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大全详解,茶叶的种类有哪些
茶知识大全详解,茶叶的种类有哪些?
至于茶叶的分类,先从绿茶开始说起:
一、绿茶:我国的主流茶类,但这一类占了茶叶市场的60%以上,绿茶也是发展时间最久的茶类,绿茶的发展史就是茶叶的发展史。所以绿茶的茶种众多,体系庞大。
针对绿茶的分类方式也有很多,可以根据地区分类,也可以根据外形分类。不过最常用的,还是根据制作工艺分类,绿茶根据制作工艺中的杀青工序,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
炒青绿茶,用大锅炒茶的方式杀青,这类绿茶的香气最浓,最高,名优茶种有龙井茶、碧螺春、雨花茶等等。
烘青绿茶,用高温烘烤茶叶杀青,例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
晒青绿茶,历史上的紧压茶就是晒青绿茶制成的,像滇青、川青等,制成紧压茶后只要销往边牧地区,在别的地区不出名。
蒸青绿茶:蒸青绿茶保留了茶叶最原本的颜色,墨绿有青味,十分苦涩,我国以前都是蒸青制茶,后随着发展因味道不佳被淘汰。现在被日本传承,不过我国也没失传,还有恩施玉露、阳羡茶,不过制成后也是出口至日本。
这为了杀死茶叶里的各种酶,祖宗也是想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为什么单单一个杀青工艺会有多达四种方式,这也好理解,就像做饭有蒸炸煮炒一样,不同的茶要想口味好,需要专门的制作工艺,例如炒青的代表龙井茶也可以用晒青制作,但成茶后,茶香大减,也没了代表性的浓豆香,而且浙江潮湿,多雨水,这也晒干也不容易呐。所以,每个茶种的工艺都经过了时间验证,都是先人经过不断尝试后保留下来的,这种茶用这种方式,味道和香气才能到达最佳。开头咱们也提过了,任何一种茶树,通过特定的制作工艺,都能制成六大茶类,比如专门制作铁观音的成熟鲜叶,用绿茶的制作工艺,制成成茶后就是绿茶,但这滋味和香气,实在是差。
二、黄茶:作为最小众的茶类,喜欢黄茶的茶友可是极为稀有的,要说有多小众,这么说,有相当一部分茶友压根就没听过黄茶。黄茶是微发酵茶类,在绿茶的制作工艺上多了一道闷黄的工序,杀青之后才闷黄,先进行的杀青工艺,已经将茶叶中的酶活性“杀死”。这就成了上面说到的第二种发酵方式,“微生物发酵”,各种微生物对茶叶有机物质的腐化,与红茶、青茶的腐化方式不同。
黄茶的滋味接近绿茶,鲜爽有苦涩,也能品到微微的酸味。黄茶根据制作茶叶的原料嫩度分类,可以分为三类。黄芽茶,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黄小茶,如沩山毛尖、平阳黄汤等;黄大茶,广东大叶青、霍山大叶青等。这些黄茶的茶种里,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这沩山毛尖有些名气,不过品饮的人很少,这样说,黄茶的价格,可以置购到更好的其它茶类的茶种,所以黄茶日渐下降,以至于很难置购到。不少品饮过的茶友反应过,这黄茶现在稀少,物以稀为贵,真茶很难置购到,这导致黄茶的性价比太低。
三、白茶:白茶这几年名气上来了,这也多亏了这老白茶的功劳,不得不说,胡建人做生意真厉害得一批,这白茶被硬生生的炒活了。
白茶是最接近自然的茶类,茶鲜叶采摘,先进行萎凋,而后直接干燥,一般都是萎凋至茶叶水分蒸发至八九成,然后在烘干。在萎凋的过程中,茶叶含有的酶会进行发酵,所以白茶也是微发酵茶,但发酵的方式与黄茶的“微生物发酵”完全不同。
白茶也是根据茶叶的嫩度分类,可以简单分为白芽茶和白叶茶,白芽茶就是指白银毫针,最嫩的白茶。白叶茶有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白牡丹嫩度适中,一芽二叶。贡眉和寿眉是粗大的叶片,成茶后像枯枝老叶一般,外貌十分不佳。这也导致散的贡眉和寿眉根本不上台面,多是茶农堆在家中,搞成口粮茶自己喝,或者供应给广东、香港、东南亚的茶楼、酒楼等地方,用于代替白开水的茶种,当地的茶商有了新店子,把这贡眉、寿眉压成茶饼,搞出去,然后这热度就炒上来了。
