楷书苍劲有力;并收藏有文史、医书和历代碑贴一万余册,堪称收藏家。

陇东早期共产党人——王孝锡

王孝锡(1903—1928年),又名存身,字遂伍,宁县太昌镇西壕村人。8岁读书,1918年考入平凉省立第二中学。1924年4月,考入西安国立西北大学,接触并开始学习共产主义学说。 1925年5月,发动西北大学同学进行反对北洋军阀、陕西督军吴新田的“驱吴运动”。“五卅”惨案后,参与组织“反对英日屠杀同胞雪耻会”、“沪案援红委员会”等反帝爱国组织,声援上海工人阶级的斗争。同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是年夏天,在太昌镇成立了甘肃第一个“青年社”。冬天,在西北大学发起组织了甘、宁、青同学参加的“旅陕青年会”。1926年,在陕西参与筹建中山学院,培养出一批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前往冯玉祥部队开展工作。1927年3月,被派往兰州,整顿国民党甘肃省党部,任省党部青年部长,并秘密建立了中共甘肃特别支部,任组织委员,还兼任了甘肃督办公署政治部主任等职。1927年4月,成立兰州青年社,被选为会长。1927年6月,任西北特派员,坚持在陕甘斗争。8月,回到宁县太昌镇成立中共宁县支部,任支部书记。后又成立太昌青年社。1928年5月6日,参与组织领导了旬邑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路军,后因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反扑而失败。1928年10月15日,王孝锡在家中被逮捕。1928年12月30日晨,在兰州安定门外萧家坪城隍行宫前英勇就义,年仅26岁。

陇东早期共产党人——任鼎昌

任鼎昌(1899—1929年),字宜之,宁县太昌镇任家胡同村人。10岁入太昌镇小学读书,1917年考人平凉省立第二中学。1923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1924年初,转人西北大学读书。1925年,参加 “驱吴运动”,不久又参加大规模示威游行,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是年夏天组织成立“青年社”。1926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随杨虎城东出潼关,参加北伐。7月中旬,冯玉祥下令“清党”,被迫离开皖北,返回西安。8月,在宁县太昌镇成立中共宁县支部。11月,受王孝锡委派,前往平凉恢复和开展党的工作,并担任中共平凉特支书记。1928年4月1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解往兰州。1929年10月病逝于狱中,时年30岁。

著名学者——慕寿祺

幕寿祺(?—1945年),镇原县平泉镇人。出身书香世家,幼时即熟读诸子百家。18岁参加泾川童试,拔诸生第一,选入兰州求古书院学习。1903年中举人,次年任甘肃文科高等学堂教员。后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3月,他通电全省实行共和,成立临时省议会,选为临时议会议员,并在兰州设立阅报社,传播革命思想。1912被选为甘肃临时议会议长。1913年,任甘肃省长公署秘书长,后遭本省共和党人的嫉恨下狱,不久开释,失位政界。1918年,袁世凯复辟失败,重归政界,连续担任要职。1935年,国立甘肃学院成立,任文史系教授。1945年4日,主持创办《拓报》,宣传进步思想。1946年离开教坛。1947年2月病逝,葬于兰州龚家湾南坪。其一生著述丰富,有《周易简义》、《读经笔记》、《经学概论》、《陇上同名录》、《河伍天雁》、《甘肃省历代大事记》、《求是斋群粹录》、《吏治研究·行政类讲议》、《尊孔论》、《音韵学源流考》、《中国小说考》、《吏治研究所行政类讲义》、《调查录》等30余部。其中,《甘宁青史略》40卷,堪称一部西北百科全书,由燕京大学校长赵尔巽题辞,赵元贞和李炳校对,刘庆笔等知名人亡作序,记载—了自伏羲氏以来4000多年间甘宁青三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俗、地理等历史,成书后影响很大。

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张振财

张振财(1904—1988年),华池县城壕乡城壕村人。出身贫苦,3岁丧母,读过4年私塾。1934年秋,参加革命工作,为南梁游击队搜集情报。年底,城壕村建立了党支部、乡政府,做通讯联络工作。1937年被捕,后被营救出狱。1939年起,拼命劳作,后成开荒英雄。1943年3月,推选为城壕村变工队队长。1943年3月,被评为县劳动英雄;11月初,又被评为陇东分区劳动英雄,不久又被推选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并出席了陕甘宁边区第三届生产展览和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与宴请。1944年,又被评为边区特等劳动英雄。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城壕区四乡副支书。1954年任城壕村高级农业社社长,1963年任城壕大队党支部书记。1976年开始受到错误批斗。1977年,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88年逝世。

