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鉴别方法,如何做到赏味识茶

2023-03-27 114阅读 0评论

茶叶鉴别方法,如何做到赏味识茶?

如果只是要做到赏味识茶(我的理解是喝过就知道是什么茶),到是没有那么难。如果要做到品过茶后不仅仅是知道什么茶,更是知道这茶是明前明后(清明前后)采摘(主要是指绿茶);知道这茶存放的年份(主要是指黑茶类,包括普洱茶);知道这茶生长地海拔的大概高度;知道这茶生长的泥土大概类别;知道这茶是台地茶还是野生茶等等,就不是难么容易了。许多茶界大师终其一生也只是在某一类茶上面做到完全通晓。所以,这里只根据六大茶类粗浅的探讨如何做到喝茶识茶(不谈制作工艺,也不谈外形、汤色等)。

首先要强调的是,无论是那一大茶类,就从外形上观察,基本上90%都能够识别了。

茶叶鉴别方法,如何做到赏味识茶

乌龙茶:乌龙茶以铁观音为代表。品饮上铁观音最明显的就是花果香气,而且香气很高、很明显。比如兰花香、桂花香、焦糖香,炒米香等。这是很明显的区分点。铁观音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分为清香型”、“浓香型”“韵香型”、“鲜香型”、“酸香型”、“陈香型”。无论何种香型,其花果香都是识别的最重要参数(陈香型除外,陈香铁观音经过多次、反复、无规则的发酵及焙火后,其茶汤、滋味等性质已经接近黑茶一类);

绿茶:绿茶种类繁多,已知的中国十大名茶,大多都是绿茶,比如西湖龙井、都匀毛尖、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等等。绿茶敞开来谈随便可以写几本书,这里只简单说一下品饮上与其他茶的区别。绿茶最大的特色是嫩香和回甘(因为绿茶的制作工艺,大多绿茶都多少带有些微的苦和涩味,回甘由此而来),绿茶嫩香都比较持久。这个嫩香(绿茶这个嫩是因为其更接近新鲜的茶叶)还不太好描述,大家自行理解一下。高级的绿茶还会带有紫菜香或板栗香,也会有花香,但记住,好的绿茶这些香只是带有,不同于铁观音的十分明显。

红茶: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所以其香气也特别复杂,已知的红茶香气中所含物质就有400多种;所以,在香气上,十分丰富,硬要分类的话,大致有以下这些香型:清香型,香气不高,但清纯柔和,散发缓慢,一般有嫩采现制的红茶;毫香型,只要看到茶叶里有白毫,而且是单芽或一叶一芽,就会有典型毫香;嫩香型:有似玉米的香气,香气细腻高洁,清鲜悦鼻,这类茶是红茶上品;火香型:比如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和锅巴香。一般茶叶原料较老,梗较多;其他香型还有果香、甜香、松香、花香等,这些香型之间好多知友些微的差别,需要用心品饮才能完全分辨,这里不一一细述。

黑茶:黑茶属于半发酵茶,主要是指湖南安化为代表的黑茶(千两茶、茯茶、天尖),以云南为代表的普洱茶(生普、熟普),广西为代表的六堡茶。黑茶在品饮上的主要特点是滋味醇厚,香气内蕴(比如茯砖,典型的菌香;天尖,明显的松香,还会转化为米香或果香;六堡茶,典型的槟郎香;还有就是陈香,无论是哪种黑茶,存放环境合适,存放时间够长,都会品饮出非常明显的沉香味)。黑茶类的茶因为都需要存放,所以其滋味会因存放时间的长短而变化,甚至完全不同,但无论如何变化,其香气都为内蕴,不像乌龙茶、红茶那样香气外放。

白茶:白茶属于微发酵茶,为何叫白茶,就是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在品饮上显著特点是:毫香清鲜,滋味清淡,颇具回甘。

黄茶:说实话,黄茶与不少绿茶本人有点傻傻分不清楚。大部分的时候将其当作绿茶来喝。

综述:无论哪种茶,无论属于何种茶类,都有明显的共同点,就像人,都有鼻子眼睛耳朵嘴,区别是有的人好看,有的人长得不咋地;有的人气质高雅,谈吐不凡,有的人咋咋呼呼,喧闹粗痞而已。那么好茶的共同点有哪些呢?

1、闻香气:区分香气的高低、清浊、粗细;

2、鉴滋味:鉴别滋味的醇厚、清谈、回甘;

3、赏汤色:观茶汤是否清澈,是否有质感;

茶叶的保质期到底有多长?

