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nge pekoe,咖啡达人该怎样提升咖啡品鉴能力

2023-03-25 128阅读 0评论

orange pekoe,咖啡达人该怎样提升咖啡品鉴能力?

每次去咖啡馆喝咖啡的时候,都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快速反应出咖啡的风味,虽然也经常了解一些咖啡豆的风味描述,喝咖啡的时候却一脸茫然,什么也没有喝出来。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这味道很好,也很熟悉,但是我说不出来是什么味道!”,所以,我们还是来学习一下吧。

一、品尝咖啡的感官

orange pekoe,咖啡达人该怎样提升咖啡品鉴能力

其实咖啡的风味是味觉和嗅觉的综合体验,这跟每个人的风味记忆有关,是后天形成的辨别能力,当谈论味道时,一般已经习惯把味道当作嘴里的感觉来体验。结果很多时候在描述滋味的时候不经意地把味觉与味道混淆,实际上味道是味觉与嗅觉的混合体。

那么真实的味觉是什么呢? 真实的味觉就是你把鼻子捏住,短暂断绝嗅觉后,舌头与口腔里面的感觉。事实上我们体会那些食物的风味,大多是来源于嗅觉和视觉的。如果没有嗅觉跟视觉,你甚至无法判断喝的那杯是咖啡还是茶水。

咖啡感官主要部分分为风味&口感,风味体现为鼻前嗅觉,鼻后腔嗅觉;口感体现为酸甜苦咸,液体轻重,次要部分又分为视觉&听觉,包括咖啡颜色、杯具、旁人的讨论、音乐等。

基本的味是酸、甜、苦、咸、鲜五种,但味觉的平衡不仅仅是上述五种味道的平衡,亦需要口感参与。口腔通过鼓索神经产生的触觉(厚薄,涩滑,软硬),舌咽神经产生的感觉(喉感),三叉神经的感觉(痛觉,冷热感)。

我们的舌头会存留着上一次吃过的东西的残留物,所以品咖啡时需要使用清水漱口,尽量让舌头恢复到白纸状态。舌头是很娇嫩的,过热或过冷都会损伤你的味蕾,痛感会覆盖你的味觉,让你段时间内无法品尝到味道。与嗅觉一样,我们的味觉也具有适应性,如果一直品尝苦味的话,对苦味的感觉会逐渐降低,但是比嗅觉好一点的是,我们可以用漱口方式或者苏打饼干来清除之前的味道。

锻炼味觉感受能力的方法。感知味觉的器官主要分布在舌部,此外腭部、咽喉也有少量的味蕾分布。选取白糖、食盐、柠檬汁、苦瓜,依次品尝咀嚼,感受口腔中哪些部位对上述味觉最为敏感。再进行综合对比试验。用绵白糖、冰糖、红糖、或者黄柠檬、青柠檬等具有极相似味觉体验的样本练习对味觉持久度和相似味觉的分辨能力。

毋容置疑,咖啡是饮品,香气和口味的好与坏是最直观的评价标准,一杯咖啡的风味可以简单看作是香气与结构的互动,而它的口味可以说是味觉与口感的作用,当香气与口感能够和谐的结合在一起并相互提升时,可以说这杯咖啡平衡了。感受味觉体验的平衡美就需要高度的酸来搭建骨架,以酸味之清破除甜味之腻,并通过酸产生的刺激感消弱油脂感丰满的液体带来的沉重感,也是更多人偏爱水洗豆的原因。

二、常见感官误区

1 | 错把烟味和涩感当“燥感”

所谓的“燥感”,一般是指咖啡烘焙好24小时内出现的焦燥味道,并且主要出现在烘焙度较浅、烘焙发展不完全的咖啡里,这种味道在经过“养豆”后会消失,咖啡口感会更圆润顺口。

但如果是由于烘焙抽烟不足,烘焙温升不足导致的烟味和涩感,在吞下咖啡后出现舌根至喉咙的干涩,就是烘焙瑕疵,这样的咖啡即使经过数天养豆依然会存在粗糙的口感。

2 | 错把低级风味/口感当高级

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的一些烘焙师喜欢烘的极浅,或者是故意延长发展时间但温度不足,造成2个致命的烘焙缺陷——夹生和焙烤。夹生所产生的青草味和焙烤的面包味,还有上绿原酸降解不足导致的酸涩,长年累月地错误感官引导造成了一种“这就是正确”的错觉,不仅很多从业者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还误导后来者和顾客,这就就所谓的“一句谎言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3 | 混乱的感官