书画名家——张孝友

张孝友(1905—1961年),字师仲,西峰区肖金镇李城村人。出身贫寒,好读书习字。肖金镇金城寺小学毕业时就能通晓诗文,能书善画。平凉柳湖师范毕业后投笔从戎,任冯玉祥部政治处工作委员会科员。1931年任陇东绥靖司令部少校参谋主任。1933年,任庆阳五属(辖庆阳、宁县、正宁、合水、环县)保卫团团总。抗战爆发后,庆阳五属保卫团改编为保安第四团,任第三团团长,驻防静宁。后调任陇东第一警备大队副大队长,继而调甘肃省政府任视察之职。1940年任合水县县长。1945年前后,秘密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任甘谷县长、西和县长。1949年秋,率西和县政府和保安队全体人员随蒋云台部起义,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三军二十七团,任团长。1951年,入西北人民革命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在民盟甘肃工委工作。1955年后,先后在庆阳地区建设科、平凉地区林业局等单位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以“历史反革命分子”被捕入狱。1961年5月8日病故狱中。1981年昭雪平反。工篆隶,善画虎,有《张孝友书法选》一书行世。

原全国政协委员——郭廷藩

郭廷藩(1905—1993年),宁县五顷原乡岘子村人。出身富农,幼读私塾,16岁正宁县中心小学毕业在村学任教。1932年起,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并为红军游击队收集情报。后策反宜君县马栏民团沙秉彦部起义,投身革命。1933年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中共正宁县支部委员会成立,任支部统战委员兼农会会长。1933年秋,组建龙嘴子回民游击队。1935年5月,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正宁办事处成立,任办事处主任。8月,中共新正县委和县革委会成立,任县委统战部长、县革委会主席。1936年2月,任新正县独立二营政委。4月,任中共新正县委书记兼独一营政委。抗战爆发后,调任中共新正县委书记。1941年任县参议会副议长。1943年10月,当选为新正县县长,兼保安大队队长。1945年8月,任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副议长。1947年2月,任新正县县长、代理新正县委书记。10月调任淳耀县委书记。1949年2月,任中共陕西省路东工委书记、关中军分区副政委兼路东总队政委,4月调任三原军分区副政委,9月任三原分区专员。1950年3月,调任宝鸡专区专员。1952年4月起,先后担任青海省黄南州委书记、省监察厅厅长。1960年任青海省监委第一副书记、省委委员。1977年任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离休返乡后,亲自撰写革命回忆录,审定《县志》和组织史。1993年9月,逝世于正宁县湫头乡,终年88岁。

原省政协副主席——李培福

李培福(1912—1983年),华池县悦乐镇上堡子村人。出身贫农,9岁进私塾读书。1933年加入游击队。193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龙木庄支部书记。6月成立庆北办事处,任办事处土地委员。1943年9月,成立田河区苏维埃政府,任主席。12月庆北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任县政府土地委员。1935年9月,成立临时革命政府庆北办事处,任主席。1936年2月,任庆北游击队总指挥。6月曲子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任政府主席。1937年11月,任华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6年11月,升任陇东分区副专员。1948年2月,任陇东分区专员。1949年10月,任中共甘肃工委委员。建国后,先后担任甘肃省民政厅长、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副省长、省景泰电灌工程总指挥兼党组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四届政协副主席、省五届人大副主任等职。曾被选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中共"八大”、“九大”、“十大”代表。1983年在兰州病逝,终年70岁。

