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卫生标准,茶叶生病了怎么补救

2023-03-26 112阅读 0评论

茶叶卫生标准,茶叶生病了怎么补救?

茶叶生病了是指感染了害虫及病菌,具体补救的措施有:

一、选育抗病虫品种

茶叶卫生标准,茶叶生病了怎么补救

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根本措施,茶叶科学研究所选育的415、416、419等对荼牡蛎蚧有颇强的抵抗力。

二、合理种植

合理种植、增加茶丛通风透光性,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翻耕培土

结合深耕施肥,可将表土和落叶层中越冬的害虫,以及多种病原菌深埋。

四、合理施肥

正确施肥可心增进茶树营养,提高抗逆能力。

五、田间卫生

茶园内的枯枝、落叶都是害虫、 病菌潜藏的地方,应及时清除。

三年的茶叶还能喝吗?

之前有个茶友跟我说,亲戚朋友送了好多绿茶,有黄山毛峰,有西湖龙井,还有信阳毛尖等。茶叶一直放在家里,包装都没拆,有的都过了两三年了,还能喝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聊一聊绿茶的保质期和如何存储的问题。

保质期18-24个月

在中国6大茶类中,绿茶是消费人数最多的一种茶叶。而且它不仅生产量大,消费人数多,各种不同的名称还多。在我国四大茶区中,基本上每个茶区都有自己的绿茶代表作,当然其中比较出名的主要是江南茶区。

绿茶的保质期,一般是18个月。

为什么说一般呢?

因为从目前茶行业的发展现状来说,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规定,说茶叶到底能够保证多长时间,品质不会出现问题。因此大家根据惯常经验,将绿茶的保质期定为18个月到24个月之间。

这里面的保质期,实际上指的是茶叶的最佳饮用时间,而不是指茶叶的最后饮用时间。因为绿茶在储存的过程中,遭遇空气中的氧气,从而发生氧化反应,导致产业品质逐步降低。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茶叶就会变色变质变味,香气失散,口感淡薄,喝起来没什么味道。

如果储存条件不好甚至会出现霉变,这就不仅仅是喝起来味道不好的问题了,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身体的某种不适,对大家的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为了降低绿茶的氧化反应速度,就需要采取一些特定的方式来进行更好的储存。目前绿茶常见的储存方式主要是低温冷藏密封和遮光。我们现在所讲的保质期18~24个月,就是在这种条件下。

如果放置在常温环境中,即使密封较好,放置时间超过一个月,也会导致品质下降。如果温度较高,密封没做好,可能半个月左右就会出现变色变味。如果是冬天低温环境,密封做得较好,在常温环境下,放置一个月时间以上,同样也还是会出现上述问题。

因此,说完保质期之后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茶叶的储存。

绿茶储存的4大要点

1.低温冷藏

要想让绿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变质不变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低温冷藏。专门从事绿茶生产和销售的茶叶加工厂和茶叶店,大多都会有专门的冷库,用来储藏绿茶。冷库里面的温度一般控制在0~5度之间,视不同的环境和储存要求,可以适当地调整。绿茶只有在低温的环境下储存,才能达到18~24个月的保质期限。

如果在常温环境下连6个月可能都达不到。家庭存储可以放在冰箱里面,一般不需要放在急冻室里,做好密封的情况下放在冷藏室就可以了。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专门购置一个冰箱来存储茶叶,这样就可以与饭菜等其他的食物区分开来,防止串味。

2.做好密封

第1点的最后讲到防止茶叶串味,其实主要是跟密封有关。目前绿茶的包装主要有铁罐、食品专用袋、瓷罐包装等,不同的包装密封的程度不一样。如果说家庭存储的话,一般采用三层包装法最好。首先是用食品专用袋或者是茶叶专用袋进行密封包装,其次是外面加套一层铁罐包装,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用材质更好的铝或者是锡罐,效果可能更好。

再次使用保鲜膜、保鲜袋等能够密封的材料,包括在铁罐外面进行再次密封。这样一来,就不容易跟其它的食物串味,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茶叶与空气的接触,减缓氧化速度。另外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采用真空包装,效果会更好。

3.避光防潮

如果是新买的绿茶或者是刚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绿茶,放置在常温环境下,除了做好密封管理,尽快喝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避光防潮。茶叶本身比较干燥,但吸附异味和水分的能力极强。如果是高温潮湿季节,茶叶在露天环境下放置一夜可能就会回潮变质。

