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鉴水,山东省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

2023-02-16 142阅读 0评论

品茶鉴水,山东省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

很久以来,人们常常以“一山一水一圣人”来评价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地位。最近,又有一个新的表述,就是“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这三句话或者说三个形象,非常精确地概括了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贡献。

山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山东省,中国华东地区的一个沿海省份,简称鲁,省会济南。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品茶鉴水,山东省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

山东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是山东半岛,西部及北部属华北平原,中南部为山地丘陵,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平原、湖泊等多种类型;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小清河和胶东五大水系;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截至2020年6月,山东省辖16个地级市,共58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52个县,合计136个县级行政区。664个街道、1092个镇、68个乡,合计1824个乡级行政区。 [3-5]

截至2019年末,山东省常住人口10070.2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1067.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0653元。

山东省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山是泰山、圣人是孔子,那一水是黄河还是泉水,理由呢?

很久以来,人们常常以“一山一水一圣人”来评价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地位。最近,又有一个新的表述,就是“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这三句话或者说三个形象,非常精确地概括了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贡献。

“一山”是指泰山。

泰山在齐鲁文化中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自然景观雄伟壮丽,还因为泰山本身是用中华文化堆积的一个文化的大山。泰山不仅高大,而且是文化的一个高山。自上古以来若干帝王,包括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炎帝、黄帝,尧、舜、禹,以及后来的秦始皇、汉武帝等等,这样一些古代帝王,都是把泰山作为他们祭祀天地的场所,进行封禅。 封是祭天,禅是祭地。为什么这些古代的帝王历来把泰山作为祭祀天地的地方?因为人们认为泰山及其周围这一带,是古代帝王成就事业的发祥地。中国原始民族齐聚东方,围其故土,木本水源。所谓的东方主要是在泰山周围这一带,泰山就好比是根。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里面,泰山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之根。

再说“一水”,这个水指的是黄河。

黄河在山东入海,不仅仅是因为在山东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了“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这样一种气势,还因为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山东的这段黄河,是整个黄河入海的地方,是黄河的归宿和依托。 山东的黄河沿岸这一带,实际上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考古界在这个问题有一个共识,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山东地区,这三个地区晚期的新石器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关系很密切。也就是说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主要有三个地方,山东是其中之一,黄河代表了中华文明之源。

“一圣人”,是指孔子。

孔子在齐鲁诞生,是中国人心目当中的圣人。所以,把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当中的地位用“一山一水一圣人”来表达的话,代表了齐鲁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根、一个源、一个核心。从这里可以看出来,齐鲁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山东的名山不仅仅是一座泰山,而是有好多文化名山,可以说是从一山说到多山。在中国最早的《诗经》里面,就有专门以《东山》为题的一篇文字,写到的东山就是指现在的蒙山。在《论语》当中孔子提到的也是蒙山。 应该说这是齐鲁文化的一个中心区域沂蒙山区的文化遗存,是比较集中的。鲁山在淄博、博山和沂源交界处,海拔1000多米。鲁山的南面就是发现沂源洞的地方,也是到今天为止齐鲁所最早出现人的地方。这说明,50万年以前,人们早就在鲁山活动了。胶东的崂山和昆嵛山,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之一,文化根基非常深厚。

山东知名的河流也不仅仅是一条黄河。产生于齐鲁大地的伟大人物也决不仅有孔子一个。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姜太公、周公、管仲、晏婴、孟子、墨子、荀子、邹衍、司马穰苴、孙武、孙膑,这样一批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这么多伟大人物,都出现在山东地区,或者说出在齐鲁两国当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山东不仅仅是“一山一水一圣人”,实际上也是“多山、多水、多圣人”。

总结:山东一些其他地方的朋友,有时候会将这一水,亲切地成为黄河。这是有一些历史记录的,本身黄河对于齐鲁大地来说,孕育了一方沃土,水资源的充足,保证了农村老百姓的收成,以及大家生活来源的保障。

无论是黄河还是济南的泉水,我们大家需要保护才行,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和大自然和谐的相处,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如何鉴赏翡翠?

