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黄大茶,四川黄芽和霍山黄芽的区别
霍山黄大茶,四川黄芽和霍山黄芽的区别?
霍山黄大茶,属黄茶,亦称为皖西黄大茶。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于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等地,以霍山县大化坪、上土市镇、漫水河,金寨县燕子河一带所产的为佳。
叶大、梗长、黄色黄汤香高耐泡,饮之有消垢腻、去积滞之作用。又具有浓裂的老火香(俗称锅耙香)。这种黄茶以大枝大叶的外形为特点,因大枝大叶的茶比较罕见,通常作为判断该茶真伪的一个特征。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大化坪镇大化坪、金竹坪村、宋家河村、金鸡山村,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该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共有46种之多,同时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因等生化成分,具有降脂减肥、护齿明目、改善肠胃、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霍山黄芽唐时为饼茶,唐"膳夫经手金录"载:"有寿州霍山小团,此可能仿造小片龙芽作为贡品,其数甚微,古称霍山黄芽乃取一旗一枪,古人描述其状如甲片,叶软如蝉翼是未经压制之散茶也。"
霍山黄芽和黄大茶在叶片大小上有明显的区别,霍山黄芽又叫黄小茶,它是是一种叶片较小的茶叶,它的纹理更加细嫩,口感鲜爽,而黄大茶则是一种叶片较然而的茶叶,它的茶叶叶片比较老,纹理粗糙。
霍山黄芽和黄大茶在产地上也有明显区别,霍山黄芽这种茶叶主要出产于中国的汉霍山一带那里是中国主要的黄茶生产基地,而黄大茶则主要出产于中国的温州境内,而且这种茶叶产量高,质量好,应该是黄茶中的精品。
霍山黄芽和黄大茶在外观上也有明显区别,霍山黄芽一种比较鲜嫩的茶叶,它的外表颜色发黑,而黄大茶则是一种叶片较大较老的茶叶,它制成成品以后颜色发黄,而且冲泡以后色泽黄亮清流,香气高远。霍山黄芽冲泡以后香气较淡,口感醇香,耐泡性较差,这也是它与黄大茶之间的重要区别。
黄茶的品质非常独特,除了具有很高的饮用价值,它还有养生保健的功效。经常饮用黄茶能够缓解机体的疲劳状况,软化血管,增加血管的弹性,从而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帮助消化,对食欲不振、头晕恶心、胃涨腹胀等症状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另外,黄茶凭借它清新高雅的芳香味道,还能够起到清新口气的作用。
黄茶虽然有着很好的保健功效,但以下人群要适量饮用:
黄茶归于轻发酵茶,制造工艺近似绿茶,富含很多的茶碱、茶多酚等成分,能影响胃部的活动,因而胃部不适者不适宜饮用。
黄茶中富含鞣酸成分,会影响身体对铁的吸收,因而孕妈妈不适宜饮用黄茶,不然可能形成胎儿缺铁。
此外,缺铁性贫血者、神经衰弱者、泌尿系结石者、肝功能不良者、便秘者、心脏病者、醉酒者、哺乳期妇女等人群都是不可大量饮用黄茶的。
对于黄茶饮用禁忌的问题,只要是身体情况特殊的人群都不适宜饮用,就如上述人群都是不可过多饮用黄茶的,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空腹的情况下也不能喝黄茶,而且黄茶不能过量、过量饮用,适合小杯品饮,各位朋友要多加注意。
相信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大家对霍山黄大芽和黄芽有了一定的了解,相比之下它们各有各的优点。
黄茶的特点?
黄茶的制作工艺近似绿茶,属轻微发酵茶,程度在10-20%,特点是茶叶在进行干燥的过程中加以闷黄,造成茶叶成黄汤、黄叶。黄茶香气清悦,味厚爽口。
1、主要的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大茶、黄小茶
由于品种的不同,在茶片选择、加工工艺上有相当大的区别。
【黄芽茶】原料细嫩、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黄茶芽叶细嫩,显毫,香味鲜醇。主要包括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和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
【黄小茶】采摘细嫩芽叶加工而成,黄小茶外形芽壮叶肥,毫尖显露,呈金黄色,汤色橙黄,香气清高,味道醇厚,甘甜爽口。主要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和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
【黄大茶】采摘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为原料制作而成。黄大茶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吉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中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主要包括安徽霍山的“霍山黄大茶”和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地的“广东大叶青”。
种什么茶叶经济价值最高?
欢迎你们的要请我来用科学回答这个问题,种茶的地方在中国每一个省都有他的特色品牌,其实种茶的工艺很复杂。它与土壤十分重要,有高低山,太阳的电磁光速感应辐射关系很重要选择土壤要选择砂土,砂土壤有两种,有红砂,青砂最好是红砂,种的茶叶青枝绿叶。高低最好选择在海拨500米致1500米,最适应茶叶的生长气候条件。要选择向阳的大山,茶叶生长过程中要有足够的太阳的电磁光速感应辐射到茶叶,种植的茶叶才有很好的口感,冲的茶喝起来在口中有回味无穷的感觉。全国最好的茶产自于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三溪口神龙山的茶叶,是中国远古神龙皇帝亲自在这里种植的茶园。从中国远古致今享有盛誉的《神龙九曲桂花贡茶》,就是产自于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三溪口神龙山。三溪口神龙山的茶叶经济价值在全世界最高这里的《青香茗》价格在海外每市斤是2888元人民币。
黄茶是什么茶?
