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娃微卡,请问一下微信里面人家发布的广告
卡娃微卡,请问一下微信里面人家发布的广告?
有一个公众号,叫卡娃微卡和卡娃微秀,可自行编辑
育儿类投稿有稿费的有哪些?
一、目前征稿的育儿公众号有以下这些
帮妈爱上课:300元/篇。
凯叔讲故事:1000元/篇
家长荟萃:300元/篇
青榄家长地带:300元/篇
亲宝宝育儿:1000元/篇
海狸妈妈:100/篇
另外,附上育儿号过稿技巧:
二、有权威语录分析过育儿号的文章,不管写什么主题,一般都少不了权威语录,比如写到原生家庭,一定会引用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理论,写到育儿知识,一定会采用儿童教育者孙瑞雪的金句语录。
三、案例丰富育儿文开头喜欢用普通人案例,可以是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是朋友,亲戚,邻居他们小孩的故事。
第二段会加入一个明星案例,可能是孙俪教育等等的故事,可能是戚薇跟女儿的互动,也可能是霍思燕对嗯哼的教育。
第三段可以举例一个名人案例,比如李嘉诚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或者李双江对李天一的反面教育,都可以写。
四、观点奇特育儿文因为稿费高,使得很多作者趋之若鹜,不管会不会写都想瓜分这块大蛋糕,所以竞争特别激烈,编辑可以选择的稿子也特别多。
想要让编辑看中你的稿子,就必须有一个新鲜的观点,如果观点烂大街,编辑根本不会采用,而且有很多人写得比你好,那你很容易就被pass。
所以我们一定要确保观点比较新奇,大家说这样东西好,我们就说他不好,别人写A面,我们写B面,这样的观点是比较耳目一新的。
但不能为了写而写,要有足够的案例来支撑观点,而且要能够圆场。
我是苏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卡娃微卡,樊登读书专栏作者,出过多篇十万加爆文,荔枝微课认证讲师,微博认证原创作者,想学习更多投稿技巧的朋友欢迎来公重浩找我玩:苏乐爱写作。卡娃微卡是什么样的公众号?
通过微信关注卡娃后可以连接到卡娃微卡,微信号是:kawa01,微信中点添加朋友,再点查找公众号,输入微信号,应该在聊天里就会出现卡娃微卡,打开后点击“卡娃微卡”图片,里面有很多贺卡模板,可以将你需要的贺卡发给朋友,还可以自己编辑贺词。如果通过卡娃订制的话,那就要钞票的哦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有何影响?
网络文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真正的「全民写作」
我们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写作和被认知的机会权力。
在这之前我们读的东西都是出自杂志报刊出版社的编辑之手,而网络文学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固有的规则,不论你文笔如何,不论你文化水平的高低,在不违法的前提下,都可以让大家看到你的文字,我觉得这是网络文学最伟大的一点。
网络文学刚盛行的时候确实是良莠不齐,但这是因为写作人群的普遍化,大部分网络作家的学历比较低下,水平不算太高。
但随着阅读和写作群体的扩大,读者需要更高质量,结构更严谨,风格更独特的网络文学作品,而作者之间的竞争也更激烈,必须保质保量的生产优秀作品,所以当下的网络文学其实有很多精品。我身边的不乏有三四十岁事业成功的大叔在看网络小说,能做到这样也是网络作家被大家认可的结果。
至于对传统文学的影响,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网络文学其实就是传统文学的一个分支——通俗文学在互联网时代的的一种表现形式,简言之,就是发表在网络上的通俗文学。
在以前的传统媒体时期,做出版文学的门槛很高,因为出版发行的成本高,编辑把关更严格,能够被刊印的作品至少品相都还可以。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写作,都可以发表作品,发表成本低,所以涌现出一大批网络文学作者,优秀者并不在少数。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有自身的价值,他们有各自的功能,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谁也无法被取代,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
普通上班族从月入3000元到月入30000元?