正如上面说过的,把枫糖说成烤红薯,把白目豆的味道说成烤瓜子,把木质味说成花香,把莓果味说成是番茄……这些有的是因为生活经验累积加上没有做系统的感官训练校正,有的是因为长期把错误的味觉体验误认为是正确导致的。

4 | 道听途说

这是承接上面第2、3点产生的误区,由于一些人也没有正确的感官,而旁边的人会因为无法准确判断分析造成校正不准和视听混乱,这也是为什么标准的杯测场合进行时必须保持安静严谨讨论,因为一旦接收到了信息,人的思维就很容易被引导到一个具体的方向而影响判断。

三、如何改善感官

下面只是个人见解,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纠正,共同进步~

1 | 闻香瓶&水果&日常

有条件购置闻香瓶当然好,因为它是作为“共同语言”的首选工具。但是要达到同样效果的,吃水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身边出现的味道能更好地累积感官记忆,但小编要说的是,在我们训练时应该加入分析。比如吃苹果时,我们可以分析它的酸味,它的香气,它的口感,虽然很累,而且这样为了训练而进食违背了我们“摄取养分”的目的,但坚持后会发现,你的感官会有很大提高。

2 | 参加专业的感官课程

即使考了“Q”的从业者,也需要定期校正感官,因为日常生活、年龄都会对我们的感官造成影响,因此参加专业的感官课程校正就非常有必要!前提是校正机构是有真材实料而不是以课程敛财的。

3 | 多喝咖啡

无论是杯测还是日常试喝,大量的练习是感官形成的必经之路,没有捷径!在经过感官训练和校正后,尝试各种不同的咖啡,有助于形成我们心目中的“标准”,而这也是杯测评分的一个重要指标——当你对各种产地、烘焙度不同咖啡的风味特性十分了解,以及它们在杯测评分中应该得到多少分,并且形成你自己的评价标准时,你就可以对所有第一次接触到的咖啡进行评定了。

当然每个人对同一只咖啡的评分不尽相同,所以我们更应该多与别人一起参加杯测,而且最好是能跟不同的人参加,因为处于不同环境的参加人员对于同一只咖啡的评价会有所不同,在后面的讨论环节时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四、风味描述词详述

丰富——指醇厚度和浓郁程度;

复杂——对多种风味的感觉;

平衡——所有基本口感特征都令人满意,没有一种口感掩盖另一种口感。

清新明亮的、干的、轻快的或者活泼的(中美洲咖啡常见):

焦糖味的——像糖或者糖浆的;

巧克力味的——类似不加糖的巧克力或者香草的回味;

鲜美的——舌尖感觉到的微妙细腻的风味(水洗新几内亚产阿拉比卡豆);

土味的——泥土的芳香特质(典型的苏门答腊咖啡);

芬芳的——一种芳香的特质,范围从花香味的到多香料的;

果味的——一种芳香的特质,让人联想到浆果或橙子;

甘美芳醇的——口感圆润、顺滑,缺乏酸度;

有坚果味的——类似炒坚果的回味;

香料味的——让人想起各种香料的风味和芳香;

甜味的——无涩口的;

野生的——一种野生的风味,一般不被认为是宜人的(常见于埃塞俄比亚咖啡)

酒香味的——一种让人联想到充分熟酿的葡萄酒的回味(常见于肯尼亚和也门咖啡)。

令人不喜欢的风味特征:

苦的——产生于舌根的味道,多由于烘焙过度所致;

乏味、无刺激性的——风味中性;

炭味的——带有烧焦了的碳味;

无生命的——同“Flat”;

有杂味的——有霉味的,让人想到吃土的味道;

土味的——同“有杂味的”;

平淡的——无酸味,缺乏湿香和回味;

青草味的——让人联想到刚割下来的青草的香味;