黄茶:六大茶类中最小众的茶
黄茶是六大茶类当中产量占比最少的茶,它的工艺是在绿茶的杀青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焖黄操作,产生了大量的茶黄素,从而决定了它的品质特征,干茶黄,茶汤黄,叶底黄,轻微发酵的黄茶更加温厚平和,适合肠胃清寒的人
黄茶的分类也是比较简单的,按照原料鲜叶的嫩度和芽叶的大小可以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黄芽茶所用原料细嫩,通常为单芽或一芽一叶。代表产品有蒙顶黄芽(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君山银针(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中的君山),霍山黄芽(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等
黄小茶采用细嫩芽叶制成,主要有北港毛尖(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北港街道),沩山毛尖(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西部山区沩山乡),皖西黄小茶(安徽六安),湖北宜昌市远安县鹿苑茶,浙江温州平阳黄汤等
黄大茶则采用一芽多叶为原料,主要有安徽霍山、金寨、六安、岳西和湖北英山所产的黄茶和广东大叶青等
黄茶是分寸感极强的茶叶,即保持了绿茶的清香,又多了一份柔和的特质,大家平时不妨尝试一下这款特别的黄茶!关于茶文化?
茶的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有解毒的功效。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 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 拿来当药用。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拿来当药用。
4、汉代: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 拿来当药用。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 拿来当药用。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 拿来当药用。
8、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拿来当药用。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 拿来当药用。
10、近代:
(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2. 利用茶的三个阶段
1、药用: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我国第一步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2、食用:从生嚼到煮食,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茶粥”,“羹印”,或者灼煮,捞起,加调料。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3、饮用:饮用源于食用,饮茶比喝白水解渴。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
3. 饮茶的三个阶段
1、唐代煮茶法:煮茶前,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2、宋代点茶法:即用开水冲泡茶粉,并用茶搅拌后饮用,今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3、明代泡茶法:明代改为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端。
4. 茶区分布
1、世界产茶区
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巴基斯坦、肯亚、马来西亚、印尼、越南、阿根庭及中南美洲,各国产茶区之茶籽、茶苗及制茶技术皆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引入。
2、中国四大茶区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区东起台湾东部海岸,西至西藏贡茶场,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山东荣城市,包含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区。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山脉高耸,气候多变,适合各种大叶种茶树的生长培育。中国的外销碎茶和边茶大多数产自这里,也是高档绿茶、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产地。多元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南茶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西南茶区,可以考证到中国茶大部分的演化史。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等地,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而且这些地区多山地丘陵,自然环境优越,对于茶树的生长得天独厚。华南茶区的品种资源丰富,优良品种极多,茶树以乔木型和小乔木大叶种偏多。很多名茶,如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六堡茶、西山茶等均产自这一茶区。
江南茶区以长江为界线,从长江抵达南岭,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江南茶区四季分明,春夏两季多雨,多丘陵地带,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以灌木型为主,是质优高档绿茶的集中产区,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在中国茶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江北茶区从长江向北,直抵信阳,从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等地区,江北茶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冬季漫长,降水量因地区不同各异。该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生产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等。
中国茶文化
茶叶的种类
茶(发酵度0%)
眉茶:炒青、特珍、珍眉、凤眉、秀眉、贡熙等
珠茶:珠茶、雨茶、秀眉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等
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苏烘青等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华顶去雾等
滇青、川青、陕青等
煎茶、玉露等(我国不多,日本比较流行)
2. 黄茶(发酵度10~20%)
君山银叶(湖南岳阳)
蒙顶黄芽(四川雅安)
霍山黄芽 (安徽)
北港毛尖(湖南岳阳)
沩山毛尖(湖南宁乡)
平阳黄汤(浙江温州)
远安鹿苑(湖北远安)
皖西黄小茶
霍山黄大茶(安徽)
皖西黄大茶(安徽)
广东大叶青
3. 白茶(发酵度20~30%)
白毫银针
白牡丹(大白叶茶、水仙种)
贡眉(小白叶茶)
4. 青茶(乌龙茶)(发酵度30~60%)
武夷岩茶: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水仙
肉桂
铁观音
奇兰
水仙
黄金桂
凤凰单枞
凤凰水仙
岭头单枞
冻顶乌龙
包种
5. 红茶(发酵度80~90%)
正山小种
烟小种
滇红
祁红
川红
闽红
宁红
越红
叶茶
碎茶
片茶
末茶
6. 黑茶(发酵度100%)
安化黑茶
蒲圻老青茶
湖北佬扁茶
南路边茶
西路边茶
六堡茶(广西)
普洱茶(云南)
7. 再加工茶
加工茶就是在基本茶类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花茶:用茶叶盒花进行拼和熏制,使茶叶中吸收花香而制成的香茶。(茉莉花茶)
紧压茶:有各种散茶经过再加工蒸成一定形状而制成的茶叶。(如:黑茶紧压茶)
萃取茶:速溶茶
果味茶:柠檬红茶
药用保健品:绞股蓝茶,菊花茶,减肥茶
含茶饮料:茶可乐、绿茶冰淇淋、牛奶红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