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名句清风明月,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茶

2023-03-27 139阅读 0评论

茶道文化名句清风明月,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茶?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有着很长的饮茶纪录,但要追溯中国人喝茶的起源,却存在颇多争议。

一个可供参考的研究发现,在2011年,复旦大学的李辉教授经过对现代中国人群的基因调查后发现,中国人的苦味感知基因TAS2R16——对苦味物质的敏感度要远高于其他国家的人群。而这个”吃苦”基因突变发生在距今约5000-6000年前,当时的中国先祖尚生活在采集和农耕过渡的神农时代,据记载茶羹是当时人们的日常饮食之一,不知道中国人“吃苦”基因的突变是否会与茶有关?

茶道文化名句清风明月,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茶

茶作为贡品和祭品的记载可推及至周武王伐纣时或是先秦时,喝茶作为一种饮食文化达到兴盛则是在唐朝时,茶圣陆羽写了《茶经》一书,总结了历代制茶和饮茶的经验。那么茶作为商品的记载,最早发现有文字记录的,应是出自王褒的《僮约》,在此文中提到了“武阳买荼”,有不少专家学者经考证后都认为,这里写的“荼”即是茶,因此在后世的很多版本都改写成了“武阳买茶”。

王褒,四川资阳人,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武阳买茶”的典故便出自于王褒的《僮约》,《僮约》背后的故事讲述的是擅长辞赋、精通六艺的王褒,给一个名为“便了”的僮奴写下了一篇题为《僮约》的契约,这个文件长约六百字,罗列了名目繁多的劳役项目和十活时间的安排,但从其中不少揶揄和幽默的字句可以看出,此文乃王褒的消遣解乐之作。而在此文所列条款中,“武阳买茶”赫然在目,就这样,王褒在不经意之中,为中国茶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褒给后世留下的这篇弥足珍贵的《僮约》当中有两处提到茶,分别为“脍鱼氰鳖,烹荼尽具”和“武阳买荼,杨氏担荷”。“烹荼尽具”指的是煎好茶并备好洁净的茶具,“武阳买荼”意思是赶到邻县的武阳(今成都以南彭山县双江镇)将茶叶买回。

至于王褒为什么让便了到武阳买茶的原因,或许从《华阳国志-蜀志》“南安、武阳皆出名茶”的记载中,我们能看出一些端倪。

关于茶的诗词句都有哪些?

中国自古便是茶的国度,我们中国人对喝茶,一直有着特别的感情,现在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品,而且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茶文化体现在各个方面,从采茶、制茶,到茶具、茶器、茶精神,再到由茶引申出的艺术品、艺术作品,都是茶文化的一部分,茶诗、茶词,无疑也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个分支。

中国自古以来,也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历来是我们称道的文化明珠。茶诗,在许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像著名的诗人白居易、卢仝、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极爱茶的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吟咏茶的诗词佳作。

关于茶的诗词成千上万,此处只为大家列举10首我比较喜欢的,有些是原诗,有些因为原诗太长,只节选了精彩或者相关的部分。供大家参考阅读。

(1)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卢仝,节选,《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七碗茶歌)》

关于茶诗,不得不提的便是卢仝的这篇《七碗茶歌》,一首诗歌便被封神!这是“茶仙”卢仝在喝完朋友寄来的阳羡贡茶之后所写的作品,一连七碗,而且将每一碗的感受都这样形象的写了下来,笔走龙蛇,一气呵成,读来犹如啜饮了一壶好茶,茶仙的称号,果然当之无愧。以一篇茶诗而被后人封神,估计也就卢仝一人而已。白居易有茶诗六十多首,却没有一首能够像卢仝这样的酣畅淋漓。

(2)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

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生动有趣,活泼之极,像宝塔一般,这样的宝塔诗,当真是令人称道。

(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代诗人杜耒的《寒夜》

朋友来了,喝喝茶,聊聊天,赏赏梅,但是因为有朋友的到来,茶更香了,梅更好了。茶香、炉红、室暖。多么美好而惬意的友情,令人羡慕。真正的友情不一定非得“感情深,一口闷”,反而是淡雅无拘束才好,正如这首诗中所表现的。当年茶圣陆羽写《茶经》,我觉得应该加上一条:有好友围炉夜话,煮茶更香三分。

(4)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

爱茶之人,不仅自己喜欢,也喜欢分享给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白居易显然就是这样的人,只有不自私的人,喝起茶来,才更有滋味。

(5)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宋代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这首诗最著名的一句,并不是这一句,而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以此配茶,唯美至极!