粗糙的——一种苛性的、被抓似的、粗糙的特质;

浑浊的——粘稠而味道不浓的;

僵硬的——淀粉似质感的,类似煮过意大利面食的水;

粗硬的——舌头上的感觉,类似吃盐;

橡胶味——类似烧糊了的橡胶的气味(一般见于干加工法加工的的罗布斯塔豆);

软性的——同“乏味、无刺激性的”;

酸味的——类似未熟的水果的酸涩味;

稀薄的——无酸度的,一般因萃取不足所致;

松节油味的——味道像松节油的;

清水般的——在口中缺乏醇厚度、没有粘性;

粗野的——野生的特质。

五、不同品种咖啡风味描述

瑰夏品种(Geisha)

巴拿马(Geisha):草莓(strawberry),茉莉花香(jasmine floral),薄荷香(bergamot),焦糖(caramelly),巧克力(chocolate),葡萄柚(grapefruity),李子(plum),柑橘(citrus-orange)

哥斯达黎加(Geisha):甜蜜花香(sweet floral),茉莉花香(jasmine),柑橘(citrus-orange),焦糖(caramelly),巧克力(chocolate)

哥伦比亚(Geisha):石榴(grave),香草(vanilla),巧克力(chocolate),焦糖(caramelly),柑橘(citrus)

危地马拉(Geisha):酸橙香(lime juice),香草(vanilla),茉莉花香(jasmine floral),甜西柚(sweet grapefruit),玫瑰茶(tea-rose),草莓(pine-strawberry)

铁皮卡(Typica)

秘鲁(Typica):坚果香(nutty),牛奶巧克力(milky chocolate),草本(herbal-floral),梨类水果(pear-fruit),香草(vanila),焦糖(caramel),苹果类(apple-like),蜂蜜类(honey-like),蜜桃茶(peach tea),熟的橙子(ripe orange),茉莉花类(jasmine hints)

洪都拉斯(Typica):杏仁皮(almond skins),丝绸般口感(silky mouthfeel),明亮感(brightness),红苹果酸(red apple acidity),烤花生(roasted peanut),榛子(hazelnut),橙子皮(orange peel),甜瓜(melon),甜香葡萄汁(sweet spice grape juice)

危地马拉(Typica):苹果(apple),可可粉(cocoa powder),焦糖(caramel),黑莓类(black berry),橙子白毫(orange pekoe tea),蜂蜜(honey)

墨西哥(Typica):花香(floral),榛子(hazelnut),芒果甜香(mango sweetness),桃杏(peach-apricot),香草(vanila),未熟苹果香(malic)

巴拿马(Typica):巧克力(chocolate),苹果(apple),桃子(peach),李子(plum),花香(floral),焦糖麦芽(caramel-malt),柠檬(lemon),黄油般口感(buttery mouthfeel)

哥斯达黎加(Typica):柔和巧克力香(soft chocolate),蜜糖(honey-candy),苹果(apple),弱柑橘酸(less citrus acidity),白葡萄(white grape),橘子类(tangerine),苹果汁(apple juice),花蜜(floral honey),芙蓉花香(hibiscus floral)

波旁 (Bourbon)

巴西(Bourbon):可可粉(cocoa powder),橙子(orange),香草(vanila),杏仁(almond),巧克力(chocolate),焦糖(caramelly),黄糖(brown-sugar),干芒果(dry mango),桃子(peach)

尼加拉瓜(Bourbon):牛奶巧克力(milky chocolate),枫糖浆(maple syrup),核桃(walnut),桃子-杏香气(peach-apricot),杏仁(almond),蜂蜜(honey),麦芽(malty)

巴拿马(Bourbon):花香(floral),樱桃类水果(cherry-fruited),香草(vanilla),麦芽(malty),焦糖(caramelly),巧克力(chocolate)

坦桑尼亚(Bourbon):焦糖(caramelly),甜水果(very sweet fruit),黄糖(brown sugar),香草(vanilla),巧克力(chocolate)

危地马拉(Bourbon):焦糖(caramelly),烤面包香(toasted bread),巧克力粉(chocolate powder),苹果(apple),李子(plum)

