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功夫,中国功夫真的存在吗

2023-03-23 106阅读 0评论

工夫功夫,中国功夫真的存在吗?

远的没见过,但86年的一次亲身亲历,让我相信功夫是真的存在,而且是货真价实的真功夫。

86年我读小学四年级,一个深冬凌晨六时,天刚蒙蒙透一点亮光,我和一个小伙伴就相约爬起来上学,此时整个山村还笼罩在一片白蒙大雾中,我们为御寒一路小跑,可能太早一路没碰上几个同学。我们学校就坐落在大山脚下的一个凸起的土坡上,四周种满榕树、椿树、苦楝树和竹林,从大土坡到山脚有一片一百五十米左右的空旷田地,也就是这片空旷田地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真功夫和真正的极限速度。

工夫功夫,中国功夫真的存在吗

我们上学贪近,一般都从这片空旷田地截直线进入学校后门。当我们跨过后门前边的那条小溪,就听见从学校食堂方向传来两声清脆的枪声。此时大雾已变薄不少,我们这个角度刚好比较清楚地看到一个矫健的身影从食堂宿舍破窗飞出,顺势一个地滚敏捷地闪过两个扑上去的壮汉,随即几个大步一脚蹬上食堂窗口下沿,一个翻身就抓住食堂平房上边沿。这时又一个年轻小伙冲上去起跳想抓他的脚,不料那身影一扭一蹬,刚好踢到小伙的头,小伙闷哼一声重重地砸到地板上。那身影双手一使劲,反身扭上了平房,没有停留三两步就跳上了连接食堂的那排瓦房上,与此同时一大批公安带着警犬从前门冲进包抄过去,冲在最前面的干警对着身影连开两枪,不过那人速度太快,身轻如燕地掠过那排瓦房,一个纵身抓住一根竹子没入竹林。枪声一响,我们身旁的小溪边、学校围墙下面的草丛中突然窜出大批全副武装的公安干警,好家伙足足有一百来号人,纷纷向竹林围拢上去。

我们小伙伴一下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吓得惊恐万分,急忙学着电影里解放军叔叔勇敢的样子卧倒趴在田埂边下,生怕一颗不长眼的子弹飞破自己脑袋,不过好奇心还是驱使我们抬头继续观望。

看着那么多公安围上去,我们以为那身影绝对跑不掉了。谁知没一下子,竹林那边就传来激烈的呼嗨打斗声,随即发现那身影又翻身上了瓦房,出乎意料地折身朝后门我们方向急掠而来,有三四个公安也先后上房紧追。那身影几个跳跃就甩开尾随,一个翻身跳出后门,埋伏在后门附近的几个公安猛扑上去,不料那身影反身迎上突然矮身一个旋转扫堂腿,三个公安应声而倒,那身影又一个倒地侧鞭腿狠狠砸在另一个公安肩颈之间,公安闷声倒下。身影一个打挺起来就朝山脚方向狂奔过去,埋伏在小溪边的七八个公安干警猛跳而出,谁知身影一个斜跑,敏捷如猴三下五除二就把几个公安踢下水沟,有一个抱住身影的干警甚至被反甩出去四五米远。

那身影没有一丝停顿,像弹簧一样的大腿几步助跑就一脚跨过四五米宽的小溪,然后飞掠往山脚奔去。这时,追击过来的几个公安呯呯开枪,子弹呼啸从身影周身飞过,那时候浓雾还没完全散去,那套身影跑起来就像腾云驾雾一般,几瞬间就插进山林。

围追的队伍也不算慢,跟着警犬的公安也快速追上山,可不到一下子,就从山脚树林传来警犬两声凄惨的嗷呼声,接着就是枪声呼喝声混在一起,不久枪声呼喝声停止,山脚安静了下来。

紧跟而至的大批公安把山脚围住,一部分上山增援,但很快陆陆续续退回山下,我们清楚地看到有几个伤员被抬下山,还有一个公安抱着那只已经死掉的警犬一步一步挪动下来,立即有民兵和救护车把他们接走。

终于松一口气,我们回头一看,不知不觉大批师生和群众也围上来看热闹,村支书和校长在忙着疏散人群。我们走进校园,又看到有受伤干警陆续从食堂宿舍和竹林里送出来,被车子接走了。

