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泡茶的正确手势,古时候的点茶法是怎么操作的
茶壶泡茶的正确手势,古时候的点茶法是怎么操作的?
宋朝的点茶法虽然已经被淘汰了,但是并没有失传,想喝还是可以有样学样,日本现在的抹茶道也是在点茶法的基础上发展的,所以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想起唐宋两朝的茶,自然会联想到茶道,在日本,茶道由发扬光大,所以茶道多与佛教有关,禅茶一味一词也是由此而来。我国的茶道则是由士大夫一族发扬光大,士大夫阶级从来不惜笔墨,大肆渲染茶,以茶抒情。双方代表的精神内涵有不同,但这文化事咱就不去掺和了,容易招黑。平常说的茶道,这个“道”的意思如果是指方法、技术,这感觉才正常,茶道就是指制茶、饮茶的方法。如果这里的“道”指的是精神、思想方面东西,那我就不掺和了,告辞。这种解释也是最被茶商看重的,天天挂在嘴边。就像现在,提起日本茶道,想起的是抹茶,提起我国茶道,想到的是清风道骨,琴棋书画、诗词赋谱,略显浮夸。
宋朝的点茶法在唐朝煎茶法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不需要烹煮,不过具体步骤也非常繁琐。这次咱们简化一下,去除繁琐步骤,单纯点出一杯好抹茶。
点出一碗好茶的标准也有不同,大多数人认为,好的抹茶产生的泡沫应该丰富、细腻,那些刻意点成的无沫茶汤会被轻视,其实点茶法也分为好几个流派,各流派对于茶汤泡沫的要求各有表情,首先是正统的嫡系表千家,表千家忌讳过度点发泡沫;
其它流派:里千家鼓励充分点发泡沫;武者小路千家忌讳点发泡沫。
还有一些旁系:远州流适度点发泡沫(介于表,里千家之间);江户千家忌讳过度点发泡沫;大日本茶道学会忌讳过度点发泡沫。流派虽然多,但最后还是得看各派的影响力,这些流派中,以里千家的推广力度最大,其所推崇的点茶习惯自然成了正统的地位。
将抹茶打出细腻的泡沫,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抹茶的美观性,也使点茶手法更具有表演性和一定的技术,但这种点茶习惯,也会对抹茶的口感和香气造成影响。
想要抹茶的泡沫更丰富,就需要延长点发时间,这使得抹茶中更多的香气成分散失,也会导致茶汤的温度更低。丰富的泡沫可以使抹茶入口更加的棉滑,会有种厚重的感觉。泡沫的滋味非常淡,先入口中会给后续的茶汤滋味做个铺垫,不至于茶汤的苦涩太过刺激。
这样描述,是不是看得像在说这种流派的优点?
那可真错了,简单来说,品质好的抹茶,本身的苦涩滋味并不重,如果过度点发泡沫,这过程中消耗的茶成分,只会造成损失。过多的泡沫也会掩盖抹茶的一些苦涩味,也就是掩盖缺点。
而且,茶之所以有泡沫,是因为含有茶皂素,这种物质在茶梗和茶叶脉中的含量更多。如果一款抹茶特别容易点发出泡沫的话,这个抹茶原料品质不高,大家也能发现,价比较高的抹茶种更不容易出泡沫,相反,廉价的抹茶种特别容易点发出泡沫。
当然,咱们这第一次品抹茶的,还是一视同仁吧,因为不管好抹茶还是次一些的抹茶,都是苦涩的,品不出别的滋味。
所以,好抹茶最好不要过度点发泡沫,如果是一般抹茶,苦涩味太重,则建议可劲点发泡沫。
接下来咱们简说一下点茶法的基本步骤。点茶所用的茶具虽然关键,但也只是提供基础的“场地”,最重要还是得看你点茶的技术。点发的力道,茶粉是否松散,水温是否合适,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把控等,都是影响一碗好茶汤的重要因素。
先说筛茶,什么意思,就说用茶筛先把抹茶粉完全筛散,这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茶叶有很强的吸湿性,粉末状的抹茶更容易受潮,这也不止抹茶粉,什么粉都容易受潮。受潮后抹茶粉会团在一起,干燥的抹茶粉也会和包装袋摩擦产生静电而团在一起。如果不完全分散,点发后的抹茶汤里可能会有一小部分的抹茶粉没有化开,饮用后会粘在你的口腔和舌头上,这口感可不舒服。
筛抹茶用的茶筛,一般都是金属材质,在筛茶的同时可以去除茶粉静电。这种茶筛不好找,也没必要非得用抹茶专用的茶筛,平常用来冲泡红茶、咖啡的细密漏斗也行。
筛茶就很简单了,抹茶粉倒在茶筛上,用传统的竹刮也行,用茶匙也行,但一定得是非金属的茶具。把抹茶粉充分过滤打散。每次筛茶可以多筛一些,免得每次点发抹茶前都得筛茶,麻烦。筛完后要记得将抹茶粉密封,放在干燥、低温、无异味、又能避光的地方保存,这样算的话,还是冰箱合适。记住,一定要密封,最好在抹茶粉里放上一个干燥剂小包。