哥斯达黎加(Bourbon):砂糖(sugar sweetness),烤杏仁(roasted almond),榛子(hazelnut),花生(peanut),黑莓(black berry),桂皮香(cinnamon),麦芽(malt),甜烟草香气(sweet tobacco flavor)

马拉戈吉佩(Maragogype)

尼加拉瓜(Maragogype):柠檬(lemon),桂皮(cinnamon),可乐(cola),花香(floral),柑橘(citrus),甜瓜(melon)

危地马拉(Maragogype):草莓(strawberry),烤面包(toasted bread),香草(vanilla),葡萄干(raisin),花香(floral),李子(plum),芙蓉花(hibiscus)

肯特(Kent)

印度Malabar(Kent):辛辣香气(pungent spicy),烟草(pipe tabacco),焦糖(caramelly)

帕卡斯(Pacas)

萨尔瓦多(Pacas):甜桃子(sweet peach),香草(vanilla),花香(floral),茉莉花香(jasmine floral),焦糖(caramelly),橙子(orange),柠檬(lemon),甜瓜(melon)

洪都拉斯(Pacas):佛手柑(bergamot),杉木(cedar),蜂蜜(honey),桃子(peach),柠檬(lemon),葡萄(grape),西瓜(watermelon),苹果(apple),干葡萄(raisin)

帕卡马拉(Pacamara)

危地马拉(Pacamara):焦糖(caramelly),蜂蜜(honey),香草(vanilla),花香(floral),桃子(peach),榛子(hazelnut),茉莉花香(jasmine)

尼加拉瓜(Pacamara):巧克力(chocolate),焦糖(caramelly),橙子(orange),枫糖浆(maple syrup),蜂蜜(honey),覆盆子(raspberry),桂皮(cinnamon),杏(apricot)

萨尔瓦多(Pacamara):橙子(orange),香草(vanilla),柠檬(lemon),巧克力(chocolate),杏(apricot),柠檬水(lemonade),酸橙(lime),花香(floral)

肯尼亚(SL28):麦芽(malty),焦糖(caramelly),杏仁(almond),花香(floral),香草(vanilla),柑橘(citrus),苹果(apple),桃子(peach)

肯尼亚(SL34):焦糖(caramelly),黄油苏格兰糖(butter scotch candy),橙子(orange),葡萄(grape),李子(plum)

卡杜艾(Catuai)

巴拿马(Catuai):苹果(apple),桃子(peach),巧克力(chocolate),杏(apricot),芒果(mango),杏仁(almond)

危地马拉(Catuai):巧克力(chocolate),桂皮(cinnamon),李子(plum),蜂蜜(honey),柠檬(lemon),苹果(apple),葡萄(grape)

巴西(Catuai):花香(floral),西瓜(watermelon),桃子(peach),葡萄柚(grapefruity)

哥斯达黎加(Catuai):梨(pear),花香(floral),芒果(mango),焦糖(caramelly),柠檬草(lemon grass),巧克力(chocolate),杉木(cedar)

MundoNovo

巴西(Mundo Novo): 坚果(nutty),麦芽(malty),巧克力(chocolate),香蕉皮(banana skin),甜烟草香(sweet tobacco),桔子/橙子(tangerine/orange)

最后,喝咖啡是一个视觉、嗅觉、味觉共同运作的结果,需要大家不断的去练习,嗅觉是可以后天培养而不只是天生的。

红茶等级划分?

国际红茶等级一般为OP、BOP、FOP、TGFOP、FTGFOP、SETGFOP等,这些等级是由各具代表意义的大写英文字母串联而成,它们彼此搭配从而形成不同等级的意义。其中,P代表白毫(Pekoe);O代表橙黄(Orange),是形容采摘下来的茶叶上带有的橙黄色颜色或光泽,后来成为等级用字;B代表碎茶(Broken);F有两种含义,排列在前的F代表花茶(Flower),排列在后的F代表片茶(Fanning);D代表末茶(Dust)。

Mason的茶真的有那么好喝吗?