甘肃文联创始人之一——李秀峰

李秀峰(1915—?年),宁县政平镇人。幼年丧父,11岁读私塾。1930年,考入西安民兴小学,后入民主中学读书。1931年,考入国民党宁夏十五路军教导团当学兵,并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1942年回平凉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43年,任政平小学校长。1944年,任甘肃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教员。1948年8月,任兰州大学中文系讲师。1949年,发起成立兰州文协,任副主任。1950年在兰州文协的基础上成立甘肃省文联筹委会,任筹委会副主任。1954年12月,甘肃文联成立,任副主席。先后兼任《甘肃文艺》、《陇花》、《甘肃日报》副刊的总编职务。并写出了《黑金运输队》、《英雄会师在石油城》、《石油工人的旗——郭孟和》等文学作品。1958年,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成立,任分会副主席。并创作了《别情依依》、《白衣相芬芳》、《鳞光闪闪》等诗歌、散文和长篇小说《在祖国的土地上》。“文革”开始后,受到严重冲击,含冤而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昭雪。著有论文、诗歌、散文、小说,且以散文见长,有散文集《春天的声音》。

全国政协常委——王秉祥

王秉祥(1916—1993年),原名王东平,宁县金村庙人。出身贫农,1925年入肖家台小学读书,后到正宁王家峁小学堂读书。1930年被迫当兵。1933年4月,逃回家乡,投身革命。1935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新宁县一区四乡党支部书记兼赤卫军大队长。9月任关中苏区中共新宁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1936年4月,任陕甘边红军三路指挥部一支队队长。“西安事变”后,红一支队编为贺龙部红二军团独立团,任团长。1937年3月,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后,任中共新宁县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保安科长等职。1943年,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1945年5月后,任中共关中地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兼任关中分区党校副校长。1946年,任关中西线指挥部政委、警备一旅一团政委,兼任中共新宁县委书记。1947年,任中心县委书记。1949年3月,调任陇东地委书记。1950年6月,改任中共庆阳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51年2月,调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省人事厅厅长、省劳动就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行政区监察委员会委员、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省政府参事室主任、文史馆主任、妇女委员会书记等职。1954年,任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和省行政干校校长、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1956年,任中共甘肃省委专职常委,7月被选为中共八大代表。1959年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 12月当选为甘肃省常务副省长和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省政府党组书记。1960年6月,任甘肃省农垦委员会主任。1962年,在纠正“左倾蛮干”错误中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被撤职。“文革”中遭受错误批判和迫害。1979年初,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1981年,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兼省政法委书记、省保密委书记。1982年,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3年,任中共甘肃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1月任政协甘肃省委员会主席兼党组书记,同时兼任甘肃省地方吏志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共甘肃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1985年,当选为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7年,当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1988年3月,当选七届全国政协委常委、经济委员会委员。1993年8月,在兰州逝世,终年77岁。

新秧歌运动的旗帜——刘志仁

刘志仁(1918—1970年),宁县湘乐镇南仓村人。出身农民,读过4年私塾。1931年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37年7月,被推选为南仓村第一任村长,并开始创作全新的秧歌剧,他自编自演的第一首新秧歌是《张九才造反》。1939年后,组织编演的新秧歌有《九一八》、《新三恨》、《反特务》、《保卫边区》、《新开荒》、《大生产》、《桂姐纺线》、《改造二流子》、《送郎参军》、《边区政府好》、《放脚》、《读书识字》等10多台剧(节)目。1942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先后创作出《百团大战》、《反对摩擦》、《织手巾》、《劳军歌》、《十二月忙》等剧(节)目,其秧歌剧开始走向成熟。1944年11月,出席陕甘宁边区文教英雄大会,荣获特等艺术英雄称号,被誉为“新秧歌运动的旗帜”,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45年,再次被选为边区英雄。全国解放后,长期担任乡、村基层干部,多次当选为县、省党代表和人民代表。1966年,“四清”运动中,被错误定为富农分子,并开除了党籍。“文革”中,受到不公正批判,于1970年11月20日含冤去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昭雪。

福建漳浦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漳浦龙美湾旅游区

龙美湾旅游区·抽象画廊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地处漳浦县六鳌半岛东海岸的崂岈山,背山而临海,身前是以世界奇观抽象画廊为中心独有的南亚热带海岸风光,正前方是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脚下是细腻柔美、风情曼妙的黄金沙滩。 这里的岩石经千万年的海蚀风化、风沙洗礼,特殊的矿物质形成棕红色的纹理,在四通八达的沟壑间呈现绚丽多姿的图形,宛如毕加索抽象画的艺术杰作,是国内罕见的奇特景观,被中科院地质专家命名“抽象画廊”。景区以自然艺术景观、娱乐休闲体验和商务休闲旅游为三大主题,将观光、休闲、娱乐、体验、度假等功能有机融合,打造海蚀地貌观赏区、滨海游乐区、山体度假休闲区、观光休闲区、森林探险区、综合游乐体验区、风情体验区、生态农业区、观光渔业区等。

