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道,干泡法如何泡茶
泡茶道,干泡法如何泡茶?
干泡法,一看到名字很多人就会感到疑惑,最简单的问题就是:
茶还能干泡?——当然,衣服还能干洗呢!
干泡是不用水就能泡茶的意思吗?——当然不是。
那么干泡是怎么泡呢?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个神乎的干泡法是怎么泡茶的。
干泡法(上图就是干泡法最清晰直观的表现)
我国的茶道历经千年变化,茶文化丰富多彩,但并没有专门的干泡与湿泡的流派之分,那么为何又出现了干泡的说法呢?其实干泡是相对于湿泡而言的称呼。
湿泡法
所谓湿泡法就是可以不顾及“桌面”的是否“干净”,温杯、烫壶、洗盏、倒水都可以在桌面上进行,不用小心谨慎,当然这个“桌面”一般是指专门的茶盘或者茶台,可以进行湿泡的茶盘要能存贮废水、茶渣,所以这样的茶盘一般笨重、体积大、造型复杂,如下图,这还是比较简单的茶盘,茶水随意的在茶盘上流走,茶具都湿漉漉的,因此得名湿泡法。
干泡的讲究
湿泡法所用茶具复杂繁琐,而干泡则恰恰相反,茶桌上没有繁重的茶盘,甚至没有桌子,这是因为干泡最讲究干净、简洁与品茶一时一地的心境,茶水不能像湿泡一样随意倾倒,尤其倒茶时要注意茶汤不要沿壶嘴随处漏出,要保证席面的清爽。
①一张茶席
要说干泡法的精髓所在,我认为就是一张茶席了,没有茶席显得过分随意,茶具只能散放在桌上,而一张简洁的茶席则体现出品茶的庄重,茶具有序陈列更显得主人讲究卫生。
不论是在室内桌前还是露天野外,茶席一展就是茶桌,茶席一卷品茶结束,别看小小一张茶席,也可展现主人的品味。
②一坛水盂
水盂主要是为了盛放泡茶时产生的废水及茶渣,因为不能像湿泡一样直接倒在茶台上,就需要一个水盂来装这些东西,当然了,垃圾桶也行,只是没水盂精致。
③壶承
用来放茶壶,与杯托作用差不多,湿泡时茶壶都直接放在茶台上,会以茶水淋壶,达到养壶的目的,因此一般不需要壶承。壶承体积一般都不大,小的壶承只比茶壶底大一点。
④雅致布景
品茶本就是闲时情趣,一种爱好,讲究情与景的契合,极简主义的干泡法桌面布置需要空间与景物的衬托,插花、茶器、茶席要相得益彰,哪怕是一支枯枝也得有灵魂。现在的茶室布置都讲究个性化,极简主义与古典清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你来决定。
茶道的道具?
要使用茶碗、茶勺、茶刷、茶盒、茶巾、水勺、炭炉、水壶等。但是,茶道所要求的道具形状不一定要那么尽善尽美。造型精美、形状标准并画有细致花纹的精美茶碗在茶道中并不受青睐,甚至会被排斥在茶室之外;而看上去十分粗糙、砂粒显露甚至陶工的指印还留在上面的茶碗却被视为上乘。
男士茶具泡茶七个步骤?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乌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醒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唤醒茶性,为泡好一杯茶做准备。也可以清洁茶叶表面的一些不干净物,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刮掉。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虽然每道都有必要性,但这步泡茶都要用上的,也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茶艺表演上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风拂面
刮去茶叶冲泡时的泡沫,茶艺表演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盖碗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在用盖碗喝茶时,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如何做好关于茶道精神的传承?
