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沱,新时代伟大的成就
沱沱,新时代伟大的成就?
一、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二、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联合国需要中国。联合国是以自己的普遍性而自豪的,然而,不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不在联合国里,联合国有什么普遍性可言?世界面临着众多的问题,需要联合国发挥作用。如果联合国缺少中国这一块,显然在应对世界上大的问题时缺少了有力的支撑。
恢复席位后中国代表团笑逐颜开
三、载人航天
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实现了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神舟七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自动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航天运输系统进入定型阶段。
神舟五号
四、港澳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结束了葡萄牙在澳门442年的殖民统治。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大大推进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香港回归
五、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
青藏铁路通车
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是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创始国之一。1984年4月,中国取得了总协定观察员地位。1986年7月,中国向总协定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从此开始了“复关”和“入世”谈判15年的漫漫征程。从2001年12月11日入世到现在这十几年间,中国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对外贸易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世界大家庭中的贡献、地位和作用发生重大变化。入世推动开放,开放引入竞争,竞争倒逼改革,改革激发动力。
中国加入世贸
七、2008年北京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中国拥有如此众多的优秀运动员也令人印象深刻。改革开放30年风雨历程,中国在世界人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一个蓬勃的新兴经济体。北京奥运会则把“文化中国”传递给了世界,“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深深地融进汇聚了人类和谐的奥运理念中。 “文化中国”在世人心中留下印痕,中国传统、现代的文化元素通过奥运会这一平台走向世界。
2008北京奥运会
八、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过三十年的壮观增长,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10年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过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九、辽宁舰航母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2号舰瓦良格号。辽宁舰的入列不仅是中国海军史上的划时代大事,也是中国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首艘航母服役仍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时刻,它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将正式步入航母时代,使中国的海上力量有明显飞跃。
辽宁号航空母舰
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BDS),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长江第一桥沱沱河大桥新桥通车时间造价多少?
长江第一桥沱沱河大桥新桥通车时间造价7.28亿元。