这案当时轰动十里八乡,我们陆续从各种渠道知悉了案件始末。原来,此逃犯姓杜,本县隔壁乡人,是自卫反击战退伍功臣老兵,身手不凡枪法突出,还有一手飞刀绝技。但此人脾性孤傲暴烈,也没读过两年书,退伍回来安置进县里人造板厂当工人,因不满工作安排,加之性情暴烈被厂领导排挤,一怒之下殴打领导致残、打伤了厂保卫科好多人后出逃。几年时间,此人靠着不凡身手,先后盗窃了周边几个县的百货、五金公司等单位保险柜十多次,案值十几万元,还打残了一名仓库安保人员。周边几个县的公安机关都下了通缉令,多次联合抓捕,皆因老杜本事高强行踪诡秘飘忽不定,都没抓到人,还伤了好几个干警。

此次被两县公安围捕,说起来有点好笑,老杜为躲避风头,半夜遁入我们学校找战友老韦(也是自卫反击功臣,因文化低安排进学校当校工),半夜没有下酒菜,摸走一位老师养的鸡,被这位老师的老母亲发现了,他们也算讲义气留下5块钱(当时的5块钱不是小数目),可这老太婆很犟,硬是告状给当大队妇女主任的儿媳,儿媳用村里唯一一部电话报了警,引起公安部门重视,通过分析迅速确认是在逃重犯老杜,于是连夜组织两县公安围捕。

后来我们听老韦讲述老杜的故事,老杜祖上几代都是练武高手,曾祖父是晚清民国初期右江一带出名的一个镖师,老杜成长在十年动乱没读过几天书,但偷偷习武从未落下,参军之前已身怀绝技。老韦说当年训练他们侦查班9人围殴老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老杜也直言不讳说过:如果徒手不计生死,整个侦查班的下场只有死光,而不能伤他一根指头。老韦说,他们在前线三个月只出过两次任务,都是部队进攻前潜入敌后穿插并寻找敌军指挥部,其中一次他们和一支越军特工队在山沟密林里狭路相逢,双方根本来不及开火就交叉缠斗在一起,老杜大发神威一人就干掉了三个特工,对方吓破了胆四散奔逃,老杜又飞刀干掉了两个,差一点团灭这支特工队。然而意外暴露行踪,也使他们的行动失去意义,只能快速撤退。虽然他们杀了不少敌军,但却没有完成穿插的任务,反而受到团部的批评和处分。

回说这次抓捕老杜,确确实实算是大败而归。进屋抓捕的四人身手不错,可是有两个被打断了肋骨,一人被击打昏迷,另一人被打折了鼻梁脑震荡。整个清晨行动受重伤昏迷两人,二十多人受各式各样不同程度的内外伤,还损失了一条金贵的警犬,那条警犬活生生被一块石头砸烂了半边头。用老韦的话说:老杜没有丧失最后理性,即便公安开枪,老杜也没有对他们下死手,要是亡命暴走的话,恐怕会非常惨烈。

老杜消失在山林以后,好几年销声匿迹,93年听说有人在西双版纳见过他,96年又听说有人在深圳见过他,再后来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几十年过去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始终深刻烙印在脑海,挥之不去。老杜那矫健的身姿,那惊人的胆魄,那迅捷的出手,那如风的速度,让人叹为观止,也成为我们小伙伴乐此不疲津津乐道的长久话题 。

古代的武术有没有杀伤力?

感谢邀请!我年轻时练过几年武术,凭我的经验和理解,有真功夫者与普通人打架肯定有杀伤力!条件和规则是不能使用热兵器就是现代枪支。

我的故乡在鲁苏豫皖交界地,自古兵荒马乱多、豪杰响马多。为了防身护院也好,为了争强好胜也好,乡里年轻人盛传武术,当地叫练武。我的青少年时代,亲戚邻居家的男孩有不少喜欢练武的,我也跟着练了几年洪拳,学了不少架子套路,其中有四路架、六路架等,还学过华拳的十二路弹腿。武术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棍等器械,因为上学读书,尤其是读高中住校后,我没有机会再练了,可心里依然热着练武。每到周末放学回家,傍晚就到邻居院子里,看小伙伴们耍单棍、双刀、七节钢鞭、双刀破枪等,一个个窜蹦跳跃、刀光剑影,人简直像飞一样,令人眼花缭乱!