2、火山岛自然生态风景区是中国唯一的滨海火山地质地貌,是我国最东部的一个火山岩带,也是中国最新、规模最大、年龄最轻、保存最完整、最具有特色的一个火山带。

火山岛坐落于“一山二岛三海湾”(香山、林进屿、南碇岛、崎沙湾、江口湾和后蔡湾)的香山半岛,拥有特色的火山地质地貌,如海岸边形成的黑色的礁石、天然形成的心形岛屿等,颇为壮观有趣。

火山岛极受年轻人的喜欢,拥有丰富的网红特色景点。现实版纪念碑谷,拥有梦幻的粉色外观和错综复杂的空间,成为每一个到火山岛来的年轻人必打卡的特色景点。

彩虹山、爱的城堡拥有美国救赎山的同款美景。印度水井概念来源于印度的传统阶梯式水井,加以设计改造,融入火山岛明亮鲜艳的特色孕育而成。

3、漳浦天福茶博物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博物馆。博物院内有四大主馆,八大景观,主展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两层中式仿古。展出了茶叶科技、茶叶发展史、世界茶情、世界茶文化、现代茶艺、各式各样的名贵茶壶、茶与诗、茶与画、茶与人类健康及茶叶多元化利用等有关的茶知识,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天福的发展史,不仅可以了解茶文化史,而且还能欣赏到天福独有的陆羽“无我茶会”、台湾“四序茶会”、“唐宋煮茶听诗”、“清朝宫廷茶礼”、“云南少数民族茶礼”及“日本茶道”等茶艺表演。

4、漳浦翡翠湾景区

六鳌翡翠湾地处闽东南沿海突出部,三面环海,属半岛乡镇,东临台湾海峡。六鳌翡翠湾以海浪温柔,海水清澈、海沙细腻,犹如一块翡翠而得名。六鳌翡翠湾素有中国的佛罗里达海岸之称,这里是户外度假,休闲旅游的天堂,拥有灿烂的阳光、可爱的小动物、迷人的沙雕。

5、漳浦天福石雕园景区

天福石雕园以“唐山过台湾”为主题,以天福集团创办人李瑞河先生的家史为蓝本,利用山上丰富的自然石资源,以石雕语言为载体,采用圆雕、浮雕、刻线雕、仿真雕等多种手法,讲述多数祖辈艰苦奋斗,创造辉煌,然后再回来投资兴业,回馈桑梓的故事,体现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一脉相承的史实。天福石雕园主题共分为四个区和一座闽台民俗馆,以“唐山过台湾,筚路辟新天。百年传薪火,数代系茶缘。花甲再创业,芳草报故园。豪情惊陆圣,茗谱大同篇。”为主线,是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Hooray欢乐岛旅游度假区

Hooray欢乐岛旅游度假区是纯美式风格旅游度假目的地。此项目位于下蔡林场,总投资80亿元,占地4800多亩。主要由产权酒店、高尔夫球场、高尔夫会所、五星级度假酒店群、4大主题乐园与5大休闲配套组成。 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自驾车房车露营地、儿童游乐区、时光花园、体育公园、景观大道、停车场等项目的建设,是漳浦乃至周边地区游客又一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后续,欢乐岛将投入巨资打造的2400平米泳池和12米高旋转塔、遨游太空等游乐设施。

为什么说襄阳古隆中是假的?

南阳喷子又作怪!古隆中说的是隆中这个地名古,确切史书记载众多,最早的距今近1800年。隆中作为诸葛亮出山前的隐居地,具有很高的历史积淀意义。隆中当然很古,难道说隆中的某一个建筑“古”?比如六朝古都南京,现在有几个古代遗存的建筑,难道不能称为“古都”?