除此之外,置购抹茶的时候,最好选择小型包装的抹茶,越小越好,这样不同太担心抹茶受潮。
再说第二个关键点,温度:
温度主要分为茶具温度和水温,点茶的最适宜的水温是75度左右,水温过高茶香和茶味都会有所改变,而且入口太烫,不宜饮用。水温太低又没办法将抹茶全部的味道,也会伤胃,除此之外,低水温也不利于泡沫的产生,导致很多人关心的泡沫厚度和细腻度不够。
如果没有控制水温的热水壶,就只能通过手工方式降低水温,静置冷却或者通过“左右互搏”来冷却,就是两个杯子互相倒来倒去,这是降低水温最快的方法,大概是来回一次会降低5度左右,四个来回就好了。可别玩悬壶高冲那种杂技,容易烫着手。你要非玩的话,水温冷却很快,需要减少次数,两次就行了。
除此之外,器具的温度也很重要,温杯是非常必要的过程,很多茶碗的材质很厚,不提前温杯会严重降低水温,也简单,用热水先洗一遍茶具。
第三点,投茶量和注水量:
抹茶的投茶量最大为两匙,标准为一匙或者半匙,根据自己的胃口习惯去调整。
取抹茶用的茶具叫做茶杓,如下图,茶杓的曲度很重要,弯曲度高,舀茶量也多。咱们国内的茶杓,因原料成本比较高,所以在制作时会有所顾忌,担心原料损耗,这就造成茶杓的弯曲度不够,每次舀出的茶粉量不多,这里要注意一下,可以多来一点抹茶。
关于注水量,这个控制比较困难,水倒多倒少是很正常的情况,咱们也没必要准备个标有剂量的杯子去严格控制注水量。最好的方式只有多熟悉自己的茶碗,记住自己两口半的一个水位线,每次注水按这个水位线倒。
喝抹茶用的茶碗不建议太大,太大的茶碗,两口半的抹茶只够垫个底。大茶碗在点发茶叶的时候,只能将茶碗严重倾斜,才能开始点发抹茶,非常麻烦。
第四点,点发茶汤:
简单点茶抹茶不难,想要点发的好,就需要一些技巧了,主要注意点发茶叶时的力度和速度。
首先说茶筅的持法,只要用到的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拇指独立,食指与中指贴合,无名指与小拇指贴合,具体的样子如下图:
抓紧茶筅,五指弯曲呈拱形,这样的持法更稳更省力。
茶筅的前端会直接接触茶汤,拿茶筅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超过节,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礼仪。
茶筅是一种竹制的茶具,很脆弱,在非常干燥的情况下,前端的细竹条很容易被折断,而且干燥也容易吸附茶粉,所以在点发抹茶前,得先用热水将茶筅润湿。这个过程在专业的抹茶道中叫做“茶筌通し”,平时自己喝就不用这么讲究了,在用热水温茶具的时候,顺带着吧茶筅润湿一下。
接下来,就要开始正式点茶,也就是运筅,击拂。在这一步,通常都会被告知要用茶筅在茶碗里快速的画W,听起来简单,开始实操的时候就懵了,脑子想着画W,但最后都成了画圈圈。
点茶时,用力的点是手腕,不是手臂和手指,所以茶碗的位置要放低,让下臂自然下垂,便于手腕发力。
如果是席地坐姿饮茶,茶碗应该放于地面上,如果是茶桌,则应该站起来点茶,便于发力。
手腕发力时,手指和下臂不动,悬臂振腕,速力兼重,先深后浅。重点在“点”字,手腕上下震动,幅度越大,频率越高,茶汤就混合得越快越好,也更容易产生泡沫。
刚开始点茶时,茶筅要深,刮着碗底点,随着泡沫越来越多,开始逐渐上移,最后在汤面开点,将泡沫打散。刚开始学习点茶,不需要注意这么多,保证持茶筅的姿势规范就行了,至于怎么打,熟练之后在完善动作。
关于点茶法,需要注意的重点也就这些,至于别的流派,可以简单了解一下。
表千家:是最传统的流派,提倡茶汤的“景色”,充分点发茶汤后,泡沫聚集在茶碗的一侧,呈月形。
点发时,先慢后急,点至泡沫刚覆盖汤面,减缓频率和速度,进行小幅度调整,完事把茶碗放正,月形的泡沫就形成了。
里千家:里千家是传播最广的流派,推崇猛击茶汤,要求点出的泡沫厚而细腻。点发时强度极高,频率快,幅度大,收尾时需要细致调整,使泡沫堆积在茶汤中央。
武者小路千家:这个流派不流行,十分低调,提倡没有泡沫的茶汤,在点发茶汤时,手法特别的缓慢柔和。
最后,一句话,点茶的意义不是为了制造泡沫,而是使抹茶的口感更均一柔和。
客观公正有用的茶知识,与大家一同了解,请关注公众号:承艺文化(ID:chengyimc)浏览器 搜“承艺*茗茶”、“安吉承茗茶场”即可,望大家支持。倒茶右手端杯左手托杯?