中国武术与狩猎、舞蹈、音乐等技艺一样,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最初是在人类与野兽搏斗、氏族之间战争中出现的,在封建农庄的打架、防卫、护院中兴盛的,在诸侯王朝的互相征伐中发展起来的。武术通过祖辈相传的修炼、完善、传承,成为人们进行搏斗、攻防、厮杀的武义,有着成熟的套路、拳谱、歌诀。由于地域、传承的差异,分成了少林、武当、太极等门派。一些掌门人还记录、整理、研究武术,著书立说写出如《纪效新书》、《武篇》、《耕馀剩技》等。《射雕永雄转》《神雕侠侣》中就有寻找、争夺武术秘籍的记述。所以武术不仅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实用搏杀技艺,而且还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化体系。

到了现代工业社会,西方发明了枪炮等热兵器。在近代战争中,武术与枪炮对抗,便成了敌人单方面屠杀,近身格斗厮杀的优势没有了。清末从山东发起的义和团起义,自以为武功高强、刀枪不入,使用冷兵器与手持热兵器的洋人作战,结果在洋人的枪弹中,一个个如谷捆子倒下了!

新中国之后,厮杀、战争逐步退去,武术演变成了一种体育项目,有健身、强体、竞技、表演的作用。现在的武术只是让人看着花哨、好玩而已,也就是大家说的花拳绣腿,没有什么实际杀伤作用了。其实,这是大部分人不懂武术,也就是常说的外行人看热闹,只有内行人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

大家平时看到的武术对打、刀枪对杀,认为都是设计好的表演,不一定是真功夫。其实,说武术是设计好的表演也对,说不是真功夫就不一定了。武术练习与钢琴教学几乎一模一样。钢琴教学,老师要严格按练习曲谱,从一个音符、一个小节教学生,学生要一个音符、一个小节学弹奏,弹奏不好老师就会纠正。武术练习,师傅也严格按祖传套路,从一个拳法、一个招式教徒弟,徒弟要一个拳法、一个招式习武,习武不好师傅就会调教。据说一首钢琴曲,学生要练习一万次才能弹奏熟练,可一个武术套路,徒弟要练习一万多遍才能万无一失。钢琴练习,弹错了大不了重弹,武术器械练习,一旦失手,可就是皮开肉绽了!平时武术套路练熟了,实战对垒时才能一招制敌。这就是武术套路练习像表演一样的原因。

武术套路练习,看似花拳绣腿,眼花缭乱,其实一招一式都是模拟实战,攻防兼备,来不得半点虚的。在武人实战中,就不按套路了,而是用套路里的招式进行交手,或攻或防,攻防贯通,几个绝招就能把对方置于死地。比如武术中最简单的、最常见的弓步,以静态的右弓步为例:习武人左脚在后大小腿绷直;右脚在左脚右前方45度角踏实,小腿与大腿成直角弓步。右拳向下用力打出伸直,左拳向上抱紧靠己腰窝。上身稍前倾,眼睛直视前方。其实,武术套路练习中偶有这样的亮相姿势,实际交手格斗中,是看不到这个姿势的。实战动态中的右弓步是在敌方左拳出击,或打或劈或轮时,自己马上跨出右弓步,身体随之前倾站稳,右拳出击防御,或档或拨或拧对方的手臂;同时藏于自己左腰窝的左拳快速攻击,瞄准敌方出手时留下的破绽,分上中下三路,顺势打击其下巴或胸膛或腿裆,一招破敌制敌。所以实战动态中的弓步是防御和进攻辩证统一的,是攻防兼备融合在一起的。

毛主席说:一切战争的目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军事辩证法弥补了西方经典《战争论》战争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而没有“保存自己”的缺陷,使战争上升到哲学高度。用毛主席的战争哲学来观察中国武术,其从实战出发、攻防兼备的特色,具有深厚的哲学意义!