你有没有在喝过期茶?茶的保质期你要知道!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云南茶王

喝茶有益健康大家都知道,但是茶叶也有保质期的你清楚吗?喝到过期茶叶不但对身体没好处,还会有损身体健康,所以一定要关注茶叶的保质期。茶叶是有保质期的,这与茶的品种有关,不同的茶保质期也不一样。

普洱茶

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一般而言,生茶的保质期在5年左右,熟茶经过特殊发酵越陈越香,茶叶保质期在15年以上。普洱茶是在茶类里面最特别的,正好与普通的茶相反,存放的越久,普洱茶就越好。因为它在这期间进行发酵,会产生很多对人体很好的物质。

乌龙茶

不像普洱茶保存时期越久陈味就越醇厚,正常情况下乌龙茶冷藏保鲜18个月,如果是烘焙的乌龙茶时间可达24个月,烘焙的乌龙茶无须冷藏保鲜,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即可。

绿茶

一般来说,绿茶的保质期一般为一年左右,但如果保存不当,受潮引起含水量超标的话可能两个月就过期了。开封的绿茶,应倒入密闭的容器内保存,最好在两个月以内喝完。

黄茶

黄茶属发酵茶类,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所以黄茶与绿茶一样,保持期都只有一年左右。

红茶

一般红茶的保质期在常温下一般为一年到二年之间。不过影响红茶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线、湿度。假如存放方法得当,降低或消除这些因素,则红茶可长时间保质的。

白茶

白茶可以存放时间很久,至少在二十年以上。但这也是对于质量较好白茶才有意义的,关键是要挑选好茶,这样才能越陈越香。白茶在存放过程中,茶叶内的活性酶会持续不断的起作用,白茶的滋味和汤色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

茶叶过期了,就会慢慢的变得湿润,霉菌也会不断的滋生。

当冲泡过期的茶叶时,茶叶能溢出的营养元素非常少,相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反而会大量溢出。

所以茶友们一定要注意自己存放的茶叶的保质期!

怎样鉴别茶叶的品质?

1、看外形:从外形上来看,品质优异的茶叶的外形的条索是非常的紧实的,形状是均齐且规整的,越紧细越厚重的就代表茶叶的品质是越好的。劣质的茶叶的外形看上就是十分的粗糙、松散以及结块短碎。

2、看嫩度:看茶叶的嫩度去进行鉴别,可以通过感官去判断,可以看茶叶的芽尖和白毫的多少。芽尖和白毫多的是品质优异的茶叶,如果芽尖和白毫少的或是没有的,叶质老的,则是劣质的茶叶。

3、看净度:茶叶的净度其实主要是通过茶叶中的茶梗以及茶片和茶末等的含量和非茶类的杂质的有无去鉴别的。优质的茶叶是十分的洁净,是没有茶梗和杂质的;劣质茶叶里是有茶梗和碎末等的。

同种茶叶价位差异到底差在哪里?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

地好,有些地肥沃,就是适合茶树的生长,而且全国各地的地都是不同的,生长出来的茶叶是不一样的。

环境好,有机会题主去一下云南的茶山看看,你就能明白真正的原始环境是什么样的了。

茶树的年龄,这个说下普洱,很多茶树都有百十年了,几百年的也有,极限的也有上千年,这种茶树都是精华,他们都有独特的味道。

制作工艺,纯手工和机器是完全不一样的,手工的茶叶都是极限保留茶叶原有的味道,自然产量似乎有限,但是机器的产量很高,但是茶叶原有的保留就会下降。

茶叶,本身也是分级别的,有些茶叶,你也许喝的就是最次的那一级,人家都是明前芽头,而你喝的是秋茶还是雨水的,你觉得口味能一样嘛!

渠道问题,同一个茶叶,分给不同的渠道,价格万万是不一样的,这个渠道的利润成本都是有关系的。

最后啰嗦一句,茶是用来喝的,如果你觉得随便喝一下,就不用纠结其他的,随便一买,别谈好不好。

如果你对茶有点点兴趣,建议还是需要了解下茶叶的知识,选一些好的茶叶,成为一个爱好,既养生,又健康!

买茶怕被骗?那看过来,我教你几点!