我们鉴赏翡翠一边从几方面入手:

看种水

翡翠的色彩并非是单纯存在的,它是通过翡翠的质地而呈现的。首先是它的透明度。透明度是鉴定翡翠的主要技术依据。翡翠的透明度,在珠宝行业中,又俗称水头或水,透明度高者,常说成水头足、水头好、水头长,透明度越高越好。通常测试翡翠水头的方法是,如光线能穿越玉料中达到3毫米的深度,为一分水,穿透深度越高水越多,如能达到二分水的翡翠就可以认定为上等品质了。

根据水头的差异,将那些水头足,透明或半透明的翡翠,称为老种。老种,色彩亮润,色与底融为一体,质地细腻致密,硬度、密度和折射率均较高。而那些不透明,发干、发瓷、水头少、光泽不亮,质量较差的,则称为新种。新种虽说也会有鲜嫩的颜色,但因水头差,而显得色调呆板,质感干巴。还有一种介于新、老种之间的便称为新老种。

影响翡翠价值的因素,还有底障。底障又可称地子。它多指翡翠质地的干燥程度,也可以讲地子是没有绿色的翠,而翠又是有色的地子。地子的颜色没有一定的形状特点,常表现为深浅不同的无色、白、灰、藕色以及浅绿色等。

翡翠地子的质地是由其结构的精细程度,水头以及杂质与绺裂多少而决定的。根据它的颜色,水头和净度来形容地子的名称多达数十种。例如玻璃地、蛋清地、冰地、紫水地、灰水地、无青地、香灰地、藕粉地、湖绿地、油青地、青花地、浑水地、白花地、白沙地、细白地、灰沙地、石灰地、糙白地以及皮包水等。

比较名贵的如玻璃地,结构细腻,水头足,绿色均匀,呈半透明状态,如玻璃一般;而蛋清地则晶体颜色偏白,犹如蛋清一般,水头足,呈半透明,又称为糯化地;清水地指地子无色或颜色均匀,水头充足,犹如冰般晶莹,故又称冰地。其他如油青地、藕粉地、干地等则水头和净度都每况愈下,质量等而下之。

地子是决定翡翠优劣的重要依据,它是挑选与鉴别翡翠的第一个直观感觉,凡收藏者都必须将其来龙去脉弄清。地子,在南方一些地区称为种。

看颜色:翡翠的色彩异常丰富,它是评价翡翠优劣和价值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众多的颜色中以红、绿、紫三色为主,它们都是翡翠中的高档颜色,其中尤其以绿色最为艳丽与名贵。

在传统分色上,人们将翡翠的绿色以浓、阳、俏、正、和为上,所谓浓是指翡翠的颜色表现为深绿青翠而不带黑色,而绿色比较浅微的,则为淡。阳就是颜色要明亮鲜艳,看上去使眼睛一亮,而阴暗不明亮的则叫阴。俏则是指翡翠的绿色要显得晶莹美丽而且可爱,反之则为老。正,颜色要纯正,不带其他杂色,如带有杂色,就显得邪了。和,绿色要均匀一致,如果绿色分布深浅不一,或者呈丝条状者,就被称为花了。

翡翠的绿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翡翠的迷人魅力,是构成翡翠身价高低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更为奇妙的是,这些绿色又呈现不同的形状,如带状的带子绿,大小不等、互不相连的呈块状的团块绿,丝絮状的丝絮绿,另外如丝块绿、均匀绿、靠皮绿,这就使得翡翠绿色更加变幻莫测。另外,专家常常根据绿色的大致的排聚的方向,即绿色的走向,寻找绿色变化的规律,从而正确判断绿色的深浅与厚薄的程度。

看雕工:

佩玉自古以来就有消灾避难,护佑平安的说法。玉雕饰品一直沿着人们所乞求的、盼望的理想和情思把部分动物形象和植物形象巧妙地组合,具象或抽象地雕琢在玉上。譬如蝙蝠,表示幸福;仙鹤、梅花鹿表示长寿;竹子表示节节高、步步高升;蝎子、老虎表示避邪等。巧妙的组合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文化,这样的珠宝文化特色也只有龙的传人才有。没有精湛的技艺、耐心、智慧,就诞生不了带灵气的理想饰品。常见的雕刻手法有浅浮雕、高浮雕、透空雕、圆雕、线刻等。精雕细刻的翡翠饰品可以充分表达各种情感的需要,是馈赠亲友最好的礼物。

如果是玉石雕刻大师来设计雕刻的作品,会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经济附加值,让作品的价值最大化!