沱沱河桥座落在109国道距西宁1197公里处的沱沱河上,是长江源头一座公路大桥。大桥修建于1958年,1987年10月在上游原桥旁边重建新桥,均已废弃,现在的沱沱河大桥为2002年重新修建。沱沱河大桥是唐古拉山地区修建较早和较长的一座钢筋混凝土大型桥梁,桥位海拔4700多米,是当今世界海拔较高的桥梁之一。
沱沱河的自然环境?
沱沱河流域深居青藏高原腹地,地势高耸、空气稀薄、南北均有高山、地形封闭、受海洋性风系影响微弱,属高空西风带控制区。气候干寒,多风少雨,天气多变,终年低温,没有明显的四季,仅有干湿二季的区别,10~4月为干季,5~9月为湿季。沱沱河沿年平均气温为-4.2℃,7月最热平均气温7.5℃,1月最冷平均气温-24.8℃,极端最低为-33.8℃。每年冻结期长达7个月。若以气温的垂直递减率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计算,沱沱河源头海拔5820米处较沱沱河沿海拔4533米高出1287米,则沱沱河源头年平均气温应约为-12℃,各月平均气温均为负值。
沱沱河流域处于西风带内,冬半年盛行西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风季。沱沱河沿年平均风速为3.9米/秒,最大风速约40米/秒,相当12级。6级以上大风年平均74.5天,占全年刮风日数72%。1972年6级以上大风达134天。每年1~5月多沙尘暴,1966年3月沱沱河沿附近刮沙尘暴达12天之久。由于海拔高,气压较低,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43%。人在该地区易发生高山适应不全症,即高山缺氧反应,如头昏、头疼、四肢无力、心跳加速、恶心呕吐等。
流域内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据实测资料统计,沱沱河沿年平均降水量为283.1毫米,月最大降水量为174毫米(1972年7月),日最大降水量34.4毫米(1963年7月17日),降水集中在7、8、9月三个月,7月最大,5~9月占年降水量的85%~96.7%。在年平均降水日98.7天中有57.9天为降雪。年平均雷暴天气为58.2天。年平均冰雹日18.4天,最多时30天,集中在6~9月。年蒸发量在1170.8~1660.8毫米之间。 沱沱河封冻期较长,到每年4月气温回升,冰雪融水补给开始,水位上升。随着高原湿季的到来,降水量增加,6月以后水位涨势加大,年最高水位出现于8月,10月水位逐渐下落,年变幅约在0.90~1.60米之间。水情变化以及封冻、解冻过程均为气候条件所控制。
沱沱河多宽浅河段,故多散流、漫流、支汊、串沟,水浅、流速不大。
沱沱河沿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15924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283.1毫米,平均年径流深51.9毫米,实测最大流量75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0,多年平均流量26.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8.26亿立方米。囊极巴陇沱沱河口以上集水面积17616平方公里。据青海省水文总站推算,沱沱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29.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18亿立方米。沱沱河年径流量约占通天河玉树直门达水文站年径流量的7.7%。
1978年长江江源考察队曾在沱沱河一些地区,施测水位、流速、流量。7月10日17时测得沱沱河口流量为35.4立方米/秒,断面面积42.1平方米,水面宽61米。7月23日测得姜根迪如峰北侧冰川水流平均流速1.14米/秒,平均水深0.4米,水面宽5米,流量为2.28立方米/秒。7月24日测得南侧冰川水流平均流速0.88米/秒,平均水深0.40米,水面宽14米,流量4.97立方米/秒。7月18日在纳钦曲与切苏美曲汇合口实测流量为12.1立方米/秒,平均流速0.87米/秒,最大流速1.24米/秒,平均水深0.3米,最大水深0.7米,水面宽46.4米。
从切苏美曲口起至波陇曲口止,沱沱河水源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1978年7月19日,江源考察队曾在纳钦曲峡谷谷口观测水位,当时日气温上午8时为-3.2℃,14时为25℃,日变幅达28.2℃。随着日气温的变化,水位在一日内呈有规律性的涨落,当天12∶00时水尺读数为0.12米,24∶00时水尺读数为0.44米,变幅达32厘米。
沱沱河自波陇曲口至囊极巴陇平均坡降为1.29‰,历年最大水位变幅不足2米。
沱沱河干支流上源多为雪山冰川,冰雪融水补给量大,因地面温度和气温皆低,故水温也低。1978年7~9月沱沱河沿月平均水温为3.7℃~6.9℃,最大值为9.2℃。
沱沱河泥沙粒径沿程变化较大。床沙中值粒径:距河源43.9公里的切苏美曲汇入处为41.5毫米,距河源61.1公里的拉日干木章巴河汇口下2公里处为16.5毫米,距河源285.9公里处的沱沱河沿仅为3.5毫米,囊极巴陇则为3.3毫米。 沱沱河源头的格拉丹东、尕恰迪如岗和岗钦等雪山上,现代冰川十分发育,其冰川形态类型有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以及过渡型冰斗悬冰川、冰斗山谷冰川等。