谢谢邀请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日本的煎茶道、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工夫茶。 [1]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
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文学家王心鉴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他在《咏茶叶》诗中说:千挑万选白云间,铜锅焙炒柴火煎。泥壶醇香增诗趣,瓷瓯碧翠泯忧欢。老聃悟道养雅志,元亮清谈祛俗喧。不经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鲜。
发展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世界上的茶树原产地并不是只有中国一个,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也发现原生的自然茶树。但是,世界公认,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有着卓越的贡献,这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形成为中国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并且逐步地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秦汉以前 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顾炎武曾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认为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开始传播开来,肯定了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起来的。这一说法,现已被绝大多数学者认同。巴蜀产茶,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或更早,巴蜀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并以茶为贡品.关于巴蜀茶业在中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王褒的《童约》,才始见诸记载,内有“烹荼尽具”及“武阳买茶”两句。前者反映成都一带,西汉时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专门用具﹔从后一句可以看出,茶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如“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西汉时,成都不但已形成为中国茶叶的一个消费中心,由后来的文献记载看,很可能也已形成了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不仅仅是在秦之前,秦汉乃至西晋,巴蜀仍是中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三国两晋 长江中游成为茶业发展壮大秦汉时期,茶业随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而传播。首先向东部、南部传播,如湖南茶陵的命名,就是一个佐证。茶陵是西汉时设的一个县,以其地出茶而名。茶陵邻近江西、广东边界,表明西汉时期茶的生产已经传到了湘、粤、赣毗邻地区。三国、西晋阶段,随荆楚茶业和茶叶文化在全国传播的日益发展,也由于地理上的有利条件和较好的经济文化水平,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上的地位,逐渐取代巴蜀而明显重要起来。三国时,孙吴据有东南半壁江山,这一地区,也是这时中国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此时,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的发展,而茶的饮用,也流传到了北方高门豪族。西晋时长江中游茶业的发展,还可从西晋时期《荆州土记》得到佐证。其载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说明荆汉地区茶业的明显发展,巴蜀独冠全国的优势,似已不复存在。南渡西晋之后,北方豪门过江侨居,建康(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中心。这一时期,由于上层社会崇茶之风盛行,使得南方尤其是江东饮茶和茶叶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茶业向东南推进。这一时期,中国东南植茶,由浙西进而扩展到了现今温州、宁波沿海一线。不仅如此,如《桐君录》所载,「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即常州,其茶出宜兴。表明东晋和南朝时,长江下游宜兴一带的茶业,也著名起来。三国两晋之后,茶业重心东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化了。唐代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六朝以前,茶在南方的生产和饮用,已有一定发展,但北方饮者还不多。及至唐朝中后期,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中国嗜茶成俗,于是南方茶的生产,随之空前蓬勃发展了起来。尤其是与北方交通便利的江南、淮南茶区,茶的生产更是得到了格外发展。唐代中叶后,长江中下游茶区,不仅茶产量大幅度提高,就是制茶技术,也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成为了贡茶就是集中体现。茶叶生产和技术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中游和下游,江南茶叶生产,集一时之盛。当时史料记载,安徽祁门周围,千里之内,各地种茶,山无遗土,业于茶者十之七八。同时由于贡茶设置在江南,大大促进了江南制茶技术的提高,也带动了全国各茶区的生产和发展。由《茶经》和唐代其它文献记载来看,这时期茶叶产区已遍及今之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几乎达到了与中国近代茶区约略相当的局面。宋代 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从五代和宋朝初年起,全国气候由暖转寒,致使中国南方南部的茶业,较北部更加迅速发展了起来,并逐渐取代长江中下游茶区,成为茶业的重心。主要表现在贡茶从顾渚紫笋改为福建建安茶,唐时还不曾形成气候的闵南和岭南一带的茶业,明显地活跃和发展起来。宋朝茶业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长江一带早春气温较低,茶树发芽推迟,不能保证茶叶在清明前贡到京都。福建气候较暖,如欧阳修所说「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作为贡茶,建安茶的采制,必然精益求精,名声也愈来愈大,成为中国团茶、饼茶制作的主要技术中心,带动了闵南、岭南茶区的崛起和发展。由此可见,到了宋代,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以后,茶区基本稳定,茶业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演变。
茶道的核心在于品
不同地位不同追求的人对于茶道的感悟大不相同,但都逃不过茶道的最终理念一个“真”字,茶里沉浸的是生命,茶即是佛,感悟茶道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不管茶道的思想再怎么复杂,不变的是它的文化,每位喝茶的人都有自己的茶道,茶道所带来的是心灵和精神上的满足,所以说真正懂茶道的人也一定懂人生,因为喜欢茶,所以爱上了茶道,茶之静,洗涤了灵魂。
领导亲自教你泡茶什么意思?
这个就是叫你以后泡茶时,按照领导的说的方法去泡。这说不上是领导批评,只能说领导对茶艺有所研究,而你则对之研究较少。而事实上,泡茶是很有学问的,不同的方法泡出的茶口味有不小的差别,领导对你的泡茶手艺不认同,才教你泡茶的方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