充满灵气的翡翠饰品,需要细心地呵护和保养,虽然它很硬,但它脆,怕硬磕硬碰,它不怕水和油,但不能接触强酸与强碱。最好的保养就是随时佩戴,用你的体温和水气来滋润。

以上为鉴赏翡翠翡翠的小知识,喜欢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交流!

喝茶会提升气质吗?

喝茶会提升气质吗?

我们首先要理解“气质”这个词的大体含义,所谓气质,是指一个人从生理心理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特质。和一个人做事的风格和气度!

我们常常会讲,你看这个人的气质就与众不同,必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就像最近红遍抖音的“流浪大师”一样,虽然一副穷困潦倒,邋遢的模样,但是从他的谈吐就可以看出此人的气质与众不同,必定是一个满腹经纶和有故事的人!

所以说,如何提升气质?应该首先是来自于家庭的影响,毕竟我们70%的教育来自于父母,所以家庭的影响还是很重要的。其次来自于后天的对自己的要求和修养,首先读书是很重要的,古语说的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从中吸取精华,从而影响个人的做事风度风格!

喝茶有茶道,也有茶文化,我想品茶也会对气质提升有影响吧!毕竟琴棋书画茶是一家!但是首先你要必须先了解茶文化,才会懂茶,知道如何品茶!

有句诗写的好:“心中有天地,壶中日月长”!

你对普洱茶是品茶的终点站有什么看法?

普洱茶是不是品茶的终点站?先来看看这个视频

现在对这五分钟的视频做个讲解:

这个五分钟的视频总体说明了,通过同样的芽头,大小,分量,色泽一致性,材质相同,水温相同,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把现在所有的“形”或者形式控制到相当精确的地步,他们也是有品质区分的。也就是说,茶叶无法通过外观,以及品尝来说明品质问题。也就是说——现有的茶叶分等级标准,是有缺陷的

这说明了很多问题:

1,科技有缺陷,这个缺陷在于,忽略了安全性。就是真正的食品安全健康标准。

我们知道,食品安全标准是抽样检查,并不能保证我们健康,这是肯定的。这是“形式”上的缺陷。与科技本质的缺陷相关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用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中,陆羽鉴水神鉴的内容做了说明,这段历史——真实有效,无误,不虚假。

在视频中,我把陆羽神鉴的内容,以及解释都放在了里面,大家可以参考,做笔记。结论是,在通过不品水的情况下,能将同一水域中不同部位的水品质分出来,陆羽已经属于“神鉴”,“茶圣”的名号当之无愧。

2,说明了中国传统的优秀。目前,还没有设备可以做到这样的测试。也就是说今天,拥有这样的技术,说明了科技还是无法超越自然。

3,这个技术说明了我们古时候对食材安全性的判定,同时,根据药食同源的原理。这个技术可以判断出药性。因为在茶经中,陆羽对茶,对水的内容中,都不止一次提到了安全性,这个安全性没掌握好,我们就会有各种“疾”。比如,一之源,最后一段说,“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这段总体是说,茶叶的寻找就像人参一样,很累,人参根据效果分上中下,根据产地分出了好与坏,有些地方并无效果,在知道找人参困难的情况,我们也就知道找茶是很累的。

以上这些说明了普洱茶什么?说明了通过品普洱茶后可以有陆羽一样的鉴水技术,这个技术通过改动,成了今天,无接触看芽头分品质的技术。

陆羽没喝过普洱茶,的确可以这么认为,因为今天的记录中,他没有这普洱茶,但是唐代还有一本书《蛮书》记录了陆羽时代的普洱茶,而且那时候的贸易往来,陆羽身居皇亲国戚,给个眼神自己体会。体会什么?体会——“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的晦涩难懂之意。