所以不能将茶叶,放在特别容易接触到水分的地方。比如说有些人喜欢放在橱柜里,但经常在厨台上烧菜烧水,水蒸气大,茶叶吸附之后就容易回潮。另外不要放在窗户上或者是阳光能够照射的地方,因为强光同样会造成茶叶快速氧化变质。

4.防止异味

茶叶的吸附性能强,对明显的异味特别敏感,比如说油烟味、油漆味、霉味等。如果将绿茶放置在这些地方或者附近,密封又没做好的话,就会沾染异味,导致茶叶的香气变得比较复杂,甚至混乱,影响口感品质。因此绿茶存储的环境需要相对的整洁卫生,没有太多的异味。家庭存茶,不应该放在油严重的地方,不应该放在厨房,最好也不要放在喜欢在家里抽烟的客厅。

放了三年的绿茶还能喝吗?

绿茶的保质期只有18~24个月,也就是说,超过两年就已经过了保质期。从食品保质期的概念上来讲,过了保质期的东西就应该扔掉或者是做其他的处理,不应该再饮用了。放了三年的茶叶,不管是放在常温环境下,还是在冰箱冷藏的情况下,都已经过了保质期,为了健康考虑,为了自己的品饮体验考虑,都应该直接放弃。

不过,我自己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家里冰箱存了三年多的茶叶,拿出来泡。整体上观察的颜色还是比较绿的,但是有略微的暗沉,香气方面几乎消失殆尽,茶汤的滋味,比新茶要寡淡一些,不过似乎喝着没有太大的问题。

当然,这只是个实验。大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存了三年以上的绿茶,最好还是不要喝了,因为绿茶就是要尝鲜。时间太长,就没有鲜爽味道了。

请讲解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重点实验室盛军教授的茶抗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点、传播特征和公共卫生风险防控的应急需求,联合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了病毒防治的紧急科技攻关和相关制剂的研发,重点从食药同源植物分子中筛选能够阻断病毒感染、具有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分子。目前,研究团队在盛军教授带领攻关下,取得了突破进展。

该研究团队利用创建的植物功效组学技术平台研究发现,从茶中筛选到的有效单体分子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能够强力结合新冠病毒S蛋白(Kd=121nM),并有效阻断新冠病毒S蛋白与人ACE2受体的结合。同时,研究过程发现,EGCG不仅能阻止两者相互结合,并且对已经结合受体的S蛋白还有促进二者解离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与新冠病毒S蛋白亲和力强、并且能够有效阻断S蛋白与ACE2结合的分子。这一发现为开发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相关制剂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科学数据,同时为从食药同源植物宝库中应急筛选抗病毒成分并迅速用于临床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模式。

新冠病毒强感染性依赖于病毒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呼吸道、消化道及其它粘膜表面ACE2受体的紧密结合,阻断新冠病毒S蛋白与受体ACE2结合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

云南农大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20年1月20日联合组建了“抗新冠病毒攻关小组”。研究团队根据发布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合成并表达了5个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S蛋白,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方法对110余种药食物同源植物中的800余种化合物进行了初步选择,从中优选出20余种化合物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分子互作实验、分子水平阻断实验发现了与S蛋白具有亲和力的5个天然化合物。深入研究发现,EGCG与S蛋白亲和力最强,显示出EGCG具有防止病毒结合细胞特异受体的高效生物学活性。研究团队结合计算化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方法,对该化合物结合病毒S蛋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该研究结果提示,茶叶有效成分有望用来制造阻断新冠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防护、治疗制剂。

该研究团队前期研究发现,EGCG具有显著抑制炎症靶点受体Notch的功能,降低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表达。新冠病毒引起的典型症状就是病毒扩散、机体免疫反应过度引起的“炎症风暴”,因此抑制炎症反应是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的重要考虑因素。茶叶有效成分已经同时具备这两种功效,对其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及相关辅助治疗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目前,该研究成果在昆明市科技局组织下,已经在昆明市第三医院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开展临床辅助治疗。

购茶时如何鉴茶的质量?