你这个问题的背后的理念是什么?普遍意义上来说,上班族的月收入是企业基于市场与自身价值评价标准对员工工作付出的一种标准化货币支付结果。
它包含三个主要的方面:1.企业对于员工价值输出的衡量。通常来说,较高的工资意味着你对企业的价值贡献越大。2.企业对于员工岗位或者角色的肯定。一般来讲,较大的收入差异,意味着员工在公司内部的角色或者岗位的不同,尤其体现在岗位层级上。3.不同的收入或者不同的收入差异,意味着企业对你的评价方式或者维度的不同。员工如果能够意识到这几点,就对公司内部收入的差异或者对于自己收入增长背后要做的工作有个相对清晰的思路了。
首先,收入差距意味着个人对于企业价值贡献的不同。在职场上,对于员工收入,有一种普遍性的核算方法,那就是收益百分比。企业会根据你的价值贡献,拿出一定比例的收益分配给你。比如,企业的收益分配是50:1的比例,那么你月薪3000,意味着给你也的月度价值贡献是15万元,如果你月薪30000,意味着你对企业的月度价值贡献是150万元。两者差异还是很大的。那么,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价值贡献的理想增长呢?1.提升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价值的输出,根本上来说还是来自于员工的工作成果,而工作成果的取得,则依赖于个人实际工作效能的提升。
原来你月薪3000元,工作成果对于企业来说微不足道,甚至对于部门来说都微不足道。但是你月薪30000元的时候,你的工作业绩或者成果,一定是对企业或者团队有重要影响的。甚至,离开你都不行。2.为了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工作价值,需要自己在专业上精进。
没有专业的知识,没有对于本职工作的深度专业认知,你不可能让自己的月薪10倍增长。3000到30000表面上是量变,而背后的根本则是个人认知能力和认知实践的质变。
同样的问题,别人一头雾水,但是你却一目了然;同样的岗位理论,别人有一说一,但是你却能举一反三。3.工作目标的改变
由3000到30000的收入,关键还是取决于你自己职业目标的改变。你总得有不甘心于3000收入的野心,总要有30000月收入的信心,才会由相应的行动。
同时,为了最大程度的增加自己的工作价值,你的个人进步标准要高于他人,你的解决问题的要求要严于他人,你的不停探索的进取心要胜过他人。
没有金刚钻,怎能揽瓷器活?而想要实现从3000到30000的收入剧变,个人首先要具备的,当然是能够揽下月收入30000的金刚钻才行。没有能力,怎能有理想的价值输出。收入差距,意味着个人工作思维与理念的不同。如果说,行动很重要,那么比行动更重要的,则是指导行动的思维,包括职场个人的心智能力。1.心理成熟度增加,心智由不成熟转为成熟
当你还只是月薪3000元的时候,可能是个愤愤不平的职员,对于职场上的一些现象看不惯,受不了,但是当你月薪30000的时候,原来许多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决定或者职场现象都已经是看的很平淡。
当你还只是3000元的时候,一点任务你都会抱怨,一点压力你都会逃避,但是当你月薪到达30000的时候,你会更加的任劳任怨,你会尽量多担当,你会主动去消除同事的抱怨。不是30000元导致了你的这种思维结果,而是你的思维和心智的变化才让你有了30000元的收入。
当你还只是月薪3000的时候,整天看不惯领导,动不动想要离职走人,但是当你月薪30000的时候,有问题就会主动和领导沟通,致力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逃避问题。在你的职场上,多了一些豁达,增加了一份坚持。2.思维方式的转变,注意换个角度看问题,同时更注重效能思维
月薪3000的时候,你是直线思维,做什么就想什么,与己无关的不会考虑。而当月薪30000的时候,你是网状思维,更全面、多维度的考虑问题,在保证自己工作效能的同时,也注重自己对团队和全局的影响。
以结果为导向,以全局为着眼点去看待工作,去开展工作带来的是更高的工作效率。同时,不会拘泥于固有的思路、不会停止于大家的观念,独立思维、求真务实和系统化。这样的思维,才能够让你从3000的收入成长为30000的收入。3.职业理念的转变
月薪3000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给别人打工,总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外人,他人利益于企业利益与己无关;而当月薪30000的时候,你不会把给谁打工这件事放在心里,也不会为此耿耿于怀,而是聚焦于自己的工作,而是专注于给“自己”工作,而是更强调自己个人的进步于成长。
不把自己当外人,不沉迷于与效率和进步无关的事项与言论,更多的担当和更大的责任感,让你能够撑得起30000的月薪。3000到30000的月收入,最直接的体现是你个人工作技巧与方法的改变。个人思维的变化、个人能力的提升,最终都会落地到你的具体工作中。是你的具体工作给你铺就赚取30000月薪的道路。1.温故知新,不断复盘自己的过去
每一天的工作、每个月的工作,甚至每一年的工作,自己到底做的怎样?成熟的方法是进行自我复盘,找出工作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复盘过去,就是重新展现一个过去的自己,去伪存精不断完善和检讨自己,才会由真正的进步。
2.精益求精,不断优化自己的方法论
这里的方法论,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个人基于自己的优劣势,不断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结合工作,不断探索,寻找出一种切实适合自己的工作风格和套路。
尽管,现在社会上各种成功学满天飞,各种方法论铺天盖地,但是属于当事人的,却只有适合其自身特点的一种。这一种不是抄袭他人的,不是照搬书本的,而是在自己的工作中用心琢磨,不断提炼的结果。
月薪3000的人,遇到工作中的问题,很难结合实际说出一番让人服气的“理论”,但是月薪30000的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张口就来。这是以其独有的“方法论”为基础的。3.有巨大的勇气,能够面对自我和变革自我
一个人,想要有质的变化,必须要有面对自己的勇气。不但肯定自己的优点,也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而且随时注意自己缺点带来的不足,随之注意自己优点的发挥。
同时,面对他人的建议、批评等要有接受的勇气,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愿听见不同的声音。这样的人,是很难由真正的改变,很难由真正的成长的。
月薪3000到30000带来的是职场人个人的质变,这质变体现在个人的思维方式上、体现在责任担当上,体现在职业理念上,体现在实际工作的方法改进上,更体现在面对自我的勇于改进上。光说不练假把式,最重要的是要下定决心,将所有想法不断落地,否则,一切都只是美好的想法而已。
更多职场观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指尖视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