那么也就是说,普洱茶就是品茶最后的终点站了么?并不是,恰恰相反,它是茶人们,品茶,学茶的起点。

我们知道,喝茶,是喝价值。价值是什么?文化属性?历史?一堆用不上的历史技术概念?这个我们自己选择。

在这里,我把我的分析来跟大家交流,作为一个营养师来说,我非常明白,营养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这是废话,每个人都知道。问题是,我们多少人做到了营养决定了我们健康?即使我们根据营养走,为什么我们没有健康,还是亚健康,慢性病这么多?仿佛营养师就是忽悠。先不要急,干货今天分享给大家,它与陆羽鉴水的案例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才贴出这个视频。

我们吃的是食物,食物是营养,营养在人体各个部位转化能量,提供人的思考,体力。思考变成认知。体力给我们行动力。这就是食物的功能,也就是说,理论上“药食同源”是对的,它决定了我们的健康,好的健康叫民以食为天,差的食物叫病从口入。也就是说,食物的好坏具有药性与毒性两种,而我们吃的食物具有药性,我们需要的是有药性的食物,而不是——毒性。

问题在于,在营养学中认为,食物的内涵物质,摄入现在社会符合安全标准的食物,也就是营养物质就可以安全了,它的确帮助人们的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个理论不实用,因为农药化肥转基因问题的负作用,自然也会有副作用或者说差的营养会进入人体,而这些可能仪器根本测试不出来。这就需要用到——“陆羽鉴水”的技能,来帮助我们鉴别真正的——安全性。真正的安全性是医书里记载的关于食物药性的作用,比如“土豆,性干,味平,无毒”,这,才是真正的食物安全性,营养学在我实践过程中,根本达不到。也就是说现有的安全标准难以让我们健康,这是我们今天的事实,只能是科技运用,但是要用在农作物上,我只能说——现在很多人有亚健康状态。

品普洱茶,不如说喝,学,懂普洱茶,这是一个作为人们的起点,关于食品安全健康标准的起点,通过喝懂,会喝。然后是不用喝就可以分辨品质,我们可以领悟茶性人性的真正含义,能明白茶性物性的意义。

比如陆羽充其量是懂茶的,知道茶的效果根据产地不同而不同,问题是他把技术用到了“陆羽鉴水”上,在不喝的情况下分出了同一个水域不同部位的水品质,这样的细节,今天的测试设备还要用到仪器进入水,可想而知他的精准度。

那么他的技术用在普洱茶上,会什么样呢?也就是我演示的“无接触看芽头分品质”,这个技术一定要去芽头,而不是叶子,因为叶子还有叶脉可以观察,而细小的芽头,更能说明问题。

那么这跟品茶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技术,我是喝普洱茶喝出来的,碰到了其他茶类我未必能到这个水平,因为食物是会影响一个人认知的,这个说起来更复杂,只能贴一些我学营养师的内容分享大家

由于,曾经的走了很多弯路,现在我仍然在学习普洱茶的路上,但就目前来说,要入门普洱茶,只需要28小时,多了或者少了这个时间,我们就会绕这个圈圈走上几年,甚至几十年。就像今天,9成以上的人会说——普洱茶水深。新茶生茶伤胃等等。这些都是因为28小时没有获得精髓的原因,从而导致的水深等等。

因此,品茶的终点站并不是普洱茶,普洱茶是起点,它告诉了人们自然套用科技是可行的,科技套用自然缺陷是很大的。什么意思呢?自然长出来的茶,用科技给人用这个没什么问题。但是科技种出来的茶树,给人用,会有缺陷。

在日本茶祖,荣西禅师对茶的描述中,茶为万病之药。陆羽的茶经也提到了茶叶养生效果,今天我们喝的科技茶有没有缓解呢?

有人说,社会进步了,身体方面也进步了,所以老一套不实用了,我就问问这次中医对于疫情控制,看看美国的疫情控制,我们是否应该有所启发?