的确挺好喝的。。。特别是同一茶种跟其他牌子横向比较,一尝就知道好坏,手头上有earl grey的两个牌子 Fortnum & Mason 的和 Dilmah 的,F&M的比较醇香,Dilmah的比较呛,不知道是不是不同茶系(一个英国茶,一个斯里兰卡)的区别。反正就是F&M的比较好喝,个人觉得。现在手头上还有F&M的苹果红茶,挺好喝的,不过必须用糖浆来调味,比较麻烦~还有F&M出名的不仅仅是茶叶,还有他们的巧克力。。不过这玩意在国内非常难入手,据说是英国那边的快递非常暴力,所以一般都带不了回来。

最初我从一套川宁茶包试喝体验装里认识了伯爵茶这种结合了柑橘类的清冽与红茶的醇厚的口感,后来尝试过不少品牌的伯爵茶,涵盖了普通茶包,三角茶包和散茶。简单回忆一下几个典型品牌的口感:

Twinings: 只喝过普通茶包,口感中规中矩(有些咖啡店的“伯爵茶”就是用成本只有一元的川宁茶包,卖到一杯30...)。

Dilmah: 三角茶包和散茶口感优于普通茶包,Dilmah的伯爵茶香气十分“霸道”,或者说有点儿“冲”。

Harney&Sons: 源出美国的高端茶叶品牌,其伯爵茶在公众号“企鹅吃喝指南”的测评中位居榜首,后来经受不住安利自己也入了一盒三角茶包。这家的伯爵茶不仅使用了红茶,还加入了一点乌龙茶和白毫银针,茶汤的香气闻着很舒服。除了沸水冲泡5分钟(按照包装上的指示)稍有点苦之外,整体是一款很优秀的伯爵茶,建议冲泡3分钟取出茶包,口感更好,还可以回冲一次。

Whittard of Chelsea: 和F&M家一样也是英国茶叶“老字号”,定位略低于F&M家。我购入的是100g散装伯爵茶,Whittard的配方除了红茶和香柑精油,还加入了橙皮和蓝色的矢车菊。茶汤带有一种轻柔的甜香,整体表现也很优秀。

Fortnum&Mason的伯爵茶开罐瞬间释放的香气就使人难忘,是一种各方面都恰到好处的香柑香型,这种体验很难用语言描述。冲泡后的茶汤颜色比Whittard稍深,口感十分香醇又带有清冽感,回甘持久不散。重要的是作为英国皇室御用品牌,F&M家的茶一点都不贵,以250g罐装散茶为例,代购价格普遍在180-200元范围内,折合人民币400元一斤。

补充:此前我也买过一套F&M家普通茶包的试喝组,其中几种拼配红茶送人了因而未能尝到,自己试喝了正山小种、俄罗斯商队、大吉岭和锡兰Orange Pekoe几种茶包,表现均十分优秀,大吉岭的香气更是迷人。对比此前试喝川宁的经历,F&M高出太多,无论是茶包还是散茶品控都相当不错。

茶叶一级二级三级是根据什么区分的?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提出了“九品量表”的概念,分别是: 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

每个等级又细分三个小等级,比如“上”可分为上上,上中以及中上,其余以此类推。这些便是后来世俗眼中的“三六九等”,因为每个人的出生不同、所处的生长的环境不同,每个人的品质也不同,所以人与人的思想与行为是不一样的。

而上文的“品”是指个人的品质,以品质的高低来衡量个人的等级,虽说不全面但并不是没道理。

人有三六九等之说,而茶叶同样如此,茶叶也分等级。如果按照季节来分,茶可以有4个类型,分别是春茶、夏茶、秋茶以及冬茶。若按照节气来分,那就更多了,比如明前茶、清明茶、雨前茶、白露茶、寒露茶等等。若按照工艺来划分,就拿绿茶来讲,可分为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

其实考量的点如果不同,那么划分便不同。而题目中所谓的茶叶一二三级,便是从最根本上的茶叶品质来划分,也就是我们要从茶叶的“里里外外”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然后给出茶叶的成绩单。

茶叶一般会分几级

要想了解茶叶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那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茶叶一般会分几级。

1、白茶的等级

白茶

就拿白茶(福鼎白茶)来说,白茶是根据不同的类型划分不同等级,并非都是一二三级。按照采摘标准的不同,福鼎白茶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此外,划分标准若不同,等级也会有所不同。

