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山主人,如果给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配图
芙蓉山主人,如果给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配图?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穷。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配图如下:
逢雪宿芙蓉主人?
问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短短的二十个字,有着怎样的况味?引言:
时光到盛唐——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这些顶尖大诗人们,才情昭著,如日中天,由于他们的灿若星辰,交相辉映,盛唐气象,应运而生。
然而,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有一个诗人虽默默耕耘,但绝非不闻天下,他的五言诗最能兴诗人之幽情,他就是“风雪夜归人”的咏叹者——“五言长城”刘长卿,无疑也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在他一生的诗歌创作中,类似“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比比皆是,有“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也有“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的名句和千古佳话,虽然不能与大唐一流诗人门相提并论,但也是凤毛麟角了。
那些脍炙人口的佳作我们就不一一而论,那是学者们探讨的问题。我们今天就简入手,看看他那一首旷古名作,仅仅只有二十个字的“五言绝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也是纳入中学教学课本的一首诗,摘录如下: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文隐括释义:那一年,某一天,日色将晚,仕途失意的诗人,在山路上踽踽独行。
漫长的山路,山路蜿蜒。
在夕阳的映衬下,一望无际,看不到边。
夜幕渐渐降临,风也越来越急,哪里有人家?哪里可以落脚呢?
这在羇旅的诗人心中还是个谜。
焦虑着仕途如此坎坷,感受着严冬如此寒澈。
大千世界,茫茫天地,如此之广阔,难道就没有我老刘的容身之处了吗?
北风肃杀,艰辛跋涉,视线模模糊糊,仿佛看到一个小茅屋。
这不是幻觉吧?绝望处一线生机,诗人喜出望外,不顾旅途的疲惫,毫不犹豫地跑去扣响主人家的屋门。
夜深了,刚刚入睡,突如其来的犬吠声,惊醒熟睡中的诗人。
这声音划破天际,惊醒万籁俱寂的山村,顿时欢腾一片——
犬吠声,夜风声,柴门的咿呀,院落的动静,家人的对话,所有的声音交织成一片,那也许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归来吧?
诗人在枕上听着,眼前浮现着“风雪夜归人”的场景。犬吠人归,弹去身上的飞雪,平安到家就是福分——无论人在天涯何处,总有一盏灯为你照亮归途,就如同茫茫大海中航行,任凭狂风暴雨,望见了灯塔,就有了回家的信心。
这一切的一切,不就是人生吗?如天上的浮云,漂浮不定,仕途上的失意不就是一缕烟云?只有忘却世尘的繁杂,调整心态心,才能感受突如其来的宽慰。
所以,无论仕途坎坷,还是商海沉浮,无论是谪贬异乡,还是江湖行商。羇旅天涯,风雪交加也好,狂风骤雨也罢,明月当空,花前柳下,都得拿得起放得下。
后记:说说你的故事:
那一年,那一天,是否有类似的风雪交加?
你在风雪中投宿的情景,是否可以分享大家?
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在旅途上?
是否还有和你一起投宿的她(他)?
今年冬天是否还在你身边?
在寒夜里温一壶老酒,与你一起围炉夜话,再吟一阙《浣溪沙》:
北国朔风起八方。彤云天际息严霜。
犹思春日暖斜阳。夜话红炉浮蚁煮。
玉尘寒径野芜荒。小园梅骨韵沉香。
再次感谢悟空问答平台!感谢文友提问邀答!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原创作品不易,敬请关注分享,互动交流,留言雅正】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题目怎么断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从内容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主人风雪夜归图。写诗人因下雪日暮,投宿芙蓉山一户人家,遇见主人归家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有没有唐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分句介绍?
题主说得非常对,不同诗句不同意境都能反映诗人的心境,甚至后来人在读诗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心情也能对诗作出跟作者不一样的理解,这是诗的妙处。但不管读者如何理解,也不能忽略作者的原意,这就必须要理解诗的创作背景。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分句介绍从字面意思来看,这首诗非常简单,短短4句诗,合起来是一幅画——前三句写日暮路远,天寒茅屋,柴门犬吠,最终都归于一句“风雪夜归”。
作者先以两句诗,把山中旅人日暮投宿的背景交代清楚,以“日暮苍山远”开头,我们看到的是天色渐晚、山路绵绵的画面,一个“远”字是这句诗的重点,虽然没有提到人物,我们却可以想象出一个旅客急于投宿的心情,因为旅途还很漫长,就像看《西游记》,天色一晚唐僧就要委托悟空去找地儿住一样。
第二句写“天寒白屋贫”,路人急于投宿时,突然发现远处有一个小茅屋。这句诗写得妙,你看,第一句写路远先写日暮,天都要黑了旅途还那么遥远,心中生起一股绝望,使得这条路显得更加遥远。这一句也一样,写“贫”先写“寒”,一间简陋的茅屋本来就给人贫穷感,加上阵阵寒意,更加让人觉得饥寒交迫。这句“天寒”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句的日暮路远,启下文风雪忽来。
接下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两句是作者听来的:“柴门白屋”、“风雪天寒”、“夜与日暮”,每一个字都和前文紧紧相扣,前面还是日暮,这里已经入夜,作者已经投宿到白屋中歇下了。这时一阵犬吠声在群山中响起,从宁静中忽然喧嚣起来,想必它是在迎接“披风戴雪”归来的主人。
创作背景刘长卿这个人,运气不太好,本来有机会抓住盛唐的尾巴,却在科举揭榜的前夕爆发了安史之乱。当然,他毕竟有才,特别善作五言诗,自称“五言长城”,有才的人不论在什么时代都能当官的,于是刘长卿也当官了。
但是从他自称五言长城也能看出来,这人不是一般的自负,有点文人的臭脾气。你脾气臭了,怎么混官场呢,于是他和许多文人一样,官运并不亨通,先后两次因为臭脾气得罪上司被贬。
这首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就是刘长卿被贬之后所作,太阳要落山了,目的地还那么遥远,这似乎是在隐喻自己被奸佞陷害到走投无路的境地。正在这时,他又似乎在绝境中看到了一线光明,接纳他的白屋、犬吠、夜归人,仿佛都是自己的希望。
就写这么多,这首诗的理解历来有争议,我选择了自己更喜欢的理解方式来讲,具体争议点这里就不说了,题主可以自行查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