习武之人,尤其是深得师傅真传的武艺高手,一般不出手,出手不一般,相当有杀伤力?上个世纪的70年代,人民公社时期,一到冬季,公社里就组织几个村几百上千的农民,搞农田基本建设会战,那可是人山人海的大兵团“作战”啊!出门的都是青壮年男人,休息的时候不是讲故事,就是开玩笑。有一天邻村的张钢梁逗我村本家哥小连说:“爷们,听说你习武,大叔想试试你的本事!”钢梁是有名的壮汉,人高马大,附近村里上梁、出棺都少不了他。小连只有十六岁,家里七个姐妹只有他一个男孩。父母怕独子受欺负,暗地里请了师傅教他练拳。钢梁挑衅小连比武,本来是自恃高大拿小连开玩笑,连说:“来,来,玩玩!”。小连一来没有长大成人,二来有些胆怵他的高大,连说:“大叔,别闹、别闹!”可钢梁得寸进尺,扑上去就要摔小连,小连潜意识应战,一退身变成左弓步,右手随机一把抓住钢梁伸来的手指,顺势向自己身边一拉,钢梁“呱唧”趴倒在地!钢梁有些恼羞,爬起来急忙又扑上小连。小连没动身,稍侧身变右虚步,一伸腿把扑来的钢梁绊倒在地。两招下来,钢梁不敢动手了,自己找个台阶下说:大叔就是想试试你练得咋样的,看来还行,你爹没白给你请师傅!小连马上拉起钢梁说:“对不起大叔,可别笑话侄子了!”从此以后,人们都知道小连有几下子,没有人敢欺负他的。

现在是热兵器时代,武术的作战功能降低了;现在是和平年代,武术的防身搏斗需要也减少了。但武术作为传统文化,依然深受青少年喜欢,习武练功的仍旧很多,其中深得师傅真传、武功如火纯情之人还有不少。当今没有了镖局、武行,可中国武术还有用武之地,如领导人出访身边、明星大碗出行身边、重要物资押送过程中,都可能深藏几个高手!其武艺的杀伤力不可小觑!

武术和跆拳道你会选哪一项?

在中国文化里,不管是国内国外的功夫项目,统称为武术。

如果你这里说的是中国传统武术的话,那么武术的种类成千上万种,包括拳法、兵器。

古老的武术还蕴含了哲学,心理学以及佛法、道法的很多道理。

跆拳道,作为国际上的流行的一种武术,众所周知腿法见长。

每一种武功,能在世界上流行和传承几百年,就有自己的道理。

世界上只有最强的人,没有最强的功夫。

如果你想学会做人的道理,修身养性的方法,传统武术更深刻一些。

如果你想在世界上拿名次的话,跆拳道是奥运项目。

本人习练泰拳、搏击和传统武术。

再说一遍,每一种武术能够成为传承,就一定有它的道理。

比如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时间虽短,但是却是在世界上习练的人很多,非常流行。

所以喜欢练什么,是看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的实际情况。

武术到底是什么?

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

都以少林武功为天下第一?

很多小说当中,都会把“少林”当做一个实力非常雄厚的势力,说数一数二也不为过,甚至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武林泰斗”是它经常出现在人前的面貌。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小说等文学作品都会有这样一种认知,而读者接受起来也近乎没有异议呢?

这要从三个方面说起。

第一,少林武功的起源和传入,极大影响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

少林武功据传出自达摩,而达摩也是少林寺实质上的创始人。

达摩不是中国人,而是外来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来中国传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我想很多人都听过,这也能反映出当时佛教在南朝时期的影响。

中国本土上的佛教在达摩传入之前就有,汉朝就设立过白马寺,也有很多流派,但是影响都不如后来达摩传入的这一支。

达摩传入的这一支佛教就是后来和中华文化结合在一起而诞生的“禅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这是“禅宗”的特点,尤为讲求“顿悟”,对修行并不是太过看重,在当时和所有流派都不一样。

达摩自南朝梁朝进入北魏,最终在嵩山落脚少林寺,传扬自己的佛法。因为和中华文化有很多契合之处,非常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所以少林寺也成为了中国佛教的祖庭。

达摩来中原之后,也传下来一些“武术”,并且对中原的武术理念和实战都有推进。

中华武术起源很早,在最初就是军队中的战技,《春秋》当中对它的作用说得很明白:

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这种技艺一般人是接触不到的,主要用于战争上保境安民,还没有到民用的阶段。

而达摩在少林寺传下的武艺明显与之不同,它更像是名医华佗所创造的“五禽戏”一般,用于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当然,也有实战功用。