八因子评茶法,用以评定茶叶品质。审评内容包括条索(颗粒)、整碎、净度、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八项。八因子评茶法的使用目的,是通过采用一些易掌握和运用的技能,并指定审评区分出差别的因素,从而得出有关茶叶品质的结论。

条索

条索是指各类茶所具有的一定的外形规格,如条形、圆形、扁形、颗粒等。

整碎

整碎指茶叶外形的匀整程度。条索以完整的茶叶为好,断条、断芽的茶叶为差。碎片、碎末多,精制率低的茶叶称为下脚茶,同时还要看是否为本茶本末。将100克左右的茶叶倒入盘中,双手合盘循着一定的方向旋转数圈,使不同形状的茶叶在盘中分出层次。粗大而轻飘的浮在上面,细小的沉在盘底,中段的茶叶比较均匀一致。中段茶越多,表明均匀度越好。

净度

净度是指毛茶的干净与夹杂程度。茶叶中的夹杂物分为茶类夹杂物和非茶类夹杂物。

茶类夹杂物:指梗、籽、角、朴、末、片等。

非茶类夹杂物:非茶类夹杂物分为有意物和无意物两类。无意物指采摘、制作、存放、运输过程中无意混入茶叶中的杂物,如杂草、树叶、泥沙、石子、竹片、棕毛等。有意物指人为有目的地故意添加的夹杂物,如胶质物、滑石粉等。

色泽

茶叶色泽主要从色度和光泽度两方面去考虑。色度即茶叶的颜色及深浅程度。光泽度指茶叶受光照后一部分光线被吸收,另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出来,形成茶叶的色面,色面的亮暗程度,即光泽度。干茶的光泽度可以从润枯、鲜暗、匀杂等方面去评审。

汤色

汤色指茶汤的色泽,汤色审评时间要快,尤其是绿茶汤色易氧化变色。汤色审评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三方面来进行。

香气

香气审评主要比较茶叶香气纯异、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

滋味

滋味是指饮茶后的口感反应。纯正的滋味有浓淡、强弱、鲜爽、醇和;不纯正的滋味有苦、涩、粗、异。

叶底

干茶冲泡时吸水膨胀后的状态,在叶底中暴露和揭晓。审评叶底主要看嫩度、色泽和匀度。

想要了解更多茶文化知识,请点击关注【茶道小壶仙】!每天介绍最专业的茶叶知识,分享传统的饮茶文化!有任何关于茶的问题欢迎留言或私信我交流学习!

茶叶可以泡几回?

能泡几次和茶叶的品质,以及茶叶的类型是关的,全发酵的茶叶要比未发酵的茶叶冲泡次数多,这和茶叶制作工艺有关。

茶叶中含有具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以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枢神经兴奋的咖啡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能析出多少,和冲泡的次数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外形颗粒越大的茶叶,营养物质析出的速度越慢;颗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泡茶具体次数应视茶质、茶量而定,一般来说,品质越好,可以冲泡的次数越多。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将茶叶反复冲泡,直到喝不出味道为止。有些人则冲泡一两次就赶紧换茶叶。有些人喜欢喝淡茶,有些人喜欢喝浓茶,虽然茶叶冲泡的次数和不同人的口味有很大关系,但从营养吸收上来说,袋装茶最好只冲泡1次,散装茶则别超过3次。

茶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论什么茶,其第一次冲泡浸出量都是能占可溶物总量的50%以上的,普通茶叶第二次冲泡一般为30%左右,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所以虽然好茶泡的次数少,主要是因为茶叶嫩,故而鲜,口感佳!此外,不妨从营养的角度来看,茶叶中的维生素C和氨基酸,第一次冲泡后,就有80%~90%被浸出,第二次冲泡后,剩余10%左右的营养物质也差不多全部析出了。其他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等也都是第一次浸出量最大,经三次冲泡后,基本达到全量浸出。

曾有专家称“茶叶经多次冲泡,会使其中的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浸出”,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必过分担心。因为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大多水溶解度极低,按每人每天饮茶10克计算,即使冲泡1毫克/千克残留的茶叶,摄入的农药只有0.0001毫克,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天允许摄入量的几千分之一。茶叶中的重金属铅的浸出率也比较低,只要购买正规厂家的茶叶,其含量就不会超过国家标准。

绿茶能泡几次?

这种不发酵茶以不超过4次为好。如果一杯茶从早冲泡,连续加开水一直喝到晚的做法不可取。较佳的泡饮潮是每天上午泡一杯茶、下午重泡一杯茶,既新鲜又有茶味。不过对于云南的绿茶——普洱生茶的话那就另当别论,看情况如果是台地茶一般就,4,5泡,如果是古树茶的话能泡10多泡,具体看个人口味浓淡而定!

白茶、黄茶、青茶能泡几次?

这些半发酵茶,可以冲泡五至七次,而且这类茶颜色清亮,适合泡在玻璃杯,带有一定的观赏性。

红茶、黑茶能泡几次?

这些全发酵茶,可冲泡的次数就比较多了,毕竟发酵度比较高,一般泡10次左右是没有问题的。

不同次数冲泡的茶叶,口感也是不同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