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的内涵,为何而能成为文化

2023-03-27 148阅读 0评论

茶道文化的内涵,为何而能成为文化?

喝茶可以喝品味情绪,比如独饮一杯自己喜欢的好茶,从中品味它的色香味形,以及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也可以沉思它的意,或感悟或思索;也可以喝作用效果,比如口渴了喝点或红茶或绿茶或乌龙茶解渴,油腻了喝点熟普消食,感冒了喝点老白茶杀菌消炎。

至于国饮几千年,为何而能成为文化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了。

茶道文化的内涵,为何而能成为文化

我们先来说什么是文化,据百度百科:文化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wén huà,英文是culture,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大家可以搜索看看更具体的,我的理解是即使是政治和经济也可以是一种文化,任何一种形成了并可成为作为研究对象用文字语言艺术等表达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文化。另外,百度百科介绍中说:具体人类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哲学思想(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那么茶,不论是从日常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物质文化),还是从自古风流人士的七雅:琴棋书画诗香茶(哲学思想),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离不开的。而且它还尝尝作为媒介一般的存在,亦俗亦雅,同时既是生活化的物质存在,是儒释道文化不可或缺的提升精神高度的链接或催化剂,也是悟道的工具和产品表达。

而从茶的发现或起源来说,从神农氏尝百草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作为药用一般的存在直到唐宋,甚至应该说唐宋直到现在饮茶中不无药用。而茶作为祭祀品也是由史至今不亚于药用说,现在云南大理白族三道茶依然在本主庙中作为供奉佛像和神像的必需品,而佛教仪式中也保留了供茶。历史上,茶作为同珠宝珍品一样上供朝廷的贡品。而聪明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增加赋税这项财政收入充盈国库,使出了废龙团兴散茶以增加饮茶的便捷达到普及饮茶促进茶叶消费的招数。这也是为什么宋朝还是繁琐很仪式感的点茶为何后来不用了。而茶作为食物在现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中依然保留至今,在现下,更有专门的全茶宴。作为招待用的交际说就更不用说了,小到日常喝水喝茶,福建地区几乎做生意的店店有茶,白族三道茶至今是家里招待贵宾的必备品,大到国际接待中的茶叙和送礼。

说了这么多,还只是从大的物质和精神的功能,,而茶本身从种植、采摘、加工、品饮各方面又分别有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很多文化,尤其大家就不一一细数了。

说完了茶在国内及历史,再看国际,最知名的英国的红茶文化和欧美国家乃至全球各地的下午茶,以及历史上国际间茶叶贸易,对了,忘了著名茶马古道、丝绸之路了。大大小小、方方面面无不是称得上文化的

茶,可大可小,亦俗亦雅:是物质也是精神产物;可以是必需品日常化,也可以是收藏品奢侈化;可以跨界,也可以与其它文化相融合;茶可以链接一切,也可以融入一切;可以是独立的个体文化,也可以是媒介般的社会文化;很简单也很丰富,等等等等,不可言尽。

拙见仅供参考!欢迎互相交流。

茶学专业的真实感受?

本科读的是茶学,从栽培、制茶、泡茶、销售一条龙学习,跟茶沾个边的都得学。

基本上四天理论课,三天实验课,偶的本科大一大二是没有周末的,比高中还累。

但茶是个很有趣的东西,学茶的人也很有趣,总的来说是快乐的,繁忙的,也是迷茫的,年轻嘛,茶叶很小众,未来不知道在哪,这很正常。

古人要求文化人琴棋书画诗酒花样样通?

问题:

古人要求文化人”琴棋书画诗酒花”样样通?这七字怎么诠释?