白茶的标准有2个,一个是国家标准,另一个是地方标准。

(1)、在国标中

白毫银针分2个等级,即特级和一级。

白牡丹分4个等级,即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贡眉也分4个等级,与白牡丹相同。寿眉分2个级别,即一级和二级。

(2)、在地标中(福建省的地方标准)

白毫银针分为2个等级,即特级和一级。

白牡丹分为3个等级,即特级、一级和二级。

新工艺白茶为特级和一级。

以上就是白茶的等级标准,那么其他茶叶呢?

2、绿茶的等级

绿茶

绿茶的等级划分又是如何,绿茶的等级比较多,有特级、一等到十等这11个级别。其中特级到3等便是高端绿茶,而4等到7等就是中档绿茶,8等到10等就是低档绿茶。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等级的绿茶,不管是价格、冲泡手法还是饮用人群皆是不同的。

(1)、高端绿茶自然比较贵,很少人会买来自己喝,一般人会用来送礼。

(2)、中档绿茶一般会自己喝,或者用来招待客人,一般茶馆就喜欢用这等级的绿茶,即不会亏本,还能有不错的口感。

(3)、低档绿茶一般只是当解渴的茶水,被用于普通的招待。

高档绿茶与中低档的绿茶在冲泡方式上有所不同,大家都知道,玻璃杯泡法最适合绿茶的冲泡方式。

但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更细致来说,只有高档绿茶才是真正适合玻璃杯冲泡法,而中低档绿茶除了用玻璃杯还可以选择其他茶具,比如瓷器和茶壶。

这是为何?

说白了就是因为高档绿茶的颜值很高,而中低档绿茶不怎么好看,而玻璃杯是透明的,我们可以通过玻璃杯来观察绿茶在水中的形态。

那些低端的绿茶很容易在玻璃杯中展示出自身的缺点,为了起到扬长避短的目的,我们可以选择用茶壶,比如紫砂壶来冲泡中低档绿茶,此外中低档绿茶质地比较厚,比较不怕闷,所以合适盖碗或茶壶这样的冲泡茶具。

而高端绿茶需要用玻璃杯展示自己的魅力,帮助自己体现“高端”的价值。

3、红茶的等级

红茶

红茶的等级有2个标准,一个是国内,另一个是国外。国内标准从高到低为礼茶、特茗、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

而国外标准(国际标准)为OP、BOP、FOP、TGFOP、FTGFOP、SETGFOP等。

说白了红茶的国际标准主要根据红茶(茶青与成品茶)的形态来判断,而茶叶的形态有叶、碎、片、末,这也是国际红茶从高到低的排列。

其中OP全拼为OrangePekoe,是橙黄白毫的意思,而像这样的茶一般是有完整的芽或芽叶,并且做出来的茶就是高档的红茶。B全拼为Broken,指的是碎茶。F全拼为Fannings,是指片块茶。D全拼为Dust,指的是末儿茶。

其实很多茶叶也是根据芽叶情况来划分等级的,像白茶、绿茶等茶皆是如此,芽的价格自然大过叶子的价格,比如像白毫银针的价格是寿眉的好几倍。

4、黄茶的等级

黄茶

黄茶与绿茶很相似,不仅在工艺上还是在口感上,它们的相似点有很多。黄茶在工艺上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的工艺,这使得黄茶变得与众不同。

言归正传,黄茶分3大类,或者可以说是3个等级,分别是黄芽、黄小茶以及黄大茶。

黄芽一般在清明前后采摘的,采摘标准为芽叶连枝,多为一芽一二叶,而黄小茶的采摘时间在清明后,也是芽叶连枝,但多为一芽二三叶。而黄大茶的叶子就粗多了,就像“黄大茶”这名字一样,听着就显得粗矿。

5、乌龙茶的等级

乌龙茶

乌龙茶一般有分5个等级,即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但是因为乌龙茶种类丰富,所以有些乌龙茶的等级划分会更精细些。

比如像铁观音就有分清香型和浓香型,而这2个类型下又细分几个等级,清香型铁观音为4个等级,即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浓香型铁观音为5个等级,分别是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6、黑茶的等级

黑茶

黑茶种类也很丰富,主要有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云南黑茶(普洱熟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茯茶)。

不同的黑茶有不同的划分方式,比如云南普洱茶(茶青等级)就有一等到九等的区别,一等自然最好,九等为末。

一般黑茶有4个等级,即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茶叶根据什么来分级?