在最近的交流中很多茶友都说,自己挺想喝茶的,也知道喝茶有很多好处,但不懂茶,也不敢买。今天这一期给想喝茶又不敢买的茶友们科普一下。

通过与茶友的交流,茶友们顾虑有怕买到假茶叶、怕买到质量差的喝了伤身体、怕买到以次充好的茶叶上当受骗等等问题。

下面总结一下,给大家方便看!

1、茶叶没有假的,都是茶叶

不管你是哪个渠道买到的绝对没有假的,都是茶叶,不会有人用除了茶树之外的其它树的叶子去充当茶叶。

2、茶叶有等级之分,有优劣之别

虽然茶叶没有假的但是好坏、优劣是存在的,这一点很简单不要买太便宜的,作为商家也不会把几百元一斤的茶叶十块钱卖给你。

有人用夏茶发酵做熟茶,有人用头春茶发酵做熟茶,商家们自己很明白,茶友们需要注意了,夏茶内物质少,泡数少,茶喝下去很不舒服。具体的喝了就知道了。

3、请记住茶叶也是需要生产加工的

记住不要买三无产品,加工环境不好粗放的作坊是做不出好茶的,因为老板就没有规范生产的意识,这些地方生产出来的茶多数都杂质多、有异味。所谓洗茶次数比较多的熟茶,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当然也不绝对。

4、以次充好的茶,外表也许会骗人

只要记得不买太过于漂亮的茶叶,以次充好的茶叶往往外表做的很漂亮,再就是过于香、甜的茶叶不要买。喝才能感受到内在。

5、喝后的感受,不舒服,那为什么喝茶!

喝到嘴里滋味寡淡、没有回味,口腔干燥,喝下去胃不舒服的茶不要买,好的茶叶喝到嘴里滋味醇厚、回味持久、香气自然、满口生津、喝下去身体通透舒服、胃里没有任何不适感,茶的通用解释都是生津、提神等等,喝了不口干且不舒服能是好茶吗?

6、生态是茶叶的未来,也是生命

小编还是推荐普洱茶,因为普洱茶树都生长在环境生态环保的原始森林中,无农药、无化肥安全,再就是普洱茶的耐储存特点,喝不完也不怕过期,而且越放越好喝,还能增值。

总结:不懂茶没关系,可以学,怎么学呢?那就是一定要喝,越喝越懂,喝的同时多对比着喝,越喝越明白。多喝是您快速懂茶的不二法则。

(对于新手选择普洱茶的几点建议:1、要选择头春茶、普洱熟茶也要选择头春发酵的。2、普洱生茶应选择90-500元之间的,太高也没必要。3、普洱熟茶应选择60-300元之间的,太高没必要。)

茶的品质要如何进行区分?

大家好,我是头绿身不绿的“绿豆芽”。致力于将好玩、有用、能看的常识、知识、好物分享给大家。

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绿豆芽”,往期内容请在我的头条号中观看:

摸不清行情,道不清好坏的小白们,想要购得一份好茶叶,真的着实不易,茶业的水很深。听着茶老板在一旁吹得唾沫横飞,被糊弄在所难免,老姜自然辣的狠。

所以,今天咱们茶友一同来说说分辨茶好坏的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全是干货哦!对大家有用的话来波订阅,双击666。

不管老板怎么吹,也别管那牛怎么飞。冷静下来,清清耳根,一句话:“给我看一下叶底。”哎呦,这老板只能老老实实地拿出好茶供你挑。

叶底便是最简单粗暴特别实用的验茶方法。叶底通俗来讲就是茶渣,冲泡后的茶叶,与茶水分离,放入器具中,观察叶底的嫩度、均匀程度和色泽等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直接分辨出茶的好坏。

一、叶底的外形特征:

分辨茶,大师们自然经验老道,闻其香,喝口汤,便可说道出此茶好坏。但是对于小白和刚喜爱上茶的茶友们来说,谁知道什么是香气高长、汤稠内质、醇厚有回甘,不知道是啥意思,是什么感觉。

抛去茶汤、茶香这些不说,直接看干茶经过开水冲泡后舒展的叶片即可。

1、叶底上有小的气泡:

冲泡茶叶时可以看到茶叶上附着很多微小的气泡,这是因为茶叶受高温影响导致的。

对于绿茶,红茶,青茶等大多数的茶来说,叶底起泡,是因为该茶的制作工艺有瑕疵,或者某一步工艺出现问题。是不好的一种特征。

而对于岩茶和一部分的黄茶来说,叶底起泡反而是制作工艺良好的表现。

(1)、“蛤蟆背”,此词用于形容乌龙茶,多见于武夷岩茶。蛤蟆背是指,干茶的叶背起蛙皮状的沙粒白点,叶底是蛙皮状泡泡。

说到岩茶的“蛤蟆背”特征,书上曾提到过“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这是因为岩茶经过传统工艺制作时通过漫长的焙火后出现的特征。这个特征受到岩茶青褐色的颜色影响,非常难发现。而叶底容易显现(下图为岩茶叶底,红框中即为“蛤蟆背”特征)。

(2)、还有黄茶的“鱼子泡”,“鱼子泡”是说干茶上有着像鱼子般大小的烫斑,叶底则呈现小气泡。大多数的黄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高温烘炒。这“鱼子泡”就是因为茶叶受高温影响而出现的烫斑。

(鱼子泡干茶)

2、黑焦:

多见于绿茶,当绿茶的炒制干燥等制作工艺出现瑕疵时,便会出现黑焦的特征。干茶不明显,难以看出,但是冲泡后的叶底,可就十分明显了。叶片上可以明显看到焦黑碳化的痕迹,还有一些不易看到的小黑点,有这样特征的叶底还会有一种焦糊的味道。如下图。

3、丝瓜瓤(ráng):

丝瓜晒干,去掉外层表皮后的内部丝状物部分就是丝瓜瓤。用于形容黑茶干茶的外形和叶底。特征是茶叶的主脉和叶肉呈现分离状,侧脉裸露样子非常像丝瓜瓢(如下图)。

二、叶底茶叶的叶面展开度:

干茶在水中会逐渐舒展,如果可以完全舒展开,说明此茶的制作工艺良好,陈花期稳定,这样的茶冲泡次数相对会多一些。

如果冲泡后,茶叶舒展过快。那此茶大多是粗老之茶菁,条索不紧结,自然也不会耐泡。还有些茶冲泡后,叶面舒展不开、没舒展,或者多次冲泡后只有少许的舒展,这样的茶是在制作过程失败,或者因为陈期的时间环境不好,再者被高温焙火叶面的绒毛掉落,饮用后入口没有顺滑的感觉,甚至会感觉喉头有点燥。(下图中茶叶叶底的舒展度就很好)。

三、叶片的完整度:

这个不用多说,茶叶的完整度自然是越完整越好,细碎的茶叶过多,那次茶只能算次品。当然也有例外,紧压茶便算是例外,由于紧压过度的原因,在撬茶时难免会损害茶叶外形。

四、叶底的弹性:

用手捏捏叶底,轻微用力啊,别用捻的手法,如果叶底的弹性强,说明此茶陈化期自然,制作工艺正常没有出现瑕疵,没有被湿热、熟化处理。

如果叶底的手感生硬无弹性,那此茶为次品。

五、叶底的颜色:

普洱生茶尤其以叶底颜色为分辨要素,普洱生茶根据陈化的时间越来越长,会与空气之中的水分氧化发酵,其叶底的颜色会由新鲜翠绿之色转变为橙红鲜艳的颜色。

普洱生茶在陈化时,非常注重存放的环境,如果是在潮湿不通风的环境中陈化,就算陈化100年也没有意义,茶发酵过快变质。叶底的颜色将会是暗黑没有弹性的感觉。(下图为正常环境陈化的有些年份的普洱生茶叶底。)

六、闻叶底的茶香:

冲泡后的叶底一定是有淡淡的茶香,有别的异味的一定是有问题。

七、叶底的判断:

炒制干燥工艺时,因为温度过高使得茶叶受到灼伤。受到灼伤的叶底外形颜色非常明显。常伴随着一些杂味和火味,被灼伤后茶叶会完全失去后期的转化能力。(下图为灼伤的叶底。)

茶叶的杂质碎屑过多也非常不好,这些杂质在制作工艺时所遗留,通常会灼烧严重,如果不加以去除,会成为烟焦味产生的条件之一,这些碎屑和杂质对身体很不好。

我国传承千年的茶文化,在近代的硝烟和贫困中被百般摧残,真正的茶文化是什么模样,大部分人已经说不出个究竟。弘扬传播中国茶文化,是门崭新的学问,我们需要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茶文化进行梳理。承艺,希望与大家一同学习,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好茶,承艺希望与大家一同品鉴。直接搜“承艺 茶叶”即可,望大家支持。承艺,不断传承创新,只做最好的茶。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