白茶太接近自然,茶性比绿茶还要寒,十分清爽,所以体质寒的茶友不宜品饮。
四、青茶:青茶就是乌龙茶,这茶类以香出名,是最复杂的茶类,以乌龙茶的名气,不少茶友绝得此茶类的历史应该非常悠久,但青茶的历史不过300年,是非常年轻的茶类。在民国时期,这青茶在国外的名气比国内都火。所以青茶真正在内地火起来的时间,也就几十年。
算了,我还是叫乌龙茶好了,青茶读起来很变扭。
乌龙茶的产区主要在闽南的安溪一带,闽北的武夷山一带和潮州的凤凰山一带,台湾先不说。这三地是乌龙茶的产茶带,除了这三个地区,别的地区种植的茶树,都不适合成为制作乌龙茶的原料。
工夫茶的泡法是最适合乌龙茶和工夫红茶的,这种泡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展现茶叶的香气。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也是最繁琐的,其中做青环节最重要,大致工艺为萎凋、晾青、做青、杀青、揉捻、干燥这几道工序。不同的乌龙茶茶种,工序会有些变化。
乌龙茶根据地区分类,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闽南乌龙,产区在安溪一带,代表茶种铁观音;闽北乌龙,产区在武夷山一带,代表茶种武夷岩茶;广东乌龙,产区在潮州凤凰山一带,代表茶种凤凰单丛茶。台湾乌龙,不熟悉,代表茶种有冻顶乌龙、东方美人等。
闽南乌龙的制作工艺大致为:摊青、晒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干燥等工序。代表茶种铁观音也分很多种,有清香型、浓香型、鲜香型、韵香型和炭焙型。这几种香气和滋味上各有特点,清香型、鲜香型发酵轻,浓香型这些发酵较重。现在最流行的清香型铁观音,是最新的一种制法。浓香型铁观音是最传统的铁观音。闽南除了铁观音,还有梅占、毛蟹、本山和黄金桂,这四个茶种不出名,很多茶友不知道,但这四个茶种可不差,也是非常好的乌龙茶茶种,不出名也是有一定原因的,有很多铁观音其实是用这四种茶拼配的。
用作铁观音原料的树种,是一种晚生种茶树,一般在4月15日之后,茶树才会开始采摘,如果在4月15日之前置购到铁观音新茶,绝大多数都是用上面提到的四种茶拼配的,像黄金桂的采摘时间在4月。关于梅占这个树种,大家可能听过梅占金骏眉,没错,这个树种也非常适合做成红茶,成茶后的品质非常好。
闽南还有一个乌龙茶茶种,叫做白芽奇兰,产区在平和县,此茶种也非常好。
为什么说清香型铁观音特殊,因为多了一道摔青工艺,就是在杀青工序之后,会将发酵好的茶叶放在布袋里,用机器或者人工往地上开始摔打,这是为了去掉茶叶因发酵而产生的红边,去掉红镶边可以去除茶的涩味,茶汤的口感也会提高,从而使茶的品质上升。所以在轻发酵的制作工艺中,杀青工序完成后有一道“去红边”的工序。
闽北乌龙的代表茶种武夷岩茶,茶区在武夷山一带,武夷山茶区有众多山场,每一处山场出产的茶各有特点,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名岩,武夷岩茶中较为有名的茶种,其原料茶树均经过长期的栽培和单株选育。现武夷岩茶较为出名的茶种有四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和白鸡冠。除了四大名丛,武夷水仙和肉桂也非常有名气,还有各种奇种:不见天、半天妖等,茶名虽然稀奇古怪,不过茶质是非常的好。
说到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名气最大,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名茶,印象深一点的,可能只记得那片岩石上的大红袍景点,其实上面种植保护的那六珠大红袍茶树,都是假的,六珠茶树分别是两株奇丹两株奇兰两株雀舌,其中一株雀舌和一株奇兰是后期补种的。真实的情况其实是天心寺寺僧为了保护真正的大红袍母本而转移游客注意力,然而真正的母本已经找不到了。