前面说了这么多的茶叶等级,那么茶叶到底是根据啥来分级?

简单要说是根据茶的芽叶形态,而这只是初步的一个判断,茶叶等级划分主要还得根据《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这是审评茶叶的国家标准。

我们得依照感官指标,从茶叶的条索、色泽、匀整度、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叶底这8个方面来评价。

就拿白茶来讲,像白茶中的珍品白毫银针为特级时,那么在条索上的表现为芽针肥壮,若是一级银针,那么在条索上的表现为芽针秀长。

显然芽粗的就是特级,芽细且长的为一级,这是从茶叶外形上进行一个判断和分级。

而条索仅是其中一个判断依据,看完条索后还得依次从色泽、匀整度、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叶底这7个方面来观察、判断茶叶的好坏,区分等级。

为什么茶叶会分级?

面对如此多的茶叶等级,想必有不少人会感到不解,茶叶等级为何要分得这么清楚,感觉是越分越乱,不由得感叹自己是彻底糊涂了。

茶叶分级自然是为了更好区别茶叶类型了,若不分级,我们可能会越喝越糊涂,明明自己喝的是寿眉,却被店家忽悠成喝的是牡丹。

若自己对茶叶一窍不通,不明白茶叶的具体等级,那么我们就容易吃亏上当,买到虚高的茶。茶叶分级这件事是有利于我们普通消费者,分级就能避免猫腻的事情发生,以后可以喝到明明白白的茶。

当然前提是你得去了解茶叶的等级,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因为有不少不良商家欺负茶友不会辨别茶叶的等级,把一些低档的茶当作中档来卖,或者把中档的茶当成高档来卖,这里头的价格就差太多了。

有很多茶友喝了很多年的茶,却对茶的等级划分还是不清不楚,或者有些人以为自己喝到了高档茶,实际上却是中低档假冒的,着实花了冤枉钱。

茶叶要分级,这样才能让价格更透彻、明显。好茶就有好茶的价格,品质一般的茶就要卖便宜些。而把这茶叶的等级搞清楚了,自然就避免上当,也不会喝糊涂茶。

茶叶分级对我们有何好处?

1、避免花冤枉钱

芽是芽的价格,叶子就该是叶子的价格。没有人想要用买银针的价格去买寿眉,因为银针与寿眉区别太明显了,不管在外形上还是口感上,有着云泥之别。当你知道茶叶的分级,自然不会认错茶,也就不会买错茶,避免花冤枉钱。

2、能更明白地喝茶

明白了各类茶的等级,那么我们就能喝得痛快,不会糊涂喝茶。

3、减少市场乱象

很多人喜欢模糊茶叶等级,以便以次充好,可能满大街都摆着高端茶,可哪里有那么多高端茶,一般高端茶产量不多,所以其中就有很多不良商家“挂羊头卖狗肉”,说是特级却非特级,靠鱼目混珠来获利。

总结

茶叶有等级之分,有好自然有坏。而像我们这些喜欢喝茶的人自然讨厌买到劣质的茶、假茶、价格虚高的茶。只要自己明白了茶叶的等级,大致知道它们的划分法,那么我们就可以能辨别茶叶好坏,避免吃亏上当。

其实有很多茶叶挺不好区分的,比如像乌龙茶就挺不好分的,因为它们的外形比较像。举个例子,如果是铁观音、本山、毛蟹这3款茶摆在你面前,那么你能分得清谁是铁观音吗?

可能很大部分人分不清,就算是资深茶友也不敢马上脱口而出做出选择。

很多茶不好区分,更别说还要分清它们的等级了。

因此茶叶的等级划分应该更细致点,更要让茶友好理解些。而茶友自身也得多学多喝,多掌握些辨茶能力,这样才能明明白白喝茶。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