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是什么意思?,茶和玫瑰是什么意思
茶道是什么意思?,茶和玫瑰是什么意思?
玫瑰象征着爱情,它的寓意也大都与爱情相关,比如“真挚的爱”、“初恋”、“纯洁的爱”、“永恒的爱”等等。除此以外,它还可以表示一些其他美好的事物,比如“魅力”、“友情”、“亲情”等等。玫瑰花茶寓意也和玫瑰一样,象征着爱情和友情,亲情。送你玫瑰花茶的人,一定是对你好的人。玫瑰花茶为再加工茶类中花茶的一种,是由茶叶和玫瑰鲜花窨制而成。玫瑰花茶所采用的茶坯有红茶、绿茶,鲜花除玫瑰外,蔷薇、桂花和现代月季也具有甜美、浓郁的花香,也可用来窨制花茶。
其中半开放的玫瑰花,品质最佳。成品茶甜香扑鼻、香气浓郁、滋味甘美。玫瑰花茶制作工艺为茶坯与鲜花处理、窨花拼和、起花、复火、提花!
以道其身什么意思?
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从古至今,从海内到海外,几乎无处不无茶人,无时不有茶人。一个人,只有当他对茶产生敬意时,才能成为新的茶人和爱茶人!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
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从古至今,从海内到海外,几乎无处不无茶人,无时不有茶人。一个人,只有当他对茶产生敬意时,才能成为新的茶人和爱茶人!
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在茶馆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务员以茶迎客;在居住处,以茶待客有主人和宾客;在茶会上,有主持者、茶艺师把茶道之美、茶艺之情展示给应邀嘉宾;家具茶事则自烹自饮,自得其乐。照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论贵贱,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国的中华民族,也就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礼仪的标准。
茶圣陆羽的标准很简单,要求茶人是“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亮要求茶人循礼法、行仁义、谦恭和平、净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处的道又以儒为主。
宋人强调茶人必须是佳客,这里的佳客应当具有如茶一般清醇优雅的气质和坦诚高洁的情操。明代对茶人虽无明确标准,但大体要求则有。陆树声著《茶寮记》中提到:“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而其人与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间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饮茶时要吟诗、挥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资格说。
日本茶道对茶人要求很严格,一般是要熟悉茶道文化艺能,并已纳入大学家政系必修课程,以致于一般日本妇女要学习3年才能胜任茶事;二是要懂得日本文化,了解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道德观念。按此要求,茶人须是茶专家和哲人才行。所以,在普及茶道时只能要求实事求是,事实上很难作到。
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我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调法”来修炼自己。
调身:茶人在茶事活动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松,目光祥和,举止从容。 调息:呼吸要轻细而匀实,做到不粗、不喘、不乱。 调心:目定意闲、除去杂念,排除干扰,做到心“不散”(不想与茶无关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以茶养德什么意思?
茶修是秉承茶圣陆羽 精行简德的茶道精神,在泡好一杯茶的基础之上践行和静简致的生活方式,旨在借茶修为以茶养德,从一杯茶中汲取智慧,并结合时代需求,融入当下归真生活,滋养生命,从而达到内外兼修,同养太和的美好境界
茶寂是什么意思?
喜欢喝茶的朋友都知道,茶道的最高境界就是“ 和敬清寂”。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的清是什么意思?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清福,意思是清淡、安逸的福气,是老百姓的福气。区别于大富大贵的那种福气,区别于富商达贵的那种福气。 在鲁迅先生看来,有茶喝,而且会喝茶,关键是你有那份喝茶的闲心和从容,代表老百姓生活安逸,所谓“清”福。 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寻常茶话,转眼一生 曾经读过汪曾祺先生的《寻常茶话》,里面记载有他和巴金先生以及一些其他朋友的饮茶经历。他们喝的是工夫茶,每人都喝了三小杯。而到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有两位朋友已经故去了,当时的巴金先生也患了病。岁月无常,仿佛是昨天刚刚发生过的事,可是一转眼,人事已非。 岁月馨香,如茶如人生 巴金先生喜欢喝茶,潮汕工夫茶至少喝过两次,两次喝茶的时间相差了半个世纪。第二次是在他八十八岁高龄的时候,由著名紫砂壶制茶大师许四海先生亲自冲泡,据沈嘉禄在《茶缘》中记载,许四海先生拿出自己的紫砂壶茶具冲泡,还没喝,一股清香已经飘出,巴金先生品尝之后,说道,没想到这茶真听大师的话,大师说香,它就香了,连声称赞好喝好喝,一连喝了好几盅。赞叹声犹在,人已不在。 大师说香它就香了,我们总说岁月无声,也说岁月如流水,悄声无息匆匆就过。岁月也可以如同大师手中的茶一样,散发出醉人的香气。 无论我们是怎样的年纪,是青年或者已经老去,只要在安静饮茶的时候,可以想起一些好朋友,想起一些笑声,便不觉得伤感,只是有些怀念。在沈嘉禄的《茶缘》中我们看到的是缘,在汪曾祺先生的《寻常茶话》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份“寻常”,凡此种种,全是寻常事,淡淡叙说,只因为有些怀念。 做人如茶一般,平淡却回味 好的茶叶就像一种人生,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虽然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故事,没能捕捉到刻骨铭心的镜头,而只有平平静静、平平淡淡,但这份平凡却令人回味隽永,品位出淡泊名利的心境来。 做人也要像茶一样,坦诚质朴,给人以温暖,繁华过后,唇齿间仍留有淡淡余香,值得人们去细致回味。 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 人的一生,曲折往复,犹如这杯中茶叶。无声舒展,淡然收尾,沉静,清苦,那味蕾上的涩涩余香,是生命的滋味,亦是茶的原味。 人在草木间,便成一“茶”字 "茶"字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之间”。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华,是茶真正的秘密。 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即便窗外满眼是都市的水泥丛林,立交桥上车水马龙,只要一盏清茗在手,人就仿佛蓦然走进了草木之间。 《茶录》上有这样一句话,说茶“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茶从本意上来讲,色香味俱全。表面看来,我们喝的是它的味道,实际上,茶有茶道。这种“道”与一般人理解的泡茶时的繁文缛节不同,而是指向人内心的一种典雅、清静和高洁的大道。 在一杯茶中,自得其乐 当今社会,无论学习还是工作,节奏都过于紧张。让大家经常去闭关,归隐山林,躲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居住一段时间,对大多数人都不太现实。在紧张忙碌中,有没有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的方法,让我们的心灵澄净清澈呢? 也许,那就是喝茶。林语堂先生说,“以一个冷静的头脑去看忙乱的世界的人,才能体会出淡茶的美妙气味”。如此看来,品茶训练的不是舌头,而是大脑。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喝茶、饮酒,还是抚琴,求得自己心意畅快,自得其乐,就是人间好时节。 世人忙忙碌碌,总脱不开眼前这点烦恼。如今大家邀集一起去茶馆,大多是为了谈事,谈到口干舌燥时,喝茶是为了解渴。喝了接着谈,谈了继续喝,远离了品茶的本意。 真正的品茶是抛开满脑子浮躁的思绪,保持心思的澄澈,让自己的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 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 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还真是享了清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