广东乌龙的代表凤凰单丛茶,至于凤凰单丛茶应该称为单丛茶还是单枞茶,不想多说,这也没啥意义。我感觉应该读丛,从古至今一直是丛,不是枞。从字义上来说,“丛”的意思是聚集而生的树木。“枞”则是冷杉树的别称,“从”的意思更不对,所以应该是凤凰单丛茶。
凤凰单丛茶是广东乌龙的代表茶种,属乌龙茶类,香气是乌龙茶的主要特征,凤凰单丛根据不同的香型,可以分为很多种。
归类分别,凤凰单丛分为经典香型和其它香型。
其它香型包含咖啡香、黄茶香、奇兰香等。
经典香型又可以分为自然花香型、果香型和药香型。
自然花香型有黄栀香、芝兰香、蜜兰香、桂花香、玉兰香、柚花香、夜来香、茉莉花香、银花香和橙花香。
果香型有杨梅香、苹果香和薯味香。
药香型有杏仁香、肉桂香、姜味香、附子香和苦味单丛。
觉得太乱没有头绪请看下图:
凤凰单丛茶看起来市面上的很多,其实量很少,每年那些产量,在福建、广东两地就已经内耗完了,好的凤凰单丛茶更是在当地就已经被置购完了,凤凰山一带的茶区,每年大致能产500到600万斤茶,光潮州、汕头、揭阳这三个最喜欢品饮凤凰单丛茶的城市,人口就有1000多万,还有很多其它城市的茶友,简单来说就是供不应求。
至于台湾乌龙,产地了解一下。
台湾很多茶种都非常好,但能喝到真的不容易,大多也是用别的茶种原料假冒的。
五、红茶:后续篇幅少一些,太复杂了。红茶是品饮国家最多的茶类,也是世界上广受欢迎的茶类。红茶的滋味醇厚,回甘度好,香气浓郁。建议刚入茶门的茶友从红茶或者绿茶喝起。
红茶的基础制作工艺大致为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几道工序。
红茶根据制作工艺分类,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小种红茶,也就是正山小种;工夫红茶,例如滇红工夫、祁门工夫、九曲红梅等;红碎茶,国内切碎的红茶或者国外制作的那种流水线机器制成的红茶,这种红茶与咱们的红茶有很大的区别,不能清饮,极其难喝,所以都是混泡。
正山小种是所有红茶的鼻祖,只有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一带种植、采摘并用传统工艺严格制作的小种红茶,才是正山小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小种红茶都不是真的正山小种,而是外地产的小种红茶,这里的绝大多数,就是95%吧,这可能还是说少了。2012年,国家标准修订,正山小种的放宽了一些,将用其它产地的鲜叶,经过工夫红茶制作工艺,最后用松烟熏制而成,称为烟小种。也就是现在的小种红茶分为正山小种和烟小种,正山小种的定义不变。
还有金骏眉,市面上99.99%的金骏眉都是假的,能搞到梅占金骏眉都是万幸中的大幸。金骏眉是用正山小种的芽茶制成的,简单来说就是正山小种中的精选茶,价很高。正宗的茶色是黑中带一点黄,那种全黄的不是金骏眉。不过花了几百置购到的假“金骏眉”也别急,能冒充金骏眉的红茶,质量也是非常好的,就当一般红茶喝就完事了,下次注意。很多金骏眉都是用坦洋、政和工夫的芽茶仿制的。
六、黑茶:黑茶是按地区分类,主要分为五类,分别是湖北黑茶,代表青砖茶;湖南黑茶,如天尖、贡尖和生尖,这是三尖茶,还有茯砖、黑砖、花砖,这是三砖茶,还有千两茶等;广西黑茶,代表六堡茶;四川黑茶,有康砖、金尖、方包等;云南黑茶,代表普洱茶。
黑茶是市场最乱的茶类,非常复杂,单这普洱茶的水就极深,可以扯一堆,之前搞过一篇关于普洱茶的文章,大家可以看看。
在古时,黑茶多是走茶马古道等,销往边牧地区,因为耐存放,体积小,便于携带、香浓味道厚重等特点,广受少数民族同胞喜爱。多用于制作奶茶、酥油茶等独特饮品,黑茶所用的原料非常成熟,都是粗枝老叶,如果清饮的话,其实味道一般,而且美观度较差。
以上,简单说了说六大茶类,其实还有第七类茶,代用茶。像奶茶、茶饮料、菊花茶、山楂茶等,都算是代用茶,但没啥好说的。不过大家别想着茶饮料里的用茶有多好,都是夏茶、秋茶,极其低廉,茶味又浓又苦,做成茶饮料用别的味道中和一下才能喝。
