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起源于哪个国家,为何茶文化长盛不衰
茶道起源于哪个国家,为何茶文化长盛不衰?
我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茶叶作为植物产品自然被开发利用。
传说四千多年前,神农氏尝百草,为百姓除病去害。从那个时候起,茶就与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戚戚相关,成为先民们不可缺少的药用植物。《神农百草经》中,记载了关于茶叶的起源。
三国时期,也就是公元200多年前,流传孔明兴茶的故事,教给人们以茶预防瘴毒。茶还是作为药用。孔明被后人尊为茶祖。
到了唐代,中国强盛,百姓富足。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开始流行饮茶之风。陆羽写作《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文化专著,对茶文化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大唐盛世,人们开始由粗饮式喝茶转变为茶道。
唐代许多著名诗人以诗文记述喝茶生活,成为茶文化发展的基础。
最有名的是卢仝的:“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晚唐时期,诗人皮日休写了《茶中杂咏》十首诗,给好友陆龟蒙,表达自己对品茶的心得体会。陆龟蒙也写诗唱和。
喝茶吟诗一时成为文人雅好,形成风尚。并且后代一直传承下来。
及至宋代,皇室宫廷盛行喝茶,带动了社会人们喝茶斗茶之风。大家知道,宋徽宗赵佶就是一位‘’茶痴‘’。赵佶当皇帝当的是一塌糊涂,但他在琴棋书画诗茶方面,贡献很大,写下了著名的茶道著作《大观茶论》。宋徽宗热衷于‘’建盏‘’,使得‘’建盏‘’的烧造鼎盛一时,在茶文化以及瓷器艺术的发展历史中,留下艺术珍宝。
明代中晚期,紫砂壶问世,人们喝茶方式产生巨大变化,茶道文化步入新的里程。
清朝,特别是康雍乾盛世,也是茶文化流行盛世。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龙井村狮子峰,御赐绿茶‘’龙井‘’。从此,龙井茶名声远扬。传说‘’铁观音‘’茗茶,也是乾隆御批的。
随着时代发展,喝茶已经与人们生活不可分割,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一。
关于茶叶有没有约定俗成的文化?
大家好,这么多年的喝茶经历中,总在圈子里被大家成为茶叶专家,不过,自己却从来不这样看待。毕竟,能喝好一杯茶也是清福。
茶叶中有没有约定俗成的文化?这个所涉及的范围过于广泛,因为,在中国文化的系统中,茶文化就是单独的一支。不论是大家熟知的茶诗、茶具、茶器、茶俗、茶礼、茶对联、茶文、茶艺、茶道等等。茶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我们都是在已知的文化中,探索和学习着未知的内容。
就拿广州的饮茶文化而言,有着叹早茶的习惯。可以说,广州的早茶文化是岭南文化的精髓体现。同样是广州的饮茶文化,当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都会用右手的是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轻叩三下,以表示对主人的感谢。当然,泡茶时,第一道茶也不会喝,不仅是为了醒茶,而且也是对客人的尊重。在倒茶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要按照顺序,有老人的时候,也会先尊重老人。
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茶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要说起各地的茶俗、茶礼即便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就从我喝茶的经历中,谈谈茶道文化,哪些约定俗成,且大家广泛知道的内容。
大家都知道茶道文化起源于寺庙,而佛教修行的方法也决定了僧人与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了解佛教的人都知道,修行的方法主要是戒、定、慧。
所谓戒,主要是说僧人有着不饮酒,过午不食,戒吃荤菜等戒律。定与慧,其实就是要僧人静心打坐,参禅悟道。因为茶有着提升和生津止渴的作用,并且内涵丰富的营养成分,自然就成为寺庙的理想饮品。渐渐在寺庙行程了饮茶修行的习惯,也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道文化。
自茶叶进入寺院后,寺院非常讲究,并且讲饮茶作为寺院的制定拟定下来,成为寺院制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茶叶在寺院里的传播,也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的时候,寺院里的僧人从民间汲取饮茶的方法,将茶叶、香料、桂圆、生姜等放在一起,采用煮茶的方式,那个时候叫做“茶苏”。