(6)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

醉酒之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苦涩味道,梦中醒来特别适合闻到沁人心脾的龙涎香味。李清照晚年的苦涩,正如团茶一般,令人感叹。

(7)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宋代辛弃疾的《定风波·暮春漫兴》

等到老了,一到春天便像喝了烈酒一样而感到身体不适,所以现在只有在房间内,烧一盘香,喝几杯茶来打发时光了。辛弃疾说是不喝酒,但后来还是要喝的,等我老了,酒或许不要,茶一定不能少。

(8)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唐代钱起的《与赵莒茶宴》

唐代茶宴的正式记载起于中唐时期,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便曾经和好友赵莒举办过茶宴,这首诗便是记叙这件事的诗作。茶宴不同酒宴,即便“醉了”,也是因美景、美茶而醉,名士风流,令人神往。

(9)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春日小睡后醒来,在闺房中和爱人烹茶赌书(赌书,用李清照典故,“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满袖茶香,那样的生活,真是让人羡慕,但是现在,妻子早亡,再也没有当时的感觉了。

(10)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元代张可久的曲子《人月圆·山中书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好一个惬意的生活,试想,在春天暖意融融、阳光明媚的时刻,临窗而立,沏上一壶好茶,捧一本爱读的书籍,没有烦恼,没有琐事,安静地只有翻书声,世界一片美好,那种感觉,只想想便美好到不行。

白居易曾说:“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这样惬意如春的生活,怕是许多人都向往的吧!

茶与诗的搭配,要多美有多美!

读完这些美诗美句,是不是齿颊留香?记得点赞哦,也欢迎大家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学习和欣赏古典诗词的魅力!我是诗词曲精品库,专注于古典诗词文化!

淡淡茶香诗词?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元稹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遗”同“为”音:表赠送的意思;“剡”同“善”音:“剡溪”,水名,位于浙江东部;“爨”同“窜”音:此处当烧、煮茶之意。

僧皎然首标“茶道”,使茶道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中唐以湖州为中心的茶文化圈内任何僧侣、文人所不可匹敌的。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此诗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写谢谏议送来的新茶,这是天子、贵人专享的,有受宠若惊之感。中间叙述煮茶和饮茶的感受。由于茶味好,所以一连吃了七碗,觉得两腋生清风,飘飘欲仙,写得极其浪漫。最后,忽然笔锋一转,转入为苍生请命,诗人期待茶农们的苦日子能有尽头,诗里蕴含着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这首诗写得挥洒自如,毫不费力,从构思、语言、描绘到夸饰,都恰到好处,能于酣畅中求严紧,有节制,卢仝那种特有的别致的风格,获得完美的表现。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诗的前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招待客人;后两句又写到窗外刚刚绽放的梅花,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别有一番韵味,显得和平常不一样。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无雕琢之笔,表现的意境清新、隽永,让人回味无穷。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

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该诗前六句写景,后二句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这首诗是诗人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表达。

《山泉煎茶有怀》

(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诗人似乎处在一种无所事事之状态,惟有以煎水煮茶为乐,还要把这种特殊饮茶享受传递给爱茶友人。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词中感怀前尘往事。上阕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描绘丧妻后的孤单凄凉;下阕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描绘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

全词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词人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题禅院》

(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此诗首二句写往昔漫游酣饮之豪兴,后二句写如今参禅品茶之悠闲,对比鲜明而出语平淡,对于消逝的年华不露惋惜之情,对于如今的寂寞不露辛酸之意;全诗诗情旷达,境界清幽。

这首诗中包含着对年华老去时的感念与豁达、对过去青春岁月的追怀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全诗洒落而不见其辛酸。

画江湖之轨夜行人物介绍?

东野稷:初登场集数:第01集

简介:男主角,住在幺街沙茶道“茉莉速食”餐厅的宿舍。赛车技术正在不断进步中。

巴豆:初登场集数:第01集

简介:女主角,Hush酒吧的服务员。

秋姞:初登场集数:第01集

简介:澳研会的大小姐。

秋姞:初登场集数:第01集

简介:男,22岁。东野稷的哥哥,性格沉着机敏。

品茶品的是茶叶口感还是茶叶的品质?

品茶,品的是茶叶的品质,茶叶品质好坏、等级高低通常是通过两项指标来判定,即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感官指标指的是茶叶的颜色、香气、味道、颜色。理化指标指的是茶叶的水分、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水可侵出物等这需要专业检测设备和专业检测人员来做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茶的味道,这只是品茶的一个因素,通常品茶也是从品鉴茶叶的颜色、香气、味道、形状这四个方面来分析的。如果一款茶,它的颜色、香气、味道、形状俱佳,我们才会认为这款茶从感官指标上来说是一款好茶。

至于茶叶的功效,茶叶有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比如绿茶、杭白菊、金银花经常被用来作为中草药的一个配方成分。茶叶的药效是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合理的使用,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的,不是喝下一杯茶就有明显效果的。

饮茶是需要我们不断的认知并把它作为一种生活习惯长期坚持下来,目前科学的认知,茶是在咖啡、碳酸饮料这三大饮料中最健康的饮料。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