客观公正有用的茶知识,与大家一同了解,请关注公众号:承艺文化(ID:chengyimc)浏览器 搜“承艺*茗茶”、“安吉承茗茶场”即可,望大家支持。什么是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是世界公认最早出现的红茶,它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笔者认为较可靠的时间段应该是在明代末期(1567—1610年),而后逐步发展成熟的。
它的出现应当是一种偶然的必然结果。1662年,当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到英国后,英国开始流行起了喝下午茶。凯瑟琳有喝茶的习惯,这显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
中国最早记载红茶书的是《清代通史》,按书中所载,在明崇祯十三年(1640)之前,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就把红茶销往欧洲。这两个时间线是相互吻合的,所以说红茶起源于1640年以前是比较准确的。
当然,那时的红茶和现在的红茶是不一样的,或者说只是红茶的雏形,其中可能也有雏形的乌龙茶。有人会说当时贸易的茶也可能是绿茶,那是一定会有的,但绿茶一定不会在这场贸易中壮大。因为绿茶经过长时间在海上的运输,品质必然不会得到保障。且绿茶价格昂贵,其清新淡雅的风格也不符合欧洲人的口味。
1689年,英国在中国的福建省厦门市设置基地,大量收购中国茶叶。当时的正山小种应该是红茶类的半发酵茶,当时也称为武夷茶。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为了适应长时间的海上运输,欧洲人的口味,正山小种的工艺发展也受到了影响,有了更足的发酵、焙火,也加入了烟熏工艺的做法。
目前教科书上认定的传统正山小种工艺是:萎凋—>揉捻—>转色(发酵)—>过红锅—>复揉—>熏焙—>复火
功夫红茶的工艺,也是现在绝大部分红茶的加工工艺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传统正山小种的工艺要比其他红茶的工艺复杂很多,正山小种是红茶的起源。
中国的红茶,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以及红碎茶这三种。小种红茶又以正山小种为代表,有世界红茶鼻祖的美誉。
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在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从桐木关关头至“皮坑”纵横25公里地带所产称桐木小种。以此为中心,东至大王宫,西近九子岗,南达先锋岭,北延桐木关外。凡武夷山市、建阳市、光泽县三市县交界区的高山茶园所产的小种红茶均称为“正山小种”(即现今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圈内的地域或邻近山地)。
桐木村位于重蛮叠峰之间,产地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茶叶内涵物质的积累。且四周均为原始森林覆盖,终年云雾环绕,空气湿度大,日照短,其茶园土壤成土母岩以花岗岩为主,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因此桐木关属世界顶级红茶产区。
桐木属武夷山市的高寒山区,茶树品种单一,大部分为武夷菜茶。因其他品种经受不了低温及长期霜冻,(下桐木有一些水仙梅占等品种)因此茶树萌芽迟,开采期要在立夏以后,鲜叶要求类似武夷岩茶,亦要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开面采,(这也是辨别正山小种产区的依据之一)但以小开面二三叶采为最优。
哪种茶最健康呢?