历史发展到宋代,喝茶的方式也有了改变,当时盛行的主要是“点茶法”。将茶叶研制成粉末,再用开水冲泡。这样的方式,在日本的茶道文化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寺院里的饮茶方式,对于民间的饮茶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仅作为寺院里的制度,而且还专门设置了“茶堂”,主要是僧人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茶香的地方。在当时,寺院里还设置了“茶鼓”,目的是为了着急僧人饮茶之用。不仅如此,寺院里还有“茶头”、“施茶僧”,一个掌管烧水煮茶,一个负责施慧茶水。
在佛教的寺院中,所有的茶叶统称为寺院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和自饮。在规定中,在佛祖面前或者灵前供奉的茶汤,通常称作“奠茶”。按照受戒年限先后饮用的茶 ,统称为“戒腊茶”,所有僧人饮用的茶叶,叫做“普茶”,大家都知道僧人的化缘,每次化缘得来的茶叶,叫做“化茶”。每个僧人平日都会静坐打禅,每一阶段结束由专人负责“打茶”。在寺院中僧尼用茶敬佛、敬师、献客等,供自己和有人饮用,大家谈经论佛,修身养性,逐步形成了庄严肃穆的“茶礼”。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佛道茶艺》,其中关于“礼佛茶”礼仪,就有这样的一段记载:“礼佛茶”是焚香拜佛、敬佛敬师的特殊礼仪,也是调茶献客、结缘行善的特殊茶艺。礼佛茶在禅房中进行,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分为十道工序,谓之功德圆满。世道程序依次分为:莲步入场、焚香顶礼、礼佛三拜、普施甘露、打坐禅定、抽衣净手、烫杯泡茶、敬茶献茶、收杯接碗、问讯退场。茶与茶道在佛教中不可或缺,也是佛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泡茶、喝茶与佛教的“八正道”不谋而合。
我们在泡茶的时候,要有三正的态度,才能集中精力品得一杯茶的色香味。我们也要在喝茶的时候有这三修的态度,才能禅定心性,戒除内心的执念。我们在喝茶时,也要有着三稳的方式,才能以端正的态度面对眼前的一杯茶。同样,我们也要有着三净的自觉,才能真正以茶洗心的修为。
勿将“禅茶一味”变成“禅茶一昧”这是我经常说的内容。我们做到了三正、三稳、三净,才有有着真正的三修。禅茶一味,才能真正心意相通,融贯心性。
茶叶有太多约定俗成的文化内涵,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认知。仅以我个人的角度谈一谈那些被人熟知的内容,也从我的角度谈一谈我对茶道的认知。
以点带面,从茶道的角度谈了茶叶在 文化中约定俗成的内容,希望我的回答能够有一定的帮助。
对此大家有怎样的看法呢?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留言,让我们相互讨论。
我是芸品茶舍,专注一杯地道好茶,分享喝茶体验,传播茶叶文化。
世界三大饮料水?
一、茶,号称世界第一大饮料,它起源中国。根据中国大量的历史文献表明,中国在石器时代的时候已经有饮茶的习惯了。茶味清香、回味悠长又有解酒之作用,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矍爽,不昏不睡。
二、可可,最早起源于南美洲,而在那里可可并没有当成一种饮料来饮用,最早的可可种子稀少,被当成货币来用。直到16世纪传到墨西哥时,当地人把可可捣碎加工成叫苦茶的饮料,从此可可才为人们所知。
三、咖啡的传说多是牧羊人的传说,当他的羊吃到一种红色的果子后举止怪异,然后他把红果子回去煮没想到弄得满室芳香,喝过后精神气爽。
什么是中国的茶文化?
茶,科学定义为:植物。
茶叶,社会学定义:商品。
但人有恋物情结,对喜欢的物会倾注太多的情怀。有人对茶倾注了文化,叫茶文化。有人对茶注入灵魂,叫茶修。有人给茶修了条路,叫茶道。
茶本身不具文化,但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目前己整理出版古茶书有114种,古茶画350幅,古茶诗一万五千余首。如此巨大的承载量,是”中国茶”的核心内涵,也是当今茶行业建立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
茶。陪伴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走进了文明世界。文明把茶变得可以人类共享,文明只有创造,文化可以创作(允许你编故事)。显然用文化来解读茶是有缺陷的。
穿絲绸,捧瓷器,坐下来品茶叙美好。这是人类通过“一带一路”传播的文明景象。“文明”二字始见于《周易》乾卦:“子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皆行”。
中国茶史五千年。“茶文化”三个字问世三十年。于一九八九年首次见于出版物。
指甲盖喝茶是茶道还是陋习?
参照拢月庵吧,不同需求,不同场景吧。
喝咖啡也很讲究的呢,什么产地,工艺啊,烘焙深度啊,之类的咋没人说陋习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