冰川面积格拉丹东雪山群外流水系55条冰川,面积为394平方公里;内流水系30条冰川,面积268平方公里,合计662平方公里。尕恰迪如岗雪山群外流水系16条冰川,面积94.4平方公里,内流水系10条冰川,面积111.0平方公里,合计205.4平方公里。祖尔肯乌拉山外流水系14条冰川,面积73.8平方公里,内流水系6条冰川,面积20.0平方公里,合计93.8平方公里。各拉丹冬、尕恰迪如岗、祖尔肯乌拉山三处雪山群外流水系共85条冰川,总面积为562.2平方公里;内流水系46条冰川总面积399平方公里。
根据前碛垅发育,并有冰核前碛垅存在和冰舌下游段支冰川与主冰川脱离等情况。沱沱河流域冰川继续处于小冰期后的周期性衰退之中。1978年考察时发现,冰川有明显的消融退缩,1976年考察时的冰洞,两年后已消融崩塌,不复存在。
江源地区冰川有以下特点:
1.雪线高
因气候干冷,雪域海拔高,冰川发育具有大陆冰川特征。格拉丹东雪山群西坡雪线海拔达5820~5870米,南坡为5760~5770米,东坡5740米,北坡最低为5540米。较青藏高原多数雪山和冰川为高。
2.雪线温度低
根据沱沱河沿气温推算,格拉丹东雪山群北坡雪线554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10.2℃。
3.阴阳坡冰川发育不对称
格拉丹东雪山群阴坡雪线较阳坡低,冰川规模阳坡较阴坡大。受地形影响,有大面积粒雪盆的山谷冰川因补给充足,发育规模较大。
4.冰川消融不强烈
夏季以太阳辐射热为冰川消融的主要热源。格拉丹东雪山雪线5500米处7月平均气温为0℃,考察队7月22~26日在姜根迪如峰北侧冰川4天测得:早8时平均气温1.2℃,晚8时平均气温5.1℃,故冰川消融不强烈。
格拉丹东地区冰川多呈白色,蓝色冰极少,气孔小,管形气孔也不大,冰舌前端冰密度较大,坚实。在冰川剪切面上,常夹带着数量可观的泥和砾石,冰川污化程度较大。 长江江源地区第四纪以来强烈隆起,成为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平原。冰期到来,气候转冷,地表逐渐冷却。当地表热消耗超过来自地球内部热流时,形成冻土层。江源地区冻土北界在昆仑山北坡青藏公路61号道班西大滩附近,海拔4350米;南界在唐古拉山南坡青藏公路116~117道班处,海拔4780米,南北宽约600公里。往西延至藏北羌塘一带,是世界中低纬度地带唯一发育有大面积厚层永久冻土的地区。位于其间的沱沱河河谷冻土层厚约8~88米,唐古拉山和昆仑山口较高处厚达128~175米。
沱沱河流域的冻土在冬半年出现冻胀裂缝、冻胀斑土、冰椎、冻胀丘等现象,夏半年则会发生融冰滑塌、融冻崩塌、热融沉陷、热融湖塘、融冻泥流现象。夏季仅表层1~4米融冻,到冬季表层又重新冻结,并与下面永久冻土相连,向深处发展,使冻土厚度增加。
四川沱沱鱼做法?
红烧坨坨鱼主料:鲶鱼肉400克,鲜汤适量
调料:盐3克,郫县豆瓣20克,泡椒 30克,泡姜10克,味精2克, 水淀粉30克,蒜末10克,姜 末10克,大葱段20克,植物 油70克,料酒25克,姜片8 克,胡椒粉2克,白糖3克
红烧坨坨鱼详细做法步骤
1.鲶鱼肉洗净,切成大块,用料酒、姜、葱 腌30分钟,用水淀粉抓匀。郫县豆瓣剁 细。泡椒、泡姜切碎。
2.炒锅置旺火上,倒入油烧至六成热,下姜 蒜末、泡姜、泡椒、郫县豆瓣、葱段炒出 香味,倒人鲜汤,烧沸后下鱼块烧至熟, 加人盐、味精、胡椒粉、白糖调味,用水淀粉勾芡即可。
红烧坨坨鱼经典吃法
红烧坨坨鱼色泽红亮,鱼肉鲜美,泡椒味浓郁, 酸甜可口,下饭佐酒均宜。用烧鱼的汤汁拌饭 吃,味道特别好。
红烧坨坨鱼怎么做好吃
1.鱼块烧的时间不宜太长,烧熟即可。
2.芡汁要稍微浓稠一点,以能完全包裹住鱼块 为宜。
拉萨到沱沱河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738.3公里;起点:拉萨市;
1.拉萨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10米,右转进入太阳岛一路;
2) 沿太阳岛一路行驶430米,右转进入朝阳路;
3) 沿朝阳路行驶260米,左转进入金珠东路;
4) 沿金珠东路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金珠中路;
5) 沿金珠中路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金珠西路;
6) 沿金珠西路行驶6.2公里,右转进入人和路;
7) 沿人和路行驶360米,左后方转弯进入北京西路;
8) 沿北京西路行驶170米,稍向右转;
2.行驶600米,直行进入青藏公路;
3.沿青藏公路行驶146.1公里,直行进入当曲河东路;
4.沿当曲河东路行驶5.2公里,直行进入青藏公路;
5.沿青藏公路行驶49.1公里,直行进入京拉线;
6.沿京拉线行驶112.9公里,直行进入拉萨路;
7.沿拉萨路行驶4.3公里,直行进入京拉线;
8.沿京拉线行驶410.2公里,到达终点;终点:沱沱河大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