"隆中“是考证诸葛亮躬耕地的重要地名,因为记载隆中的史书非常多,南阳卧龙岗为了抢夺躬耕地,不惜更改地名,杜撰出卧龙岗“亦隆中”也。那么隆中到底在哪里,史书里自然有确切方位记载: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沔水又东迳乐山北,昔诸葛亮好为《梁甫吟》,每所登游,故俗以乐山为名。沔水又东迳隆中,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车骑沛国刘季和之镇襄阳也,与犍为人李安共观此宅,命安作《宅铭》云:‘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后六十余年,永平之五年,xi凿齿又为其宅铭焉”。 …… (这里说的很清楚了,刘弘观亮宅就是现在的襄阳隆中,南阳哪些无耻之徒偏偏从表面理解古文“于沔之阳”,是郦道元知道多还是他们知道古文多?)

《读史方舆纪要》(该书为兵家所重,被誉为"千古绝作"、"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是研究中国军事史、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卷七十九 湖广五

这么记隆中山的:隆中山府西北二十五里。诸葛武侯隐此。《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水经注》:沔水东径隆中,历孔明旧宅北。是也。苏轼诗:万山西北古隆中。亦谓此。今府南十里有卧龙山,又府西南三十里有伏龙山,皆以武侯名也。(方位介绍的很清楚,也很明白指出诸葛亮隐居于此)

《读史方舆纪要》 卷二 历代州域形势二

【史略】先主初领徐州牧,屡为袁术、吕布及曹操所败。后依刘表,屯新野今南阳府邓州新野县,见前,三顾孔明于隆中今襄阳府城西二十三里有隆中山。孔明曰:今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其它正史包括《资治通鉴》《晋书》等不计其数的历史文献都记载隆中明确方位。

反过来看:南阳某部分人怎么把卧龙岗意淫成隆中的

明代或是清代才有无良文人称卧龙岗“亦隆中也”(一个亦字露出了“傍名牌”的无奈)。现代某些脑洞更大的水货(我初见于南阳“千千万万”说辞,不知道他是不是始作俑者)硬是把本意“山中央高”的“宛,中隆”意淫成宛有隆山,且无任何史料佐证,更无确切位置。

接着看看社科院关于躬耕地的结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举行诸葛亮躬耕地问题专家论证会的结论意见

近年来,国内有的报刊发表了一些关于诸葛亮躬耕地是在襄阳还是南阳的讨论意见,并由此影响了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某些决策。这一情况,引起了史学界的关注。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于1989年12月6日联合邀请北京地区各历史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史学专家共27人,举行了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论证会。会上,大家一致认为:

一、历代史籍文献记载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在襄阳隆中是始终一致的;

二、东汉末年,南阳宛(今南阳市区)一带战乱频仍,中原士人避乱荆州(襄阳)。刘备三顾茅庐时,宛属曹操的地盘。荆州是刘表治所。诸葛亮的叔父同刘表是故交。因此,他和他的叔父只能住在荆州(襄阳),而绝不可能住在宛县(今南阳市区);

三、诸葛亮在襄阳结交了众多的名士师友,他的亲戚全都住在襄阳。诸葛亮的亲友中,没有一人住在南阳宛县;

四、元代以前,今南阳市区没有任何有关诸葛亮隐居的文献记载和文物古迹。元代以后,今南阳卧龙冈才出现了武侯祠纪念性建筑;

五、诸葛亮躬耕地问题,在古今中外史学界,是一个没有任何疑义的问题。所有有关三国史的论著,均认定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在襄阳城西20里之隆中。在国务院1986年12月8日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的文件中,亦明确指出襄阳为“隆中诸葛亮故居”,而南阳则为“武侯祠”,这对两处名胜地的内涵作了科学的表述。

鉴于以上理由,论证会一致认定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而决不可能在今南阳市区卧龙冈。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章)

1992年7月5日

社科院 为什么专门就躬耕地做结论,因为某地无耻学者在没有任何史书记载诸葛亮到过宛城,无任何史书记载躬耕卧龙岗的情况下,凭个人意淫,强拉硬扯,要把诸葛亮拉倒南阳卧龙岗去躬耕。他们不负责任的言论已影响到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所以社科院邀请专家,经过两年多认真查阅,给出此结论。可惜某地年轻人沉迷谣言不自知,还在拼命为躬耕卧龙岗背书,简直拉低南阳形象!