前言

琴棋书画诗酒花,出自于一首诗: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意思是从风花雪月的浪漫中回归到柴米油盐的现实中。

一、七件风雅之事

琴棋书画诗酒花,是指古琴代表音乐,围棋,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饮酒、赏花七件风雅之事。

例如唐朝诗人王维就善于弹琴,并因此受到玉真公主赏识而做了状元,唐薛用弱 《集异记》记载:

即令独奉新曲,声调哀切,满坐动容。.......维则出献怀中诗卷呈公主........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 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有喜爱饮酒,喜爱赏花,喜欢听音乐: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他自己还有一把无弦琴,南朝梁萧统《陶靖节传》记载:"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他这种”种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最令文人羡慕,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下棋也是文人的爱好,《晋书》记载,谢安淝水之战时,安排对敌之策以后,拉着朋友下起了围棋:

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二、张璨的风趣

据袁枚的《随园诗话》记录,”琴棋书画诗酒花“的作者是湖南湘潭人张璨,他是康熙四十七年举人,官至大理少卿:

湖南张少廷尉名璨,字岂石,紫髯伟貌,议论风生,能赤手捕盗.......又《戏题》云:“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殊解颐也。又谓人云;“见鬼莫怕,但与之打。”人问:“打败奈何?”曰:“我打败,才同他一样。”《随园诗话》

张璨说,当年我年轻时,书画琴棋诗酒花,每天做的是这七件事,如今呢,七件事都不存在了,变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

是不是很像年轻人婚前婚后的生活,婚前都是风花雪月的浪漫,婚后是柴米油盐的琐碎。

张璨这个人很幽默,曾经说,见了鬼不要害怕,干就完了。旁人说,干不过鬼怎么办呢?张璨回答:干不过他,无非就作个鬼嘛!

三、浪漫与现实

古人有集句诗云: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有名闲富贵,无事小神仙“

这可谓”书画琴棋诗酒花“的生活诠释了,每日里优哉游哉过着神仙一般的生活,是有闲有钱的人才能享受的。

元朝的周德清有《折桂令》一曲写到:

倚蓬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沙。酱瓮儿恰才梦撒,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桂攀花!”

这可以说是”而今七事都更变“的一种诠释。普通人家还是要忙活自己的开门七件事,周德清笔下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每样都不富余。哪有心情去”折桂攀花!“呢?

“折桂攀花”是指追求科举功名,这里有追求文人浪漫生活的意思。

明朝的王德章有绝句云::

“柴米油盐酱醋茶,七般都在别人家。寄语老妻休聒絮,后园踏雪看梅花。”据说唐伯虎也有诗《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幕天寒无一事,竹时寺里看梅花。

两首诗异曲同工,不知道谁借鉴的谁。柴米油盐这些事,是诗人们不屑于一顾的,唐伯虎眼中”无一事“,跑出去看梅花。王德章嫌弃老婆太能嘟囔,去自家后院看梅花。

结束语

人人都喜欢”书画琴棋诗酒花“,都希望”件件不离他“,可惜大多数人不得不忙乱与”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中

高晓松有一句名言:

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在您的生活中,眼前的苟且重要,还是诗和远方重要呢?

我自己一直在苟且着......虽然很向往诗和远方。

@老街味道

清风与茶什么意思?

清风与茶意思是比喻高洁的品格。清风的解释:谓清微的风;清凉的风;清惠的风化。

茶语的解释:茶语是介绍及说明茶的语言文化。不同的茶有着不同的茶语。

清风茶语表达的是一种悠闲自在、清心寡欲、恬淡宁静的意境。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茶有茶道?

茶有茶道,酒有酒规。茶艺的繁琐使人们难得为之,酒规的随意却使它不断翻新,乃至即兴发挥。所以,除非不喝,喝了酒就一定要沾上晕晕乎乎的醉态,“花开微张,酒饮半酣”,如果你能把握得住,不醉倒在桌下,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茶为水中君子,酒为水中小人”,虽然俗话这样说,但我并不认同。茶淡酒烈,这是当然,也正因如此,茶是我们日日常饮,时时必喝,而酒则必须有一定的场合,方才痛快酣畅。

“真水无香”,水是用来解渴的,也就是满足我们的生理需求。但水无色无味,所以,我们浸之以茶,酽酽的、袅袅的,便多一分情趣,让我们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凭添了一份享受,且茶又着保健的功能,因而倍受人们喜爱。而饮酒,可以说是心理的需求,是为满足感情的需要。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或浅饮小斟,或牛饮豪吞,或慢呷细品,或杯杯相碰。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