在喝茶时到底该用左手拿杯还是右手拿杯?怎么拿?很多初次喝茶的新手不知道如何“下手”。今天,给大家讲讲正确的持杯手势。
左手被称为君子之手,左手持杯称为敬,右手持杯称为礼。用左手或右手持杯均可。是不是很意外?所以大家不用纠结到底用左手还是右手,想用哪只手都是可以的。
正确的持杯方式,用拇指和食指夹杯,中指托住杯底,女士可以舒展开兰花指,男士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向手心内扣。这样的持杯手势称作“三龙护鼎”,三根指头被誉为“三龙”,茶杯如鼎。我们还可以用另一只手轻托杯底。
领导开会中该怎么倒水呢?
1.在领导入座后的大约五分钟,就要马上把水端上来。
2.水的温度要正好可以入口,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当然,夏天稍微凉一点点,冬天比较热一点。
3.倒水要倒七分水,不能太满溢出来也不能太少看着不够喝。纸杯要用新的一次性杯子。
4.进入会客厅时要先敲门(一般是两下),经得您的领导同意之后方可进入。(因为有时候一些谈话还是不太方便让人听到,贸然走进去不太礼貌了)。
5.进去后双手端着杯子(手要握低一点,不能碰到杯口。
6.然后走到领导身边稍微弯腰把水放在其旁边,放的时候也要两手放下,然后轻轻地转身出来即可。
7.一般是先按照主次,同级的按照座位依次顺过去即可。
8.至于放水是左边还是右边就按照你们座位格局看,你走进去是在其左边就在左边放,右边就右边。特别提醒,在向女士领导倒冷水前要主动询问是否可以饮用冷水。
9.开会时并不会指定谁倒茶,如果你是属于新进者,那你得积极主动一点,这样才能显示出你的勤快与懂事,才能表达你的谦逊和好学,今后才可以在单位立足。否则,人嘴两张皮,领导的一顿批、前辈的几句话,就能让你明白什么是人言可畏。况且,十年媳妇熬成婆,几年后你可以斜眼看着别的后生为你服务了。
10.倒茶得瞅准时机。不能看着领导的杯中空空如也你再去倒茶,这反而会让人感到是一种怠慢。你也不能在领导杯子还满时去倒茶,说不定会得到一个白眼,谁让你没事找事干。
11.倒茶得在领导的杯中刚喝了一半时去,这样才能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人在空杯前坐立不安,也不会被人怪罪不懂事。
12.你得时常注意领导的喝茶动作,看他杯子的倾斜程度,从而判断出他杯子中茶水的多少。看到领导杯子中的茶水只有一半的程度时,你就得准时出击,徐徐地在领导的杯子中加入热水。
13.倒茶最重要的还得讲究次序。会议室里的座位有尊卑之分,倒茶当然也有先后之序。如果搞错了次序,那你所做的一切不但是无用功,还会惹来一身的麻烦,说不定以后某一天你职称不能评、优秀轮不上,都是你这次倒茶的失误。
14.在倒茶前,你得先在心中演示一遍倒茶的顺序,等到没有错误时才出击。倒茶时,你得先为领导倒,而且得先为单位里的一把手倒,再给二把手倒。这个次序绝对不能颠倒,如果你先给二把手倒了茶,二把手也不会领你的情,反而会怪你陷他于不义。这样显示出他们在你眼里的分量,再给那些老前辈倒,这样表示出你对他们的尊重,最后才轮到那些与你在工作中称兄道弟的人。
15.或许在单位里你是一位新手,那你得任劳任怨地接过这项工作。或许你是一位前辈,那你偶尔倒几次茶也没关系,可以让别人知道你的随和与易处。
即使你是领导,你起身为下属们倒一下也不是失身份的事,足可显示你这个领导无架子,平易近人。当然,领导也不会真的去倒茶,只要他的手一碰到热水瓶,说不定整个会议室里的人都争着抢过领导手中的热水瓶呢。
茶道拿茶杯的手势?
一般都是右手持杯,拇指和食指捏住茶碗,中指托住茶碗的底部,其余两指内扣手心,这叫三龙护鼎。喝的时候分三次,一喝,二饮,三品。
喝茶叩手礼每一杯都叩吗?
喝茶时扣手礼并不用每一杯都要扣的,这种扣手里属于感谢,也是属于茶桌礼仪当中的一个手势,如果对方是长辈给你倒茶的话,可以使用扣手礼,如果是平辈的话,使用手里也是可以的,但是不用每一杯都要扣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