时常听到茶友问“到底哪种茶类最养生?”,可是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因为不同类别的茶茶性、茶质不同,人的体质、性格更是大有差别,再加之时节更替,没有任何一种茶能够对不同的时节、不同的人都具有最好的养生效果。就如同,从滋味来说“茶无上品、适口为珍”,从季节上说“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茶于养生亦是如此,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或者说适合你的茶,就是对你而言最为养生的茶类。
茶的分类六大茶类从原料到制茶工艺都相差较大,不同的茶类发酵度不同。不发酵的绿茶、轻微发酵的白茶、轻发酵的黄茶、半发酵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后发酵的黑茶和普洱茶,不同的发酵程度使得不同茶类内含物质会有显著的差别。如茶叶发酵度越高,茶叶内的茶多酚转化量越大,从而其含量越低;但相应的其他的茶红素、茶黄素、茶褐色,以及茶多酚的二级代谢物都会随之提升,而不同的物质又具有不同的功效。
茶的成分茶多酚:抗氧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茶多糖:降血糖,抗凝血,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
生物碱:起到兴奋作用,有助于消化
芳香物质:调节精神状态,刺激祛痰
养生方法1、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茶品,才最能滋养身体。
阴虚体质就较为适合品饮茶性寒凉的绿茶、生茶,以调阳补阴。如普洱生茶,就适合用于阴虚体质人群养生的茶品,
阳虚体质就要饮温热滋补的茶品如熟茶、红茶,以温热滋养阳气;
痰湿体质较适合茶性平和的乌龙茶,以及茶性温热的熟茶;
湿热体质养生时要注意清热利湿,所以饮茶时也应选择能够清热的生茶、绿茶等性质寒凉的茶类。
血瘀体质较为适合能够疏肝解郁、利于行气的普洱生茶,茶气强劲、滋味淳厚、蜜香馥郁的生茶较为适合血瘀体质的茶友,再者白茶也是不错的选择;
气虚体质对应人群易发肠胃疾病,且免疫力低,因此对肠胃有刺激的绿茶要适量饮用,经过存储的老白茶,和老生茶较为适合。
气郁体质的人容易失眠,所以如果饮茶养生应该喝咖啡因含量低或提神作用弱的茶类,如经过发酵的熟茶,或者老生茶。
2、根据性格脾性选择能够涵养心性的茶品。
喝茶养生除了药理性的滋养之外,还有就是心性方面的涵养心性,而涵养的核心就是让身心得到静养休息。如上所述不同茶类茶性不同,而不同人的性格也不同,有的人性格火爆、易怒,所以这类人喝茶时应选择茶性寒凉的茶类来达到静养的目的,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喝杯茶冷静一下”的道理所在。
3、喝茶不必局限在某一类茶。
中国人养生,最讲究因时而异,一年有四季,而每个季节养生喝茶种类又不尽相同。如常说的春喝花茶、夏喝绿茶、秋喝青茶、冬喝红茶,顺应时节在合适的时间段喝合适的茶品也是养生的关键。并且不同茶类内含物质不同,功效成分存在差异,合理的饮用不同的茶类,能更充分摄入对身体有利的营养物质,以及品饮到更多不同的滋味,因此喝茶不必局限在某一种茶类之上。
所以每种茶都有其适合的环境,每个人在每个时间段也有适合自己的茶,不必过于强求哪一种那是最健康的,而是需要考虑哪一种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茶。
喝茶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
第一阶段:开始喝茶,其实觉得茶又涩又苦,浓茶甚至难以下咽,但是可能因为一些客观因素或者是自己喜欢茶,想和茶“靠近”,于是乎在七大茶类之间摸爬滚打,寻找自己的口味和爱好。
第二阶段:有自己的偏好,开始喝单一茶类。刚开始学喝茶的人,就如同新生婴儿般,口味清淡寡味,追求茶香四溢,对茶汤滋味的要求比较低,可以说是能喝下茶但是品不出(品不来)。
第三阶段:在不断接触和学习下,对茶叶的优劣好坏有了自己的见解,开始真正地能“静下心”地来喝茶,口味变得刁钻,喝茶的档次越来越高,对茶的品质追求越来越好,遇到好茶会感恩,会激动,会分享,会怀念……
第四阶段:会慢慢看淡茶叶的本身,珍惜的是每一泡制茶人的辛苦付出与用心呵护,重在“心境”,茶友的选择,追求茶的天人合一的境界。看淡了这泡茶到底是五万还是三千,因为在茶叶的相伴下,与茶友们愉悦分享的时刻是无价的。
如何理解茶文化?
茶,科学定义为:植物。
茶叶,社会学定义为:商品。
但人有恋物情结,对喜欢的物会倾注太多的情怀。有人对茶倾注了文化,叫茶文化。有人对茶注入灵魂,叫茶修。有人给茶修了条路,叫茶道。
茶本身不具文化,但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目前己整理出版古茶书有114种,古茶画350幅,古茶诗一万五千余首。如此巨大的承载量,是”中国茶”的核心内涵,也是当今茶行业建立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
茶。陪伴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走进了文明世界。文明把茶变得可以人类共享,文明只有创造,文化可以创作(允许你编故事)。显然用文化来解读茶是有缺陷的。
穿絲绸,捧瓷器,坐下来品茶叙美好。这是人类通过“一带一路”传播的文明景象。“文明”二字始见于《周易》乾卦:“子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皆行”。
中国茶史五千年。“茶文化”三个字问世三十年。于一九八九年首次见于出版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