我们现在经常能听到的一些武术,比如“太极拳”、“八卦掌”等等技艺,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做“内家拳”,这一名字的由来和少林寺有关。

少林寺的武术以刚猛强健为主,往往先发制人,势大力沉,如金刚怒目,霹雳雷霆;而“太极拳”、“八卦掌”一类的武术正好与之相反,讲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往往后发制人。

因为“少林寺”并不是本土直接诞生的,所以它们的武术被称为“外家拳”,与之对应的“太极拳”等就被命名为“内家拳”。

两者不是对立,就像禅宗是佛教和中华文化所融合的产物一样,在武术的理念和实战上也是互补的,双方都在汲取对方的长处,发展自身。

这是在理念和实战中,少林寺武术对于传统武术的推动作用,它在整个武林中都具有极高的地位。

第二,少林寺在历史上确实做过一些事情或者留下过一些传说,让人钦佩

关于少林寺的传说有很多,比如“十二棍僧营救李世民”、“十八铜人”等等,也有很多僧人和开国皇帝有很深渊源,比如朱元璋等等。

这些故事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编造的野史趣闻,但并不妨碍它们在民间的影响力。

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一般都是正面形象,不妨碍民间对少林寺的尊敬,所以被小说家采纳,将其设定为“天下第一”就很容易被接受了。

一个势力越古老,留下的传说就越多,既然能经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那么实力自然也是极为强大的。

民间有俗语“富不过三代”,而少林寺已经屹立太长的时间了,其中还有各种“仙佛”的传说,这些都极大提高了少林寺在民间百姓心中的地位。

当然,仅有这些传说是不行的,佛家在民生方面还做过很多好事。

开辟山路、行善积德、施粥救急等等其实都是常见现象,而最为让人感恩的就是在困难时期,尤其是灾荒年间。

古代遇到灾荒会有很多难民,这些人因为生活得不到保障,就构成了社会上极不稳定的群体,国家自然要第一时间救助,而一些地主也会减免租金,而这时候寺庙也会出现一些行动。

对于这些难民,古代国家钱财粮草因为需要层层审批,一来一回有很长时间,那么该如何管理呢?

这就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趁着饥荒年间大兴土木工程。

官府在救助的同时,也会招聘这些难民来修缮府邸、道路,而寺庙在这个时间也会招募一些工人来修缮或者扩建。

一来是因为此时的劳动力非常廉价,二来也是让这些难民有工作可以获得收入。

官府、地主所做的事情本身就是不得不做,这是他们的义务,但寺庙的做法却是可做可不做,虽然能以廉价劳动力更好地建设寺院,但同时也给受灾的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也为官府、地主分摊了压力。

这样一股势力,自然在官方和民间的声望都比较高。

第三,少林寺的武学理念,持身中正平和,符合“领袖”的设定

少林寺这股势力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劣迹,劝人向善,维护稳定,不仅对官府没有威胁,反倒让很多事情变得非常容易。

而价值观的培养一直是佛教比较重视的一点,所以这一势力出来的弟子往往心怀善念,对人对物都有一份善心,行善积德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

而少林寺本身的影响力又主要在宗教领域,局限在佛教之内,并不和其他势力产生太过严重的利益冲突。

其武学的发展也不是为了争强斗狠,而是在研读佛法之余修身养性,强身健体。

这就像我们所说的,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一个道理。

这样一来,少林寺在武林中可以说和其他门派没有太多恩怨纠缠,反倒结下了很多善缘。

人性就是这样,伸手还不打笑脸人呢,何况是这样一个超然世外,对自己有所恩惠的势力呢。

所以,当人们想要推举一个让很多人信服的势力之时,自然那个人缘最好的更容易被人接受。

小说家写故事肯定也不能太脱离于社会,尤其是武侠这一类通俗小说,如果内容太过违背社会的认知,自然是缺乏读者的。

通俗小说没有了读者,就没有了盈利的手段,印刷出来卖不出去,评书没有人听,这自然是应该极力避免的。

通俗小说家迎合社会、读者的口味来创作,是他们吃饭的本领,所以对于少林寺这样一个在现实社会上口碑和名望都不错的势力,基本上只能夸大称赞,而不会恶意贬低了。

将中正平和的“少林寺”作为天下第一的武林领袖,自然也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