南阳方在争躬耕地时,大约有三派:

一是全面否认襄阳隆中派,认为诸葛亮根本没在隆中住过,这是无脑派,对史书全面否认。

二是肯定隆中是诸葛亮故居(因为史书否定不了),但强调躬耕地在南阳卧龙岗(无任何史书文献佐证,仅靠碑刻的“据传”)

三是和稀泥派:躬耕南阳,往来隆中(同样没有史书证据)

其实在元明清时代,大部分南阳地方志、碑刻都认为卧龙岗“据传”躬耕地,只能当个传说,显然不是正史,卧龙岗武侯祠主要是纪念功能,就从上世纪90年代起,南阳部分无良文人丧失文人气节编撰史籍,造谣惑众。在天涯网上和襄阳网友展开强烈的辩论,在襄阳方强大的证据面前,这些谣言一个个 被粉碎,这些始作俑者一败涂地,但他们这些编造的谎言还在网上流传,继续在荼毒南阳人,因为余毒未清,部分南阳愤青不辨真伪,再次在头条上兴风作浪,意图为“卧龙岗躬耕地”争取名分,套用南阳方的话“历史不是泥巴,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这些不实事求是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南阳名声和地方发展,也是无用功。

看看南阳人在抢夺躬耕地时所用手段:

1、意淫“宛,中隆”(本意是“山中央高”)说卧龙岗才是真真的古隆中。

2、南阳说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张晓刚撰文考证“天子命我,于沔之阳.....”时,直接把刘弘304年驻襄阳篡改成304年驻节宛城(赤裸裸的篡改)

3、杜撰了:《晋书 习凿齿传》中有此文字记载:“齿好著述,而文辞散乱,矛盾相冲。其书意可观者,皆父兄所代,文体混漫,羞涩难解者,齿之撰也。”(赤裸裸的造谣诬陷,晋书中全是对习凿齿的称赞,无任何贬低之词)

4、直接把社科院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的结论第一条说成:历史文献关于卧龙岗躬耕地的结论向来一致。恰恰相反结论说躬耕地就是襄阳隆中。

5、把谭其骧的“诸葛亮躬耕于今襄阳隆中”结论直接在报纸上篡改成谭其骧说“诸葛亮躬耕于今南阳市”,直接颠倒黑白,造成了香港容若先生错批谭其骧。

6、造谣襄阳五上北京,搞定教科书事件。教科书事关教育大计,不以史书为依据,还以南阳卧龙岗的传说为依据?

7、造谣欧庙遗址是东汉襄阳城。毫无根据的空穴来风,也无引用任何资料。只一句话就把襄阳城换个地儿。难道别人不知道,襄阳因位于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还有无知的货色说东晋才有的北津垒,知道楚(秦统一六国之前)之北津戍是比东汉早多了吗?

8、杜撰卧龙岗最早由黄权建祠。我们看看真相,《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中发现这样一段文字:“侯初亡,所在求为立庙,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后为立庙沔南。事见三国志通鉴。蜀亡,故将如黄权等先已在宛,其他族当多相依,故南阳有侯祠所谓诸葛庵者,意亦道陌私祭之类。”意图以此证明武侯祠是黄权最早建立的,这段历史无任何史书记载,且晚了诸葛亮时代1000多年,可信度本来就不高。加上之前飘逸的历史网友已指出“这句话并不是《明嘉靖南阳府志》的正文内容,而是民国三十一年为《明嘉靖南阳府志》作的校注内容,也就是说这是一份近现代民国时期资料,而且在明清两代的南阳府志中都没有发现类似的记载。”(http://mini.eastday.com/a/171009121845505.html有图有真相)。还有蜀亡之前黄权已死。这段文字内容就是假的。

9、对孙筱祥的《古隆中诸葛亮草庐及自然村模拟规划设计构想》一文进行掐头去尾的引用,把第一段肯定诸葛亮躬耕隆中的描述删除,当做证明自己主张的例证。

下面是孙筱祥的《古隆中诸葛亮草庐及自然村模拟规划设计构想》的原文开头

再看看南阳人篡改后的引用截图

两项一对比,就看出某地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10、造谣襄阳隆中是阿头山改名而来,却不拿任何证据。实际上史籍记载阿头山最少距离隆中10里以上。

。。。。

最后提醒各位看官,对比一下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