综上所述,品茶是一个品健康养生的过程,这点上是我们的嘴巴决定的,包含了,自然,植物,工艺,存储,转化【历史】,科技等等的总和,这是我们品茶,一张嘴应该做到的理想化理论,它需要判断这个当下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反映了周边的人文,最重要的是,它反映我们的环境,到底是健康还是有害的。

因此,普洱茶是否是品茶的终点站,应该由我们自己来判断,因为很多人说,茶无上品,适口为珍,这句话是相对的。世界上哪里有上品?只要有物质,都有上品,都有标杆,这反应的是——食物影响了一个人的认知,当大家的食物品质趋同的情况下,这样的理论,是被人认可的,这就是为什么“茶有上品,适口为珍”理论不认可的真实原因。

金骏眉飘逸杯正确冲泡方法?

金骏眉冲泡准备:金骏眉用山泉水、井水、纯净水等含钙镁低的“软水”,水质新鲜,无色无味且含氧量高的水冲泡,金骏眉这样的好茶可不用用自来水冲泡. 水烧开后,注意! 红茶不能用滚烫100摄氏度的开水冲泡,特别是用茶叶嫩芽尖制作的金骏眉,需等开水凉到80-90摄氏度后才冲泡,放多少呢?放3-5克即可, 第一泡是洗茶快速出水洗杯闻香,第一泡至第十泡时长约为:15秒、25秒、35秒、45秒、1分钟、1分钟10秒、1分钟20秒、1分钟30秒、2分钟、2分钟30秒.正确的金骏眉冲泡方法,武夷山桐木关正品金骏眉可冲泡10泡以上.根据个人喜好控制出水时间.

喝金骏眉红茶除了喝茶还得欣赏茶叶在水中的翻滚舒展,所以最好用红茶专用杯组玻璃杯来冲泡,使用中投法进行冲泡:先在杯中注入大约十分之一的热水烫杯,再投入3-5克金骏眉茶叶,然后再沿玻璃杯壁注水进行冲泡,茶叶在杯中舒展开,就会散发出其特有的馥郁清香.

金骏眉的冲泡方要点:

1、冲泡金骏眉红茶的器皿选择: 建议选用红茶专用杯组或者高脚透明玻璃杯,这样在冲泡时既可享受金骏眉茶冲泡时清香飘逸的茶香,又可欣赏金骏眉芽尖在水中舒展的优美姿态.

2、泡金骏眉红茶的水温控制 泡红茶的水温,冲泡水温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适合的水温有利于金骏眉茶叶香气、滋味以及所富含的内含物的浸出. 一般我们选用煮沸后自然凉至85-90℃左右的水冲泡金眉,会较传统绿茶水温偏高的原因是在于金眉的选料及制作工艺特殊,水温太高了则会失去其活性.3、金骏眉冲泡的茶量:冲泡金骏眉需要放多少茶叶呢?根据个人口味浓淡掌握,金骏眉茶3-5克即可,太多了浪费.

3、金骏眉放茶方式: 由于金骏眉选料质嫩,均为茶叶芽尖,茶香醇厚馥郁,在杯中先注入少量的水(注水约1/10,冲泡容量以200ml为例)温杯,然后缓缓投入茶叶,再高冲热水,待茶叶在杯中慢慢舒展的时候可以细闻此时金骏眉所散发出的特殊的馥郁清香.

4、金骏眉冲泡方法:冲泡金骏眉红茶也可以采用中投法预先放入3-5克金骏眉进行温润洗茶后,为保护细嫩的茶芽表面的绒毛及避免茶叶在杯中激烈的翻滚,应沿着玻璃杯的杯壁细细的注入水,以保证茶汤的清澈亮丽.

5、金骏眉的出水时间品饮 :第一次注水后,金骏眉(银骏眉)在杯中大约静置45秒,然后出汤品饮(杯中可预留冲泡投茶前的水量,可使每泡茶汤滋味均匀).

茶友根据个人口感习惯可进行3-8次的重复泡饮.正宗的金骏眉采用科学的冲泡方法十泡没有问题.茶汤甜味依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